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911年前后,斯皮茨将发射信号和反射信号记录下来,然后用机械方法将回波放大,以测量大洋的深度。1912年,英国的“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而沉没,引起全世界关注。为了避免类似海难事故的发生,英国科学家里查森在客轮沉没后5天和半年以后连续报了两项专利,利用声波在水中和空气中探测障碍物(如冰山),专利中已经提出要使用有指向性的发射换能器,但他并没有继续他的工作以实现专利。在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发生与冰山相撞的沉没事故后,范信达(1866年10月6日~1932年7月22日,加拿大人,发明家)接到了事故电话,在人们都沉侵在事故的悲痛中时,范信达在想能不能在船上安装一个探测装置,提前就能探测到船舶周围是否有障碍物,以便采取措施,从而确保船舶航行安全。随之他研发了声呐探测装置,最早的声呐探测装置被命名为“范信达振荡器”,他既能发射声波又能接收被障碍物反弹回来的声波,经过信号处理装置分析出障碍物与船舶的距离。下面视频就是介绍范信达通过对冰山的研究,进行水下探测的故事,这也标志了水声学的诞生。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318y0c9e6&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与此同时,美国的费森登设计制造了电动式,1914年就能探测到两海里远的冰山。美国科学家费森登申报了水下探测的多项专利,并制造了第一台测量水下目标的回声探测仪。当时他使用的是他自己设计的动圈式换能器,与空气中的动圈式扬声器类似。费森登用这套设备从船上发出1000Hz的低频声波,接收海中目标反射回来的声波信号,并测量信号的往返时间,根据水中的声速就可以计算出目标的距离或海水的深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探知德国U型潜艇,法国物理学家郎之万于1917年发明了装有压电石英振荡器的超声波测距测深仪,并应用了当时刚出现的真空管放大技术,进行水中远程目标的探测,第一次收到了潜艇的回波,开创了近代水声学,也由此发明了。1923年,在法国物理学会50周年纪念展览会上展出了郎之万和希洽夫斯基共同研制的回声测深仪,当时总共约有3000多艘战舰装有不同型号的探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