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打破招聘中的名校门槛?

沪生 光明日报 2023-03-15

文|沪生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一些单位在招聘员工时,就其毕业院校采取“985”“211”大学排序的方式进行,这并不合适。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该话题很快引起网友的热议。事实上,不少企业和单位在招聘时把是否毕业于名校作为招聘标准,这算不算就业歧视,在舆论场中讨论已久。相关部门也出台过一些针对性的纠偏政策。比如,早在2013年,教育部就明确要求,凡是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举办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

不过,不少企业和单位把名校当作招聘门槛,可能也有现实的考虑。比如,把招聘范围限定在名校,事实上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企业筛选人才的范围,这样一来,就能大大提升了招聘效率,也让整个招聘过程有据可依,便于操作。


但是也要看到,大部分毕业生来自普通高校,把招聘限定在名校显然并不公平。另一方面,大学排序依据的是高校综合实力,特别是科研能力,但这与一名毕业生实际上的工作能力无关。所以,委员的建议很有现实针对性,采取高校排序的方式招聘阻断了很多大学生向上发展的通道,应该打破这种简单以名校排序方式作来招聘人才的做法。

当然,要求企业和单位不再亮明唯名校论的招聘方式是可能的,但是,如果企业和单位把招聘标准从明面上搬到了“暗地里”,那又该怎么办呢?企业和单位具有名校情结,这一现象在全球都有一定普遍性,背后确实有复杂的现实原因,要在短时间内一刀切地禁止,确实也有难度。

因此,关键可能不在招聘的标准,而在人才培养地方式方法。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是社会公认的事实。随着如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当代年轻人在职业选择上也有了相当大的流动性与多元性。加之网络社会的到来,也萌生出许多新型职业等。在职业选择越加多元性的大背景下,不管是不是名校毕业,每一位求职者都应该有更宽的路可以走。

学生在就业洽谈会上与招聘单位洽谈。图/新华社

所以,还是要加快实施高校分类评价改革、加快构建高校人才培养融合创新模式,进一步完善高校有关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和激励各类高校在不同领域各展所长。说白了,就是要让更多不同类型高校所培养的人才都能在市场中找到自己适合的岗位,而不是千军万马走一座独木桥,把无数求职者束缚在同一套价值评判体系下。

消除名校门槛,打破职业偏见,才能实现职业的自由选择,让所有人获得职业的幸福感与满足感。让大家都有充分的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工作;也让招聘者有更宽广的选材范围,选择最适合本企业和单位的人才。

热点视频推荐
↓↓↓
更多内容
关注“光明时评微信视频号
↓↓↓
关注“光明日报微信视频号
↓↓↓

露营游,为何又“火爆”起来?

坐地铁手机外放被开“罚单”,能解决问题吗?

如何帮助“网瘾老人”?

8次考研失败的女生,值得被温柔以待

隐私保护是互联网生活的“刚需”



文字:沪生图片:新华社
朗诵:王茜责编:王远方
编辑:朱晓帆 孙小婷 范天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