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英小学吴耀华:学生们口中的“吴老头儿”,大家心中的“最美老师”!
授课时气足洪亮
写字时苍劲有力
若不是头上那根根分明的银丝
难以看出这是位即将步入花甲之年的教师。
今年5月,佛山市高明区泽英小学的一级语文教师吴耀华的家庭荣获2019年佛山市“最美家庭”称号,他不离不弃呵护病妻十余载,其妻子的病情终于从2015年起有所好转。
——从教35年来,他将有限的青春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去。
——面对家庭变故时,他勇担责任,与妻子同甘共苦,在照顾病妻之余坚守教学岗位,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他自掏腰包创立曲艺社,巧妙将传统文化融合课堂教学之中。点点滴滴汇聚成生活的缩影,吴耀华身正为范,经营着自己“最美”的多面人生。今天,我们一起了解吴老师的的事迹
“从事教育工作35年,其中34年担任班主任。”谈起这三十多年的教育经历,吴耀华简短地用了这一句话来概括自己漫长的职业生涯。受中学教师父亲的影响,吴耀华在读书时便选择了师范专业,立志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回忆起1984年刚刚踏入教育行业的场景,吴耀华仍深有感触。“当年刚入行时,教师工资待遇很差,一个月工资仅为36元。”但是,对教育行业的热爱令拿着微薄薪资的他仍旧坚持了下来,这一坚守,转眼间便是三十五个年头。
“教育不能仅用分数衡量,‘教育’包含‘教’和‘育’,‘教’是教方法,‘育’是育人。”行走在三尺讲台的漫长岁月,令吴耀华对教育的内涵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他认为,教育是纯粹的,教师不应一味地将分数摆在首位。如何将更好的方法、更多的育人之道融入到日常教学之中,才是教师需要关注的头号问题。
秉承着这样的教育理念,吴耀华始终坚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原则,令学生掌握有效的解题方法,受益终身。例如在三年级的语文课堂上,他巧妙运用“搭框架”的方式进行作文教学,他先搭建好作文框架并写出各段首句,让学生根据框架补全各段剩余内容。这一方式令学生深刻体会到作文框架的重要性,并将框架意识举一反三地践行到更多解题场景之中。得益于高效易懂的教学方式,吴耀华所带班级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尽管毕业已有十年,学生谭绮琼仍能清晰地记忆起吴耀华老师对其进行教导的场景。“面对当时胆小的我,吴老师总是不遗余力地鼓励我成为一个自信的人,推荐我参加各项比赛,牺牲休息时间为我提供帮助。是他令我光速成长,能在茫茫人海里遇到吴老师是我一生的幸运。”她说。
“吴耀华老师具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思想和如老黄牛一般的奉献精神,面对学生的无知和困惑,他始终进行耐心的教导,一如既往地教学育人,认真扎实、从不弄虚作假,知识功底深厚,教育思想纯正。”与吴耀华共事已有十多年,泽英小学语文老师伍雄山这样评价。在泽英小学副校长王晶眼中,吴耀华用心教学、兢兢业业、十年如一日潜心钻研教学方法,真心关爱自己每一位学生,给她留下深刻印象。
“我知道现在的孩子们都会更喜欢青春朝气的新老师,我们班有些学生现在都叫我‘吴老头儿’。”作为一名即将退休的老教师,吴耀华坦言自己可能不再像年轻的老师一样受孩子欢迎,也明显感觉到近几年以来精力、体力都在走下坡路,“但是,在有幸为祖国教育事业奉献的最后五年时间里,我要秉着对教育的热爱与执着,发挥最后的光与热。”他笃定地说。
在讲台上,他是一名恪尽职守的人民教师;在生活上,他的家庭荣获2019年佛山市“最美家庭”称号。这一切,还需将时间拨回到1991年。
1991年,吴耀华与妻子正式组建家庭,起初两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自给自足,小日子还算过得美满幸福。但是一切,都在妻子患上抑郁症后悄然改变。
吴老师任教的高明区荷城街道泽英小学
2006年起,其妻子的病情逐渐显露并越发严重,每日只进食一餐,一度消瘦到仅有七十多斤,原本不愿面对病情的她也不得不碍于身体的严峻情况而选择就医,定期服药才令病情得到控制。但其病情严重时必须要住院,长则三个月,短则一个月。
回忆起2006年发病至今的四次住院,吴耀华坦言道其假期、新年时间基本上在医院度过,寸步不离照顾妻子成了他再熟悉不过的生活状态。
“在照顾妻子的十多年间,我始终告诉自己,你是一家之主,更是一名人民教师。”纵使生活的重担常常压得吴耀华喘不过气来,但是他始终牢记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与本分,摆正家庭与工作的天平。
纵使生活的重担常常压得吴耀华喘不过气来,但是他始终牢记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与本分,摆正家庭与工作的天平。
面对突如其来的不测与痛苦,吴耀华坦言一开始也感到难以接受,无法理解为何原本美满幸福的家庭一下子变得面目全非。但是作为一家之主,他凭借“一家之主,怎能倒下”的强大信念,始终如一,不离不弃照顾患病妻子十余载。直至2015年,其妻子病情终于有所好转,但仍需一直服用药物以维持如正常人般的生活,吴耀华肩上的担子总算是卸下了最艰难的部分。
“最初面临家庭变故时,我也会因难以平衡好家庭和工作的关系感到苦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学经验的累积,吴耀华在家庭与工作的协调问题上愈发游刃有余,在胜任岗位工作的大前提下,妥善照顾妻子日常起居,真正做到在家是妻子的好丈夫、儿子的好父亲,在校是学生们的守护者、引路人。
拉开闸门,扬琴、高胡、琵琶、广镲、高边锣等粤剧特色乐器映入眼帘,一曲《鸟投林》悠扬动听。这间取名“绿叶”的曲艺社,就是由吴耀华一手创立。
起初,吴耀华在得知区文化馆举办“免费学粤剧”活动后,抱着尝试的心态参与其中,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加入了某个曲艺社,正式踏入曲艺界,于今年4月起自行创立绿叶曲艺社。目前,曲艺社中的大部分乐器皆由吴耀华自掏腰包添置,他偶尔也会带领曲艺社成员“送戏下乡”,情暖空巢老人。
不仅如此,吴耀华还逐步将曲艺带进课堂,令学生进一步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接触曲艺后,我有意识地在课堂上为学生们传授传统文化知识,甚至还会为他们唱上几句粤曲,孩子们都饶有兴趣地听着。”吴耀华认为,曲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之中,带领学生们感受传统文化精髓的魅力,是他作为一名教师践行德育教育理念的关键体现。
将曲艺等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语文课堂中,吴耀华自有一套方法。在学习古诗词时,他会向学生们介绍该诗词相对应时期的传统文化知识,讲授历史故事令孩子们树立爱国意识;或在黑板上写下若干遣词造句极为精炼的粤曲歌词,令孩子们在阅读古文的同时,体会中华文字博大精深的魅力;又或是在课堂上为学生唱上几句粤曲,比划几个经典动作,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兴趣,开拓眼界,在欣赏之余陶冶性情,耳濡目染。
吴耀华老师认真钻研传统文化。
“许多学生都对传统文化十分感兴趣,总在课后主动向我表达学习乐器的意愿。”后来,应学生们的强烈要求,吴耀华便在学校开办了免费的笛子兴趣班,一办便是五六个年头,不少学生都在他的熏陶下进一步接触传统乐器,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传承传统文化是大势所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吴耀华表示,如今国家越发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教材中的古诗文占比逐年攀升,所以,将曲艺带进课堂,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课堂之中,是他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育人”方面的责任与使命。
虽然已年过半百,吴耀华的多面人生仍在继续。未来,他将不仅仅做好传道授业解惑的本职工作,更将潜心育人,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心灵工程师。
▊ 推荐阅读(戳下方标题)
素材来源 | 南方+
编辑 | 高明教育微信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