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社区互助经验 | 疫情下的教与学(内含教师心理健康手册)
暑假时,刘浏老师在Upbeing发起了行动招募,成立了10人小组。成员很多元,包括了一线学科老师、心理老师、健康&心理行业从业者以及大学生等。大家自主选题,有几位伙伴作为编辑支持协作者。在文字稿完成后,小组成员再组成排版、校对小组。《教师心理健康》手册在今年教师节正式发布,注册了ISCN码,也同步在公众号、豆瓣、知乎等平台。
教师心理健康手册目录
例如手册的第二章节,选取了教师常见的四个心理挑战,小组成员结合自身经历以及查阅的资料,提供了一些应对策略。同时,这是一本强互动性的手册,附录提供了一些量表和关键提问,鼓励使用者们边写边画。
小组后续将会开展以下的行动:1、开展创伤知情的主题学习小组;2、开发教师心理支持资源地图,收集关于教师支持的很多项目,可能是公益性质的或者收费低的项目,整理成开源资料库;3、共创社会情感学习主题班会。即在班会课加入社会情感学习系列内容,教师对自己情绪的觉察、如何调整身心状态、教师如何处理和家长和学生的边界、学生之间如何处理矛盾等,都属于社会情感学习的部分。这部分目前正在共创中;4、设计教师个人成长手帐。
Q:刘浏老师,作为行动者,你有关注到自己心理的变化吗?
刘浏:做这样的行动非常有挑战。10个成员之前都互相不认识,一开始的信任关系很难建立,但我们还要去完成有产出的线上协作。这过程中我们需要用结果导向去推动行动。我也曾产生自我怀疑,例如“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要不下次不做了?不想继续修改了就这么发布吧”等想法。当手册正式发布得到很多积极反馈后,我就忘记了之前的纠结,感觉到很值得。
Q:我们对于老师群体的理解确实太少了,好像觉得老师就是在学校里上课,做学生管理。听完分享后,发现老师可以组队行动,踏出校门,可以和其他行业发起联合行动。
Q:封控几个月后再回到学校,会有什么不同吗?
蔓青:首先有不安全感。因为很多事情突然发生了,突然产生了影响。大家相对来说比较麻木,不知道情感哪里发生了变化,但确实发生了变化。我们可以观察孩子日常的行为和交流过程中,是如何怎么讨论疫情和学校,了解孩子对疫情的认知以及学习的期待是怎么样的。总体来说,孩子的专注力、做作业、和同伴的交往都会受到影响的。
家长要注意到孩子的情况,不同的孩子可能有不同的心情和压力。有些孩子是更适应线上教学的。ta平时在学校里不敢发言,但线上可以先举手,有个独立的发言空间,有安全感。这些孩子可能会排斥返校,担心社交压力。
Q:之前我女儿恰好在中考冲刺遇上疫情要居家上课。她在线上上课时反而比较专注投入了。线上教学是否让孩子更沉静在知识点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个体差异?
蔓青:可能还是要看孩子在家里和学校学习的整体状况,看孩子在不同场景的关注点是否有不同。学校不仅仅是学习的场所,也是和同伴以及老师沟通的社交场所。在学校里,是否有社交压力?例如身边有很多优秀同学无形中产生的竞争压力等。恢复返校后,可以思考如何帮助孩子在学校里也能实现ta本来的潜力,达到家里的专注状态。
想要了解「教师心声社」以及领取「教师心理健康手册」,欢迎扫码关注。有兴趣参与社会情感学习主题班会共创的伙伴可以在其公众号留言。
在此特别感谢刘浏老师和蔓青老师的经验和故事分享,与我们一起撑广州!想回听分享过程的伙伴可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获取本次分享会回放(密码:7BWp),如遇链接失效可添加小千微信(ID:gdharmonyfoundation)获取。
本周五晚上,教师心声社将举办一期线上沙龙,感兴趣的朋友可点击海报中的二维码报名。
第五期|自组织建立、社区团购、志愿者安全和家庭防护
第六期|韧性视角下的社区防控七大策略
第七期 | 信息传播、社区团购、老年群体支持、基金会的响应、持续的社区建设
第八期 | 居家隔离的宠物照顾、宠物救助的信息管理
第九期 | 抗疫互助平台的工作流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