高温津贴,不是可发可不发的“福利”
文|余晓
这个夏日的炎热,大家最近都感受到了。
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6月13日以来,我国出现今年首次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极端性强、影响大。截至7月12日,高温时间已持续30天,影响人口超过9亿。
高温还会持续多久尚无法预测,但生活在各个城市中的人们不会停下工作的脚步。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保障劳动者尤其是户外劳动者的权益,就显得格外重要。
据统计,各省份发放高温津贴的时长在3个月至7个月不等,以海南发放持续时间最长。上海、江苏等省份对高温作业的劳动者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300元的高温津贴。
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 摄
不过,大家是不是都拿到了高温津贴?有媒体报道,部分企业在发放“高温补贴”时打了折扣。有的发实物,绿豆和可乐当津贴;有的“发时间”,提前下班抵津贴。事实上,劳动部门早已表态,不得以物品抵扣高温津贴。
只是,劳动者应该如何积极为自己维权?一些城市早已公布了热线电话,欢迎举报和监督。但是,还是有不少劳动者并不清楚高温津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也不知道如果没有得到津贴又应该怎么办。对此,社会方方面面应该进一步告知广大劳动者如何领取这份福利,同时也应该有力地督促各企业落实对劳动者的权益保障。
市民“全副武装”骑行在街头。新华社记者 杨金鑫 摄
另一方面,高温津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劳动者权益,但不少地区在2012年出台办法后,已经多年未改补贴标准。如有的地区依旧沿用多年前的补贴标准,且未有上涨。
近年来各地已经开始调整高温津贴标准,但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都在不断提高,大家的生活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多年前的补贴标准能否适用于现在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工作的实际情况,也值得梳理。
据媒体报道,最近一段时间里多地都曾出现热射病病例,且有死亡的病例产生。今年高温天气造成的危害可见一斑。必须认识到,气温的变化是动态的,城市热岛效应造成的影响也是动态的。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仍未改变,这也意味着,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内,气温还会存在升高的可能,给劳动者造成的严峻考验不会减少。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动态调整高温津贴,使其适应当下社会生活水平和气候环境变化。同时,各地发送高温津贴的政策和措施并不一致,诚然,具体工作要因地制宜,但如何尽可能统一标准,让广大企业和劳动者面对高温津贴一事时做到心中有数,仍是接下来非常紧要的工作。
建筑工人洗脸解暑。新华网发(孙凯芳 摄)
总而言之,高温津贴并不是可发可不发的“福利”。及时发放高温津贴,体现出的是我国法律对劳动者的尊重;企业能不能积极遵守相关规定,又具体发放了多少高温津贴,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一家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找工作,被性格测试打败了?
“自选室友”,一定比学校分配“香”吗?严惩“雨衣男”,事关每个人的安全感文字:余晓图片:新华网朗诵:王茜责编:王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