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宝妈带2岁男婴进女厕被骂,问题在哪?

常莹 光明日报 2022-11-06

 | 常莹

最近,福建泉州一宝妈独自带2岁儿子去逛商场,期间身体不适,怕孩子独自在厕所外不安全就带着去了女厕,期间该宝妈被人骂没素质。张女士(化名)称卫生间都是独立的隔间,当时让孩子站到隔间里了,她心里无奈又气愤。这件事在网络上不断发酵,引发讨论,有网友认为:情急之下且有隔间,尚能理解;也有人认为:男童进女厕会让其他人感到不适。

关于男童进女厕、女更衣间这一话题,近年来的讨论热度一直不减。尤其在厕所、更衣室这种以性别作为区分的特殊场合,这样类似的问题一旦发酵,往往在人群中形成鲜明的阵营,甚至产生观点割裂。据了解,孩子三岁就有性别观念,四至六岁就已处于性别角色强化期。尽管两岁的小孩或许尚未形成性别意识,在公众隐私保护意识逐渐增强的当下,事件呈现争议并不奇怪。

这一问题的矛盾之处在于,宝妈独自带娃出门,小孩又尚未具备自理能力,独自在外等候,可能会有安全隐患;而将男童带到女性专属的公共场所,女厕不得男士入内是社会共识,其他人也会感到被冒犯。一方无奈,一方不适。不仅是男童进女厕,不少异性家长单独带娃恐怕都曾遇到如此如厕尴尬。

这可谓是独自带娃的高频生活场景,看似是个两难的问题,这种矛盾的尴尬点恰说明,在公共场所的资源分配上,对特殊群体的需求的关注远远不够。如何既能保障小孩的安全,又能兼顾其他人的隐私,这样的人性化关怀场所如何实现?其实现实生活中,这个问题早已有了对应的解决办法,只不过普及程度还需加大。在不少公共场所,如机场、某些景区中,人们往往能看到一个独立于男女卫生间之外的卫生间,叫做第三卫生间或母婴卫生间。

所谓第三卫生间,不是单纯的男厕所或是女厕所,可以简单理解为“家庭卫生间”,不同性别的家庭成员共同外出,其中一人的行动无法自理,就会遭遇如厕尴尬。第三卫生间概念的提出是为解决一部分特殊对象如厕不便的问题,主要是指女儿协助老父亲、儿子协助老母亲、母亲协助小男孩、父亲协助小女孩等。另外母婴和残疾人士也可以共同使用。

2016年9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修订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要求,城市中的一类固定式公共厕所,二级及以上医院的公共厕所,商业区、重要公共设施及重要交通客运设施区域的活动式公共厕所,均应设置“第三卫生间”。

这里面也提及到了商业区、重要公共设施等,商场作为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第三卫生间理应成为标配。但在上述争议事件中的商场,显然这样的配套设施还未普及。尽管目前全国上下建成使用的第三卫生间数量已有近万座。相较于普通卫生间,第三卫生间的数量仍相对较少,公共设施是否人性化,折射了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当第三卫生间得到普及完善之时,异性独立带娃的家长便少了尴尬之忧。

热点视频推荐

↓↓↓

更多内容

关注“光明时评微信视频号
↓↓↓

关注“光明日报微信视频号

↓↓↓

你有“职场失语症”吗?

业主和物业的矛盾,到底该怎么解?

心理治疗入医保,精神健康应该被重视

“哄睡师”为什么火了?

局长拍视频被嘲“丑出圈”,不妨多一些包容



文字:常莹

图片:新华网、微博

朗诵:王茜

责编:张永群

编辑:常莹 吴亚琦 王远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