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历史回眸▏中国海军打捞“阿波丸”号纪实

2016-05-27 溪流 溪流的海洋人生


39年前的5月,我国曾对日本“阿波丸”号进行过打捞,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深水打捞工程。从1977年5月初次下水,至1980年7月宣布打捞工作完全结束,前后共经历三年多。令人欣喜的是,通过打捞“阿波丸”,我国培养了一支海上救捞队伍,下面的故事就围绕中国海军打捞“阿波丸”号展开。
潜水员下潜到65~70米深的水下作业出水时图片
“阿波丸”号沉没缘由
阿波丸号是一艘建造于20世纪40年代的日本远洋油轮,船长154.9米,宽20.2米,深12.6米,总吨位11249.4吨。这艘船于1943年3月5日下水,名义上是商船,但却是按照军事性能及要求打造的,无论从规模、性质、性能来讲,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军事船舰。在与它同类型的4艘商船都被改造成轻型航母后,它却隶属日本邮船公司,先后6次往返于日本——新加坡航线,为陆军运送给养。在这期间,它曾受到炸弹的爆破和美军鱼雷的攻击,但依然完成了任务,因此被日本军方誉为“不沉之舰”。1945年3月28日,已被日本军队征用的阿波丸号,装载着从被其占领的新加坡带来的黄金及军用物资,及日军驻东南亚军政要员和随军家属共计2008人,悬挂国际红十字旗,驶向日本。4月1日午夜时分,该船行至中国福建省牛山岛以东海域,被正在该海域巡航的美军潜水舰“皇后鱼号”发现,误认为是日本军舰,遭到数枚鱼雷袭击,3分钟后迅速沉没。除一名叫下田勘太郎的厨师被“皇后鱼”救起外,其他落水者为效忠大日本天皇以武士道精神拒绝救援,其余2007人全部葬身海底,船员以及船上装载的40吨黄金、12吨白金、40箱左右的珠宝和文物、3000吨锡锭、3000吨橡胶以及数千吨大米,也全部沉入海底。据记载,因此事件,“皇后鱼”号艇长拉福林曾受到美国军事法庭的调查和审判。对于这次攻击,在美军军事法庭上,拉福林辩解说:当时由于浓雾笼罩,能见度几乎为零,据声呐显示的信号判断,这是一艘军舰。此外,9个小时前“海狐”刚攻击过敌运输船,因此以为是日军要进行报复。日方则认为,“阿波丸”是按照规定路线行驶的,这是一次蓄意的攻击行为,应该赔偿日方一切损失。最后,美国政府承认对击沉“阿波丸”负有责任。对于赔偿问题,美国政府希望在战争结束后以战胜国身份再解决,以取得更多主动权。“阿波丸”的沉没,不仅是一次特大的海难事件,也是至今世界上一个重大未解之谜。世界上各方人士多年以来追踪、调查、取证、推测,同期失踪的“北京人”头盖骨也经许多专家调查、查阅线索分析推测:极有可能秘密藏于“阿波丸”号并一同沉没于海底,所以,打捞“阿波丸”上价值50亿美元的财宝和寻找“北京人”头盖骨就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阿波丸”演示图
“阿波丸”号沉船打捞的由来
1973年上半年,日本政府港湾代表团访问我国交通部,向交通部提出了“阿波丸”号沉船上的黄金事件。后来,此事由于种种原因被搁置下来。1976年8月,交通部和海军在青岛召开海上救助有关问题联席会,在这次会议上,时任交通部副部长彭德清向当时的海军副司令员刘道生通报了日本人提供的“阿波丸”号情况。对此,刘道生十分重视,回京后立即指示海军司令部防救部以呈阅件的形式,向上级提出由海军和交通部联合打捞“阿波丸”号沉船的意见。时任海军司令员萧劲光、第一政委苏振华等都作了圈阅,并将呈阅件转报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华国锋、李先念、叶剑英等中央领导迅速在海军的呈阅件上作了批示。由于“阿波丸”号沉没在我国领海内,根据国际海洋法规定,“阿波丸”号沉船属我国主权所有,任何国家和个人未经我国政府批准,都不得进入我国领海内打捞作业,只有我国政府才有权对“阿波丸”号进行打捞。根据中央领导的批示,1977年1月3日,交通部和海军召开联席会议,研究打捞“阿波丸”号沉船相关事宜。会议最后商定由交通部和海军联合向国务院请示打捞“阿波丸”号沉船(代号7713工程)。同年4月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由交通部和海军联合打捞“阿波丸”号沉船。此后,为确保打捞船队的作业安全,海军命令东海舰队福建基地和舟山基地的舰艇部队负责海上打捞作业区的巡逻警戒;组织海军海测船大队和猎潜艇部队对沉船海域进行反复的扫海和探测,对沉船进行了精确的定位。海军还决定,每年从海军北海、东海、南海舰队中抽调120名潜水员、20名潜水军医、10名工程技术人员,抵平潭岛作业船队进行轮流作业。海军还组成专门工作组,对平潭岛和牛山海域进行了现场调研,与福州军区商定了有关兵力指挥等一系列问题,切实做到稳妥可靠,万无一失。为了做到稳妥可靠、万无一失,交通部、海军还组成专门工作组,对平潭岛和牛山岛海域进行了现场调研,走访当地渔民,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线索。据平潭岛渔民反映,他们在牛山岛以东海域拖网时,经常发现渔网被沉船钩住,这就为“阿波丸”号沉船的精确定位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进一步坚定了打捞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7713”工程:打捞“阿波丸”
1977年5月初,由海军J101号、J301号、J503号打捞船和交通部上海救捞局沪救3号打捞船组成的打捞作业船队正式进驻牛山岛以东作业海域,交通部与海军共同成立了打捞作业现场指挥部,统一实施对打捞作业的组织指挥、打捞出来的货物的清点管理和运输等。与此同时,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对外发布消息和航行警告,宣布在牛山岛海域打捞“阿波丸”号沉船。为了圆满完成这次打捞任务,同时防止境外敌对势力对我打捞船队的袭扰和破坏,总参谋部作战部、海军、交通部、福州军区等有关部门进行了多次协商,决定成立打捞“阿波丸”号沉船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交通部,海军、交通部都选派了联络员。与此同时,各相关单位在福州召开联席会议,对打捞力量的组织、兵力掩护和海上警戒、打捞组织指挥、后勤保障、打捞设备研制等问题作了精心部署和周密安排。“阿波丸”号沉船打捞作业开始后,首先是清理缠绕在沉船上的渔网,仅清理出来的渔网就有数吨之多。接着进行了淤泥清除,“阿波丸”号沉没海区水深45米左右,沉船大部分被泥沙埋没,打捞人员共除泥12291.5立方米。上述两项工作结束后,就正式进入捞货阶段。1977年5月11日下午,海军J301船编队驶入福建三都澳码头停船给养,对潜水用具装备、轮机动力、燃油发电、帆缆钢绳、绞盘锚链、枪炮弹药、信号雷达、声纳报务等方面均做了充分严格的检查和演练,并对电航舵机、航行仪表、海图航线、潮汐海流、海区气象等至各种仪器设备逐一测试检验,力求达到万无一失。5月12日临晨,编队在平潭海域的娘宫锚地待命,并于当日赶在平潮期进入打捞海域,抛锚停位于平潭海域牛山岛以东18海里处。从这一天开始,就开始了连续六个月的海上打捞工作,创下了中外海军史上连续海上作业、未上陆地的纪录。
身着重潜服的潜水员
不畏艰险,斗海捞货
打捞“阿波丸”作业地点,高潮平潮期水深65米,海床为泥底,海浪常在七、八级,潮汐落差大、流速大、海面能见度低,每年7~9月份又是台风生成登陆最多的季节,这给打捞作业的全体官兵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危险。经过一个多月的初期打捞,潜水员从下潜65米工作30分钟能找到一两块锡锭、一两桶橡胶,到下潜50分钟捞起七八块锡锭和几桶橡胶,工作速度效率越来越高。要知道每块锡锭重37公斤,每桶橡胶重50公斤,潜水员在65米海底,承受6.5个海水压力(未经训练人只能承受0.3个压力),在海流中只能爬行,再搬运,需要付出了超强体能和心理压力的极限。J301船潜水大队长马玉林第一个下水,他用半小时时间,潜到了海底(58米),摸到一根粗大的桅杆,判断沉船是一艘万吨轮。随后,第二批下水的潜水员捞上了一具遇难者的尸骨,初步判断,这是一位二战期间的日军高级将领。紧接着,沉船上装运的物资出水了,是一块锡锭,这与美、日两国提供的“阿波丸”装载货物情报吻合。再接下来,潜水员又打捞上来两个名牌,遇难者名单上,就有这两人的名字。从凌晨到午夜,经过一天的工作,打捞队确认:已经找到了“阿波丸”。此后,海军和交通部派来的潜水员,在当时潜水安全保障措施还不十分完善的情况下,克服种种困难,每天几十次轮流下潜,对沉船逐个舱室进行不间断的探摸。中国各省市有关部门大力支持打捞阿波丸船工作,组织进行科研攻关,海军医学研究所研制的潜水减压表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并完成了11次氮氧饱和潜水模拟实验,填补了中国氮氧饱和潜水的空白,培养了第一批饱和潜水员。上海市有关部门研制的20种救捞设备,变水下人工捞货为水面机械捞货,在打捞中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打捞“阿波丸”号沉船上的锡锭和橡胶,开始时是由潜水员一件一件地搬出水面,效率低且速度慢,后来逐步总结经验,捞货的速度越来越快,海军潜水员在水下捞货中创造了1人次搬锡锭39块(1.4吨)、推橡胶36捆(3.6吨)的纪录。打捞的进展和结果,每天晚上20时由海军东海舰队作战值班室上报海军作战值班室,由海军作战值班室报总参作战值班室,逐级上报到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首长。为打捞“阿波丸”号沉船,海军官兵和交通部打捞局职工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每年到了9月上旬后,台湾海峡就开始进入东北季风天气,牛山岛海域恶浪滔天,打捞作业船摇晃得相当厉害,船只无法固定,潜水员作业困难。同时福建海域5月至9月又是台风高发季节,每一次防台风,打捞作业船队都得撤回到三都港内避风,台风过后再重新回到牛山岛海域布场打捞。因此,只好停止作业并撤回,待次年5月重新进场作业。
打捞出的一只铸有“阿波丸”字样的船钟
“阿波丸”号沉船打捞工作持续3年多,打捞作业之辛苦,工作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在3年多的打捞作业中,海军官兵和交通部救捞局职工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有600多名潜水员参加了水下作业,各船平均作业332天,共潜水3604次,水下切割2379.1平方米,水下爆破650次,捞起锡锭、橡胶、水银、铌钽、云母、光化玻璃等物资共5418吨,总价值5000多万元人民币。三年后的1980年7月9日,“沪救捞3号”在打捞现场找到一只船钟,上面清晰地刻着3个字:阿波丸,并有建造年代和所属公司。这一重大发现为打捞工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同月,海军J503船截断沉船船体,海军与交通部潜水员联合一起将“阿波丸”船的船头吊出海面。至此,这一历时三年多的打捞“阿波丸”号沉船工程终于圆满结束。国务院、中央军委对全体打捞人员发出了贺电。
被吊起的“阿波丸”沉船船首部分
“阿波丸”沉船之迷
遗憾的是,在这次打捞作业中,没有发现黄金的存放处,也没有找到一两黄金,按照美国和日本提供的沉船藏宝方位,潜水员们进行了仔细搜寻,却始终没有找到传说中“阿波丸”装载的40吨黄金、12吨白金,以及大批的工业钻石,这个迷局引起了外界的不少猜测。另外,关于“阿波丸”中有无“北京人”头盖骨的争议,一直存留至今。虽然各方面的情报表明,阿波丸确实是装载了黄金等贵重物品,但就是不知是如何消失的。存在几种说法:一是日本人在驾驶室内安装了自爆装置,在阿波丸遭到鱼雷袭击时,眼看大势已去,为了不使黄金落入敌手,日本船长按下了自爆按钮,装有黄金的箱子即被炸得粉碎。打捞发现,阿波丸号船从驾驶台以下断成两截,船首位于东南方向,船尾位于西北方向。还有一种说法是阿波丸根本就没有装载黄金。这个说法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考证。此后的1987年3月,美国财团铭申投资有限公司与中国海上救助打捞公司签定合同,经国务院批准,于同年6月利用最先进的探测、潜水技术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打捞,仍一无所获。尽管如此,可喜的是通过打捞阿波丸,我国培养了一支海上救捞队伍。在布场、撤场、潜水作业、爆破与切割、重力起吊、医疗保障等方面都经受了实际锻炼,潜水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海军潜水员学会了在40米水深以下的电氧切割技术,切割钢板能力一人一次30分钟切割0.25米提高到1~1.5米;作业船就位,由8小时缩短到1小时,撤场由2小时缩短到30分钟,创造了以爆破、切割和拉绞相结合的揭盖方法,使揭盖越揭越大,最大的一块达170平方米,重30吨。四年来共揭盖4974平方米,沉船船体70%被揭除。
1979年7月4日,日本“阿波丸”沉船死难者遗骨、私人遗物交接仪式在上海举行
打捞“阿波丸”的过程中,中国政府同日本方面合作,收集鉴定了打捞上来的“阿波丸”死难者的遗骨和遗物。1980年,中国政府决定,正式向日方转交“阿波丸”遇难者遗骨。368具遗骨,218箱遗物,由上海市红十字会代表中国政府,分3次向日本政府移交。尽管“阿波丸”打捞至今仍留下了许多谜团,但毋容置疑的是海军防救官兵在此次打捞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气与决心,毅力与担当。在此,我们向老水兵们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文章相关内容来自网络

相关阅读推荐:

历史解密▏太平天国军队余部流落在智利伊基克的传奇故事

海洋史话▏日本“海沟”号深海探测器的失踪之谜

南海史话▏38年法国入侵西沙 日军为何“维护”中国主权

海洋军事▏解放军水下反潜网曝光

海洋军事▏聆听海底声音的海洋水声监视船

地理趣谈▏纳米比亚诡异的国界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