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品种飙升700%!这一板块集体爆发,什么情况?
全球多种农产品价格猛涨!
据央视财经消息,近一段时间以来,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导致农作物病虫害加剧,受此影响,可可、西红柿等农产品价格飙升 。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由于不同病原体和环境因素引发的植物疾病,每年给全球经济造成的损失已经超过了2200亿美元,而入侵性昆虫则造成了至少700亿美元的损失。乔治城大学的昆虫学家,莉亚·布赫曼表示,害虫容易适应变化的气候,在温暖的气温下,害虫能更快地繁殖和迁移,这会打击农作物的产量。
具体来看,上个月,印度西红柿价格飙升了700% 引发了热议。除了极端天气,银叶粉虱传播的数百种植物病毒也是重要因素,它还会影响木薯、豆类以及红薯的产量。
本月,美国橙汁期货创下新高。推动价格走高的因素之一就是,巴西和美国的橙树种植者都在应对的柑橘黄龙病,它由亚洲柑橘木虱传播。巴西柑橘保护基金的数据显示,在巴西圣保罗州和米纳斯吉拉斯州西部,近四分之一的橙树患有这种疾病。巴西农业研究公司表示,该国柑橘产区,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上升可能有利于携带细菌的昆虫传播。
橄榄油也值得注意。据报道,意大利1.5亿棵橄榄树中,至少有2000万棵感染了苛养木杆菌,其中大部分位于意大利南部的普利亚地区,这里曾占到意大利橄榄油年总产量的50%。而欧盟委员会还表示,苛养木杆菌可能会导致欧盟损失55亿欧元。
油脂板块表现偏强
上周,马来西亚毛棕榈油期货市场表现偏强,在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削弱棕榈油供应以及印度节日需求的影响下强势反弹。CBOT豆类期货市场维持振荡调整走势,国内油脂市场方面,上周国内三大油脂库存下降。其中豆油和棕榈油库存降幅超过菜油库存的增幅。随着双节备货陆续启动,需求端对国内油脂价格的提振作用趋强。
瑞达期货分析师张昕表示,从MPOB报告中来看,马来西亚棕榈油局(MPOB)发布的月度供需数据显示,马来西亚7月底棕榈油库存为173.2万吨,环比增长0.68%,低于业内预期的179万吨;7月棕榈油产量为161.0万吨,环比提高11.21%,高于业内预期的158万吨;7月棕榈油出口量为135.4万吨,环比提高15.55%,高于业内预期的127万吨。从相关数据来看,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虽然有所增长,但是出口增幅更大,导致总体库存累积不及预期。报告影响偏利多。
据张昕介绍,截至7月,印度当季棕榈油进口较6月增长80.5%,高于去年12月的84.3849万吨。需求明显恢复,且库存较前期有所去化,这些都为进口提供一定的空间。另外,库存方面,港口和渠道方面都出现了再度累积迹象。印度溶剂萃取者协会估计,今年7月,印度植物油港口库存有所回升,较6月增长10.61%,比去年7月增长59.5%;渠道库存较6月比增长12.2%,较去年同期增长36.69%。印度棕榈油进口需求有所改善,导致棕榈油库存出现再度累积趋势。从国内情况来看,近期供应依然趋强。根据粮油商务网的预估,预计8月到港55万吨、9月到港62万吨、10月到港69万吨,总体进口量预计比上年同期水平偏高。不过,从进口利润来看,根据WIND数据,截至8月中旬,马来西亚棕榈油进口利润依然倒挂,显示进口亏损,限制棕榈油进口。不过,虽然国内棕榈油大量到港,但由于下游棕榈油提货旺盛,国内沿海地区棕榈油库存小幅下降。
“综合来看,虽然主产国棕榈油产量依然保持强势,但是出口需求表现良好,对棕榈油库存累积有明显的降速作用。另外,印度方面,受前期库存有所消化影响,近期进口明显恢复,提振棕榈油需求。国内方面,虽然到港量依然庞大,且有增长预期,但是下游需求随着季节性旺季的到来有所好转,也提振棕榈油价格。预计后期棕榈油依然保持偏强振荡走势。”张昕说。
新疆棉产量减产不及预期
再看向国内棉花市场,2023年上半年新疆普遍遭遇低温天气,棉花生长期普遍推迟15天,其中南疆沙雅、库车等地区遭遇冰雹,补种次数最多达4次,最迟5月中旬才完成最后一轮播种,种植情况堪忧。
紫金天风期货分析师王琪瑶告诉期货日报记者,综合评估面积、单产等因素,相较于5月情况看,新疆棉减产不及预期。今年减产更多来自于面积改种,前期高温对单产影响不大,反而帮助补种的棉苗追赶了生长期、同时错过了掉铃影响。产量初步估算在560万—570万吨(5月调研报告550万—570万吨),去年新疆棉花产量按照600万吨核算,新年度减产预期在5%—7%。
“今年新疆棉减产不及预期,一方面是后期天气非常好,完全配合棉苗种植周期;另一方面,在植棉高收益驱动下,新疆盐碱地治理、种植技术、滴灌方式、灾情补救措施等每年都在不断提升,为稳定最终产量打下坚实基础。未来新疆棉产量变动更多在种植面积的增减,宜棉区改粮的可能性极低,多是最差的棉田退出,改种粮食,新疆最适宜种植的粮食作物为耐旱的小麦、玉米、青贮等,具体不同地区仍存在差异。此外,通过盐碱地治理,2年左右可以使植棉单产达350公斤/亩,未来是否存在荒地开垦也值得关注。当然,一切都是经济效益驱动。”王琪瑶说。
市场针对抢收的讨论也未曾停止,这也成为短期内影响盘面走势的关键因素。对此,王琪瑶表示,今年棉农与轧花厂之前的博弈大概率加剧,甚至可能出现短暂的僵持期:一方面,轧花厂在2021年收购期亏损惨痛,2022年的收益尚不足以弥补此前亏损,银行贷款都进行了展期处理,疤痕效应使得轧花厂态度谨慎。今年轧花厂收购资金受到银行放贷限制,目前了解到银行可能采取的措施,一是不允许轧花厂囤货,超过10批囤货则停止放款,目的在于增加资金周转率,不允许轧花厂赌货;二是银行规定收购价格,在收购价格之上的资金由棉农自有资金补齐。银行今年采取的措施不限于上述两种,仍需要看最终政策落地情况,宗旨是控制放款风险,尽量弥补前期亏损。轧花厂心理价位在7.5—8元/公斤,但是也有部分棉农心理预期较高。棉农都希望收购绝对价格能达到8元/公斤以上,获得即期收益,不要领政府补贴。
“综合看,两者可能在8元/公斤的收购价附近达到平衡,但是收购期间的盘面价格影响也非常关键。从理性角度分析,考虑到新棉预售基差在400—800不等(与质量有关),现货盘面倒挂500元/吨以内,轧花厂存在收购意愿,盘面倒挂1000元/吨以上则会停止抢收。但是不排除抢收时期在囚徒困境、从众心理的影响下,部分轧花厂再度抢收的可能性。”王琪瑶总结道。
*END*
首席编辑:孙亚宁 主管:张海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