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隐秘的角落进入公众视线,城中村还有很多你可能不知道的真实

社区互助防疫 千禾社区基金会 2023-06-04

一直以来,城中村都是城市的边缘地带,即使与CBD仅有一墙之隔,但它们却极少被留意到。这轮广州疫情,让城中村从隐秘的角落,进入公众视线。许多人第一次知道,原来自己熟悉的广州,还有这样的存在。尽管城市的舒适和便利很大程度由异地务工者缔造,尽管与快递员、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打过无数次交道,但大多数人对这个庞大群体的生活状态知之甚少。

据统计,广州市2021年的常住人口是1881.06万人,其中流动人口占937.8825万。受收入水平、教育程度、户籍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只能选择生活便利、租金便宜的城中村。事实上,除了因疫情震中而被广泛传播的康乐村,广州还有292个城中村。它们星星点点地分布在城市的不同角落。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人把城中村当成在城市打拼的过渡居所,在积攒足够的资本后就会离开,回老家或者住进条件更好的城市住宅区。有人把它当成老家以外的第二个家,除了谋生计以外,一家子的生活也搬到这里。

对流动家庭来说,远离乡土也意味着失去大部分已有的社会资本,而受限于两点一线的日常,新的社会支持体系又能从何处生长?外乡人难以享有本地的公共资源、狭小的城中村没有天然的公共空间、人与人之间缺乏建立联结的意识与机会……多种因素使得Ta们在公共危机面前成为更脆弱的人群。

在过去十年,千禾陪伴多家社区组织扎根城中村,通过基础的服务支持异地务工家庭建立社区关系、提升社区资本、以互助的方式共同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参与社区共建。

凌塘村 & 广天社区服务与研究中心

凌塘村是一条坐落在天河区和黄浦区交界的城中村。97%的居民是异地务工家庭,来自湖南、湖北、四川、广西、贵州及省内的梅州、湛江、潮州等地。他们大部分在凌塘村周边的工厂工作,也有开小店、小摊的。跟随父母在凌塘村生活的流动儿童就有3000多名。

广天社区服务与研究中心是一家针对改善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的社区服务机构,在凌塘村推广儿童阅读、儿童补充教育、儿童性教育和其他亲子活动。

孩子们在广天组织的活动中玩耍

疫情居家上课给大部分家庭带来很大的困扰。广天不时举办儿童线上阅读、线上课业辅导,让孩子在网课之余有更多交流的机会。毕竟,很少家长有充足的时间、有效地陪伴孩子。但对于缺乏本地支持体系的流动家庭而言,摆在面前更大的困难是家长要工作,难以兼顾到孩子上网课和照顾:
只有极少数双职工家长可以有一方请假在家陪孩子上网课。大部分家长只能把孩子寄放在朋友、邻居家上网课;有些只能把设备充满电,把孩子独自关在家里上网课,午饭时间叫外卖送上门。
琴芳女儿的同学还不到6岁,爸妈是双职工。停课期间,白天她一个人被锁在家里。中午妈妈赶回来煮午饭给她吃,又急匆匆锁上门去上班,晚上才下班回家。琴芳得知她家的情况后,提出白天把孩子放到自己家中照看。那位妈妈初期还担心自己上班时间早,太早把孩子送来会麻烦到琴芳,中午下班还回来让孩子吃完饭后再送到琴芳那里。在多次沟通之后,这位妈妈才安心地把孩子全天托管在琴芳家。
城中村另一个普遍性问题是公共空间少,居民缺少交流的平台。广天力图营造出这样一个公共空间——无论成人还是儿童都可以在此被关注到、相互支持、交流分享、彼此互助。
通过很多服务和活动运营,广天逐渐聚集了社区里很多宝妈,而书籍也吸引来很多孩子在这里玩。这些线下的互动,对形成一个真正的社区影响巨大。大家聊起各自怎么相互认识的,都能记起是在广天组织的某次活动中认识。广天成为他们聚会的场所。这样的场域,在城中村里是稀缺的。
疫情不严重时,无论有没有活动,很多居民会来这里坐坐聊聊。在疫情中断线下活动后,广天也通过线上观影会、线上茶话会等活动,继续保持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不要断。

居民参与公共讨论

小东村 & 比邻服务中心
小东村地处永和开发区,旁边就是工业园区。工人们一天工作12个小时,周末也很少有休息时间。这里的打工家庭很少有时间花在陪伴家人和照顾小孩上。他们或是请老家的父母过来帮忙带小孩,或者把小孩单独放在家里面。
比邻服务中心就是服务这里的蓝领家庭。明华以前也是一名蓝领工人,现在转行在比邻做社工。对他来说,撰写一个项目报告或者去做结项报告这些完全没有经验的工作,有点两眼一抹黑的感觉。机构缺人,也没有足够时间给自己去摸索,明华有时工作起来特别困难。自称社工新人的他也看到了,这不是机构本身导致的,是大环境下的共同的挑战。
疫情不紧张时,他每月都会组织一次旅游,也和伙伴一起运营由社区工友组成的“不加班乐队”。每到周末,不加班乐队就在小东村的摇田河边举办音乐会,带着大家一起唱歌,打开自己,把自己想唱的、想说的都表达出来。每次现场围观、参与的观众,少则五六十人,多则近两百个人。线下音乐会很容易跟观众互动,他们邀请观众上来唱歌,氛围很好。

摇田河音乐会

但疫情期间,所有的线下活动都受阻,明华不得不挑战他并不擅长的线上活动组织。他觉得,如果做线上音乐会的话,大家会很有压力,观众可能更想听一些网络上的直播或短视频,直播间的氛围很难维持住。他的下一个计划是做线上绘本阅读。
在比邻的孵化和陪伴下,现在小东村有很多妈妈志愿者。晨晨经常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参加志愿者活动,让孩子知道生活中的更多事情。她发现,做志愿者让她自己和孩子的社会接触面拓宽了、知识丰富了,和他人交流的技巧也提高了,对自己、对孩子都是一个锻炼。“快乐自己,帮助别人”是她做志愿者的初衷。母子三人还是比邻菜园子的成员,经常帮忙种菜,浇水。因为疫情,孩子长时间在家里无法外出活动,这令晨晨感到焦虑。
大水坑 & 六色石阅读馆
大水坑是深圳龙华的一个城中村社区, 居民大部分是从事制造业的工人,还有一小部分从事服务行业,在社区里开店,和广州的凌塘村很相似。大水坑区域有9万多的流动人口,其中2-14岁的流动儿童有4000~5000名。
六色石阅读馆是一家专门服务0-12岁儿童及其家庭的教育创新机构,也通过做社群发展服务,推动社群的力量解决社区问题。
六色石组织的社区活动

今年3月、5月、9月份以及11月,深圳的疫情都相对比较严重。六色石早早把很多活动放在了线上,如线上的亲子阅读、科学实验,还有鼓励爸爸参与的厨艺比赛,以及妈妈绘本推荐等活动。
但是,再多的线上活动,也不能代替人与人之间的见面交流。解封后,六色石的社工小黑在和社区妈妈们的聊天中了解到,孩子长期居家上网课,对孩子和家长来说都很崩溃。在实在没有办法开展户外的社区活动时,小黑发动志愿者在楼栋和楼栋之间,或在自己家楼下的走廊间,尽力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下组织一些邻里间的小型活动。

“看到不少孩子的参与,心里很感动。”在小黑看来,社区公益机构是城中村居民精神和物质上连接、互助的纽带。



凌塘村、小东村、大水坑只是众多城中村的缩影。每个城中村都不同,但流动群体的困境又是十分相似。所幸的是,这三个城中村都有社区组织驻点。

在疫情之下,几位社区工作者发现,自己的社区比起没有任何社区工作基础的社区来说,会有一定的粘性在。比如当封控时相关物资(奶粉、尿不湿、食物等)不充足时,居民们更愿意分享和互助。
因为在这个平台里相互认识,大家平时逐渐形成针对公共事务进行讨论的机制,居民们也更关注公共社区事务,更愿意通过讨论一起想解决的方案。出于对机构的认可、看见机构为社区群众做的实事,一些受益的居民担任起社区志愿者,进一步参与和学习,从而又影响身边的人来参加机构和志愿者组织的各种活动。积极参与、互助支持的力量就像涟漪一般,由社区组织扩散出去,卷入了积极的居民,又带动观望的人们,社区的韧性就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提升。
社区组织的存在,某种程度弥补了公共服务的不足。但这样的图景,也是经过社区组织经过多年扎根运营才能慢慢显现的,背后需要基金会、捐赠人、政府等多方大量的耐心资本去培育和支持。这也是流动人口社区组织数量少的重要原因。
在现实中,异地务工家庭流动性强,机构运营经费难筹款,工作人员工作量大、薪资低难以吸引专业人才,流动人口服务领域呈现越来越缺人的状态等等,都是社区组织所面临的实实在在的困难。
疫情这三年,社区组织的困难就更加凸显了。受防控措施影响,闭馆或者活动延期的情况经常出现,凝聚社区居民的公共空间难以发挥原有的功能。与此同时,社区组织的筹款愈加艰难,对比2020年和2021年,能筹到的资金越来越少。一些机构的部分经费来自社区月捐人,但受疫情的冲击,很多公司经历停产或面临倒闭,打工家庭收入减少,而全家人的开销、子女的教育费用等仍要继续支出, 一些月捐人的积极性没有此前高了。
尽管如此,社区组织的伙伴们仍在坚持,关注流动人口个体发展和生活状态,调整服务来回应疫情常态化管理下的居民需求。
然而,流动人口议题始终在系统化、结构化的社会问题之下。城中村改造、疫情防控、产业升级、教育政策变化等更宏观的因素加快了流动家庭面临的不确定性,由此带来的困境加剧却是当前的社区韧性还远远不足支撑的。
敬请与我们继续关注城中村里的现实,关注在城市化浪潮中艰难前行的异地务工者,以及为Ta们提供服务的流动人口社区服务组织。


以上的社区案例故事整理自以下几位伙伴在“一起撑广州社区互助经验线上沙龙”的分享,活动照片由分享者提供。

如果您希望给予流动家庭、流动儿童更多的支持,欢迎加入千禾月捐计划。

扫描上图二维码加入月捐
成为流动儿童成长的守护者

-----------相关链接-----------
警惕“疫情后遗症”:流动儿童正面临返乡留守
疫情汹涌  下一张书桌会在哪里?



▼疫情下社区互助经验分享会往期回顾▼
第一场 | 社群管理、团购与特殊群体的保障
第二场 | 社区团购与社群活跃那些事
第三场|核酸检测秩序、特需群体援助、社区资源挖掘和志愿服务管理
第四场|封控居家生活注意事项、宠物救助和心理健康
第五期|自组织建立、社区团购、志愿者安全和家庭防护
第六期|韧性视角下的社区防控七大策略
第七期 | 信息传播、社区团购、老年群体支持、基金会的响应、持续的社区建设
第八期 | 企业如何发挥专长深度参与抗疫
第九期 | 居家隔离的宠物照顾、宠物救助的信息管理
第十期 | 抗疫互助平台的工作流程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