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禾社区基金会

其他

重返市集,探讨气候议题下的人、物、社区关系

“赶集”的生活方式随城市建设和新型消费形态出现渐渐消失在人们的日常。随之同时淡化的,是人与地方、自然和邻里之间的连结。珠海市香洲区翠香街道的康宁社区重现了市集的模样。周末夜幕降临时,街区的一角亮起了灯。一个个摊位被张罗起来,摆上各式各样的书籍、玩具、食物……不同于近年流行的以政府或商圈主导的夜市、市集,这里也没有流量指标。宣传海报上传递的是交换代替购买、减碳环保等信息。忙前忙后的则是社区里的大人小孩:小朋友把家里不再用的玩具、书籍拿出来义卖;废弃的蔬果皮被送到水果酵素摊位,由社区里的妈妈志愿者带着小朋友演示制作过程和用途。公益土豆摊位以低于市场的价格销售,条件是自带环保袋。志愿者使用老式手秤,向前来购买的青少年介绍使用方法;食育分享摊提供来自生态农场的食材和社区妈妈做的应季手作食物;电器维修摊位最受老年人青睐,惜物的他们把家里失灵的小电器都拿过来维修;市集旁边的社区活动室里则播放环保纪录片,志愿者带领孩子讨论塑料垃圾对动物的伤害以及自己能在日常生活做什么……邻居一起上!市集的发起人,是康宁社区居民杨雪红。社区里的孩子管她叫“绵羊姐姐”。来珠海十多年,绵羊姐姐经常和丈夫一起做志愿服务。2017年成为母亲以后,她常常在想要为女儿创造怎样的成长环境,于是对社区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康宁社区是一个兴建于90年代的居民区,和大多数同时期的社区类似,康宁社区除了楼栋就是街道,极少有绿化、休闲空间。疫情初期,绵羊姐姐跟随线上视频学习,完整体验了一把从厨余到土壤再到食物的转换。在逐步积累厨余堆肥经验之后,她开始觉得,对环境、土壤问题而言,一个人的努力仅仅是杯水车薪,便萌生了和家人朋友一起堆肥的想法。自此,她一发不可收拾地在自己的社区“搞事”。2020年底,绵羊姐姐和丈夫、朋友一起成立“康宁社区绿脉堆肥社”,获得社区所在的翠香街道公益创投的资助。300多平方的户外基地成为她在家门口行动的起点。几年间,绵羊姐姐成立了环保组织,孵化了几个社区自组织,深深卷入可持续社区的共建,也带动了一群社区能人参与其中。在绵羊姐姐的理解里,人文环境好的社区,公众参与度更高,无论是垃圾分类还是更多元的环境保护都会更容易实现。而她做的所有探索,都是联动社区的不同主体,在社区场景下围绕着社区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改善进行的,无论是垃圾分类、环保科普、环保手作、夜观、还是康园花园疗愈。“重返市集”是绵羊姐姐在2023年底一次社区游园中获得的新灵感。当时闲置物品交换角引起居民的围观。直觉告诉她,这个事可以继续深化下去。现代社区缺乏联结性的活动、仪式来增进人原本陌生的与人之间的关系。她想起疫情最紧张的时刻,她和丈夫在楼下放置一辆旧三轮车,邀请邻居把家里多余的药放在车上共享,有需求的邻居能无接触取用。邻里互助的温暖至今还给她鼓舞。社区需要更多集体行动。另一方面,作为妈妈,绵羊姐姐对亲子家庭物品更新快深有体会。随着小朋友长大,大量的玩具、书籍都会被闲置或者丢弃。何不用有趣的方式让闲置物品在居民之间流通起来,让环保的生活方式被更多地看见?她称这个行动为“重返市集”,一是让家里的闲置物品重新回到市集上,让环保的生活方式被更多人看见,慢慢影响大家,尤其是青少年的消费观;二则是让住在这一带的人们重新回到小时候的集市,彼此熟悉,互相帮忙。有了此前几年在社区做公益活动建立的社区关系基础,市集的雏形很快在积极居民的合力下形成。亲子家庭是市集的主力,尤其是周五晚上,“孩子们像解放一样,很热闹”。绵羊姐姐也从中摸索吸引邻里参与的门道,将环保与可持续生活的理念融合在摊位的设置和互动细节之中。譬如,将堆肥培育的绿植回馈给交换闲置物品的家庭,让绿色进入更多家庭;大多数家长希望利用市集的平台锻炼孩子的综合素质,正好可以让小朋友更独立自主去挑大梁,体验工作的成就感、与他人互动的快乐,由深度参与形成更深刻的环保意识。烟火气里的气候议题传播由开启到今年初,“重返市集”陆陆续续开了3场,为社区里的普通人架起环保意识和行动之间的桥梁,让大家看到个体和家庭在日常细微之处可以采取的小举措,身体力行参与气候变化减缓。就像自带环保袋这一条,每次赶集预告都提醒赶集者现场不提供塑料袋。几次下来,即使没有带袋子来赶集的邻居也会想办法把在市集上得到的物品带回家,比如用穿着的T恤把土豆兜回家。通过市集,大家正在适应没有塑料袋的生活方式。今年年中,“粤港澳大湾区气候变化行动小额资助计划”在大湾区征集社区减缓气候变化的行动,“重返市集”获选,进一步将气候议题与普通人的生活、市集建立关联。绵羊姐姐通过不同的互动方式,和参与市集的居民交流气候议题。在视频采访中,居民们表达了气候变化带来的感知和对生活的影响。“雨水多了”、“冬天短了”、“气温越来越高”……有人说连续的雨天,让原本十几分钟的通勤时间延长到一个小时以上;有人说极端天气频发使得菜价上涨,生活成本不断提高。在书法体验摊位上,市集邀请孩子们誊写减缓气候变化的小tips,并向邻居宣讲,希望让大家了解自己点滴的实际行动,能让气候变化慢下来,除了物品循环使用、自带水杯、垃圾分类、改变饮食习惯……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毋庸置疑,对小朋友来说,参加“重返市集”最大的驱动力是好玩。而当一次次分享自己不再需要的东西,又从其他邻居那里交换到心头好时,他们看见“没有用的东西”重新焕发价值。在绵羊姐姐看来,这样不断重复的生活经验可以帮助孩子从小培养旧物交换的习惯,知道原来自己在日常中能有意识地去选择对人与自然更友好的方式。在“小额计划”的支持下,“重返市集”还添置了桌布、电器配件、花盆、绿植、种子等物料,探索常态化、品牌化、可持续化的方向。“重返市集”每期摊位有10至20个。接下来,市集将以每月两场的频率固定下来,成为社区的恒常活动,也设立一定的准入原则,并开放摊位给周边社区的居民。六五环境日那天,“重返市集”搬到了附近的文化广场,用展示牌向居民宣讲减缓气候变化的常识。除了定期的市集,那辆曾经在特殊时期“雪中送炭”的三轮车,也固定在社区区的一角,作为对市集的补充。邻居能随时把闲置物品放上去,有需要的人能随时带走。绵羊姐姐(雪红)和丈夫在“重返市集”上绵羊姐姐认为,邻里关系的改善,实质上也能增强社区应对极端天气的韧性。在这个过程中,除了交换旧物产生联系外,她还邀请社区不同职业的邻居来摆摊,继续发展社区能人网络,丰富市集的内容,促进人文环境。社区里会教英语的老师、懂看x光片的医生,会烹饪美食的妈妈、能为交房验收提供咨询的水电工程师……都是她想要发展的“能人”。目前,社区能人网络已招募到10余人。楼下做电器维修的邻居,在几次服务社区后,被绵羊姐姐推动成立了“方民帮帮团”。“邻居之间更容易产生信任关系。师傅在社区做维修,能减少很多交通成本,也不用花更多时间去找业务。同样,邻居能更快找到可信任、收费比市场价更低的维修师傅。社区里的脆弱人群也能得到支持。公益能持续下去,要让大家都能从中获益。”便捷的维修渠道为居民提供替代购买的另一种选择,让维修损坏小家电的意识慢慢回归到社区家庭中,减少失修电器成为垃圾的机会。最近,绵羊姐姐还在酝酿发展新的自组织,动员另一个邻居成立“睦邻社”,邀请社区里有时间的阿姨帮忙接送双职工家庭的孩子。社区物业、业委会和居委看到了这些行动给社区带来的活力。他们除了帮忙转发活动,还在社区支持一处做社区能人网络的展示墙,请广告公司设计和制作。但更让她高兴的,是重返市集小组与居委会、物业、业委会之间的信任关系在一点点增加。“重返市集”的所有呈现,与绵羊姐姐对可持续生活的想象是一致的,也融合了许多过往的资源、实践与思考。在她的蓝图里,美好的社区就像社区花园一样,是众人一起培育的,有健康而充满活力的土壤、丰富自在而彼此依附的生灵。来自街道、居委、物业、基金会等政社企组织和居民的资源,为土地提供了养分。而绿脉堆肥社、北斗天文社、方民帮帮团、小小创变家、睦邻社、“重返市集”,也许还有正在发展的“自组织”,都在促成这片土壤形成更有韧性的“团粒结构”,应对气候变化,营造更互助的人文生态社区。项目背景一个人的力量很有限,社区应该团结起来,互相帮助,应对气候变化。2024年3月23日,在第64个世界气象日,阿拉善SEE珠江项目中心、广东省珠水云山自然保护基金会、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粤港澳大湾区气候行动小额资助计划”,寻找基于城市常见空间场景的气候行动案例,希望为环保公益项目设计及开展提供新视野、新想法、新信息,同时提升公众的气候意识,激发更多的公众气候行动,推动全民共建解决气候议题的氛围营造,并为企业绿色行动建立舆论基础。“小额资助计划”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关注环保的个体、企业、商铺、兴趣小组、业委会、工会、社团,招募在城市社区里、湿地、办公楼能够直接或间接助力于减少碳排放的开展的公共行动。“重返市集”为“粤港澳大湾区气候行动小额资助计划”期间的支持项目。相关链接:广州动物园正在进行有趣的气候实践左手青年空间,右手减碳行动重走水路,一群“水上邻居”的气候行动与艺术共创气候行动谈:一场意图让环保与关系持续的旧物改造之旅为这些即将开启的气候行动喝彩!行动征集
11月15日 下午 1:29
其他

左手青年空间,右手减碳行动

在咖啡店遍地开花的广州,延禧咖啡不算起眼。它隐匿在天河龙洞社区一条巷子里。虽诞生在咖啡消费的潮流下,但与其说它是一家独立咖啡店,倒不如说这是一个大学生聚落来得更贴切。正因为周边聚集着几所高等院校和职业学院,店里每天进进出出大都是青年学生。一些学生社团甚至把这里当作谈事聚会的据点。对延禧咖啡主理人、新晋咖啡行业的李智超来说,创业更长远的目标,是用自我造血的商业方式来支持空间的运营,链接青年人一起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店里除了咖啡店必备的吧台、甜品柜和桌椅,还陈列着各种类型的书籍以及满墙的公益活动照。这些都是智超近年来组织的青年人财商和领导力学习项目。而他自己正是从大学时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中成长起来。办一个学生可以落脚的公共空间近几年,职业教育议题在社会层面得到更大的关注。身为大专毕业生的智超早在大学时就对“职校生”的困境有深深的痛感:一方面是社会对这个群体的不公平待遇,另一方面是校园资源和氛围的匮乏。“老师让学生要多点参加社会实践,但现实中却没那么多机遇,周围同学对自我的评价很低,对未来很迷茫。”他庆幸自己通过参与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工作,链接到更广阔的世界,找到自己的方向。大学期间,智超大部分课余时间都投入公益活动,并在毕业后进入公益机构工作。觉得一路的成长都被支持着,他希望自己能从被服务者转而成为服务者,支持同样处境下的青年人。5年来,即便离开校园,智超始终跟大学的社团、团委老师保持联系,与公益机构的资源合作策划项目及活动,为学弟学妹创造学习实践的机会。去年,他联合几家公益机构,开办了领导力营,将营员带进柯木朗社区做调研,去发现社区的问题并设计解决方案,引导大家将社区工作的一些理念方法带回校园,落地到社团工作和志愿服务项目里。在柯木塱社区举行的领导力工作坊(向左滑动可浏览更多)在智超看来,职校学生有向上的能力,只是缺乏领路人拉一把,让他们能够冲破眼前那层阻碍。事实也给了他更大的信心。曾经和他一起参与实践的大学生,在社团活动和找工作时都有不错的表现。2023年年中,偶然的机会,他得知母校附近的社区有店面转让的消息,便租了下来作为附近学生落脚的空间。在这里,他想为青年人创造一个关注身边、感知在地生活、与人链接的场域。为此,智超想象过很多可以生发的可能性。首先是在这里组织不同形式的活动,像读书会、沙龙、市集……他先是把自己全部的书都搬来了,又去二手书店淘了一些旧书。他认为以前的出版品质更好,也极力把他认为的好书推荐给来到空间的青年人。而养一个空间需要可持续造血的模式。彼时,智超正好从公益机构离职,筹措两个月的咖啡店顺理成章开业。他一边摸索着咖啡店的经营,一边继续参与青年人财经素养、志愿服务、职业成长、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公益项目,也有意识地将咖啡店作为链接青年人的触点。周边的学生,既是延禧咖啡的目标客户,更是空间的潜在共享者、合作伙伴。平日里,咖啡店会开展一些公益创新创业的活动讨论和尝试。社群可持续行动初实践以往参与公益的经验告诉智超,社会企业是一条兼顾商业和社会价值的路径。他以此为延禧咖啡的经营方向,并将目光投到低碳选择。尽管咖啡行业最大的碳排放在种植和运输端,但咖啡店每天也会有大量的碳排放以及废弃物产生。除了鼓励自带杯和环保袋,咖啡店还能做什么?他了解到国外一些有意思的减碳创新设计,萌生了回收咖啡渣延长其生命周期的想法。目前很多研究已经在关注咖啡渣的再利用潜力。譬如,它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以及多种维生素和有机酸,对植物生长有益;富含抗氧化剂和咖啡因则使其具有应用于护肤领域的可能性。而当下做这方面回收的咖啡店极少,消费者对于咖啡渣再利用的认识也很有限。今年五六月份,在“粤港澳大湾区气候行动小额资助计划”的支持下,延禧咖啡从自身咖啡渣出发,展开咖啡店的气候行动。经过一番资料检索、测试和体验后,智超组织了几场主题活动。从利用咖啡渣发酵堆肥,到DIY咖啡渣祛角质膏,再到咖啡渣除味包制作,社群成员一起探索咖啡渣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创造新的价值,减少咖啡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从左到右分别是:咖啡渣发酵堆肥、DIY咖啡渣祛角质膏、咖啡渣除味包虽然回收咖啡渣的成效对减碳的宏观目标来说微乎其微,但智超认为由此产生公众教育和公共讨论更为重要,影响更长远。他把这个初实践当作一个开端。先是从最简单的方式入手,创造机会在社区层面讨论废物的循环利用,倡导环保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交流日常生活会产生的碳排放、有哪些可以做的环保行为。制作完毕后,参加者把“产品”带回去使用,也把“循环利用”的理念带到生活中,与身边的人分享体验。项目期间,他们将“私货”随外卖订单送出去,派发了上千份除味包。有了从0到1的摸索,智超琢磨着怎么把这个项目往纵深的方向发展,一则通过咖啡的延展孵化出能支撑社会企业运作的产品,推动延禧咖啡有更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创造,回应碳排放的议题;二则将链接到的青年人带进社会创新创业的领域。近期,他正在酝酿新的机会,一边和职校化妆品专业的老师探讨把咖啡渣运用于护肤品,一边带着项目参加可持续领域的创客赋能计划,获得种子基金的支持。智超参加“碳寻未来”青年峰会对于可持续发展和青年人成长议题,智超有动力继续“折腾”,也期盼着参加更多的交流和学习,打破发展瓶颈,继续往前走。备注:以上图片由延禧咖啡项目伙伴提供。
9月5日 下午 7:10
其他

昆明场—社区气候风险评估工作坊招募

2035》等文件编写。现任农业部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顾问、北京市科协防灾减灾专业智库基地专家。1981年-2007年北京市政府专家顾问团成员,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0项、2010
8月22日 下午 6:00
其他

在动物园里堆肥种地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堆肥,是人与自然互动,让种植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古老智慧。在广州动物园新建的“自然小区”里,工作人员通过共建活动与科普,让这个自然演替的过程重新回到市民的视野,在促进资源循环的同时,为气候议题的讨论和传播另辟蹊径。6月29日上午,在广州动物园雁鸣湖畔的高大灌木丛下,工作人员莫嘉琪和几位志愿者忙着为柠檬树和桑树修剪杂草。果树苗是一年前志愿者们一起种下的。今年广州连续下了几个月雨,树下的野草疯长到一尺高。割下来的草被放在一旁晒干,等待着在隔天放入堆肥箱。旁边几垄地被雨冲刷得快不成形,小萝卜苗窸窸窣窣冒出头来。倚靠在架子上的百香果藤上,新挂了几个油亮亮的果子……稻草人、竹栏杆、田垄、堆肥箱、蔬菜、果树这些农耕元素打破人们对动物园的固有印象。入口处的木牌匾写着“自然保护小区养护中”。它的建设者,是广州动物园科普教育部的工作人员和市民志愿者。一年以前,这块地还是一片人工草坪。把人工绿地还原成荒野莫嘉琪早期从事动物保育工作,一直关注环境变化和环境保护相关的热点。涉足自然教育,成为广州动物园的科普导师后,她的工作是开展公众教育活动,把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的理念传递出去,使人们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让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得以持续。在这个意义上,广州动物园不仅是城市公园,更是公众自然教育基地。她和部门的“动物老师们”感慨于城市化下荒地野地快速消失,使得由它们衍生的生态系统和繁衍其间的野生动植物随之消失,于是决定做有趣的尝试,把园区内一些整齐规划的人工园艺绿地恢复成原来可能的样子。“自然小区保护项目”在广州动物园获批成立。项目希望营造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小生态,为城市的本土动植物创造合适的生存空间,并以此作为公众教育的阵地,持续举办改造活动,给生活在城市里的大小孩子提供认识本土植物和动物邻居的自然观察窗口,在理解身边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培养日常生活中的环保自觉,例如自来水循环利用、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等。项目陆续发起志愿者招募。前前后后有近一百位市民加入开荒行动群。大家挖坑锄地,把秩序的园林绿化地带一点一滴地变“野”。园区里废弃的木头、木板、木桩和绿化工作清理下来的树枝树叶,经过志愿者们的搬运和加工,成为小区的天然栅栏。自然小区建设中给昆虫鸟儿种上食物在农耕时代,农作物的种植遵循时令和地方水土,农田里的各种生物和谐共生,人类从大自然得到的馈赠也与生灵共享。与动物园的园林绿化管理不同,“自然小区”里的植被更多地选择本地物种,遵循多样化的原则,且不施农药化肥。水稻、菜心、豆角、西葫芦、黄瓜、益母草、鱼腥草、紫苏、艾草、车前草、广藿香、金不换、马齿苋、桑树、柠檬树、百香果树……这些广东人家食谱上常出现的食材,在这里被选择更多是出于动物需求的考虑。按莫嘉琪的话讲,我们不是建造自己心中的桃花源,而是花鸟草虫的“乌托邦”。这片众人耕耘的土地慢慢吸引来不同的小生灵,七星瓢虫、蚯蚓、蜻蜓、各种鸟类……人工蓄水池也为蛙类、蜥蜴等两栖动物创造了合适的生境。一起做土壤“三明治”为了让土壤恢复活力,更好地滋养栖息其间的生灵,并进一步提升“自然小区”的可持续性和教育价值,今年5月,在“粤港澳大湾区气候行动小额资助计划”的支持下,项目引入堆肥系统,希望因地制宜,回应气候变化的同时,也通过这些媒介邀请公众一起认识气候变化带来的问题,倡导从生活出发的环保行动。“动物园的动物和我们一样,每天的吃喝拉撒过程中都会产生各种‘废物’,像动物饲料里淘汰的部分食材、动物的粪便。这些垃圾如果丢进垃圾桶,那只能是废物,但如果给大家一个机会愿不愿意让它们变宝物呢?”颜旭妍是科普教育部的另一位科普导师——翻车鱼老师,与莫嘉琪一起运作“自然小区”。她带着广州协和小学科学自然兴趣组的小学生、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大学生参观动物厨房,了解动物吃的食物是如何处理的,观察草食动物的粪便里面丰富的纤维以及其发酵的状态。在真实地看到每日大量产生的“垃圾”后,旭妍引导大家思考垃圾处理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意识到垃圾需要有更好的处理方式。观察土壤时发现当中的垃圾碎片“堆肥是一种古老的肥料制作和有机废弃物处理方法,是一个天然的过程。”莫嘉琪说,“动物园每天都会产生数以吨计的粑粑,大部分被运至动物粪便处理车间,通过粪便处理机变成植物肥料,用于园区绿化带。除了动物粑粑,园区还有大量的枯枝落叶和动物饲料制作时产生的厨余垃圾。堆肥能将它们转化为有益的肥料施用于土壤,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生物量和储碳能力,促进植物健康生长。这样不仅减少废弃物被送往填埋场或焚烧、化肥农药生产和运输等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更促进了资源的循环利用,继而保护生态环境。堆肥与气候变化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合适的选址可以确保堆肥顺利进行,方便日常管理维护以及搬运,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5月中旬,两位伙伴与开荒志愿者共同劳作,在“自然小区”内距离人行参观道较远,通风、排水条件良好的低洼处建造堆肥箱。根据堆肥的环境需求和环保性,堆肥箱采用多孔空心砖堆砌。大伙一块搬砖、和水泥,还邀请园区绿化工作人员加入搭建。建设完毕的堆肥箱经过一番堆肥试验后,正式投入使用。项目由此开启一系列的公众教育活动。最初,项目邀请小学生、大学生,通过上述的参观交流,了解土壤的秘密,初步理解堆肥的意义,再亲自动手制作“土壤三明治”:大家一起割草、收集枯枝落叶,将从家里带来的厨余垃圾连同动物园的食草动物粑粑、厨房残渣放入堆肥箱。旭妍观察到不少人对堆肥有负面印象,认为味道重,惹虫子,到现场会下意识地捂住鼻子。当他们发现,其实有氧堆肥非但没有什么虫子,也不会产生很大味道,便为此感到意外。一位四年级的男孩这学期刚好学习土壤岩石主题的课程。参加土壤与堆肥活动让他找到现实生活中相对应的“知识”,觉得很有意思,在班会课上给同学分享自己在“自然小区”的经历。一些自然爱好者将自己在家堆肥的经验带到“自然小区”分享,一些新入门者又把在“自然小区”的体悟带回家庭实践。大家时不时在志愿者群里交流不同场景下或用不同堆肥箱堆肥的特点,相互改进。志愿者的家庭堆肥箱有志愿者反馈,自己的堆肥引来大量的黑水虻幼虫。旭妍便夸她养黑水虻天赋异禀,然后在群里讨论导致黑水虻幼虫滋生的原因。后来,大家一起找到可能的原因——淘米水浇得多,加上每天加的菜也多导致堆肥湿度太高。旭妍趁机科普,“事实上,黑水虻自带抑菌酶,它的存在既可以加速分解进程,还有助于抑制苍蝇繁殖。”这些讨论一点点打开社群对堆肥的认知,支持他们的日常实践。“堆肥是一个可以持续做下去的事。”自堆肥箱搭建以来,项目已开展30多场相关的活动。每个周末,旭妍和嘉琪都组织志愿者维护“自然小区”、监测堆肥的腐熟情况。监测温度、气味、颜色、质地和体积的变化,评估有机物分解程度和堆肥成熟度在近距离观察有机废物的自然转化后,大家把自己参与制作的天然肥料埋进土里,给小区内的植物加餐,照料它们的同时认识周围与之相依存的昆虫等小动物,感受“变废为宝”的价值。嘉琪和旭妍还与志愿者在“自然小区”外围的种植区混种紫云英、苜蓿、荞麦等绿肥植物,逐渐改良土壤。在此基础上,结合动物园的观鸟、昆虫等不同主题的研学和参观活动,她们一次次向参加者介绍“自然小区”里关于堆肥、土壤改良与气候行动的故事,也通过科普牌向游客介绍这个自然演替的过程,让人们看到生物的转化如何给其他动物创造更友善的环境、个体对生活有机废物的妥善处理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行为。接下来,项目将继续尝试不同堆肥材料与配比,和志愿者定期做肥力检测,摸索堆出更优质的有机肥,施用在已经开垦的菜地中。尽管堆肥箱的产出不足以充分支持小区内的植物生长,但相信这片土地在众人的耕耘下会慢慢恢复原有的生机活力,与鸟兽虫木共同生长。而更重大的意义是,它在持续地影响一个个走近“自然小区”的个体。备注:以上图片、视频由广州动物园科普教育部项目伙伴提供。项目背景一个人的力量很有限,社区应该团结起来,互相帮助,应对气候变化。2024年3月23日,在第64个世界气象日,阿拉善SEE珠江项目中心、广东省珠水云山自然保护基金会、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粤港澳大湾区气候行动小额资助计划”,寻找基于城市常见空间场景的气候行动案例,希望为环保公益项目设计及开展提供新视野、新想法、新信息,同时提升公众的气候意识,激发更多的公众气候行动,推动全民共建解决气候议题的氛围营造,并为企业绿色行动建立舆论基础。“小额资助计划”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关注环保的个体、企业、商铺、兴趣小组、业委会、工会、社团,招募在城市社区里、湿地、办公楼能够直接或间接助力于减少碳排放的开展的公共行动。“广州动物园自然小区-土壤三明治项目”为“粤港澳大湾区气候行动小额资助计划”期间的支持项目。相关链接:重走水路,一群“水上邻居”的气候行动与艺术共创一场意图让环保与关系持续的旧物改造之旅为这些即将开启的气候行动喝彩!行动征集
8月7日 下午 4:24
其他

重走水路,一群“水上邻居”的气候行动与艺术共创

他们用潜入河涌寻得的“宝”,做了个1m³艺术展览;他们将水域当作公共空间,换个视角观察和探讨它正在发生的变化;他们邀请依水而居的人们结成水上邻居,用自己的方式守护家园。2024年5月11日,在接连的骤雨之后,广州海珠湿地水域终于迎来短暂的放晴。一艘载着青年人的大桨板徐徐在林荫下的水道穿行,不时传来惊喜的叫喊声。从岸边的过客,转而成为水上行者,视角的转换让大家看到许多平时不曾留意过的景致,带来一个个新奇的体验和发现。“每段航程的地理景观和体验都不一样。”有参加者惊叹道,“深入海珠湿地后还能见到许多野生鸟类和植物:斑嘴鸭、夜鹭、鹊驹、白鹭苍鹭、乌鸫、暗绿绣眼、莲雾、蒲桃、黄皮、番石榴、莲雾、荔枝、甘蔗、香蕉,让人发自内心地觉得必须好好珍惜我们的生态系统。”这是春潮Springflut“水上社区计划”的一场活动。在广州这个现代化的大都市里,泛舟碧波上的水乡生活早已远离人们的视野。该计划召唤海珠湿地附近的居民一起划桨板,在水上观鸟摸鱼、摄影、寻“宝”创作……
7月18日 下午 2:35
其他

行动:意图让环保与关系持续的旧物改造之旅

在深圳南头古城,一个正在经历城市更新的城中村里,几位妈妈带着孩子历时3个小时完成自己的独家定制手提袋。经过裁剪、熨平、搭配外皮与里称、手绘等工序,原本即将废弃的面粉袋在她们手里获得新生。最令在场者惊喜的是,在创作过程中,空间里除了欢声笑语,还飘荡着浓郁的小麦香气……这是好奇庙社区营造中心的气候行动社区实践。项目发起人若琪是“奇庙”的儿童友好社区议题主理人,一个南头古城土生土长的深二代。近年来,旧物改造因其兼具环保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价值,受到手作爱好者的青睐,亦成为颇受欢迎的社区社群活动。但在若琪建构的图景里,旧物改造的出发点不仅是旧物新生,更是链接社区里原本不相关的角色,通过活动达成对“可持续”的理解与共识,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建立新的关系,包括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物之间。“可持续应该发生在日常生活中”今年,若琪在南头古城推动“橙宝计划”儿童友好联盟时,了解到晏谷面包店制作吐司会定期产生废弃面粉袋,便萌发了结合亲子手作周期性开展面粉袋改造活动的想法。服装设计师出身的面包店老板很支持亲子手作,爽快答应定期提供面粉袋。若琪找来社区缝纫技术达人月亮姐、燕姐商量设计和指导缝纫。在活动正式开始之前,团队共同进行样品创作测试,将面粉袋巧妙地裁剪、熨平,并搭配了PVC材料作为外皮以及服装公司捐赠的面料废料作为里衬,制作成环保包包样品。5月,在“粤港澳大湾区气候行动小额资助计划”支持下,团队购置2台缝纫机和若干手作的材料,举办了三场亲子工作坊活动,带领孩子和家长们踏上面粉袋的“重生”之旅。熨面粉袋在熨平面粉袋的过程中,现场弥漫着小麦的香气,大家仿佛与小麦进行了一次亲密的对话。“麦香带来的感官体验,打破了时空界限,将亲子家庭、吐司店、麦田和土地连接在一起,进行一次食物溯源。这是活动设计时意想不到的。”家长们按照设计好的图纸和实际需求操作,在缝纫技术达人的设计建议和小朋友独一无二的手绘加持下,创作出时尚又实用的专属包包。
7月9日 下午 7:23
其他

气候行动邀约:植物刺绣——受气候影响的植物

这是“粤港澳大湾区气候行动小额资助计划”伙伴发出的邀请。5月25日,他们将以一技之长开展可持续生活方式分享,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构建个体的可持续生活,并在社区共同编织减缓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之网,现场和参与者一起畅想对抗严峻气候挑战的积极方式!手中的绣针轻轻舞动将植物的美丽与生命力巧妙地融入丝线之中植物刺绣不仅是手艺的展示更是对大自然美的致敬与传承日益频发的极端天气让越来越多人感知到,气候变化和自己的距离原来并不远,但对于“自己能做什么”却没有太多的想象。事实上,当你开始为此尽力的时候,低碳减排的选择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发生。在阿拉善SEE珠江项目中心、广东省珠水云山自然保护基金会、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的联合资助下,公园之友的两位志愿者卢文思(海金沙)和吴寒(花楸),发起了《“以美之见”——看见气候变化》的系列活动,旨在以一技之长开展可持续生活方式分享,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构建个体的可持续生活,并在社区共同编织减缓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之网。《植物刺绣——受气候影响的植物》【活动介绍】长久以来,刺绣多以华丽、精致的作品示人,似乎“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但从日常需求的角度,刺绣与饰品、画作一样,都是增添生活乐趣的“小而美”。刺绣有许多的表现形式,可平面、也可立体,可简单也可复杂,它作为艺术表达方式的一种,传递着我们的情感,表达着我们的所思所想。这一次,让我们尝试用刺绣的方式,来回应气候变化议题,让人们看见受气候影响的植物们,共同保护我们的美丽星球。【活动流程】作品针法讲解与练习刺绣技巧与换色完成刺绣作品分享交流*注:请提前5-10分钟到场签到并领取活动物资。公共资源有限,每人限领一份材料。由于活动中会使用剪刀等工具,请务必注意使用安全。活动时间2024年5月25日(周六)下午14:30-16:30活动对象12岁以上市民活动地点景蜜公园福田区市民园艺学院公众参与活动中心导师介绍卢文思(自然名:海金沙)公园之友特邀自然手工导师手工达人/日本JLL刺绣协会高等科社区工作者多元协作实践者吴寒自然博物爱好者盖娅自然体验师全国自然教育网络自然教育基础培训朴门永续生态设计PDC学员报名方式请识别以下二维码提交报名注意事项1、本次活动中会使用剪刀等工具,请务必注意使用安全;2、活动期间,请穿着舒适的衣裤、自备足量的饮用水,做好防蚊防虫准备。保护好自身安全,做好个人防护;3、活动期间必须听从活动组织方及老师的要求和指挥,遵守活动纪律。组织方有权因为报名者违反规定而取消其活动资格。报名须知1、本次活动属公益性质,不收取参加费用,交通出行、餐饮费等自理。请提前5-10分钟到场签到并领取活动物资,公共资源有限,每人限领一份材料。活动准时开始,过时不候;2、请珍惜公益资源,尊重组织方的付出。请认真阅读活动信息后报名,并按时参加活动。报名后如需取消活动请联系工作人员进行取消,否则将列入黑名单,会直接影响后续的活动报名;3、活动预约成功后,如有疑问,可联系公园之友:13826543737,活动组织方拥有在活动中拍摄的影像资料的使用权;4、如遇特殊天气如:台风、降雨(黄色预警及以上)等恶劣天气或者其他不可抗力因素,活动取消,公园之友将另行通知。
5月24日 下午 4:23
其他

气候行动邀约:“探碳南头”青年气候减碳传播行动

这是“粤港澳大湾区气候行动小额资助计划”伙伴小鲸探
5月17日 下午 8:03
其他

为这些即将开启的气候行动喝彩!

气候变化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每个人,唯有行动才能让我们看到希望和未来。经过初审与路演评审,“粤港澳大湾区气候行动小额资助计划”的入选名单出炉啦!30个气候行动项目将在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佛山、江门等城市社区落地。行动者们或将在城市里热闹的公园、湿地、商圈、营地,或在自己的小区、学校、菜地、咖啡店,以一技之长开展可持续生活方式分享、堆肥与种植、废弃物回收与利用、科普宣教、文化展览与艺术等行动等。4月23日至25日为入选结果公示期。对此结果有疑问的伙伴请扫描图片中的微信二维码进行沟通。项目评审2024年4月7日“粤港澳大湾区气候行动小额资助计划”招募截止时,我们共接收到131份行动资助申请。4月10日,70位符合招募要求的项目候选人获通知进入路演环节筹备期。在刚过去的周六,项目组开展由外部评审员主要参与的第二轮评审。15位评审员分别来自环境保护、社区公益、社会创新等不同领域。4月20日当天,实际到场的候选人共63位(另外7位候选人因个人原因退出)。他们被随机分在AB组以及上下午场次。每个场次均由4-5名评审员在项目路演结束时打分,最后汇总每个项目的总分,再进行合议。最终,共有30个气候行动方案入选“粤港澳大湾区气候行动小额资助计划”资助名单。本次入选项目的行动者涵盖丰富的年龄层和专业领域,他们将在城市生活与社区中进行形式多元的气候行动探索。“重返市集”希望维修损坏的小家电与闲置物品交换成为邻里生活习惯,减少二手物品和电器成为其他垃圾的机会,同时让常态化活动会让邻里之间变得更加熟悉,增加应对气候变化(极端天气、疫情等)的能力。小草皮行动发现目前很多活动存在物料浪费、搭建器具的不便捷性及材料的不可持续性,他们正在开发一套使用环保材质、易于搭建和收纳组装的展陈组件,降低每一次活动从搭建过程、过程物料、结束撤场过程中的碳排放及浪费。家庭农场社区共享计划构建了一个集本地农耕、货运、跑腿、自动领取点以及餐桌于一体的闭环链条,为社区提供新鲜、安全、环保的食品,同时促进本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因依赖外地蔬菜而产生的运输碳排放。他们将持续推动环保理念的传播与实践,通过自助取菜过程中的纸袋、环保袋及塑料袋循环使用换取菜品的创新活动,让低碳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橙宝计划联络了社区的面包店,回收面粉袋,准备周期性开展“旧物改造系列”活动,组建起社区“妈妈手作”团队,利用社区的旧物创造更具产品化、特色化的输出。即将小学毕业的小管将发起“校园公共读书流转阅读空间”,动员毕业班的同学对班级图书角的书籍进行修复处理,向低年级传递,以此提高书籍使用率,进而减少纸张生产和印刷,间接减少树木砍伐。大学生棉角想开发一套气候变化主题桌游,以游戏的方式吸引不同参与者参与气候变化的积极思考和重构叙述过程,通过思考气候变化各环节,寻求其中的联系,结合自己的背景,探究如何整合未来卡中的元素完成使命卡中的使命,以减缓气候变化。一群自然导师将在动物园的一片人工草地建造一个堆肥系统,让前来参加的学生或者成人团体,通过观察和科普这个简单的自然演替过程,了解大自然的神奇,以及生物的转化过程如何给其他动物提供改变的环境,讨论日常生活中如何采取点滴的行动减缓气候变化。春潮Springflut将组织桨板活动,探索湿地周围不同水域的水质、动植物等状况,通过摄影摄像、绘画等方式记录、讨论并形成展览,启发参与者思考湿地小气候是如何被人类活动形塑,发现身边的气候问题并探讨介入的可能。……期待这些着眼于日常生活的连接与创变能影响更多的参与者、身边的人们进一步思考人与他人、自然、社区社会的关系,构建自己的可持续生活,一起编织减缓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之网。项目背景随着气候变化带来的危机日益紧迫,提升全民的气候意识和行动势在必行。2024年3月23日,在第64个世界气象日,阿拉善SEE珠江项目中心、广东省珠水云山自然保护基金会、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粤港澳大湾区气候行动小额资助计划”,寻找基于城市常见空间场景的气候行动案例,希望为环保公益项目设计及开展提供新视野、新想法、新信息,同时提升公众的气候意识,激发更多的公众气候行动,推动全民共建解决气候议题的氛围营造,并为企业绿色行动建立舆论基础。“小额资助计划”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关注环保的个体、企业、商铺、兴趣小组、业委会、工会、社团,招募在城市社区里、湿地、办公楼能够直接或间接助力于减少碳排放的开展的公共行动。相关链接:行动征集
4月23日 下午 12:26
其他

小额资助开放申请倒计时6天 | 气候告急,欢迎不完美的微小行动

今年春分刚至,广东多地便陆续官宣气候入夏,迎来超长夏日模式。气候变化至少在体感上传达了它的紧迫性以及与每个个体的相关性。从所在的社区、由生活出发的减碳社会行动,带来的不仅仅是碳排放量的减少,更重大的意义在于:当越来越多微小的气候行动聚集起来,它们正在酝酿一场蝴蝶效应,带来更多的希望和人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3月23日世界气象日那天,我们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气候行动小额资助计划”,随后便收到一些小伙伴的留言,希望能分享更多的气候行动,来打开自己的想象。于是有了这篇文章,期待这些案例能触发跃跃欲试的你。在过去很多年里,气候变化和应对都被视为专业人士的课题,对普通人而言,是遥远的、不明觉厉的领域。而今天,人们对气候变化有着越来越多的切肤之感,也更容易获取与气候相关的研究数据和气候传播。这个我们未来要长期面对的议题,它是跨学科的,并与生活、社区息息相关。Ben和几个同城的大学同学想在寒假做点力所能及的减碳行动。在一个星期里,他们将街角垃圾堆捡来的旧木柜、推车改造成昆虫屋和花槽,收集厨余、落叶和土在花槽里堆肥。春节过后,他发现许多完成“使命”的年花被遗弃在街巷的角落里。他们花了几天时间去捡年花,把它们移栽到花槽里,尝试和昆虫屋一并放置在街心公园一侧。外出散步的老年人一开始对这几个“收烂嘢”的青年表示奇怪,后来却默默地帮忙浇水,照顾花草。他们之间陆续有些交流。几个青年人意识到,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发生着超乎他们意料的事情。社区当地的知识、过去的经验与眼下的现况、新的想法正在进行对话。不同代际的老中青有了共同想象社区变化的机会。他们慢慢地把小组的气候行动与当地可持续发展的更广泛计划联系起来,尝试链接不同的相关方和资源,让行动继续深入。老街坊找来了街道的工作人员,大家一起讨论出共建社区花园的方案。伴随方案的落地,那个不太热闹的小公园有了更多让人驻足和交流的理由。厨余堆肥、二手材料改造、屋顶菜园、食材分享、议题讨论、特需人群支持……原本小规模的小群体行动,像投入水中的石头,在社区激起涟漪。Nana是一位学校的音乐老师,她在一次自然音乐会上受到触动,决定探讨如何通过音乐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启蒙她的学生。参加自然教育和环保的学习后,Nana在授课的班级里举办与乐器制作工作坊,邀请孩子们收集日常生活的回收材料,包括鸡蛋盒、吸管、纸板箱和塑料瓶等,用它们来制作乐器。亲身体验了变废为宝的孩子们对回收和再利用材料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和理解。当全班一起敲打演奏共同创作的乐器时,他们为自己的创作惊讶。一些孩子甚至兴奋于自己在拯救地球。在创作乐器的同时,Nana还搜寻了气候和生态主题的音乐,她趁着参与筹划学校音乐会的期间,带孩子们观看纪录片、分享相关的故事,一起将日常写进歌里,创作了班级乐团的环保宣言之歌。别出新意的乐器和歌曲在音乐会获得不错的反响,给了Nana鼓舞和继续行动的勇气。她带领这班学生周末到社区的口袋公园、市政公园举行户外音乐沙龙,吸引更多人关注气候和生态环境。Nana的气候行动融入课程创新中,带给学生、学校、社区新的体验,潜移默化中种下气候与公共意识、积极参与社区的种子。有环保教育人士认为,Nana的实践向孩子们传递了回收、可持续性和材料的价值,让他们能够探索如何超越材料的最初用途来使用材料,同时也将激励一些儿童和年轻人追求创造性和绿色职业。阿明在一个新住宅区做物业管理运营,他发现小区处在密集装修时期,各家各户多少都会剩余一些装修材料像墙漆、木料、钉子……这些往往因为家庭里不需要再派上用场而面临被扔弃,加剧垃圾围城。于是,他在业主群里发起装修余料交换行动,让剩余的材料再发挥价值,避免浪费而产生环境污染。这个倡议让还不活跃的“新群”持续热闹了好些天。新落户的业主因而更快地相互认识,在节约装修费用和获得便利的同时,也体验到邻里互助的温暖。尽管后期大部分住户完成装修,这个群依然是小区里闲置物品交换的阵地。很多住在距离市中心五十公里外的JIN小区居民,晚高峰在挤地铁后还要转公车,万一错过了公车班次,等二三十分钟也是常有的事。Lina有次回家路上,经过地铁站时正好撞上在等车的隔壁邻居阿叔,她招呼邻居顺她的车回家。阿叔抱怨自己要是懂得叫网约车就好,不用每次等那么久。Lina想到,接驳车的需求很迫切,反正开车回家都必经地铁站,可以顺上几个同小区的人,既能认识邻居,听到不同的人生故事,还能减少不少碳排放。她在小区群里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并给自己的车绑上橙色的丝带作为标识,每天提前五分钟在群里告知即将抵达的消息。慢慢地,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车主加入了,现在这个行动小社群里已经有十几位“接驳车司机”。社区酷跑团里的Leo喜欢探索家附近的新线路。但新线路既带给他惊喜,又有随之而来的沉重——这些小路不在城市主干道,路边的草丛里有不少垃圾。某次他刷手机时刷到一个视频。喜欢跑步的瑞典大叔Erik因为受不了路边像垃圾场一样,便呼朋唤友一块跑步捡垃圾。这项活动现今成为席卷全球的Plogging,吸引许多跑步爱好者和想要拯救地球的人,不少孩子跟着大人一起沿途捡垃圾。Erik说:“我们必须从小教导孩子爱护环境是很酷的,这样他们长大后有更大可能发展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受到启发的Leo,开始在酷跑团活动中带上旧的一次性塑料袋,边跑步边捡垃圾。其他成员也陆续加入,觉得一起出门Plogging是件很酷的事,给跑步叠加新的意义,捡垃圾的深蹲动作还增强了运动效果。每次跑步结束,大家回到小区的垃圾回收点,将捡来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李姐在街区经营水果店多年,来光顾的客人都是附近的街坊。上高中的孩子某天回家告诉她,想在店里做一些环保实验。李姐虽不太了解是什么,但很愿意支持孩子把热情变成具体的事情。她们一起盘点了水果销售和加工的环节,准备做一些尝试:收集每天制作果盘过程产生的果皮,购买红糖制作酵素;增加小份量的果盘销售,鼓励带盘子或便当盒打包;将临期的水果进行优惠处理,避免水果存放太久烂掉浪费;将制成的酵素配比成清洁液和花肥,以材料成本价提供给街坊打回家用,并向自带购物袋的顾客赠与体验装。李姐半信半疑地配合孩子完成一些工作,也试用酵素和这些新销售方式。令她出其不意的是,来店里的街坊有了新的话题交流,他们的生活和这家小店有了比以前多一层的链接。而向来节俭的李姐每天不用再处理烂掉的水果,也不用苦恼于果皮招惹的虫子苍蝇。她觉得环保挺好的,大家都高兴了。这些小小的案例,都是基于自身的微环境做起的减碳项目。由此可见,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人们往往缺的不是具体的想法和经验,而是一次启动,一个决定。当我们相信,个体的日常选择对减缓气候变化是有意义的,那便能带着意识进入生活和工作中。比起抱怨和忍受,行动给我们带来力量、新的想象力和希望。与此同时,一个人的力量很有限,当孤立的个体连接成小共同体,我们也许会看到更持续的改变。由阿拉善SEE珠江项目中心、广东省珠水云山自然保护基金会、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发起的“粤港澳大湾区气候行动小额资助计划”正在寻找粤港澳大湾区关心气候的你!无论你是个体、企业、商铺、兴趣小组、业委会、工会、社团……如果启动资金是你行动的阻力之一,那这个资助计划非常合适!只要你的行动是在城市社区里、湿地、办公楼开展,能够直接或间接助力于减少碳排放,并具有公共属性,欢迎来申请这笔气候行动经费支持。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直接进入填写页面!扫码进入申报页面“粤港澳大湾区气候行动小额资助计划”建议的行动场景在粤港澳大湾区所辖范围内的:1、
4月1日 下午 8:32
其他

行动征集 | 寻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里关心气候的你

今天是第64个世界气象日。日益频发的极端天气让越来越多人感知到,气候变化和自己的距离原来并不远,但对于“自己能做什么”却没有太多的想象。事实上,当你开始想为此尽力的时候,低碳减排的选择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发生。而如果你想让你的环保行动更持久、有趣、影响更多的人,你还可以作为召集人,发起一个公共行动!我们所处的粤港澳大湾区,碳排放主要来源于能源端和消费端。提升全民的气候意识和行动是应对气候变化和减碳减排的重要基础。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各级政府采取行动,各类企业、社会(自)组织也有很大的工作空间。“气候行动最前线”,期待有你的参与!由阿拉善SEE珠江项目中心、广东省珠水云山自然保护基金会、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发起的“粤港澳大湾区气候行动小额资助计划”正在寻找基于城市常见空间场景的气候行动案例,希望为环保公益项目设计及开展提供新视野、新想法、新信息,同时提升公众的气候意识,激发更多的公众气候行动,推动全民共建解决气候议题的氛围营造,并为企业绿色行动建立舆论基础。“小额资助计划”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关注环保的个体、企业、商铺、兴趣小组、业委会、工会、社团……只要你在城市社区里、湿地、办公楼开展的行动能够直接或间接助力于减少碳排放,并具有公共属性,欢迎来申请我们的气候行动经费支持。建议的行动场景在粤港澳大湾区所辖范围内的:1、
3月23日 下午 12:04
其他

千禾社区基金会春季招聘

2023年是千禾成立的第十四年,十四年来千禾初心不改。作为全国第一家以“社区”命名的公益基金会,千禾一直积极回应社区需求解决社区问题,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而努力。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办公楼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现诚意招聘以下职位,期待有志于在环境保护、公益产品研发与运营、社区教育方面有所发展的同仁加入:职位一:千禾环境基金资助管理人员职位描述:1.赠款项目管理:协助项目总监制定项目资助计划,选择适合的项目合作单位,对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进行规范化管理,以增强赠款的影响力。2.内外部合作:建立与外部专家、受资助方的合作关系,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3.筹款:协助筹款,维护既有资助方,并挖掘潜在资助方。4.综合管理:协助制定工作计划,撰写工作报告,参与能力建设工作,组织会议及参与机构的其他工作。我们希望你——•
2023年3月20日
其他

教育是有价值取向的事业: 谈谈一个城中村亲子共学空间的诞生

静远是一名艺术家、写作者。今年年中,她受千禾社区基金会邀请来到一个城中村开展为期六个月的艺术驻留项目。在那里她认识了慧敏,一位公益机构负责人,曾任乡村学校校长。她们熟识以后一起在机构合作和日常生活双重框架下开展工作。在第一个阶段,两人对城中村的住户类型、社区关系和教育资源展开调查;第二阶段,她们以一间公寓为基础,用来做儿童和家庭活动,发起“小飞侠”社区想象空间。目前空间在疫情中已经运行数月,直接帮助到了不少家庭。这个项目是在张华女士和刘小钢女士的资助下得以开展的。以下是静远和慧敏以复数的“我们”展开的叙述,分享“小飞侠”空间诞生的前前后后。这是一些关于在城中村陪伴和启蒙儿童、交流家庭教育意识和价值观的故事。希望这些故事可以邀请到更多的人来支持和帮助她们未来的工作。一、调研初获
2022年12月11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从隐秘的角落进入公众视线,城中村还有很多你可能不知道的真实

一直以来,城中村都是城市的边缘地带,即使与CBD仅有一墙之隔,但它们却极少被留意到。这轮广州疫情,让城中村从隐秘的角落,进入公众视线。许多人第一次知道,原来自己熟悉的广州,还有这样的存在。尽管城市的舒适和便利很大程度由异地务工者缔造,尽管与快递员、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打过无数次交道,但大多数人对这个庞大群体的生活状态知之甚少。据统计,广州市2021年的常住人口是1881.06万人,其中流动人口占937.8825万。受收入水平、教育程度、户籍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只能选择生活便利、租金便宜的城中村。事实上,除了因疫情震中而被广泛传播的康乐村,广州还有292个城中村。它们星星点点地分布在城市的不同角落。图片来源于网络有人把城中村当成在城市打拼的过渡居所,在积攒足够的资本后就会离开,回老家或者住进条件更好的城市住宅区。有人把它当成老家以外的第二个家,除了谋生计以外,一家子的生活也搬到这里。对流动家庭来说,远离乡土也意味着失去大部分已有的社会资本,而受限于两点一线的日常,新的社会支持体系又能从何处生长?外乡人难以享有本地的公共资源、狭小的城中村没有天然的公共空间、人与人之间缺乏建立联结的意识与机会……多种因素使得Ta们在公共危机面前成为更脆弱的人群。在过去十年,千禾陪伴多家社区组织扎根城中村,通过基础的服务支持异地务工家庭建立社区关系、提升社区资本、以互助的方式共同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参与社区共建。凌塘村
2022年12月7日
其他

疫情下的社区互助经验 | 疫情下的教与学(内含教师心理健康手册)

今年上海经历了最严格的疫情封控,封控最久的有80多天。许多社区工作者和积极居民在这个过程深入参与社区互助行动。这些经验和反思对于正面临疫情大考的广州市民、社区组织和基层部门来说,具有很大的价值。千禾希望联动这些不同社会主体的伙伴,梳理疫情封控过程中的问题和应对经验,借由线上分享会供大家参考、学习,一起撑广州!两位分享者分别是教师心声社发起人刘浏老师、上海一线教育工作者蔓青老师。以下内容来自她们的分享以及分享会上的互动问答精选。点击“阅读原文”可获取分享会的视频资源。经验关键词:疫情下的教与学、教师挑战、心理健康手册分享人介绍疫情下的教与学蔓青老师分享了她在上海疫情期间的教学经历和挑战。上海疫情严重后,蔓青老师所在学校接到转线上教学的通知比较仓促,只有1-2天的准备时间。很多老师的教学材料都放在学校里,未能及时带回家。所幸在2020年有类似经验,老师们非常快找到了线上教学的材料。最开始的一个月老师们非常忙碌。因为有很多通知要通过老师传达给学生和家长,也有很多教学内容需要调整。线上教学的挑战:首先是学生的屏幕使用时间不宜过长。为了减少屏幕时间,蔓青老师安排了两种形式的课程,在线直播上课和自主完成布置的学习任务。其次,学生在使用线上设备时,面临很多技术问题,需要反复提醒他们如何使用线上设备上课和交作业。例如作业要求是word版本,有些学生上传了pdf版本,那么批改作业就很麻烦,花很长的时间。再有,线上上课时,有些学生就不愿意开摄像头,因为怕被其他同学截屏作为表情包传到年级群。老师点名时有的学生不回应,比较难监测到学习进度和学习状态。学生情绪安抚:教师需要安抚学生情绪,减少焦虑。为了解决和学生互动困难的问题,蔓青老师采用了一些小妙招,例如利用腾讯会议拍大合照和签名功能增加课堂互动性、上课前让学生选择图片来抒发当下的心情、播放调节心理状态的视频等。家长沟通:蔓青老师通过多样化方式,保持与家长的联系,例如在班级群保持日常沟通;开家长会,告知线上教学的安排;主动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里学习的情况,告知家长孩子可能面临的学业问题以及应对策略;也提醒家长放低对孩子的学业期待,更多关注身心状态。有些家长抱怨孩子过多使用电子产品,但没有看到青春期孩子使用电子产品背后的需求是希望保持和同龄人的联络。她让家长了解孩子与同龄人沟通的需求,并建议学生们组队在线上平台一起写作业,交流学习的问题。这个方式有效缓和了家长和学生之间的矛盾。线上互动:有家长反馈孩子窝在房间里上网课和打游戏,不和家长沟通,不愿意出门。蔓青老师发起了一个“21天线上运动挑战”的邀请,和学生一起完成21天的线上运动挑战。十几个学生参与了,有些爱好运动的孩子发挥了领头羊的作用,带领其他学生一起运动。这个挑战还创设了新社交的场景,让孩子们以运动为话题增加交流。他们也尝试了新的运动方式,像女团舞和Just
2022年12月7日
其他

警惕“疫情后遗症”:流动儿童正面临返乡留守

昨日广州多个地区宣布解除临时管控区,全城欢庆,人们也对优化后的疫情防控充满期待,期待社会和经济尽快步回正轨。但疫情进入第四周年,新冠疫情对社会发展造成的伤害已经在显现。10月底广州疫情爆发,我们在防控的人潮声浪中,找到了一个个流动儿童个体的身影和声音。他们紧握着手中的笔,紧握着成长的权利。点击图片回顾:疫情汹涌
2022年12月1日
其他

捐款及使用情况公示 | 截至2022年11月28日

虾饺、猪肠粉、濑粉、炒牛河、艇仔粥、烤生蚝……已经远离广州人的日常好久了。这波疫情让所有人都聚焦在抗疫上。这段时间,千禾见证了疫情之下社区不同主体互助合作,抗击疫情。很多爱心人士通过捐款捐物等形式,支持一线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帮助疫情中有需要的个体,用行动创造一部很广州的“抗疫故事集”。截至2022年11月28日,千禾接收来自社会组织、企业、个人捐款共计448,644元。捐款公示捐赠人捐赠金额指定方向广州启源投资咨询有限公司50,000.00社区应急基金刘小钢20,000.00社区应急基金广州启源投资咨询有限公司20,000.00社区应急基金广州启源投资咨询有限公司45,000.00社区应急基金马林芳500.00宠物救助广东省麦田教育基金会20,000.00百家暖守广州市易娱公益基金会80,000.00社区应急基金广东省山海源慈善基金会10,000.00百家暖守方英500.00关怀滞留人员赵珮伶5,000.00宠物救助林卓熹200.00关怀滞留人员苏嘉荣200.00关怀滞留人员周王安1,200.00关怀滞留人员林涛800.00关怀滞留人员伍智聪1,000.00关怀滞留人员巩晓宁1,000.00关怀滞留人员徐鑫3,000.00关怀滞留人员郭悦萍100.00关怀滞留人员蒋能杰200.00社区应急基金林惜燕
2022年11月30日
其他

疫情下的社区互助经验 | 抗疫互助平台的工作流程分享

目前广州市正面临抗疫三年以来最复杂、最严峻的疫情。许多志愿者、积极居民、社会组织和企业都在这个过程深入参与社区互助行动,积累了许多经验和反思。千禾希望联动这些不同社会主体的伙伴,梳理疫情封控过程中的问题和应对经验,借由线上分享会供大家参考、学习,一起撑广州!分享者阿易是轻舟志愿者团队发起人,有丰富的线上救援经验。以下内容是她的分享和分享会上的互动问答精选。经验关键词:抗疫互助平台、志愿者管理、发展本地力量、求医问药需求回应分享人介绍阿易是轻舟志愿者团队发起人,参与过多次线上救援,先后在山西、吉林和上海抗疫中组建过在线救援团队。上海疫情期间,轻舟志愿者团队整理和实时更新“上海疫情便民服务指南”,开发和维护线上抗疫互助平台,高效收集和处理了12000多条求助信息。抗疫互助平台我们最开始使用表单和在线文档来收集求助信息。但在线文档存在信息安全隐患,所有人都能够去查看。后来有互联网相关经验的朋友帮忙建立了一个网站,便于快速收集和分类求助者信息,大大提高了效率,求助信息也得到保密。求助信息会先分类,在平台上只出现关键词,例如食物、药物、疾病等。具体求助内容对外是隐藏的。志愿者也不能获取求助者的所有信息,同时也需要签保密协议。有些信息只有负责平台端口的极个别人员有权限查阅,最大限度保证信息的安全性。抗疫互助平台页面同时,我们梳理已有的经验,建立SOP——程序化的救助流程,高效减少志愿者的工作量,也提升了居民的自救效率。当居民遇到问题时,例如购药、往返浦东与浦西、离开上海,可以先参考我们的指南索引,上面的信息都是以官方政策为准的。当SOP比较程序化了,后期志愿者的工作主要是线上沟通。志愿者管理志愿者背景比较多元,从高中生到中年人等不同年龄段都有。招募新志愿者后,我们会先做线上志愿者的培训,从一开始使用的word文档培训转为视频版,更好的提升了效率。由于志愿者的招募量比较大,我们是统一安排时间段来集中培训。完整培训后,会有小测试给到志愿者。志愿者完成测试后,才能正式“上岗服务”。志愿者有不同的分组。信息组主要负责核实信息的真伪。信息核实之后,会分派给不同志愿小组。志愿者通过救援指南索引提供帮助。如果有些求助者的情况比较复杂,
2022年11月30日
其他

疫情下的社区互助经验 | 企业如何发挥专长深度参与抗疫

目前广州市正面临抗疫三年以来最复杂、最严峻的疫情。许多志愿者、积极居民、社会组织和企业都在这个过程深入参与社区互助行动,积累了许多经验和反思。千禾希望联动这些不同社会主体的伙伴,梳理疫情封控过程中的问题和应对经验,借由线上分享会供大家参考、学习,一起撑广州!三位分享者分别是广州市易娱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周洋、美赞臣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李振凌、瑞鹏公益基金会秘书长何玉菲。本期分享会通过访谈的方式,邀请ta们分享自己所在的企业参与抗疫的经验。经验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渠道与资源分享人介绍Q:在这次疫情里面,企业主要在哪些方面做了响应?从哪些方面承担了企业社会责任?周洋:这次疫情爆发后,广州市易娱公益基金会希望可以尽快行动起来,很高兴能够找到千禾社区基金会,加入到方舱医院的捐赠和援助当中。在瞄准大家的需求和关注点后,我们通过资金捐助,让更了解一线的伙伴结合实践的情况去处理,减少中间沟通的成本,让物资最先到达现场。在紧急发生的事件中,时效性的排序是最先的。我们让易娱网络的员工更多参与其中,比如更快通过审批,让捐赠能够更快的到达现场。即时、精准、团结是这三个词是本次疫情中易娱捐赠行动的自我要求。何玉菲:这次广州疫情发展非常快速,我们得知千禾在做疫情救助后,也希望能为小动物们做些帮扶工作。瑞鹏宠物医疗集团以行业发展和人宠和谐为目标,在2015年成立了非公募基金会。“宠物驿站”是我们一个重要的疫情救助行动,通过宠物方舱的形式,保障宠主隔离期间宠物们的日常照顾需求。2020年6月荔湾封控的时候,我们就关注到了宠物和流浪动物的需求。当时我们也筹集物资,邀请宠物医生去解答宠物主的疑问,比如宠物们的照顾需求,除了每一天的猫粮、猫砂,还有清洁用品也必不可少;在宠主被隔离期间,宠物可能会有非正常的表现或者其他问题,应该怎么处理;隔离期间可以做哪些事情来保障到宠物的生活和健康,如何判断宠物的健康状况,如果生病了可以怎么办等等。目前在广州有非常多志愿者参与到宠物救助的工作中,大家也有很多需求,需要结合专业力量,联系资源去应对目前的情况。李振凌:回应应急救灾需求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不同类型的企业可以发挥专长,与大家共克时艰。美赞臣是母婴营养品公司,一直关注母婴群体的健康,在武汉疫情期间我们联合NCP关注2000多名孕妇的健康,也有一些经验可以输出。从去年开始,我们对企业参与救援和支援工作的环节进行完善,以更及时给到支持。在这次广州疫情中,我们从11月11日了解到敦和花园的救助后,就关注社区内母婴群体的需求,当即完成物资锁定、筹备和联系运输等流程,并联系广州市妇联,尽全力将婴幼儿用品送到社区。民间组织的参与能够帮助社区形成良好的互助网络,居民的需求可以响应及时,在封控的社群里面也需要倡导志愿者精神,大家互相支持。而商业也是救助行动中不可缺少的渠道。不同类型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擅长的领域参与其中。所以这次我们也很快制定了相应的配送保供渠道。白云、海珠、荔湾的线下门店开放送货上门服务,加快商品上门的速度,希望能对疫情做出更有效的回应。Q:美赞臣关注的是母婴群体,疫情中企业要对居民的需求做快速的响应,配送是通过自有渠道还是和其他配送渠道合作?李振凌:一方面是通过有配送优势的电商渠道,我们服务覆盖的范围是居民区,也承诺在24小时可以送到。我看到前线同事发回的照片,一线营养顾问骑着电瓶车,在水马交界处接过奶粉,递送到消费者家里。另一方面是通过广州市的线下门店,负责门店周边孕妈、宝宝的需求供应。在海珠区母婴的口粮属于必需品,可以销售,封控区内的门店可以用库存来可以支持周边的婴幼儿。公司也打通了保供渠道,也捐赠了一批物资给到封控区有需求的母婴。Q:瑞鹏和易娱如何联动自己的用户群体、合作企业做一些在社区层面的设计和参与?周洋:我们在响应和反馈方面有比较完善的机制,最重要的是我们会聚焦关注某一个点。这也跟易娱网络的基因有关。因为互联网公司都有各自细分的领域,需要专注某一个点,不会做整个面的参与。何玉菲:我们与全国有1000多家连锁宠物医院进行公益合作,可以提供流浪动物TNR名额、亲子科普课程等给到社区网络。考虑到当地医生对当地政策比较了解,会更清楚当地的需求,本次疫情,我们也邀请到广州宠物医生-陈瑜医生,给大家分享疫情期间居家隔离养宠贴士及应急建议。总的来说,就是第一时间找到当地的专业力量,找到自身的储备资源,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通过发挥我们的宠物医疗专家和医院渠道专业优势,普及更多科学养宠饿理念,倡导构建人宠和谐社会。我们也有自己的公益项目,比如流浪动物保护相关的“马路天使”项目,如果在马路上发现有流浪动物需要救助,可以申请“马路天使”援助金;我们有专门做骨科器械的公司,可以为小动物的救助出一份力。有伙伴补充:在大的公共事件下,企业的全球采购系统和大的社会网络,可以为社会提供很多专业力量。Q:对于企业参与类似公共突发事件的多方协作有什么建议或者经验分享?何玉菲:可以第一时间联系到相关的专业团队做第一时间的协助,同时也需要在政府牵头和支持下参与,比如我们深度参与了深圳上沙宠物驿站从0到1的建设运营,在政府评估疫情需要人文关怀的情况下提供协助。此外,共享资源和信息也是非常重要的,本次广州疫情,千禾通过共享文档来及时分享物资的需求、分发情况,对于参与各方是很重要的回应及肯定。周洋:未来我们会整理这次的参与回顾,对供应商的优势资源做分类整合,针对不同突发事件,做不同类型的如灾害事件、疫情防疫的资源整合。李振凌:在支持敦和花园的行动中,我们遇到有个小朋友有牛奶蛋白过敏的情况,但是喝的是另外一个牌子的奶粉,因为也担心宝宝没有喝过,不敢贸然换,就涉及到需要协调资源,当时我们就帮忙找了这个品牌来协调。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我们要以需求方的需求为第一需要提供帮助。在此特别感谢周洋、李振凌和何玉菲三位分享者的经验和故事分享,与我们一起撑广州!▼疫情下社区互助经验分享会往期回顾▼第一场
2022年11月27日
其他

疫情下的社区互助经验 | 居家隔离的宠物照顾、宠物救助的信息管理

目前广州市正面临抗疫三年以来最复杂、最严峻的疫情。许多志愿者、积极居民、社会组织和企业都在这个过程深入参与社区互助行动,积累了许多经验和反思。千禾希望联动这些不同社会主体的伙伴,梳理疫情封控过程中的问题和应对经验,借由线上分享会供大家参考、学习,一起撑广州!两位分享者分别是海上指南针志愿者团队发起人子川、全国知名兽医师陈瑜医生,本期分享会通过经验分享与问答的方式,邀请他们分享自己过往参与宠物救援工作的经验以及居家隔离养宠、集中隔离后宠物照顾等方面的注意事项。经验关键词:居家隔离的宠物照顾、宠物救助的信息管理分享人介绍居家隔离期间宠物照顾注意事项目前疫情严重、管控严格的区域宠物救助难度比较大。部分区域由网格员负责宠物的交接和上门喂食关注,但宠物救助的需求量很大,志愿人手不足。在宠物救助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建议宠主们提前做必要的准备。1、常规驱虫免疫要做好,保持常规饮食,不建议换食物口味,以免胃肠道等出现应激反应,疫情期间发病很难及时就医。2、如果宠物有基础疾病,尽早联系医院医生,提前备好一到二个月的药物;和医生沟通好,在疫情允许的情况下提前或推后做复诊,并且预估可能发生的问题,尽早做准备,可以让自己的心态稳一点。3、备足1-2个月的猫砂、猫粮和保健品,出现异常可以多拍视频和照片,包括呕吐、咳嗽和反流等,以便进行线上问诊。即便在没有疫情风险的时候,也要提前联系医院和医生。4、在家内装摄像头和监控,推荐选择能连接声音的设备,如果宠主需要集中隔离,宠物在家能听到主人的声音也会更安心一些。5、将门换成密码锁或是动态密码锁。在自己无法照顾时可以联系亲戚朋友、防疫工作人员或者志愿者帮忙进屋加水加粮。6、若要集中隔离,出发前尽量在屋内放置足够多的粮食和水,尝试主动联系网格员登记,协助喂食。划重点:宠主集中隔离需要注意两个要点,第一是外面的志愿者可以进屋,第二是家里有物资,并将物资放在显现地方。目前求助的主要情况是宠物缺粮,封控区只有防疫工作人员能进入,救援人员不足,物资无法配送到家门口等。对于这种救援难度较大的情况,宠主可以在宠物互助群里,尽力寻求支援机会。宠物救助的信息管理在上海和武汉的过往经验中,大家的线下动员能力强,可以做好运输需求的对接,保障物资配送到位。我们在武汉的社区里也孵化出很多救援团队,让大家知晓运营团队及其联系方式,有需求的时候可以找到相应的志愿者。救援群里的志愿者大多是自发的,疫情期间有大量的宠物求助信息,志愿者要服务的人很多,需要快速形成团队进行分工协作(分工可能也是流动的、不固定的),注重信息管理,提高宠物救援的效率。线上互助文档会成为需求和资源的对接平台,互助群或文档传递的是互帮互助的理念,对于这些互助群、互助文档可以进行资源整合、分类,形成不同的专项群或资源群,带动传播扩大影响范围,对接更多的平台或组织。比如社区群与互助群的联动能提升救助支援的效率。互助群和互助文档需要组织志愿者运营,同时也要注重互帮互助的氛围营造。另外,也可以形成互助指南,将大家的反馈问题和解决方法汇总编辑到文档里,给使用者一些经验支持。信息规整:采用快速导航模式,尽量不要让信息都积压在一个页面上,可以通过形成目录和附上对应的文档链接。互助指南可以在群内置顶,方便大家查看。经验整理:要注重可读性,内容要简明概要,关键信息可以形成便于传播和阅读的海报,减轻大家的阅读成本。法律风险:第一是考虑到大部分求助信息会涉及个人隐私,也需要额外关注求助信息的保密,可以通过问卷、表单的形式收集需求,再做求助信息的登记,稳定救援团队的成员,把控好信息风险;第二是对志愿者工作的风险进行规避和保护,可以在问卷的开头注明求助者的问题不一定百分百解决,可以咨询律师获取免责声明注明在问卷上,以提醒求助者并非所有的求助都能得到解决,调整求助者的预期;第三要注重信息内容的维护,群公告要注明信息发布规则,强调内容要合规、合法,形成信息规范的共识。志愿者要筛查和清理无关信息,限定群聊和文档仅为求助者和志愿者使用,注明不能私下添加群组成员微信。互动问答精选Q:可以用干的沙土代替猫砂吗?A:特殊时期可以暂时使用。Q:宠物寄养前后有什么注意事项?A:送去寄养前将宠物体表用75%的酒精擦拭毛发(需要避开眼睛和嘴巴),将宠物的生活习性记录下来发给照顾人。Q:宠物单独被隔离最长不能超过多少天?A:目前来说没有确切的数字,但是猫狗这两类动物更敏感,容易感知到主人的焦虑,需要更多的关注。Q:如何缓解人和宠物长时间分离的焦虑?A:可以通过监控、视频和语音的方式来保持联系,但是个体差异很大。在主人焦虑的时候,宠物也会焦虑,所以平时要多和它们互动。人和猫狗都一样需要陪伴,平时可以陪着、抱着,多安慰它们,减少应激的发生。也可以提前做好安慰工作,给它们打好“预防针”。Q:居家隔离的时候不能下楼遛狗狗,怎么缓解它的焦虑?A:需要让它习惯,一般来说狗狗不是一定要到某个草坪排泄的。狗狗的训练或者运动也不是必须每天下楼,可以在家里和走廊里互动。Q:人有心肺复苏、海姆利克这些急救方法,那宠物来说有什么比较实用、快上手的急救知识?A:如果遇到需要心肺复苏这种危急情况,一般抢救回来的几率不高,我们在去到医院之前要保持通气,维持心肺循环。如果不是心肺骤停这类严重的紧急情况,像拉稀、呕吐和咳嗽等,可以在家常备保健品,但是抗生素等药物在使用之前一定要咨询医生。Q:万一住的地方被封控,宠主不能回家,有上门为猫咪喂食铲屎的服务吗?A:这方面主要看当地政策是否允许。Q:主人转移后,留下的粮食和水会不会被入户消杀的消毒剂污染?A:理论上消毒的浓度需要达到一定标准,建议让消毒人员避开放食物的区域消毒,或暂时移开食物和水碗,完成消毒后再放回,尽量避免消毒液直接喷洒在食物上。动物都有一定识别有毒物的能力,有部分宠物在这方面有点弱化,也存在个体差异。Q:怎么更好地推动社区内封控期间形成对宠物友好的政策?A:这需要我们宠主、兽医以及社会团体一起努力,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时间。在此特别感谢子川和陈瑜医生的经验和故事分享,与我们一起撑广州!▼疫情下社区互助经验分享会往期回顾▼第一场
2022年11月27日
其他

疫情下的社区互助经验 | 信息传播、社区团购、老年群体支持、基金会的响应、持续的社区建设

今年上海经历了最严格的疫情封控,封控最久的有80多天。许多社区工作者和积极居民在这个过程深入参与社区互助行动。这些经验和反思对于正面临疫情大考的广州市民、社区组织和基层部门来说,具有很大的价值。千禾希望联动这些不同社会主体的伙伴,梳理疫情封控过程中的问题和应对经验,借由线上分享会供大家参考、学习,一起撑广州!分享者大宝是一位公益人,热心社区和校友工作。以下内容来自她的分享以及分享会上的互动问答精选。点击“阅读原文”可获取分享会的视频资源。经验关键词:信息传播、社区团购、老年群体支持、基金会的响应、持续的社区建设分享人介绍大宝,一个可爱的社区居民,一个曾经的全职公益人,一个热心校友工作的90后。小区大喇叭我住在上海的一个老旧小区,小区内一共30个单元,大约700户居民。疫情期间,因为小区内老年住户多,他们不方便使用智能手机,接触不到很多重要的信息。而即便是年轻人也容易错过微信群消息。仅仅通过单一的线上微信群聊来发布信息,并不能有效、及时地传达通知。后来,志愿者用大喇叭围着小区喊通知的这一传统方法在小区内更加有效。除了喊通知之外,大喇叭还可以及时沟通社区居民间的需求,比如找回居民错拿的外卖等等。楼下志愿者用大喇叭喊通知社区团购社区团购管理在物资紧缺的时候,社区内往往会自发形成各类的团购群,但也会存在各种问题,比如:不便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难以参与到团购中;团购的物资来源不清楚,有可能不符合团购的安全资质;团购的运输过程如果没有志愿者支持做消杀,可能会引发疫情传染的风险,需要成立专门的团购工作小组,统筹制定方案和招募志愿者分工协作。在社区面对困难的时候,需要尽可能去团结真正愿意去积极行动的人,大家形成一个有力量的小团队,这可能是社区当下比较重要的事情。当时,我和小区内另外两位年轻朋友一同组成了临时的团购工作小组,形成团购管理方案,对接居委会,获得更多的支持。这个团购管理方案包括:成立统筹管理小组,每个单元推选一到两位楼栋志愿者形成志愿者小组,楼栋志愿者建立自己所在单元的微信群,对接统筹小组,将统筹小组的信息传递到单元微信群中,形成了一个两级的信息流通体系,便于精准、快速地传播信息。同时,楼栋志愿者也要搜集不便使用手机的老年人的团购需求,保障老年群体的生活物资供应。志愿者们组建了数据分析组、渠道组、财务统计组、物资分发组和法务组。团购的工作和分工方案根据现实的运作情况和需求不断迭代。数据分析组:为了更方便、全面地搜集社区居民的团购需求,也考虑到志愿者的人数和精力有限,统筹小组采用需求数据分析的方法,安排团购的物资类别和数量。小组每周发放一次信息需求收集表,统计每户的物资情况,比如家里的主食、蔬菜、蛋白质类食物还够吃几天,最紧缺的日用品是哪些等。居民填写完后由数据分析组对表单进行数据分析,依照大家的需求优先安排团购紧缺的物资。渠道组:小区中不同身份的志愿者参与到团购物资的选品工作当中,更全面地摸查到不同人群的需求,比如老年人需要的成人纸尿裤、护理用品等,需要有过相关使用和购买经验的志愿者来协助选品。在选品方面也会优先选择源头厂家和央国企,保证品质和供应链符合防疫要求,也减少中间商差价。财务统计组:负责做物资费用的收支统计,由有财务背景的志愿者负责。法务组:负责处理重要环节的合规性和提供相关的风险规避方案,同时也负责与居民沟通协商。团购管理机制图我们将团购的进展做成预告,分成本周开团、预计到货、历史到货和其他沟通中四类,有清晰的汇总,让居民对物资的供应更安心。H5海报选取了关键的指标进行公示,居民们有异议可以向团购小组提出进行复核。团购结余的资金用于小区的公益项目,并申请了基金会支持,更持续地在小区做各个年龄段群体都能参与的志愿服务。团购预告图团购大事记在整个团购的过程里,尽管管理方案不断迭代,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也总会出现问题。面对这样的状况,参加者自身要做心理调整:“你就算把这件事情想得再尽善尽美、再完善,也永远都有人觉得不满意,所以尽可能不要让这些不满意去影响到你要不要去做这一件事情。”募集物资包守护老校友疫情期间不少老年人的生活受到影响,当时我在本科学校的校友会平台发起了互联网筹款,为受疫情影响的老校友们提供物资包,得到了许多校友的支持,很快筹集到了费用,也有很多老校友主动参与到联络工作中。许多年长的校友用手写的方式提供了许多老校友的联系方式和住址,而年轻的校友则负责联络老校友们核对物资包的接收地址。随着接收的捐款越来越多,物资的配送也从原本的基本生活物资,
2022年11月22日
其他

行动邀约 | 百家暖守护广州抗疫一线社工

时至今日,广州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阳性感染者99449例。这是疫情三年以来,广州面临的最严峻考验,1800万居民的的生活和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自疫情以来,广州本土的基金会都十分关心本地的社区需求,希望共同链接资源支持一线抗疫。相比于远程协作参与,身处战疫一线的社工伙伴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重担。连日来,Ta们配合街道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与医护人员、居委工作人员“疫”路同行。Ta们忙碌的身影出现在社区的各个角落,支持流调排查、核酸检测,收集居民需求,链接社区资源为居民提供生活保障……一边兼顾脆弱人群的关注和支援,一边运送物资、协助社区开展大量持续的高强度体力劳动。同处公益慈善行业的我们,应该给Ta们更多的关怀、鼓励和嘉许。在多次沟通后,广州本地多家基金会决定共同设立“支持社区防疫工作者专项基金”,汇聚善款和物资,支持奔波于防疫一线的社工,用于Ta们的福利和后勤保障。目前,加入该行动的组织与个人有千禾社区基金会、小鹏公益基金会、绿芽乡村妇女发展基金会、麦田教育基金会、山海源慈善基金会、岭南教育基金会、与人公益基金会、爱德基金会、丹姿慈善基金会、唯品会慈善基金会、慧基金慈善基金会、易娱公益基金会、广州诺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广州贝赛思童军006/008,爱心人士Cathy
2022年11月22日
其他

疫情下的社区互助经验 | 韧性视角下的社区防控七大策略

今年上海经历了最严格的疫情封控,封控最久的有80多天。许多社区工作者和积极居民在这个过程深入参与社区互助行动。这些经验和反思对于正面临疫情大考的广州市民、社区组织和基层部门来说,具有很大的价值。千禾希望联动这些不同社会主体的伙伴,梳理疫情封控过程中的问题和应对经验,借由线上分享会供大家参考、学习,一起撑广州!分享者阿甘是全民社造实践平台发起人。以下内容来自他的分享以及分享会上的互动问答精选。点击“阅读原文”可获取分享会的视频资源。经验关键词:韧性社区、社区营造、社区防控分享人介绍阿甘,原名吴楠,是一名建筑师,也是社造人。他是全民社造平台发起人。全民社造实践平台从2014年由社区发展及社区营造社群萌发,以传播社区营造理念、分享社造实践经验为愿景。平台汇聚了国内一线社区营造的实践者、专家、学者,组建学习网络,开展交流、论坛和沙龙活动,咨询解答社造问题,赋能培力社区组织,促进城乡地方创生,为推动中国社区治理和可持续发展而努力。特殊管控中的社区问题去年疫情期间,全民社造平台总结了全国的经验和教训,试图用韧性社区的方法进行解读,并做了一系列的工作坊。在上海疫情期间,我们和上海的朋友们进行共创,分析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有什么经验和教训。系统摩擦:疫情期间原本的正式组织和临时形成的非正式自组织会产生摩擦,原有的行政体系负荷重,各组织系统之间缺乏信任基础,居民的参与度和自主性没有充分地发挥。信息不对等:社区缺乏线上联络和信息传达空间,信息反馈机制不灵敏,居民与社区沟通不畅,信息无法互通,联结感弱。组织不对等:社区的各类组织合作度不够,能协助参与常态化治理的组织较少;居民对社区不了解,年轻人参与热情不高;楼组体系不健全,对居民的动员力不足;社工配设不足。景观化:议事会、社区项目落地效果不佳,没有深入到社区营造层面,活动的成效较少,社群组织化不足。基于以上的挑战,社区需要做好顶层设计,用系统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搭建伙伴协作机制,建立居民、组织相互之间信任关系和协同关系。韧性社区视角下的社区防控问题和对策为应对这些问题,他们制定了7大策略。1.建构社区组织体系,明确权责分工。完善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居委会引导、社造自主防灾组织专业参与、第三方评测监督的扁平化治理架构。明确各个部门需要发挥什么作用、各个组织之间的关系,权责分明。目前社区防疫工作的主要实施方为社区领导下的社工和体制内人员,在做好行业、版块的应对机制后,梳理机制的关系结构与运营机理,建立协作机制,给予社会力量参与的接口,政府方和社会各界的需求和资源也能有相应的对接。居委、业委、物业、社会组织、企业等权责清晰,各归其位,各司其职,让社区里的各方能够相互倾听和对话,最终达成合作,协同作战。上海疫情期间,大鱼营造搭建了街道联合抗疫平台。协商平台:强化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社会组织的多方联席会议机制,做到无事早议、有事速议、议完速决,一定要快速有效。智囊团:扩大群众动员,挖掘社区中的骨干及专业人才,建立群策群力群防群控志愿者群,减少决策中出现漏洞的可能。志愿者群:由社区网格员、物业管家、社会组织负责人、楼栋(单元)志愿者组成,接受社区两委的领导和指挥,做好群内信息及时有效传达、小区出入证办理、隔离人员的群防群控以及隔离家庭的生活服务工作。楼栋群:完善楼栋群,每个楼栋建立微信群,通过网络宣传、楼道电梯通知、电话等方法力求全覆盖,由物业管家、网格员进入各个楼栋群发布信息,居民接龙汇报出行及健康信息,同时推选楼栋联络员进行志愿者服务。社区枢纽群:在原有的社区枢纽群如社会组织的互助会群、业委会的联络群同期发布各种信息,号召居民缓解焦虑情绪,不信谣不传谣同时及时辟谣,防止网络讨论悲观情绪的蔓延,同时传播各种互助信息,提供各种暖心服务。强化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社会组织的多方联席会议机制,做到无事早议、有事速议、议完速决。2.做好应急预案,提升应急能力。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研究制定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因地制宜、简化实化基层应急预案,强化预案的定期评估、应急演练和动态更新机制,及时固化应急处置经验.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战性。完善风险防控、隐患排查、预警体系,健全公共安全综合风险管理体系,强化多灾并发和灾害链式反应风险分析,不断完善社区风险地图。实行社区安全体检制度。强突发事件演化机理研究和监测分析,提升预测研判的精准度和时效性。推进在人员密集区域和公共场所建设预警信号接收与传播设施,综合应用多种方式及时传播预警信息,显著提高预警信息的时效性、可达性和覆盖面。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系统整合社区应急力量和资源,统筹调配使用各类应急救援力量。发挥社区应急救援队伍“第一响应人”作用,及时就近参与灾容和事故先期处置。强化极端天气及巨灾情景应急救援能力和应急救援准备。推进志愿者网络化布局,显著提升早期处置能力。提高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完善应急物资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机制,形成应急物资和生活必需品储备库网络体系。完善应急物资管理和调度平台,提高快速调配和紧急运送能力。健全应急物资储备轮换、代储、报废等制度,优化分配和使用机制,确保应急物资安全充足储备、高效节约使用。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家庭储备基本的应急自救物资和生活必需品。加强应急救援装备配备,满足各类突发事件处置需要。建立社区应急基金,关键时刻能够做好资金的储备
2022年11月20日
其他

疫情汹涌 下一张书桌会在哪里?

11月17日,广州海珠新冠确诊者加无症状感染者共7928人,其中凤阳街道占超过一半。疫情牵动着全城的心,政府发布会、确诊感染数字、物资供应、封控情况占据着大家的眼球。在这里,我们恳请大家也能看见疫情中这些小小的身影。1、图片来源:非匿名网友11月13日晚上,海珠街头,弥漫着焦虑和迷惘的气氛。小姑娘坐马路上专注地做起她的英语作业。因为去了防疫隔离,小姑娘错过了网课,同学做了笔记发手机上给她看。解除隔离回到海珠,人人都在等消息的时候,她进入到自己的学习世界里。当天早上吃过早餐后,她们就没东西吃了,志愿者得知后马上买了一箱牛奶和一些面包送去。但小姑娘说自己有零食,不需要,于是就把牛奶面包分发给旁边有需要的人吃了。2、图片来源:广州启创社工封控初期,熙熙的妈妈带着全家一起打扫卫生、清洗换季衣物、整理家中杂物。一顿忙碌之后,家里也没有其他事情可以做了。爸爸妈妈的布匹生意停滞,平时熙熙在学习的时候,他们就自己看看手机,通过网络了解外界信息、疫情管控措施的变化。刚开始,同一栋楼的同龄小伙伴还经常互相串门,一起吃饭一起玩,熙熙还能适应居家的日子。但随着周围确诊病例增多,后来家门被贴封条,人人都呆在自己家中不能出门。熙熙的妈妈开始有点焦虑,晚上也会睡不着觉。这一切的变化,熙熙都看在眼里,在心里难受。在小禾的家的社工和心理疏导志愿者的引导下,熙熙把自己的恐惧书写了出来。她说,写出来之后,就没有憋在心里那么难受了,但还是很想快点可以上学。3、图片来源:志愿者joker,父女的床褥也是由他捐送这个小女孩只有五岁。11月15日下午,她和爸爸刚隔离出来,无法回到出租屋,父女准备在人行隧道里过夜。爸爸承诺她,今晚可以玩一晚上的手机游戏。她立刻就像脱缰野马一般兴奋。可她并不知道,出租屋回不去了,酒店没有开门,爸爸不敢带她到处跑,生怕错过了政府给安排去广州南站的大巴车。在志愿者伸出援手之前,他们连床褥都没有,看着年幼的女儿要街头露宿,做父亲的心中怎能不焦虑。从下午到夜晚,这个隧道里,凌乱,吵闹,人聚人散。可能在她眼中,这是一次特别的露营。对一个女儿来说,有爸爸在身边,还能有什么坏事情发生呢。第二天就要回老家了,太阳照常升起,花儿照常开放。她还会回来这个城市吗?谁也无法确定。(大家放心,文章发出的时候,志愿者反馈,父女已经顺利安全地回到老家了。)4、图片来源:南方+APP11月16日,在家人的陪伴下,他趴在了麻将桌上写作业,上网课。这个下午,房间门常被打开,很多人走过,相机闪光灯闪耀。很多广州媒体和公益组织都来聚焦这个容纳了一百多位解除隔离市民的棋牌馆。正是湖北籍老板的义举,也让小男孩和几位同龄人,跟着家人住进了这里,总算有瓦遮头,吃喝不愁,网课和作业都不耽误。5、图片来源:广州启创社工手里有一把尤克里里,他们比其他封控在家的康乐村同龄人多了一点从容。他们是康乐村小雁子乐队的成员,封控后,每周的乐团的训练从线下转成了线上,老师带着20多个孩子用腾讯会议学习弹唱《萱草花》。训练结束后,孩子们都不愿意离开直播间,纷纷跟许久未见的小伙伴分享自己最近的见闻和感想。峰峰和新新说,每个星期最期待的活动就是周末的音乐训练课,可以见到小伙伴们,还有唱歌好听的老师!图片来源:南方+APP孩子们都有一个“仗琴走天涯”的梦想。他们期盼和珍惜着每一场外出演出的机会,因为只有这个时候才能走出城中村,看看广州这座大城市,到城市地标、景区里游玩、打卡。他们喜欢尤克里里,喜欢和小伙伴、老师在一起,喜欢这座城市。他们都是城中村的流动儿童。在广东,每四个儿童中就有一个流动儿童。城中村在近日因为疫情备受关注。城中村是城市发展经济的引擎,是奋斗者的人生跳板。而对流动儿童来说,城中村是他们成长的摇篮。他们中很多人都是从出生起就在广州长大。在旁人看来,他们是跟着父母在城市漂泊的孩子。但父母在这里,这里就是流动儿童最安稳的家。对城市户籍儿童来说,疫情袭来,书桌从学校搬到了家里,只等着解封的那天。但对很多流动儿童来说,他们并不确定下一张书桌会在哪里。无论是离开了街边的她,封控在家的他,还是离开了隧道的她;无论是滞留在安置点的他,还是抱着一把梦想的他们,纵然就在城市成长,依然对城中村外的世界充满好奇和期待,喜欢这座城市。但他们也知道,因为没有城市本地户口,自己在这座城市里没有一张稳定的书桌。从小在家里、与身边的朋友的聊天中,“回老家”一直是茶余饭后的话题。新冠疫情频发,累及城中村流动家庭的经济生计,影响城市对城中村的包容,这让流动儿童的未来变得更加飘摇。他们一转身,有可能就变成了留守儿童。
2022年11月20日
其他

千禾社区互助防疫行动简讯(11.15-11.18)

自广州疫情加剧以来,千禾社区基金会团队组建疫情临时工作组,发挥社区基金会的枢纽作用,与社区合作伙伴共同识别和收集社区迫切需求,广泛链接多方资源,开展协作应对疫情。11月16日,广州一些区域终于迎来解封,但处在疫情“震中”的海珠区,以及部分未解封的社区,仍然面临许多挑战。这段时间,我们与许多不同行业的热心伙伴,因为朴素的人道主义精神而在线上相遇。大家连结身边的人与资源,为身处困境的人们伸出援手,一起撑广州。这些美好的人和自发的互助行动,让我们再次看到广州的城市之光。特需应急救助互助#被困宠物救助行动近期,鹤山波仔喵汪中途之家、迷途森林宠物度假山庄2家爱心企业捐赠的物资(共265包,合计1150公斤)还在不断送达受疫情影响的救助站和宠物家庭手中。瑞鹏公益基金会快速响应,向救助小组提供救急支持,捐赠物资包括:贵族品牌猫粮15公斤、德是宠物除臭喷雾252瓶、德是宠物去污喷雾252瓶、汉维派丽美营养膏500支、润合供应链集团-广州锐牧佳
2022年11月18日
其他

疫情下的社区互助经验 | 封控居家生活注意事项、宠物救助、心理健康

目前广州市正面临抗疫三年以来最复杂、最严峻的疫情。许多志愿者和积极居民在这个过程深入参与社区互助行动,积累了许多经验和反思。千禾希望联动这些不同社会主体的伙伴,梳理疫情封控过程中的问题和应对经验,借由线上分享会供大家参考、学习,一起撑广州!三位分享者分别是杰西、Michael和Hanna,ta们分享在封控期间居家生活的注意事项、宠物救助和居家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经验。以下内容来自ta们的分享以及分享会上的互动问答精选。经验关键词:居家生活、宠物救助、心理健康分享人介绍杰西,英语老师,婴幼儿触扶协会翻译,正面管教家长讲师,广州微澜图书馆项目负责人。Michael,曾创立广州名爵台球俱乐部,2016年接触动物保护义工工作,2017年和四个志愿者一起创立广州向往义工队并担任队长。Hanna,科普写作者,心理治疗师。杰西:封控期间社区与个人注意事项杰西生活在康鹭片区,由于疫情严峻,她已经居家生活近一个月。在分享会上,杰西给我们分享了作为普通市民在封控期间的注意事项,以及普通人能够为社区做些什么。她建议,对于较长期的社区封控,需要关注物资供应、消杀防护、信息畅通和心理建设。杰西所在的社区是通过群接龙、找直供的方式缓解物资的紧缺。她建议,除了必要的食物外,还要准备好一些保健品和药品,比如维生素C、有助于神经安定的维生素B、感冒药、腹泻药等,有慢性病的特殊人群要提前备好药,以便应对居家期间突发的身体不适。如果遇到药物紧缺的问题,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购药。除了食品药品,也可以备好去方舱隔离的隔离包(包括一次性内裤、袜子、坐垫等)、便于在方舱医院洗脸的折叠盆以及N95口罩。如果小区内有确诊案例,尤其需要注意公共空间的消杀防护。大家可以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抗疫志愿服务,街道、社工站需要人手,也可以去帮忙。疫情期间信息传导未必及时和全面,无论是疫情的政策、动态还是防护的知识,都需要多个渠道获取信息和学习防疫知识,除了网络渠道之外,还要知晓网格员、街道、社区和物业的联系方式,保持沟通,关注疫情政策变化,比如隔离政策、转运程序等。社区也可以主动做防疫科普,比如气溶胶传播、消毒方法和核酸检测注意事项等,有些老人家不了解防护措施的、不清楚消毒要求的,可以做一些科普。面对严峻的疫情,大家多少会产生担忧和焦虑,安全感来源于确定性,与其寻找安全感,不如让自己成为确定性,把确定性传递给每个人。在封控期间大家要注重个人的心理健康建设,在面对不确定时,可以多关注自己已经积累到的应对疫情经验。杰西说自己基于过往的防疫经历,也积累了不少关于如何团购物资、如何减少核酸检测感染风险的经验。她建议平时多努力提升自己的应对能力,多关注自己在不确定性中的主动性,可以缓解因不确定而带来的焦虑。杰西整理的防疫注意事项Michael:封控期间宠物救助志愿服务Michael是广州向往义工队的负责人。义工队平时有做流浪动物的高难度救援工作,在之前芳村、白云区疫情期间,也组织了多次救援行动,有丰富的宠物救助经验。他分享了过往在封控区救援动物的经验,也提供了一些主人在隔离期间如何照顾宠物的建议。Michael三次都是作为负责人参与广州疫情的救助工作,但三次救援的重点和工作方法也各有不同。比如2021年在芳村,疫情一开始就封控了,片区比较小,通道少,疫情外溢情况不多,义工队主要处理物资、宠物医疗方面的需求。当时芳村所有宠物医院都关闭了,宠物要救治必须送到外面,所以动员了在封控区外的动保志愿者,不断接力运走。4月份在白云区,和区里沟通,联合了宠物医疗集团,成立动物方舱医院,快速开展救助工作。这次海珠区疫情爆发太快,志愿者和政府的人手都很紧缺。尽管很多人加入了向往义工队的宠物志愿群,但是接到的求助比较多,加上封闭措施升级,使得动保义工无法进入封控区开展救助。因此义工队转变策略,在不同的楼栋开展互助救援,例如a栋的居民转去隔离了,就召集b栋的志愿者来帮忙救助。有成功的案例,但要做成这件事非常曲折,花费的人手很多,匹配也困难,成功比例就只有三到四成。之前在白云区的救助服务给到大家一个经验:及早地把动物送出疫区,居民精神压力会变小,志愿者的工作也会减少,对整体的抗疫工作有正面作用。如果把宠主送去隔离,留下宠物在家内,再匹配志愿者上门喂养,工作成本就会增加。他认为,之前芳村使用无人车运送宠物的举措值得推广。无人车的优点在于做好消毒工作就能有效降低传染的风险。Michael建议宠主们要有危机意识,不要因为自己是绿码或者还可以在小区自由活动就不准备,最好要提前储备好一个月的宠物食物和人的食物。因为封控区大多收不到快递,也没有跑腿,提前准备好粮食既可以让自己安心,也可以减少外部志愿资源的压力。另外,当主人要去集中隔离的时候,要把家中宠物食物的袋子全部打开,盆里倒满猫粮狗粮;把家里的水龙头拧开到滴水状态,在宠物能够得着的地方放一个盆接着水;交一条备用钥匙给信任的人或者放在某个隐秘的地方等等,这些措施对宠物来说都是救命稻草。对于疫情期间宠物保护的重要性,Michael认为这是不言而喻的,保护动物有助于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心理健康调节,也有助于建立社区互助网络。首先,人生活在大自然,融合在大自然,动物保护不仅仅是猫猫狗狗,还包括其他生物,我们人类对生命的尊重,以及生命意义的教育,也是我们应该学习和警醒的。许多人对照顾多年的宠物已经有了感情,甚至把它们看作是家人了,而且宠物对于有社交障碍人的心理疾病治疗是有帮助的,希望大家能善待动物。在过往的救援经历中,Michael积累了很多动物救援经验,比如研发更多专门的救援设备,不断提升技术。这次疫情的救援工作需要从不同渠道筹措物资、人力,非常忙,但他认为这是值得的,也希望更多的朋友可以关注疫情期间的宠物照顾和救援。Hanna:封控期间的心理健康建设Hanna是一位心理治疗师,她居住在疫情较为严重的城中村,目前已经居家工作和生活一个月了。Hanna分享了自己在居家封控时期的心理历程和应对策略。她认为自己度过了三个阶段,第一是在封控初期,有无助和不安的情绪,她通过计划每天的日程来增进内心的确定感。第二阶段是“我能为自己做什么”,她建议多和朋友做线上的交流、玩游戏之类的,满足情感需求,这些都是本能自救、寻求情感的行为。第三阶段是“我能够为别人做什么”,可以通过用朋友圈记录经历的方式来梳理自己的体悟,同时也可以将这些宝贵的感受传递给身边人,朋友之间互相点赞和评论鼓励,通过这样的线上交流互动缓解封控期间的情绪压力。对于一线的防疫人员,长期的高负荷工作难免会产生心理耗竭感,Hanna建议防疫人员学习一些放松方法,例如面对冲突时选择侧身站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排遣出一些心理负担,起到心理自我保护作用。当出现持续的、影响正常生活的身心不适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互动问答精选Q:
2022年11月18日
其他

疫情下的社区互助经验 | 自组织建立、社区团购、志愿者安全、家庭自我防护

今年上海经历了最严格的疫情封控,封控最久的有80多天。许多社区工作者和积极居民在这个过程深入参与社区互助行动。这些经验和反思对于正面临疫情大考的广州市民、社区组织和基层部门来说,具有很大的价值。千禾希望联动这些不同社会主体的伙伴,梳理疫情封控过程中的问题和应对经验,借由线上分享会供大家参考、学习,一起撑广州!分享者王中是公益跨界发展专家,卓明灾害信息中心监事,有益思咨询/MKT
2022年11月17日
其他

疫情下的社区互助经验 | 社区团购、互助就医、握手平台、行动转化

今年上海经历了最严格的疫情封控,封控最久的有80多天。许多社区工作者和积极居民在这个过程深入参与社区互助行动。这些经验和反思对于正面临疫情大考的广州市民、社区组织和基层部门来说,具有很大的价值。千禾希望联动这些不同社会主体的伙伴,梳理疫情封控过程中的问题和应对经验,借由线上分享会供大家参考、学习,一起撑广州!分享者何嘉是大鱼社区营造发展中心理事长、新华·社区营造中心主理人。以下内容来自他的分享以及分享会上的互动问答精选。点击“阅读原文”可获取分享会的视频资源。经验关键词:
2022年11月16日
其他

千禾社区互助防疫行动简讯(截至11.14)

自广州疫情加剧以来,千禾社区基金会团队组建千禾疫情临时工作组,发挥社区基金会的枢纽作用,与社区合作伙伴共同识别和收集社区迫切需求,广泛链接多方资源,开展协作应对疫情。自今日起,我们将每周发布两期行动简讯,呈现我们与社区合作伙伴、自组织、积极居民的共同行动,发布仍在寻找资源的社区需求,欢迎关注广州疫情的各界热心人士加入我们,一起支持广州顺利度过疫情考验。社区能力建设#一起撑广州·社区互助经验分享会疫情为社区治理带来多方面的考验,社区居民、社区(自)组织的主动、有效应对能激发社区内生力量,通过互助的方式快速回应本社区居民的需求,同时减轻基层疫情防控压力。这些社区动员及服务能力,更多在平日里社区发展工作者的推动下慢慢积累。而疫情提供了一个社区力量成长的契机。上海疫情涌现了许多社区互助的行动故事,让我们看到社区原本的巨大潜力,以及社区(自)组织与基层合作抗疫的可能性,这些经验和反思对疫情紧急下的广州社区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千禾与CSR环球网、禾平台、益语智库、颗粒公益、全民社造实践平台联合发起“一起撑广州·社区互助经验分享会”。该行动得到很多热心的上海伙伴支持。自11月10日至11月14日,我们连续举办5场分享会,分享疫情下的社区志愿者管理与支持、社区团购、特殊人群支持、社群活跃、家庭防疫措施等实用经验。累计超过250人次在线参与学习和交流。我们将分享会的回顾整理后在公众号发布,感兴趣的伙伴可浏览近期发布的文章。五期分享会嘉宾及分享内容
2022年11月15日
其他

疫情下的社区互助经验 | 核酸检测秩序、特需群体援助、社区资源挖掘、志愿服务管理

今年上海经历了最严格的疫情封控,封控最久的有80多天。许多社区工作者和积极居民在这个过程深入参与社区互助行动。这些经验和反思对于正面临疫情大考的广州市民、社区组织和基层部门来说,具有很大的价值。千禾希望联动这些不同社会主体的伙伴,梳理疫情封控过程中的问题和应对经验,借由线上分享会供大家参考、学习,一起撑广州!分享者周文秀是同济大学特聘心理咨询师、讲师。以下内容来自她的分享以及分享会上的互动问答精选。点击“阅读原文”可获取分享会的视频资源。经验关键词:核酸检测秩序、特需群体援助、社区资源挖掘、志愿服务管理分享人介绍周文秀,同济大学特聘心理咨询师,讲师,留英归国心理咨询师,上海中学国际部客座心理老师,和普公益创始人,上海市五四奖章获得者。上海疫情防控社区工作经验分享核酸检测秩序在社区核酸筛查时,由于住户人数多、核酸点相对有限,居民们往往需要排长队,如果安排不当,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聚集。因此需要建立通畅的核酸检测程序。我们社区楼栋进行分片区管理,各片区成立负责人,协调志愿者工作,分工合作,并采用可视化的方式,呈现不同区块的居民的核酸顺序、往返的路线规划,更新核酸现场情况。图为核酸检测点的分工安排图为分片区核酸秩序管理图特需群体援助在封控期间,许多地区严控静默,线上采购平台无法配送,社区内外的资源往往紧缺且调度困难,对于无法参与社区团购、不具备煮食条件、临时滞留、身心障碍和经济困难等人士,尤其需要调配物资,做好他们的生活保障工作;要摸清社区内病患、孕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底数,安排志愿者协助老年人就医、生活物资配送。当时配药困难,我们通过线上对接医药公司,以云配药的方式获得药物;同时我们也关注社区内的一线工作人员,包括保安、街角商店店员等人群的物资保障和防疫需求。图为社区为安保人员配置物资我们在社区开放求助渠道、组织邻里互帮互助,救助的范围也不仅限于社区内部,对于社区外的有需要帮助的人士,比如卡车司机、工友、火车站滞留人员、孤儿等,我们还链接外部志愿队及有通行证的司机等资源,安排志愿者协助发放物资。图为志愿者向滞留人员发放物资社区资源挖掘社区永远卧虎藏龙,要发现社区达人,尤其要找到社区里的年轻人、聪明人来贡献方案。要做好社区资源的发掘工作,对内需要组建志愿者团队、组织邻里集资互助,对外要多方联合、调动资源。图为募集的女性生理用品我们在社区内号召大家积极捐赠、筹集物资。一些居民发动自身的资源优势,包括各地商会、老乡会等多方筹集资源,共渡难关。志愿服务管理疫情中各类服务挑战都要团队合作来解决,任何时候志愿者都是缺的。而且,居民们投入到志愿服务里,既可以补充疫情期间紧缺的人力资源,也可以在助人的过程中缓解疫情带来的心理压力。我们一直在社区中呼吁大家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团队的管理,需要有清晰的岗位描述和分工安排,岗位的制定要群策群力,依据实践需求来规划。志愿服务的面向和范围要尽力覆盖特殊人群和边缘人群,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妇女等有特殊需要的群体。因为还要应对社区的紧急事件,例如食物中毒、心理压力过大等,服务内容也要包括安全宣教和心理辅导工作等。当时社区内成立了多个志愿者团队,有核酸志愿者、司机志愿者、物资搬运志愿者和楼道长等,许多居民都身兼多职。我做社区志愿者总协调人。在复杂的、涉及多方的管理和服务工作里,志愿者需要面对来自行政体系、居民等方面的压力。我们要为志愿者提供足够的支持,帮助他们在服务中学习,发扬志愿者精神,做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互动问答精选Q:几百名志愿者,如何集合到一起?A:我们社区内有很多公益组织,有帮助自闭症、残疾人的。我的组织2009年成立,帮助青少年,专注社区。原本我们就已经在社区内开展很多服务,有群众基础,跟社区融合的比较好。社区内组建了各种各样的团队。疫情开始我们招募了100多名志愿者,团队越来越大,今年为止有300人。疫情后虽然没有那么常见面,但志愿者组织还在,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此前一直有核酸大筛查,志愿者也都在场支持。Q:社区捐赠的钱,如何管理使用?捐赠到哪个账号?A:居民做表格进行登记汇总,用个人的支付宝账户接收,有会计做审核。Q:一个普通居民可以做什么?A:普通人也可以做很多。我们的社区志愿者在社区门口做值班人员,协助扫码、核验健康码,物资搬运、电话联络,物资采买,需要每天轮岗;线上进行核酸检测统计的共享表格管理等工作;线下的孤老数据排查,需要楼道长一层一层去排摸,以及给他们送饭等;还有志愿者管理、分工等组织工作。有伙伴分享,还可以在小区里发动大家都去敲敲上下左右邻居的门,了解是不是有特殊困难的人。Q:与居委的信任关系如何建立?A:疫情中居委会非常忙,我们在其中慢慢做一些事情,和他们建立信任。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完成一件事情,到慢慢把事情接过来。有伙伴分享,自己小区由于前期没有与居委会建立关系,需要通过物业,但物业他们人力不足协调不上。如果有信任的话,可以提前达成共识去做些事情,像弱势人群的排查,特别要关注独居老人、不会用手机的老人。Q:作为普通人,在社区里可以做些什么带动社区互助,创建互助有韧性的社区,您创立公益机构的经历是怎样的?A:我们从每个人去敲陌生人的门送桃子慢慢开始的,包括做兴趣俱乐部,开始发掘社区达人。因为也是想着在社区做些事情,从一点点小事开始,从一个人两个人开始,从一到十非常难,从十到百是能够吸引到一批人的。在此特别感谢周文秀的经验和故事分享,与我们一起撑广州!想回听分享过程的伙伴可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获取本次分享会回放(密码:HWBQ),如遇链接失效可添加小千微信(ID:gdharmonyfoundation)获取。▼疫情下的社区互助经验分享会往期回顾▼第一场
2022年11月15日
其他

疫情下的社区互助经验 | 社群管理、团购与特殊群体的保障

今年上海经历了最严格的疫情封控,封控最久的有80多天。许多社区工作者和积极居民在这个过程深入参与社区互助行动。这些经验和反思对于正面临疫情大考的广州市民、社区组织和基层部门来说,具有很大的价值。千禾希望联动这些不同社会主体的伙伴,梳理疫情封控过程中的问题和应对经验,借由线上分享会供大家参考、学习,一起撑广州!分享者张琳玮是社区引导师、社区项目督导。以下内容来自她的分享以及分享会上的互动问答精选。点击“阅读原文”可获取分享会的视频资源。经验关键词:社群管理、团购管理、特殊人群保障分享人介绍张琳玮,中级社工师,社区引导师、社区项目督导,担任上海普陀区邻享家社区发展中心主任、负责人,有15年以上公益行业经验,拥有丰富的社区项目经验,一直致力于支持基层治理发展。上海基层社区防疫的经验、挑战和反思社群管理疫情之中,社区出现了很多由居民自发组建的居民群,沟通疫情信息,交流社区事务。通过线上沟通,居民互帮互助、积极参与志愿者行动、涌现了一批年轻志愿者,挖掘了不少志愿者核心,居民自治意识也有了提升。但是,由数字代号为基础的社群基础薄弱,居民熟悉度不高,加上线上交流也有一定局限性,在各种社区事务讨论中也能看到居民的意见分歧。社群管理应对策略:1、要注意区分不同人群不同主题的社群。例如,居民群和业主群是两个不同群,参与的人和诉求都不一样,居民群更多以沟通疫情信息、社区信息为主,而业主群是基于物权的代表,更多的讨论社区公共事务。2、制定群约群规,对线上社群进行有效管理。弘扬正能量,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活动。3、人数多的社群可以招募一些人共同管理,形成管理小组,有不同分工,一起做好线上服务。团购在物资紧缺的前提下,团购解决了社区居民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一般社区团长可以分为“公益团长”和“商业团长”。公益团长来自各行各业,出于物资集体需求,利用政府公共采购的信息为社区提供采购服务,更多的是体现公益性,往往疫情后不再从事团长工作。“商业团长”本身由一群有资源的人,利用自己的商业资源为社区提供团购服务,有一定盈利性。如果封控期间社区“商业团长”多,也会出现互相竞争,“拉帮结派”等行为。另外,关于疫情封控期间,团购物资的分发、购买也会有争议。例如,对“非必要不团购”的争议,在团购物资运输分发过程中安全的争议等。但是不管怎样,“公益团长”、“商业团长”都是社区重要的“资源”,都可以引导团长为社区服务,成为社区服务的重要力量。团购应对策略:1、“三驾马车”联动,制定团购管理规则,合理进行团购,解决居民最基本的物资保障问题。2、利用志愿者网络,组织运输、分发,注意过程中的防疫安全。3、引导“商业团长”关注社区慈善公益,更多地为社区公共利益服务。4、引导“公益团长”成为社区志愿者核心,发挥核心志愿者的动员组织优势,更好地为社区服务。特殊人群的服务疫情之中很多特殊人群值得关注。一是老人,特别是一些高龄、独居老人。他们信息闭塞,不太会使用网络、团购等,封控期间物资保障会更加困难。二是基层工作者群体,比如快递、外卖小哥、保洁、保安等,这些人群群租现象比较普遍,疫情封控期间的生活状态也会成为比较大的问题。三是特殊疾病群体,例如智力障碍、精神障碍人士,重大病家庭等。这些群体需要长期的医疗服务、心理生活照顾服务。但是由于疫情封控,医疗资源缺乏,照顾服务缺失,很容易造成各种风险。特殊人群服务应对措施:1、社区可以通过建立志愿者团队,或楼组服务队等排摸信息,通过居民自助互助对这类人群进行关怀照顾,满足服务需求。2、提前做好准备,例如物资准备、心理疏导服务等,把这类人群作为疫情封控中服务的重点,畅通沟通渠道,及时服务。3、提前做好资源链接,整合社区资源,做好应急预案,遇到紧急情况可以有效应对。四、互动问答精选Q:社区防疫信息不公开A:疫情封控前期可能会出现社区防疫信息沟通不及时或信息不公开等问题。一方面很多时候社区工作者自己也不知道具体的信息,另一方面也有社区工作者认为过度公开信息反而会引起恐慌。但是不管怎样,建议要保持居民与居委会、基层政府之间信息沟通渠道通畅。具体执行上,可以通过居民互助自助,有效的建立起和居委会之间的连接,并通过社群进行及时转发,及时了解疫情动态。Q:居家期间孩子网课问题、家庭教育问题A:居家封控期间,家庭亲子关系很值得关注。首先,由于疫情反复,每个家庭都要做好孩子随时居家网课的准备。第二,居家期间坚持正常的作息,将封控转化成一次难得的亲子时光,多陪伴多交流。第三,多关注孩子和家长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一些线上支持服务。第四,有条件的社区,有专业能力的家长不妨通过线上互助机制,组织亲子绘本阅读等活动,通过社区互助,丰富封控期间的家庭生活,缓解压力。Q:集中隔离期间宠物照顾问题A:由于阳性密接转运等问题,很多家庭的宠物无人照顾,引发很多人的担忧。主要还是发挥邻里、社区互助作用,通过社区寄养等进行临时照顾。另外,专业的社会组织、公益组织也可以开展一些寄养服务,为特殊时期宠物照顾问题提供必要的支持。Q:有哪些需要提前筹备的实用防疫指南?A:一是常规防疫知识。例如一定要戴口罩、勤洗手、不要用手触摸眼睛等部位,做好必要的防护。如果要参与志愿者行动,要提前学习穿脱防护服(脱比穿更重要),保障志愿者服务过程中的安全。另外要注意社区消杀,学习消杀用品使用和消杀技巧。第三,要提前学习一些食物储存和食品安全知识,保障食品等长期存放和食品安全。Q:社区不允许私自对接团购,只能和社区对接,但是社区无暇应对,如何协调?A:要看疫情发展和物资保供的情况。如果居民实在有需求,可以尽力和社区沟通。第一要说明购买的物资渠道正规,安全有保证。二是确保需要的物资尽量是生活必需品,最后,还是建议大家可以通过社区自助互助的形式解决,例如物资交换,线上求助支持等,要相信社区的力量是无限的,很多时候可能靠居民自助更快一些。Q:广州这次有很多疫情爆发区域是城中村,上海也是否有类似的经验?A:上海也有类似的情况。这些地区人员密度高,流动大,基础设施又比较薄弱,传播速度快,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这次疫情给我们很大的经验,更加要重视底层群体的防疫安全、物资保供和生活状态,并且积极接纳他们,让他们可以融入社区。还要注意一些以往我们比较忽视的公共场所的防疫安全,例如菜场、超市等。这些空间相对密闭、通风差、环境设施相对较差,管理上也有一定难度,更容易造成疫情传播。资源链接1、@社造家
2022年11月13日
其他

疫情下的社区互助经验 | 社区团购与社群活跃那些事

今年上海经历了最严格的疫情封控,封控最久的有80多天。许多社区工作者和积极居民在这个过程深入参与社区互助行动。这些经验和反思对于正面临疫情大考的广州市民、社区组织和基层部门来说,具有很大的价值。千禾希望联动这些不同社会主体的伙伴,梳理疫情封控过程中的问题和应对经验,借由线上分享会供大家参考、学习,一起撑广州!分享者邢琳是上海嘉定区社区共营达人、志愿服务优秀组织者。以下内容来自她的分享以及分享会上的互动问答精选。点击“阅读原文”可获取分享会的视频资源。经验关键词:社区团购、自治公约、社群活动分享人介绍曾任职于多家权威媒体、行业龙头企业。现自主创业,为客户运营品牌及活动,自营活动平台品牌“沪上小小”;组织过200多场社区活动,发动两万余人参与;被评为上海市嘉定区儿童友好型家长、社区营造达人、睦邻达人、杰出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优秀组织者、优秀自组织负责人。上海特殊管控期间,她发动小区居民制定医学检测自治公约、团购自治公约、举办线上活动,用居民的力量激发社区内生力。一、所在小区概况年轻家庭住户为主的熟人社区,封控早,
2022年11月12日
其他

COP27第三天​“小道”消息

2022年11月8日回顾“我们必须对那些打着绿色标语但口惠实不至的做法采取零容忍态度。今天的专家组报告是确保可信、负责任的净零承诺的指南。”“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对全世界弱势人群的破坏性影响,COP27主席国今天与高级别倡导者和马拉喀什伙伴关系合作,启动了沙姆沙伊赫适应议程。”“气候落实峰会”第二天,世界各国领导人表态,将采取具体措施,尤其是采取气候适应措施来解决“损失和损害”问题。“气候峰会儿童和年青人馆”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斗争中,年轻人的声音最为响亮。这次气候峰会上,“儿童和年青人馆”正式开启。这让全世界儿童和年青一代可以直接参与到气候变化的讨论中,并让全世界儿童和年青一代彼此听到对于气候变化的急切关注。热点讨论一:报告“净零”报告尽管越来越多的政府和非国家行为者承诺将实现碳中和,但净零排放承诺的标准可能存在漏洞,足以“让一些参与者开着柴油卡车通过”。这是在一个专家组今天就此发表首份报告时,联合国秘书长所做的谴责。报告猛烈抨击了那些打着绿色标语但口惠实不至的做法,以及那些无力的净零承诺。报告还提供了一个路线图,以便使行业、金融机构、城市和地区的承诺更具道德性,从而支持向可持续未来的全球公平过渡。专家们称,参与者在继续建造或投资新的化石燃料供应或从事任何类型的破坏环境的活动时,不能声称自己属于“净零”队伍。他们也不能参与或让他们的合作伙伴参与反对气候变化的游说活动,或者只报告一部分业务资产而隐藏其余部分。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的气候大会上,古特雷斯在今天举行的这场报告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必须对那些打着绿色标语但口惠实不至的做法采取零容忍态度。今天的专家组报告是确保可信、负责任的净零承诺的指南。”热点讨论二:适应沙姆沙伊赫适应议程启动主席国埃及宣布启动沙姆沙伊赫适应议程,围绕30个成果召集全球行动,以解决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所说的气候“适应差距”。并由131个国家的2,000多个组织在“奔向韧性”运动中提供支持。目前约有40亿人生活在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社区,该议程将在2030年前加强韧性。这是全球首个关注气候适应的全面计划,旨在召集政府和非国家行为体共同采取行动。适应议程将加快国家、地区、城市、企业、投资者和民间社会的转型行动,以适应脆弱社区面临的严重气候危害。适应议程概述了30项适应成果,以便在2030年之前为生活在气候最脆弱社区的40亿人提高韧性。每项成果都提出了可在地方一级采用的全球解决方案,以应对当地的气候环境、需求和风险,并提供所需的系统转型,以保护脆弱社区应对不断上升的气候危害,如极端高温、干旱、洪水或极端天气。这些成果代表了第一个全面的全球计划,将国家和非国家行为者团结在一套共同的适应行动背后,这些行动在本十年结束前需要在五个影响系统中进行,包括粮食和农业、水和自然、沿海和海洋、人类住区和基础设施,还有规划有利的解决方案。粮食安全和农业系统在不扩大农业边界的情况下,具有气候适应性的可持续农业可增加17%的产量,减少21%的农场级温室气体(GHG)排放;将粮食生产的损失份额和人均粮食浪费减少一半(相对于2019年);健康的替代蛋白质占据了全球肉类和海产品市场的15%;全球水果、蔬菜、种子、坚果和豆类的消费量增加1.5倍。水和自然系统保护4500万公顷的土地(土地和内陆水域),20亿公顷的可持续管理和3.5亿公顷的土地恢复,确保合法的原住民和当地社区使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改善水安全和生计;到2025年:金融机构通过从投资组合中消除商品驱动的森林砍伐,为停止土地转换做出贡献,并在2030年之前利用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投资机会,每年需要3540亿美元;水系统是智能的、高效的、稳健的,减少了因渗漏而造成的水损失。污水系统最大限度地回收和再利用,同时进行自然湿地过滤,实现零环境溢出;全球20%的农田采用可持续的灌溉系统,以保护水的可用性,同时支持产量的增长。人类住区系统10亿人拥有更好的设计、施工和融资渠道,可以生活在体面、安全的家园中;智能和预警系统覆盖30亿人;为城市地区的社区投资1万亿美元用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硬化社会基础设施,确保获得基本和必要的社区服务;增加废物作为第二资源的使用,促进非正式工人的生计,减少60%的露天垃圾焚烧,低污染水平,改善当地社区的健康。海洋和沿海系统投资40亿美元以确保全球1500万公顷红树林的未来,通过集体行动制止红树林的损失,恢复最近损失的一半,将全球红树林的保护增加一倍,并确保所有现有红树林的可持续长期资金;阻止损失,保护和恢复珊瑚礁,以支持热带社区的人民;阻止损失,保护和恢复海草、沼泽和海带森林,以支持温带社区的人民;城市海岸线通过灰色和混合解决方案得到保护。基础设施系统一套多样化的能源发电来源使6.79亿未连接的人能够获得负担得起的电力,并通过具有气候弹性的能源系统使10亿未得到服务的人获得更高质量的电力;通过每年至少100亿美元的创新资金用于全球清洁烹饪行动,使40亿人能够获得清洁烹饪;585千兆瓦的电池储能能力以及输电和配电网络的扩展使分散的发电和消费成为可能;通过扩大负担得起的公共和私人运输服务,使20亿人获得低成本的清洁车辆和移动解决方案;通过采用新技术、新设计和新材料,使交通基础设施具有抵御气候灾害的能力。跨领域:规划10,000个城市和100个地区政府拥有基于证据、可操作的适应计划;2,000家世界最大的公司制定了可操作的适应计划;普遍获得所需的工具和信息,将气候风险纳入从地方到全球的决策中;国家适应计划和地方主导原则的运作,使适应工作以国家驱动的地方化和协商的方式进行。跨领域:金融私营部门将有形的气候风险纳入投资决策,并继续创新适应性和复原力的融资机制,以便能够从公共和私营来源调动1400至3000亿美元的资金;公共财政机构增加气候资金的提供,并将50%的气候资金分配给适应和韧性;全球财产和意外保险部门有一个行业能力框架,积极支持项目的实施,并将行业对气候适应的长期做法制度化。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2022年11月9日
其他

报名参会 | 第三届三角洲地区气候变化专题研讨会8月24日开幕

2022年6月16日,广州珠江边极端天气频频袭来,社会组织、社区基层、以及相关部门该如何携手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面对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我国在今年5月份颁布《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为社区参与气候变化适应行动提出了一系列的目标和行动指引。为了更好地在理解《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进一步提升公益组织参与社区气候适应的能力,由北京绿色阳光环保基金会主办的第三届三角洲地区气候变化专题研讨会将于2022年8月24日举办。如果您是公益组织,不论是教育、健康、社区发展等等多个领域,如果您的工作阵地在社区,
2022年8月17日
其他

气候传播系列推文导读 | 社区应对气候变化

气候传播在千禾自2018年“社区应对气候变化”项目集立项以来,千禾一直在关注气候传播工作特别是公众气候意识提升,通过开发社区气象安全课、举办低碳倡导活动、为社会组织开展气候培训和气候行动工作坊等多种形式,触达社区脆弱人群、公众和社会组织等群体。2021年,千禾将气候传播工作的聚焦在社区场景和青年人群体。在社区场景开展“培力气候先锋——珠三角地区的城市社区居民气候适应意识提升计划”,通过社区花园来开展气候教育活动。在青年群体,通过资助食物小站(PDT)对有代表性的青年KOL的饮食进行“改造”,来为青年人展现具体的、可实施的在日常饮食中应对气候变化的方式,以此影响青年人的食物选择和减少食物浪费。下面为大家汇总了千禾推送的一系列气候传播推文。Climate
2022年8月15日
其他

改变人们对气候变化看法的六种方法(三) | 社区应对气候变化

导语本指南提出了六条建议来建立气候变化的框架,以提高公众理解,激励行动。通过将科学研究转化为具体的实践建议,我们希望帮助气候变化传播者们从不同角度思考气候变化,深化我们对气候变化的理解,建立对社会变革的渴望。本指南基于FrameWorks
2022年8月11日
其他

韧性社区案例之五:在密西西比三角洲建立社区韧性

Bayou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黑人小镇,由两名前奴隶以赛亚·蒙哥马利和本杰明·格林创建,他们根据自力更生和自治的原则设计了社区;即使在今天,这也是社区的骄傲。此外,1965年,Mound
2022年8月2日
其他

构建社区抗灾韧性与制定地方韧性定量指标 | 社区应对气候变化

社区抗灾韧性框架”(见第6章)中。在灾害风险和脆弱性研究中,其中一个研究领域是量化(Birkmann
2022年7月25日
其他

气候变化怎样影响着“夏日精灵”?| 社区应对气候变化

近日,宁波一则“放飞十万只萤火虫”的活动消息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及争议。不少网友对该活动表达了抵制,称“萤火虫的存活生态环境和条件都很苛刻”,不应为求一时“浪漫”而威胁萤火虫自身的生存。在沸沸扬扬的争议下,最终,活动主办方删除了活动推文,取消了活动。萤火虫放飞与保护的争议,似乎每一年都会出现。为此,千禾社区基金会和之野知野工作室合作线上环保沙龙,特别邀请了之野知野的南洋杉老师为大家开展了一次自然教育课程。从萤火虫说起,带领大家走进自然,了解气候变化和森林奇妙小生命的关系,发现一个不一样的森林奇妙夜。夜间的萤火虫
2022年7月18日
其他

珠三角“烧烤”模式已开启,趁“热”收好这份防暑指南 | 社区应对气候变化

广州气温逐渐上升,开启“烧烤”模式截至7月11日19时15分,除少数沿海市县外,高温预警信号已覆盖广东大部分地方。在广州,国家级广州观测站7月11日录得最高气温34.6℃,所有行政区发出高温黄色预警信号。“烧烤”模式开启后整个广东地图“大鸡腿”直接“烤焦”高温天气热҈得҈字҈都҈冒汗҈了҈然而,据广州天气介绍又晒又热的天气还将维持两天在今天因高温引起的
2022年7月13日
其他

环保沙龙:气候变化下的夏季夜行动物 | 社区应对气候变化

夏季森林的夜晚,热闹非凡。盲蛛们开起了茶话会,弓背蚁们忙着搬运食物;鞭蝎们灵巧地穿梭于石缝间;燕山蛩害羞地躲藏在枯枝落叶丛中;草蛉轻轻煽动着晶莹剔的翅膀飞舞于夜空;夏日明星——萤火虫在树林下开启了选秀大会;蜘蛛们展示着自己形态各异的网;纺织娘等一众鸣虫尽情地歌唱……随着温度/湿度的起伏变化,从6月到9月,不同种类的夜行动物相继出现,不同的时令,会有哪些奇妙的小生命穿梭于暮色森林呢?气候变化又与萤火虫等夏季夜行动物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图源自然摄影师@张华本周四晚上,之野知野的南洋杉老师将为我们开展一次自然教育课程,带领大家走进自然,发现一个不一样的森林奇妙夜!主题:千禾环保沙龙
2022年7月13日
其他

韧性社区案例之四:社区韧性与实现全球温控1.5℃

韧性社区案例之四:社区韧性与实现全球温控1.5℃韧性社区的规划与建设是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它突发打击的强有力工具。本文阐述了提升社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十大要素——增强适应性、考虑冲击和压力、跨问题横向工作、跨社会范围垂直工作、积极减少碳排放、构建关于气候变化的叙事、直接着眼未来、关注气候不利因素、关注过程和途径以及鼓励转型以增强韧性。本文围绕这十大要素展开,并以三大洲的实例加以说明,呼吁各利益相关方需要将重点从探讨韧性的性质转移到学习如何在实践中提升韧性。本社区案例介绍摘自下文:Fazey,
2022年6月29日
其他

“培力气候先锋”项目荣获2022年新周刊美好公益大会“年度公益项目”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整个社会的“美”,就是一幅人人向善的美丽图谱。6月23日,2022年新周刊美好公益大会在增城举办,大会以公益为纽带,表彰热心参与中国公益事业的个人、企业和机构,汇聚涓涓善意,推动社会改变。千禾社区基金会(下面简称“千禾”)作为中国第一家以“社区”命名的基金会,受邀参加本次美好公益大会。千禾是首批获得广东省民政厅认定的慈善组织之一,并于2017年7月获得广东省民政厅颁发的5A级基金会的荣誉。千禾社区基金会秘书长李妙婷作为一家立足珠三角的社区基金会,千禾基于珠三角社区面临的生计、教育和环境问题,动员并联结基层政府、企业、基金会、慈善团体和研究机构等各界力量,持续开展社区服务、共建共享社区资源、打造社区文化,推动社区创新发展、合作与多元治理,进而建设公正、关爱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在本次新周刊美好公益大会上,共评选“年度创变者”、“年度责任典范”、“年度美好发声”和“年度公益项目”。其中,千禾社区基金会申请评选的“社区应对气候变化项目集之一:培力气候先锋——珠三角地区的城市社区居民气候适应意识提升计划”项目荣获2022年新周刊美好公益大会“年度公益项目”。“培力气候先锋——珠三角地区的城市社区居民气候适应意识提升计划”项目由万科公益基金会支持、千禾社区基金会发起。此项目在广州、佛山和深圳三个城市招募和筛选试点社区开展社区种植和气候教育活动、组织赋能工作坊和提供小额资助,与居民、业委、居委等社区利益相关方合作,开展社区气候认知调研和访谈,引入种植和气候培训提高试点社区居民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挖掘和培育具有气候变化意识、气候变化应对行动叙事能力、社区动员能力的社区气候先锋,梳理和初步建立社区气候先锋的识别和培育有效模式,将推动社区先锋在2022年第三届珠三角地区气候适应研讨会上分享实践案例。千禾社区基金会秘书长李妙婷介绍道,我们的项目将社区种植作为进入社区的切口,使用社区的工作手法培育出种植小组,识别并赋能本地的气候先锋。随后引入社区气候风险的参与式评估,从硬件设施、应急小组等方面提升社区韧性,落实行动。通过分享怡乐社区和新庄社区等案例,李妙婷强调,应对气候变化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一群人有系统地共同努力。当人们知道自己做的一点事帮到自己,也会影响到别人,大家离系统性的改变也就更近一步。感谢项目支持方
2022年6月24日
其他

构建社区抗灾韧性与emBRACE韧性框架 | 社区应对气候变化

2001),韧性概念往往侧重于资源,但未能系统地探讨资源与行动和学习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理解这些变量可能有助于说明社会公平、能力和可持续性(即SLF方法的关键考虑因素)(Chambers
2022年6月14日
其他

韧性城市案例之三: 亚洲沿海城市的气候抗灾韧性水平和行动建议

在本研究分析的九个城市中,每个城市都根据CDRI的五个维度对其韧性进行了简要描述。根据这些结果,为决策者提出了政策建议,以帮助这些利益相关方努力增强各自城市的韧性。城市一:班达亚齐(Banda
2022年6月7日
其他

从自然教育,生态博物馆到蓝色星球 | 五、六月公众活动回顾

五、六月正值初夏之时,万物生长之际。在五月的生物多样性日,六月的世界环境日,我们共同关注气候变化🌪、生物保护🦁和环境共建⛰。社区应对气候变化项目组组织了一系列好玩的公众活动,邀请大家参与其中,让更多人一起加入气候变化行动。接下来,让我们一同回顾五、六月环境纪念日的公众参与回活动吧!01线上自然教育课项目组邀请之野知野自然博物工作室创始人南洋杉(自然名)老师在线开展了“家门口的博物盛宴”自然教育课🌳,教247名大朋友和小朋友从叶柄、花梗等外型识别桃、李、杏、梅、樱这些长的很相似的花,此外还有常见的阿拉伯婆婆纳、二月兰、救荒野豌豆和广布野豌豆等植物。此外,南洋杉老师还为大家简单介绍了观鸟小知识,白骨顶、黑水鸡、绿头鸭、小䴙䴘、翠鸟、乌鸫、八哥、喜鹊和灰喜鹊、山斑鸠和珠颈斑鸠、棕背伯劳等常见鸟,并以鸬鹚为例观察繁殖羽以及晾晒翅膀等习性。02“烟火气里的生态博物馆”在今年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新周刊》与千禾社区基金会在城市中心搭建了“烟火气里的生态博物馆”,向人们展示了一个被遗忘且特殊的生态博物馆。在“烟火气里的生态博物馆”中,我们以声音、图像以及互动式工坊,唤起人们对于本地食材的味觉记忆。项目组找到了农民种子网络的伙伴,将他们的“社区种子银行”项目带去了展览现场。这样宏大的“种子计划”,在“烟火气里的生态博物馆”中也有科普性的展示——各地的“种子银行”。以本次展出的云南金沙江流域四个纳西传统村落为例,在农民种子网络的推动下,当地建立起了自己的社区种子库。村民和社区之间,也会互相组织交换种子,来保持育种的多样性与活性。或许在今天,某些育种会因为经济效益或性价比的原因,逐渐被大众所遗忘。种子资源的迅速流失和基因窄化正在悄悄威胁着农业生产的未来,让我们在极端天气频发的条件下变得束手无策。而“种子银行”的存在,确保了永远会为这些原始种苗保留一方天地。当有朝一日我们需要时,它们依然存在。项目组在5月22日当天还邀请到PDT食物小站的朋友,在展览中举办用“另一个餐桌”工作坊。在“另一个餐桌声音互动式工作坊”,参与者可以听到每一种食物的声音,从“生态可持续”与“社会可持续”两个角度,探索现代生活里食物的意义。在工作坊中,一位女孩惊讶地发现牛肉丸传出的声音竟然是牛放屁的声音,经过工作人员讲解后,她了解到因为牛肉这类红肉,会在养殖、生产、运输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碳排放。在食用这些美味时,我们往往会选择性忽略美味背后的代价。碳排放远不只燃油,实际上,根据联合国环境署估算,各环节的食物浪费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8%-10%有关。同时,食物处理不当也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中国家庭食物浪费量每年高达9164.62万吨,因食物浪费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为11亿吨。在城市中,食品消费是城市碳足迹的最大来源之一。这也是“烟火气里的生态博物馆”提倡在地食物的原因,本地食物比起外地的食物,因运输距离短,所产生碳排放更少,不管是对环境还是对本地菜农,都更加友好。因此,减少食物浪费、优先选择本地当季的食材、少吃肉、吃多样的好肉,这些简单的改变,就能让我们的餐桌对环境更加友好。项目组的好朋友光美老师,这次也出现在展览现场,5月29日在“烟火气里的生态博物馆”中开展了一次“儿童绘本阅读活动”。光美老师为孩子们讲解了《如果地球被我们吃掉了》。如果我们吞掉了南北极的最后一块冰,如果我们捕完了海洋里的最后一条鱼,如果我们喝干了最后一条河里的最后一滴干净的水。当大树变成了树桩,企鹅倒在一边,鱼儿一条不剩,我们该如何保护地球和善待地球?孩子们被绘本中所描述的世界所吸引,专注地听着老师的讲解,展开了自己的想象。面对这些老师提出的问题,孩子们踊跃发言,提出了自己关于如何保护地球的想法。通过绘本中多彩的画面和假设性的疑问,引导孩子们思考,如果我们继续任由食物被浪费、物种被消亡,那么这些画面也许就是我们未来的生活场景。我们究竟会不会把地球吃掉?🌏这取决于我们的行为和我们的态度。在物流链条不那么发达的过去,我们的祖祖辈辈就是用耕地里长出的作物,吃了一代又一代,正是有边界的食材选择造就了如今这个令人着迷的本地饮食文化。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代,一个环境与资源问题频发的年代,我们更希望让每一餐、每一份食材都有所归属。03世界环境日记录:我们在蓝色星球的奇妙一天世界环境日当天,「气候变化下的蓝色星球」阿拉善SEE珠江项目中心生态保护公益绘画征集活动开幕式暨蓝色星球奇妙会,在竖徳生活馆圆满举行。千禾社区基金会作为活动的支持方,在开幕式与大家拆解了气候变化对我们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影响。后期还将作为游学地,带小朋友们到社区去识别气候变化给我们带来的风险。
2022年6月7日
其他

改变人们对气候变化看法的六种方法(二) | 社区应对气候变化

导语本指南提出了六条建议来建立气候变化的框架,以提高公众理解,激励行动。通过将科学研究转化为具体的实践建议,我们希望帮助气候变化传播们从不同角度思考气候变化,深化我们对气候变化的理解,建立对社会变革的渴望。本指南基于FrameWorks
2022年6月6日
其他

构建社区抗灾韧性与棘手问题 | 社区应对气候变化

Schapiro和Rayner、SES的方法以及概述的emBRACE方法联系在一起。我们认为,社区韧性必须包括其中每一项。正是这种对开放系统的考虑——谁的韧性?还有对什么的韧性?(Almedom
2022年5月27日
其他

当绘本遇上气候×生物×食物|绘本小读者招募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已然来临,新周刊与千禾社区基金会在广州CBD花城汇搭建了一个“烟火气里的生态博物馆”,向路过的每一个你,展现那个熟悉又有些陌生的菜市场一角。“烟火气里的生态博物馆”以声音、图像、互动式工作坊等表达形式展现了人与生物的丰富性与独特性。在展览期间,5月29日(本周日)将开展一次儿童绘本阅读活动,届时有工作人员为儿童讲述关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相关的绘本。让孩子们在绘本阅读中认识更多关于气候变化的知识,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感受生物的丰富性,领略生命的力量!招募详情计划招募10—15个儿童孩子年龄建议3岁以上亲子家庭参与【如果您是爸爸妈妈,您将收获】拥有一次与孩子们了解气候变化、人与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的机会获得一段放松且有趣的下午时光给予孩子一次自然教育的机会,开拓孩子的视野促进孩子的语言和沟通与表达能力的发展活动日程时间:5月29日(本周日)下午15:00-17:00地点:天河区珠江新城花城汇北区负一层中庭广场绘本故事活动老师:光美老师感兴趣的大家赶紧扫码报名吧,名额有限,先到先得哦~除此之外,本次“烟火气里的生态博物馆”展览活动将持续至6月3日,欢迎大家围观打卡!
2022年5月26日
其他

【课程回顾】“变成植物看世界”第四期:社区种植案例分享

2022年5月20日晚,“变成植物看世界”第四期:社区种植案例分享于腾讯会议进行线上举办。本系列活动是由千禾社区基金会联合万科公益基金会发起的“培力气候先锋——珠三角地区的城市社区居民气候适应意识提升计划”下面向社区居民的种植课程之一,由千禾社区基金会联合华南农业大学秾·可食地景研究组共同发起和开展,旨在研究和推广社区种植活动,提高社区韧性,助力社区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课程回顾社区种植案例分享本期为“变成植物看世界”系列活动的最后一次活动,李自若老师邀请了在广州,深圳,佛山等地开展社区种植的伙伴一起来分享其社区种植案例。活动伊始,李自若老师简要地介绍活动的主要情况,并表示面临气候变化,作为社区居民可从自己的生活中的小事着手,来思考和面对气候变化。其中,社区种植作为一个契机,可让居民感受到周边的环境,以及彼此在社区里的关系,以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在简单地阐述了活动背景后,李自若老师便邀请社区种植达人及社区居民代表分享其社区花园的故事。达人案例分享星空花园首先,刘恬作为社区代表之一为大家展示了星空花园的故事。刘恬自称,自己本是一个身在职场同时育有两个孩子的妈妈,在星空花园建设前便开始关注到食物问题,希望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能够知晓食物从何而来等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此次星空花园的分享,刘恬特地选用了孩子的视角进行分享和展示。星空花园位于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中区一栋教师宿舍的楼顶,原本此处杂草丛生,经过芹菜老师和各位社区居民的共建下,逐渐成为了居民和孩子们共享的乐园。在后续的花园日常管理和维护中,星空花园的每一个共建人以及孩子们,都以志愿者的方式参与其中,保持这个花园的整洁和可持续发展。向下滑动查看从田园到餐桌在星空花园的共建上,基于植物种植却不止于此。刘恬介绍道,星空花园的墙面绘画和花园警示牌均是儿童进行创作的,同时在花园里还搭建很多适合儿童玩乐的玩具。星空花园的意义不再仅限于美观,而是具有了更多关于人与自然以及儿童教育等深层的内容。不仅如此,星空花园的居民代表感慨道,星空花园的打造让大家获得了许多反馈,孩子们学会相互分享互动,了解了一粒种子到餐桌的过程,学到了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种植知识,体验到种植的快乐和美好,更加亲近大自然。星空花园里孩子们的创作接着,小乐作为星空花园的居民代表之一也表示,星空花园的出现,让自己两点一线的生活有了一丝触动,这点感受让小乐愿意加入到了星空花园的共建中。而芹菜老师作为小乐和孩子认识植物世界的一个领路人,带着大家认识植物,种植植物,以及如何制作酵素、插花等。在分享中,小乐还展示了“囤菜不如种菜”活动中的种植过程,例如小萝卜的培育等。达人案例分享花立方阿玉老师紧接着为大家介绍了花立方的社区花园故事。花立方的发起人是一个九零后的小伙子,五年前的某一天,“头脑发热”的他在群聊里说,要造一个华南最美的花园,于是便开始众筹,召集起了包括阿玉老师在内的一群感兴趣的人。初代的花立方占地面积约两三亩,位于一个创意园的楼顶,成员们将其分为不同的区域,同时展开分工,分别负责日常的种植跟维护的工作以及众筹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的工作。虽然初代的花立方已经结束,但是阿玉老师等其中一部分人还想继续做花立方的社区花园。因此,他们已经找到了新的场地,重新发起了众筹。现在的花立方位于天河客运站的一个智慧park的楼顶,已改名为“星野花园”。阿玉老师表示,他们接下来想邀请更多的人加入华南地区屋顶花园的共建,并将其发展成偏商业化的项目。随后,阿玉老师便为大家分享了花立方种植的植物,包括多肉、朱顶红等等。阿玉老师强调,每个人都可以去热爱种植,至少每个人是可以投入到种植当中,在其中,可以感受到美,感受到植物的力量,生活除了日常的苟且,还有花草种植等陪伴着。广州社区案例怡乐社区花园来自广州怡乐路的Emen为大家分享了怡乐社区花园的故事。怡乐社区位于中山大学旁边,社区内有着丰富的亲子活动课程,如何将其与种植结合,把社区文化从一个单一的课堂变成一个更立体的生活化链条,打造一个闭环
2022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