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强制扫码点餐,为什么引人反感?

孙小婷 光明日报 2023-06-22
文|孙小婷

“关注公众号才能开发票”“使用小程序才能点餐”“扫码缴费”,当下日常生活中,诸如此类扫码强制关注使用的现象并不少见。

近日,针对强制扫码开发票、点餐等问题,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公开劝喻相关经营者:对消费者索要发票的要求,经营者不得拖延、拒绝,不得设置门槛;不得强制消费者关注公众号或使用手机APP、小程序进行自助点餐或购物、缴费;经营者不得利用公众号或手机APP、小程序过度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
扫码点单,原本对于不少商家和消费者来说,是事半功倍的事情。但“只有扫码才能……”的要求、服务员不下单却教你如何扫码下单的多此一举,以及注册会员、绑定手机号等“一环套一环”获取个人信息的操作,着实引发不少消费者的反感,也让类似的劝喻和行业规范呼之欲出。
扫码带来的“强制性”和“不安全性”,正是人们诟病的问题所在。而引发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服务行业在追求利用数字化降低用工成本和提升服务效率的同时,未能很好地平衡和保障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个人信息安全等多项权利。
事实上,餐饮服务行业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诸多经营管理便利的同时,更应注意不可将数字化转型的成本过多地转嫁给消费者。

比如,不同商家有不同的app、小程序、公众号,和扫码注册绑定流程,这些“数字化门槛”就成为消费者在走进每一家店之后的学习成本,在一些人看来,这是自己分担了一部分店员的工作,对于老年人等不擅长使用智能手机生活的人而言,则是一种负担和障碍。
而对于扫码后出现的服务协议、隐私条款等,消费者并没有时间仔细查看,也无法对商家如何利用个人信息进行监督,这让消费者承担了一系列个人信息泄漏的风险,可能会被商家不胜其烦地精准营销,或者遭到不法分子利用等。
因而,在餐饮服务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中,避免商家从点餐到开发票通通依赖扫码,保留“逆数字化”的通道是很有必要的。此番消协的劝喻有助于进一步厘清,餐饮行业中究竟哪些服务环节不适宜全面数字化。显然,强制扫码亟需纠正。

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事实上,早在2021年3月2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曾发文,明确强制扫码点餐、强制关注公众号或授权个人信息的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同年5月,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联合相关单位也就相关问题推出了全国首个关于扫码消费的行业自律承诺。

劝喻和承诺,是在不断给行业经营者做出提醒,不论行业数字化进程走到哪一个阶段、技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渗透程度如何,消费者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的权利,始终受法律法规保护;同时,收集消费者信息遵循“合法、正当、必要、诚信”的原则不仅是法律明文规定,也是运用技术更好地服务消费者的前提和保障。

热点视频推荐
↓↓↓
更多内容
关注“光明时评微信视频号
↓↓↓
关注“光明日报微信视频号
↓↓↓

“高铁掌掴”案反击女子被认定“互殴”,为何引发热议?

老年大学,成了年轻人“向往的生活”?看小说,也有“鄙视链”吗?“薅高铁商务座羊毛”,该怎么看?如何避免“1500元打捞手机”事件的重演?



:孙小婷图片:网络朗诵:王茜
责编:王子墨编辑:孙小婷 张雪瑜 张永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