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随笔▏我的父亲——写在父亲节的思念

2015-06-18 溪流 溪流的海洋人生
亲节,一个普通但有特殊纪念意义的一天。但父亲对于我来说却已经有些遥远了,遥远得几乎让我忘掉了细节,忘掉了还有他的世界。而有时却近在眼前,因为他的音容、他的一举一动时常在我脑海里浮现,尽管已过去了许多年!
  11月11日现在已被定为光棍节,马云先生则发明了“双十一”购物节,实则能让我第一个想到的不是这些,这些热闹与骚动都与我无关。在这个特殊的一天能被我记起的则是我的父亲,因为那天是父亲的祭日,我至今还能清晰记得父亲是在1992年的11月11日这天去世的!至今还依然清晰记得,当时人们对于那天的解析为一生都属劳碌命,因为靠两条腿在走路。是啊,我的父亲一生都是在操劳、奔波中度过的,为家庭、为工作、为事业,走得时候还几乎未能享享儿孙福,未亲眼看到他那已经出世但却未能谋面的孙女,也未到他退休颐享天年的年龄!


我的记忆世界里,父亲的一生是自我奋斗的一生,也始终是我学习的最好榜样!要说我这辈子崇拜过谁,我会毫不犹豫回答你:我的父亲!记得姥姥那时告诉我,我的爷爷、奶奶一辈是个大户人家,在县里石浦镇拥有多家店铺,经营状况良好,但不幸的是他们的生命都很短暂,在父亲7岁那年都相继去世。父亲出生后不久就成为个孤儿,从小寄养在亲戚家里,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委屈,遭受了多少白眼!这些苦难他从未像我们提及过,我们也不敢去揭他的伤疤。好在他把那些苦难当做了他好学、进取的动力,于1956年那年考上了农业大学,从此开启了他奋斗、进取的人生!
  小时候关于父亲的记忆极少,因为毕业后他分配去了温州工作,一人在温州生活,每年只有过年的时候能见到他,记忆里见到他的日子还是很开心的。那个年代处于商品极为匮乏、生活极为拮据的时期,只有过年等父亲回来家里才有肉与鱼上桌,才有新衣服穿,才有水果糖吃,才有玩具玩,所以从正月十五后小孩子们就会盼望近一年后的春节早日到来,那是何等漫长的幸福等候啊?但却是我们那一代人特别是孩子们的一个真实写照!
为文革期间温州太过动乱,要武斗不要文斗,听说在温州街头常有枪声响起,出于家庭与内乱社会背景的考量,父亲于1970年那年申请并获批调回了家乡,调到家乡的党校工作。不久后,我被父亲安排在他所在的城关学校上学,母亲她们则仍然留在农村,从此开始了我与父亲两个人一起相依为命的生活经历!由于当时父亲工作较忙且要常去农村出差,倒也锤炼了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记得在很小的时候我就学会了烧饭,买菜则有隔壁的食品厂食堂解决,洗衣服是必须的,还常常给忙碌的父亲洗衣服,那时自己只有10岁左右!
  在党校生活的日子也有一大优势,就是社会上的所谓“四旧、反动”的书籍党校图书馆里还可以找到,这在当时还处于文化沙漠化的社会来说倒是非常宝贵、值得珍惜的。因此,我常常会去党校的图书馆找书看,有时也会在同学们面前炫耀一番,尽管当时的图书以“金光大道”、“艳阳天”、“十万大山”、“谁是最可爱的人”、“沸腾的群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革命书籍为主,但也不乏“青春之歌”、“十万个为什么”、“红楼梦”、“西游记”、“林海雪原”、“李自成”等社会上较难看到的书籍,实则那时少年时期的学习与读书是我一生的财富,直至现在还受益无穷!
革结束后父亲因工科出身很快调到了科委工作,在科协成立后又兼任科协主席,因为当时县里文革前的本科大学生少之又少,记忆中科委里只有父亲是正宗文革前的本科生,其余的都是当时所谓的“人民公社”领导转行的。当时社会正处于百废待举之时,父亲担任科委付主任兼任科协主席,所以平时工作非常繁忙,常常在吃饭的时间来电话或有人找后就推开饭碗出去忙碌了,所以感觉他把家里也当成了办公室的延伸。为此当时没少埋怨他,现在想来,那是我和他共同一起经历最为美好的一段时光!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1978年3月在北京举行了全国科学大会,在那次大会上86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发表了书面讲话《科学的春天》,也就在那段时间《人民文学》发表了描写数学家陈景润的著名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都予以转载,一时间陈景润的名字名满天下,也影响了我们一代人,科学的春天真的来了!也就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父亲的工作更加繁忙了,平时常去省里省外开会交流,回来后常常又带着技术人员去乡间田头与农民沟通、协调,推广新技术,普及科学知识,忙得不亦乐乎!记忆中他的时间是属于工作的,属于农民的。记得在那段时间自己还随他去防空洞参观水果保鲜技术,去乡间田头观摩蘑菇种植技术,也不失为一种另类的乐趣,总之,印象中父亲的生活是总在不断学习进取及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了大学及参加工作后回家的日子少了,那时人们的思想感情交流主要通过写信,它维系着我与父亲的感情交流,现在我的箱底还保存着父亲给我写来的来信。上大学期间告诉我要克服三关,即“生活关、语言关、学习关”,参加工作后常常勉励自己好好做人、勤奋做事。现在翻箱底看到那时的书信,便让我想到了那个书信年代,那承载了真情愿望的一纸墨香仿佛仍留有一丝余温,至今读来仍有着一见如故的亲切!往往第一句表达是“见信如面”,是啊,书信是父亲留给我的最好藏品,尽管再也不能如面,但文如其人,却也令我浸染其间而难以忘怀。
  记忆里父亲的书法不错,记得在党校的时期经常被指定写文革时期常见的标语、口号等,张贴在单位门口及醒目位置,均用隶书书写。后文革前期这个形式也得以保留,只是内容与形式上有了修改,以宣传推广科学知识、进行科普宣传为主,父亲在科委工作期间倒也写了不少。因为宣传需要,记得那时父亲的标语总是文体大气磅礴,字体刚劲有力。现在看来,自己可能继承了父亲文体大气磅礴的一面,至于字体就勉为其难,羞于见人了,惭愧!至今看来,唯一没有让父亲失望的是,自己还算勤奋,还算努力,即便在退休后还不断为社会创造财富,并分担就业压力,还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不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亲是在去世前一年被县医院检查出肝部有阴影,限于当时县医院的医疗条件不敢确诊。记得那时我还在外业工作期间,接到家里电话,马上向单位请假,获批后赶回家乡。在与父亲单位及亲戚朋友商量后,决定到上海肿瘤医院寻诊,由我和母亲陪同前往。一番周折后来到上海找到了当时医院的朱医生,至今非常清晰的记忆是,朱医生在做了彩超后,把我一人叫到一旁,悄悄通知我,不用再做CT了,结论已经非常明确,是恶性的,无容置疑!听闻那样的消息,又不能马上告知母亲,那是一种无助而又伤心欲绝的感觉,一边给家人、亲戚打着电话,一边又要在母亲面前装出如无其事的样子,真到了人格分裂的地步了。
  想到在我面前向来坚强无比的父亲,也是我们家庭的精神支柱,平时连小毛小病都很少会有,怎么可能会生病,又怎么可能会得绝症?当时自己只有20多岁,还远未成熟到能够把控自己情绪的年龄,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在所难免,暗地里人生第一次落泪,而且是泪如涌泉,记得在给我舅妈打电话汇报时泣不成声。尽管如此,还必须得在父母面前得强忍悲伤,换上另一副轻松的面孔,告诉他们父亲的检查结果很好。或许是军营培养了我刚毅、坚强、自信、硬朗的性格在此发挥了作用,或许是父亲不忍在母亲表现出软弱而影响大家情绪,总之返乡的路尽管遥远,尽管内心倍受煎熬,一路无语、几夜无眠到也平安达到。但不舍、不安与无奈已经直抵心灵,久久难以平静,真希望一切不是真的。
生短短几十年,如果问我,谁是你最值得怀念的人,那么我会毫不犹豫告诉你,我最怀念我的父亲!可曾记得,在他确诊前的不久,他还拖着病体、带着礼物来宁波看望他那还未过门的媳妇,仅仅是为了他的儿子将来能够幸福,就这一个理由足够就他牵挂!如今又到父亲节,打开记忆的闸门,父亲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仿佛从未从我的身边走远,就在我伸手可及的心灵深处。思念是一种痛,痛的让我不知如何才能止住我那决堤的泪水,又不知如何才能冰冻住我那飞扬的思绪,曾经的过往,都不时扑面而来……
  时光又拉回到1992年11月11日的那天,那是我永生难忘的时刻!当听到父亲因病辞世的时刻,我倾刻间泪如雨下、心如刀割,那年他才56岁,正是他应该享受儿孙福的时刻他走了,连我想要回报您的机会都不给予,要知道我还欠您一个深情的拥抱!记得走前的一个月还在牵挂着他的工作,还在身体略感好转时执着地去参加县里的科学大会,他一生的牵挂的事太多、太多,还来不及完成他的人生梦想,英年早逝却把大把的牵挂与思念留给了我!
得他走的那天送他的花圈在路上排满了连绵5公里,送别的人群长得望不到头,许多是曾受过他关照的普通农民。告别那天细雨蒙蒙,老天仿佛被父亲的精神所感动而伤心落泪,自己也在雨中泪中永远地告别了他,告别了饱尝艰辛、一生在风雨中走过的父亲,却也留下了他的精神、他的思想!这不,天空飘落的雨丝,打在脸上,仿佛在告诉我离别时天空的哀伤,是啊,转身便是隔世,怎能不让我黯然神伤、伤心落泪呢?父亲终于远行了,长眠于故土!
  我至今仍深深地怀念着我的父亲,尤其在父亲节的日子里,谨以此文献上我对父亲最深的怀念与哀思,同时祝老母亲健康长寿!也祝大家的父亲节快乐!愿全天下所有的父亲都平安、健康、快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