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窗▏声线在大气与海洋中的传播特性
声波是声音的传播形式。声波是一种机械波,由物体(声源)振动产生,声波传播的空间就称为声场。在气体和液体介质中传播时是一种纵波,但在固体介质中传播时可能混有横波。人耳可以听到的声波的频率一般在20Hz至20000Hz之间。超声波是指振动频率大于20000Hz以上的,其每秒的振动次数(频率)甚高,超出了人耳听觉的一般上限(20000Hz),人们将这种听不见的声波叫做超声波。
声波在大气和海洋中不是直线传播的,其原因在于声波的折射。声线是指与声波波阵面相垂直并指向声波传播方向的矢线,用来表示声波能量的传播路径。
一、大气中的声线
⒈ 大气中声线的一般规律
把大气分为若干层。设各层中的声速为常数,但各层的声速不同。i1,i2,i3分别代表声线的入射角;e1,e2,e3分别代表声线的折射角;C1,C2,C3分别代表各层中的声速。
①在声速随高度减小的情况下:
C1>C2>C3>……,
则:i1>i2>i3>……,
即:声波向上传播时,声线向上弯曲。
②在声速随高度增大的情况下:
C1<C2<C3<……,
则:i1<i2<i3<……,
即:声波向上传播时,声线向下弯曲。
⒉ 大气温度对声线的影响
气温随高度降低时的声线分布
如果温度随高度下降,则声速随高度减小,在此情况下声波向上传播时,声线逐渐向上弯曲。这种情况出现在夏季的白天,午后最明显。此时地面上只能在较小范围内听到O点发出的声音,在图的阴影区就听不到。
地面有逆温时的声线分布
当出现逆温时,即温度随高度增加,则声速随高度增大,声波向上传播时,声线逐渐向下弯曲。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夏季的夜间和清晨,从远出发出的声音可以听得比较清楚。
上空有逆温层时声线的分布
如果近地面温度随高度下降,但上空有一个逆温层,则从声源传出的声线先向上弯曲,进入逆温层后再向下弯曲,回到地面。结果将在声源附近的正常可闻区以外出现无声区,而在比这无声区更远的地方,又出现能听到声音的“异常可闻区”。若从异常可闻区的地面反射的声波还有足够的能量,那么它还能继续向前传播,形成新的无声区和可闻区。这种情况称为“自然波导”传播,它能使声音传播到很远的地方,因此可作为监测大气中核爆炸的一种方法。
⒊ 风对声线的影响
风对声线的影响
在有风的情况下,会引起声速的改变,所以如果风速或风向在垂直方向上变化,就会改变声线的轨迹。当温度不随高度变化时,设OA为没有风时从O点发出的一条声线,当上下有均匀的风时声线将变为OB,若风速随高度变大,则声线变为OB1(向下弯),若风速随高度变小,则声线变为OB2(向上弯)。
⒋ 温度和风对声线的综合影响
温度和风对声线影响的示意图
在假设温度随高度递减的情况下,上图给出温度和风对声线的综合影响的示意图。温度和风分布越复杂,则声线也越复杂。
二、海洋中的声线
地球表面的海水温度随地理位置、季节、时间而变化,并且水体温度场的纵向分布也很复杂,这些要素不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对正确确定海水中的声速都是至关重要的。温度变化摄氏1度,声速则大约变化4.5m/s。
压力对声速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压力是深度的函数,每变化10个大气压,即水深变化100m,声速的变化量约为1.6m/s。
⒈ 海洋中声线的基本规律
与大气中同样的道理,当声波穿过声速不同的海水层时,声线也会向声速较小的水层弯曲。
声速向下减小时的声速剖面(a)和声线轨迹(b)
当声速从上向下减小时,声线向下弯曲,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夏季的午后(因海面升温,C变大)。
声速向下增大时的声速剖面(a)和声线轨迹(b)
当声速向下增加,则声线向上弯曲,又受海面的反射就形成上图那样的形状。这种分布通常出现在浅海冬季或夜间到上午以及深海区。这时声音在海面附近很清楚。
声线在上下层分裂时的声速剖面(a)和声线轨迹(b)
如果声速分布在上层是向下增加,在下层向下减小,则声音将如上图那样传播。在上层声线向上弯,在下层,部分声线向下弯曲。
⒉ 关于水下声道
观测表明,在各大洋中的某深度上都存在声速的极小值,如果把声源放在这个深度上,从发射器向各个方向发射的声线束将按下图所示的路径向声速极小值所在的水层弯曲,声音可以沿着声速极小值所在的水层传播较远的距离。这个水层称为水下声道。声速极小值所在的深度称为声道轴,大西洋的声道轴约在海面以下1260米处,太平洋的声道轴位于海面以下约900米处。人们利用声波在声道中的超远传播特性,在大洋的岛屿上设置声发接收站来接收远处遇难船只或坠海飞行员投下的爆炸信号,或预报海底火山和海底地震造成的海啸。
水下声道声线图
⒊ 声波在海洋中传播时的衰减
声波在海洋中传播时会被海水吸收和散射,因此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声强会逐渐变小。一般说来,声强的变化服从指数衰减规律,由于声波按球面扩展,能量随距离的平方而衰减,与声波振动频率、温度、传播介质的粘滞系数和热传导系数等有关。
声波衰减是声能在水体纵向上因水分子吸收、球形扩散和散射而造成的能量损失。吸收是海水纵向方向上的一些水分子离合的结果。海水中的氯化镁是吸收的最主要因素。吸收的快慢取决于海水的物理化学特性和声波的发射频率。一般而言,发射频率大于100kHz其吸收系数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散射损失与海水纵向上的细小物质有关;散射主要由海洋生物造成的,海水深处的浮游生物聚集在深层散射层(DSL),深层散射层的厚度每天都有变化。
⒋ 海洋的声学特性
海水的声吸收:将声能变为不可逆的海水分子内能。
海面波浪的声散射:因不平整性、气泡和浮游生物的散射,声能弥散到其他方向而损失。
海底声学特性:声波经过海底不仅有纵波也产生横波。反射和吸收是海底声学的重要物理量。与海底的密度和其中的声速度有关。海底岩石组成、表面粗糙度、密度及孔隙率有关。
海洋内部不均匀性对声波影响:气泡、冷暖水体、湍流、内波和深水声散射层等,都可引起声场起伏。
■文章相关资料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