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岛国爆红短片:一个“讨好型人格”的人,是如何把自己杀死的?

2017-11-29 凌双 家庭治疗研究院

作者:凌双

来源:遇见in飞凡心理(ID:fei-xinli)

自小被忽视

不敢表达真实自我

活在他人的世界里

害怕做选择与承担责任

即使成年了依然无法决断自己的人生

……

   

你,是这样的人吗?

你的身边,有这样的存在吗?


安利你们一部与之相关的短片:《态度娃娃》


作为日本得奖作品(岛国人民对人性的挖掘一向深邃),不仅内容令人无限反思(你一定在生活中也遇到过),结局更出乎大众意料。

岛国 岛国 岛国 岛国 岛国 岛国 岛国 岛国 岛国 岛国

如果你还没看过,那么此刻,立马,就去看!态度娃娃 态度娃娃 态度娃娃 态度娃娃 态度娃娃 态度娃娃 态度娃娃 态度娃娃 态度娃娃 态度娃娃 

前方高能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506b94xp3&width=500&height=375&auto=0

友情提示:内含少量惊悚情节,胆小的尽量在白天观看哈



在我们的生活中,实在有太多人和女主一样:


他们自小被忽视,刻意压抑自己的感受,不敢表达真实的想法。害怕做选择与承担责任,即变成年了依然无法决断自己的人生。活在他人的世界里,一步步杀死内心的“自己”。


他们有着统一的标签:#讨好型人格#

短片中的艾利,是一个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女孩。


朋友们冷漠对待她,在他们眼里,她只是一个除了笑再无其他表情的娃娃。


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 

这个时候的艾利,还会因为朋友的态度而疑惑,继而难过:


“为什么都没人注意到,我变成了……一个娃娃呢?”


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

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镜头切换到艾利的童年,那时候的她,还不是一个“娃娃”。


某天在班里,一个男生踢碎了艾利的鱼缸。


 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

面对男生的道歉,艾利咧嘴一笑:“没关系,真的没事。我再买一条就好了。”


日本 日本 日本 日本 日本 日本 日本 日本 日本 日本

然而转过头去看着金鱼,艾利的笑容渐渐凝固,嘴角还有一丝抽动。


迷失 迷失 迷失 迷失 迷失 迷失 迷失 迷失 迷失 迷失

“只要发自内心地笑,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面对他人的眼光,艾利自此渐渐学会伪装,用尽全力活成别人期望的样子。



她讨好了所有人,却唯独讨好不了她自己。


可笑的是,明明是为了别人,才改变了自己。


却为什么,得不到他们的注意?


好人 好人 好人 好人 好人 好人 好人 好人 好人 好人 

终于有一天,一名星探找到艾利。



凭借娃娃般的笑容,艾利完美逆袭,从一个人人忽视的女孩变成万众瞩目的明星。



一时之间,全民为之疯狂,人们纷纷模仿她的笑容。


这让她有些不安。



更让她恐惧的是,昔日好友,不知何时也换上了她的形象面具。


当所有人都和我相同,那么,我存在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艾利决定打破自己的娃娃面具,然而这已经成为她自身的一部分。


她无法打破,更没有勇气对现有的一切说“不”。


艾利还是那个任人摆布的艾利,只是会时不时回忆起童年那条因鱼缸砸碎而死的金鱼。


“对不起,我在你死的时候笑了。”艾利忏悔。



鱼说:“我已经原谅你了,我记得你真正的脸。”



那是一张哭花了的脸庞。



“但是,我可以做回真正的自己吗?”

“只要你有勇气毁掉一切。”



艾利走上舞台,但她没有唱歌,而是拿话筒一次次地往自己脸上砸。



她决意打碎自己的娃娃面具。


然而面具里面,什么都没有。



她杀死了真正的自己。

从一次次假面微笑、假意附和开始。


总时长6:37的短片进行到这里,还剩下1/3的内容。


结局如何,希望你们能自己去看。


而我想和你们一起探讨的是,如何才能不像艾利一样。


避免养成“讨好型人格”的特质,或者,从“讨好型人格”中走出来?



首先,如同短片中情景,“讨好型人格”的养成,一定发生于人的幼年时期。


短片中,艾利是因为学校及社会的原因慢慢养成并强化了自身的“讨好型人格”。


现实中,除了社会因素,影响个人人格的因素还有:


1.先天遗传因素
2.后天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
3.早期童年的经历

4.自然环境的因素


撇开不可抗力因素,想要避免成为没有自我的“讨好型人格”,得从娃娃抓起。


值得注意的是:


自己本身也是“讨好型人格”的家长,和控制欲过强,事事都替孩子做决定的家长,都极其容易,培养出“讨好型人格”的孩子。


在家长本身就是“讨好型人格”的家庭里,一方面,父母会不停的教育自己的子女做人就是要讨好别人获取生存,一方面又言传身教许多讨好的模式。


甚至从小时候开始,父母就会在对待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时,牺牲自己孩子的需求去满足别人家孩子的需求。


在“讨好型”家庭长大的孩子,长大后自我感觉就低人一等,不自觉的就容易讨好别人。


在家长是“控制型”的家庭里,孩子的一切必须围着父母的需求转,孩子不能有自己的意见和自我,孩子必须孝顺,一旦孩子做不到这些,这些父母就会通过指责、批评、打骂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渐渐的,孩子内心的声音被完全泯灭,而成为只依赖大人评价的傀儡,孩子变的胆怯畏缩,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同时觉得自己必须讨好父母,因为只有讨好父母,自己才有好日子过。


当“控制型”家长的孩子长大后,他们讨好父母的模式就变成了讨好所有外部世界的人的模式。


每一个拥有“讨好型人格”特质的人,内心都住着一个过早被家庭等杀死的“真实自我”。


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


迎合他人当然不快乐,甚至会像艾利那样产生自我身份的“认同危机”


即:我到底是谁?


这是对“讨好型人格”的挑战,也是一次自救的机会。


如何重新捡回真实自我,走出“讨好型人格”的桎梏?


短片中,艾利借金鱼之口已经告诉了我们:


只要你有勇气毁掉一切


改变的第一步,从摧毁现有不合理的认知开始:


 -----括号!以下划重点!----- 

人们不会因为我迎合他们就喜欢我

也不会因为我不迎合他们就讨厌我


我必须尊重自己的需求

自己的渴望,自己的意愿


在合理的情况下

人们应该尊重我的这些渴望和要求

因为我值得


我必须勇于捍卫自己的这种权利

而不是把这种权利拱手让人


我要接纳自己

就算他人不能满足我的期待

我也不能因此消沉

继而转为讨好奉承


最后,我是我自己的主人

只有我

能决定自己的选择和未来


路虽长,但比起杀死真正自我,如同行尸走肉般活着。


这些阵痛,不算什么。





猜你还想看:

1、好婚姻有一个秘密,但很多人都不知道

2、离婚大数据透露惊人真相:大叔控已落寞,姐弟恋成主旋律!

3、周润发结婚30年无子,直到妻子哭着说出真相,才明白婚姻的意义......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