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气候变化怎样影响着“夏日精灵”?| 社区应对气候变化

关心气候变化的 千禾社区基金会
2024-09-05

近日,宁波一则“放飞十万只萤火虫”的活动消息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及争议。不少网友对该活动表达了抵制,称“萤火虫的存活生态环境和条件都很苛刻”,不应为求一时“浪漫”而威胁萤火虫自身的生存。在沸沸扬扬的争议下,最终,活动主办方删除了活动推文,取消了活动。

萤火虫放飞与保护的争议,似乎每一年都会出现。为此,千禾社区基金会和之野知野工作室合作线上环保沙龙,特别邀请了之野知野的南洋杉老师为大家开展了一次自然教育课程。从萤火虫说起,带领大家走进自然,了解气候变化和森林奇妙小生命的关系,发现一个不一样的森林奇妙夜。
夜间的萤火虫 ©️自然摄影师 张华

丽浪漫的萤火虫

萤火虫是鞘翅目萤科昆虫的统称。

从物种构造及生理角度而言,萤火虫之所以会发光,原因在于其腹部后端有独特的发光器。当萤火虫不发光时,他们只是普通甲虫的样子:身形扁平细长,通体呈黄褐色,头部较小,长着细长触角,体壁和鞘翅较柔软,除了少数品种体长可以达到3厘米外,大部分都是1厘米左右长。
发光,是萤火虫与生俱来的能力,早在它们还是虫卵的时候,就自带荧光。萤火虫一生需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整个生命周期在一年左右,根据种类和地区的不同,少量萤火虫物种存活能够达到两年。常人眼中的萤火虫,通常只是指其成虫阶段,这个阶段的周期就更短了,通常只是1~2周的时间,个别种类能存活1个月。这也是萤火虫唯一具有飞行能力的时候,少数种类的成虫吸取花蜜、露水充饥,通过发光求偶,完成繁衍使命。
南京部分萤火虫种类 ©️自然摄影师 张华

在消失的萤火虫

萤火虫是非常直观的生态系统指示生物,很多人小时候在稻田都可以看到萤火虫,但是现在几乎不可能了。栖息地环境的破坏、退化和丧失,人工光源污染,农药过度使用,水污染加剧所带来的环境恶化,都会导致萤火虫数量锐减。

极端天气也会影响萤火虫的生存状况。在萤火虫求偶季,出现连续降雨,雨水过量,雄性萤火虫起飞寻找配偶受阻,无法成功寻觅到配偶,将导致种群数量下降。干旱同样影响萤火虫繁衍。一场大旱将会极大地影响萤火虫幼虫所需食物(蜗牛、淡水螺等)的数量,让萤火虫猝不及防。
萤火虫是生态环境质量好坏的指示种©️ Mike Lewinskion Unsplash
另外,很多人不知道的一个背景是:萤火虫迁徙能力较弱。如果某地萤火虫因环境问题、或者人为捕捉导致区域性灭绝,寄望通过萤火虫迁徙,自然重建当地种群所需时间极长,在这个过程中,萤火虫种群数量的大幅度减少,将破坏当地食物链,导致生态失衡。


为什么不能随意放飞萤火虫

由于萤火虫对生存环境要求极其苛刻——清澈水源、无光污染、良好栖息植被和环境、足够丰富的食物来源。人工养殖很难实现,因此,野外捕捉成为商业放飞的萤火虫唯一来源。

从野外捕捉、收购、集装、运送,再到放飞展览的整个过程,基本上已经把它的生命周期耗尽完毕。部分能够存活的萤火虫,也即将到达生命尽头。更何况,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大量的萤火虫因为环境变化、运途折磨而导致意外死亡。

这样的行为除了导致大量萤火虫个体死亡外,还可能干扰本地萤火虫的种群,并对蜗牛等软体动物的种群产生影响。

而且,萤火虫放飞通常是在城市环境中进行。此类城市地区,因为光源污染和环境变化,极不适宜萤火虫的存活。就算部分萤火虫能够在先前的周转颠簸中幸存下来,商业放飞后也难以存活。

因此,可以说,所有与商业放飞有关的活动,都是建立在牺牲无数萤火虫生命的基础上的,我们应该拒绝这样的行为。

之外,它们也值得关注

随着温度/湿度的起伏变化,从6月到9月,不同种类的夜行动物慢慢相继出现,除了萤火虫,大自然里还有很多有趣美丽的生物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浙江天目山夜观活动 ©之野知野
©之野知野
蜘蛛织下穷尽美学的结界,萤火虫提着灯笼四处游荡,沫蝉吐出泡泡包裹自己。弓背蚁们忙着搬运食物,鞭蝎们灵巧地穿梭于石缝间,燕山蛩害羞地躲藏在枯枝落叶丛中,草蛉轻轻煽动着晶莹剔的翅膀飞舞于夜空,纺织娘等一众鸣虫尽情地歌唱……它们在暗夜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给寂静的黑夜再添一份神秘。

认识、了解这些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小精灵意义重大。最新研究发现,在世界部分地区,受气候变暖和劳动密集型农业的影响,昆虫数量已减半。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人类社会面临的紧迫而又严峻的挑战。正如研究人员所说:“我们需要承认昆虫对整体环境以及对人类健康和幸福的重要性,从而积极应对我们给昆虫造成的威胁,以免许多昆虫就此永远消失。”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千禾社区基金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