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23456
3
法明传[2024]173号
4
中共中央
5
写小说
6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7
赵紫阳
8
九边
9
帝国政界往事
10
南京李志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23456
3
法明传[2024]173号
4
中共中央
5
写小说
6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7
赵紫阳
8
九边
9
帝国政界往事
10
南京李志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法明传[2024]173号:1月1日起,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
法明传[2024]173号:1月1日起,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
2025.1.1起,全国法院全面推进应用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附下载链接)
法明传[2024]173号:关于加快推进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全面应用工作的通知(附下载链接)
2025.1.1起,全国法院全面推进应用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附下载链接)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探究▏关于钱塘江入海口地理位置争议的有关情况回忆与若干分析
2016-09-28
徐韬
溪流的海洋人生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安徽省休宁县,干流的上游有南北两源,中游为富春江,下游为钱塘江,经杭州湾流入东海。
上世纪末以来,我省有关部门之间对钱塘江入海口位置产生争议。因事关我省海洋开发与管理、钱塘江水道管理和有关重大工程(跨海大桥、围垦、港口)建设、土地管理工作等,涉及到《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的贯彻实施、钱塘江河口区域两岸防洪防汛、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等重要工作,引起省政府领导的关注。我曾经涉及全省海岸线修测、国土面积量算(包括全省陆域面积、主要河流长度、流域面积、主要湖泊面积量算)等工作,对“钱塘江入海口地理位置”问题作过一些粗浅的分析、探讨。现将我了解的一些基本情况及我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整理出来,供读者参考并请指正。
一、争议的背景情况
关于钱塘江的入海口位置,意见分歧主要在:钱塘江河海分界线是在“平湖金丝娘桥与慈溪庵东的连线”还是在“海盐澉浦与余姚西三闸的连线”?持前者观点的一部分人中有的认为分界线还应该从“平湖金丝娘桥与慈溪庵东的连线”再往东,越过浙江与上海的界线。
前者的理由主要有两点:①1997年12月31日浙江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二次会议通过的《浙江省钱塘江管理条例》之第三条:“本条例所称钱塘江河道包括常山港与江山港的汇合处至平湖金丝娘桥与慈溪庵东的连线之间的干流和钱塘江的支流。” ②如果将钱塘江河海分界线改为海盐澉浦与余姚西三闸的连线,必然会影响河口区域两岸防洪、防风暴潮工程建设管理和应急调度措施的落实,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利于钱塘江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统一管理;不利于钱塘江河口综合治理,一些隐患难以预见。
后者的理由主要有两点:①《浙江省钱塘江管理条例》确定的河海界线,缺乏足够科学依据和研究成果,与历史沿用、文献记载和社会各界认可的“钱塘江”和“杭州湾”地名的内涵、范围不相一致。②钱塘江河海分界线定在平湖金丝娘桥与慈溪庵东的连线,不利于国务院批准的《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的贯彻实施,会引起海港建设、海域使用(围海、填海)审批等问题,影响我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港航强省”决策的实施。
不难看出,除了前者和后者在引用有关法律、文件方面各有选取外,主要是牵涉到该区域行政管理存在的交叉问题。事实上,我省曾多次发生钱塘江入海口争议地段工程建设中,同一水域两头管理、两头收费的问题,引起所在地方政府和有关工程建设单位的不满。
测绘部门因开展重要地理信息量测工作,必定涉及重要江湖以及海洋的空间位置与属性的界定等工作,故钱塘江入海口位置成为课题中研究的一个重点。
二、关于钱塘江入海口地理位置定义有关文献查考
钱塘江入海为杭州湾,这一点双方都没有异议。我试图从有关历史文献资料中寻找关于“钱塘江”或“杭州湾”的科学定义。下面将我所查找到的有关资料简要介绍如下:
⒈《浙江省地理简志》
(浙江省人民出版社,1985年8月第1版)
《浙江省地理简志》为《浙江简志》之第三集,主编陈桥驿(1923年出生,浙江绍兴人,为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原杭州大学地理系教授,现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终身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咨询委员)。《浙江省地理简志》在“钱塘江及其主要河流”一节有以下表述:
钱塘江,浙江第一大江,发源于安徽省休宁县龙田乡板仓附近的青芝埭尖。流经开化、常山、衢州、兰溪、建德、桐庐、富阳、萧山、杭州、余杭、海宁十一个县(市),在海盐县澉浦注入杭州湾,全长524公里,流域面积48887平方公里。(P.162)
潮汐可上溯到富春江水库大坝,大坝至闻堰的80公里为钱塘江的近口段,以上游河流来水作用为主;闻堰至澉浦109公里为河口段,河水和潮水相互作用;澉浦以下属口外海滨,以潮汐作用为主。(P.163)
⒉《钱塘江河源河口考察报告》
(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1985年12月)
省科协于1983年5月组织省测绘学会、省地理学会、省水利学会和省林学会的14名科技人员组成“钱塘江河源河口考察队”,并聘请了八位专家作顾问,于1983年和1985年先后两次对钱塘江河源河口进行了全面考察。该研究成果之一是考证了钱塘江入海口位置。下面是通过鉴定的考察报告中关于钱塘江河口的结论:
澉浦长山南咀至余姚市西三闸的连线,具有水面比降小、潮差最大,径流影响甚微,咸淡水分界,河床变幅稳定的特点,并处于沙坎的末端。根据确定河口的标准,该线应是钱塘江入海口的位置。
经分析,14名考察队员,来自水利(水利水电)部门的5名,省测绘部门3名,省地理学会3名,省科协2名,省林学会1名。考察队8位顾问中,省水利学会4名,省地理学会3名,另一名来自省地质矿产局。成果评审会由15名专家组成,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所长陈吉余教授为主任,陈桥驿教授为副主任,其中6位评审专家来自我省水利系统(省水利厅2名、省河口海岸研究所2名、省水文总站1名,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1名)。值得注意的是,从该考察报告所附文献中可以看到,“钱塘江入海口的位置”研究主要是由省河口海岸研究所的专家所完成的(王一凡、王敏:《试论钱塘江“入海口”的位置》);省水利厅的徐洽时(历任省水利厅厅长、省水利学会理事长)、省河口海岸研究所的戴泽蘅(历任浙江省钱塘江工程管理局副局长、总工)是成果评审组成员,浙江省水文总站的林显钰(时任省水文总站总工)是考察队顾问。
⒊《浙江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
(浙江省海岸带综合调查队,1986年)
该综合调查于1981年至1986年完成,成果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该调查报告之第二节“浙江省大陆海岸线及其长度”,描述了浙江省主要河口海岸线位置的确定原则,实录于下:
河口是水动力活跃、人类活动频繁的地段,河口线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不固定边界,但在一定时期内可相对地指定其位置。根据浙江具体情况,界线一般定在河口段外界,即河口段与口外海滨区的分界处。界址点取在径流影响微弱、岸线急剧展宽部河口两侧突出的沙咀、岬角等特征地貌或天然转折处。此外,具体定界时尚参考了灯标等人工建筑物标志、行政界线、部门和地方习用界及历史沿用界等因素。
根据上述定界意见,本省钱塘江等6条主要河流河口界线确定如下:
①钱塘江河口线
——定在海盐县澉浦长山东南咀与余姚西三闸的连线,此线基本垂直于水流主泓方向,约长19.5千米。此线以西为钱塘江河口段,径流影响渐趋增强,此线以东为杭州湾海域。
②甬江河口线……
该调查报告“附件一”《浙江省主要河口、港湾界线划分说明》对钱塘江河口界线的确定作了进一步解释,实录于下:
钱塘江河口界划在海盐澉浦长山东南端至余姚市的西三闸。此线之西,水域浅滩、暗沙剧(“剧”字迹不清)变,开始出现涌潮。此线附近潮差最大,目前乘大潮进钱塘江的船只必须在此待机。(P.11)
北岸界点长山突出,是钱塘江杭州湾北岸一个突出的转折处,由此,杭州湾北岸向东伸展,界点附近有新建排涝闸——长山闸,目标明确,地理位置著名,易记易找。南岸界点为与慈溪交界处的水闸,标志明确,界点之西,岸滩受强潮影响,常出现大塌大淤,为不稳定岸滩,界点之东,是淤涨较快的庵东浅滩,为淤涨岸段。(P.11)
1989
年6月13日
,浙江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与浙江省测绘局于联合发文《关于公布内部使用浙江省海涂、内海、领海面积及其大陆海岸线长度数据的通告》(浙测发【1989】62号),其中涉及钱塘江河口线的数据采用了浙江省海岸带综合调查的成果,文件特别强调:“大陆海岸线与主要河口的分界线是海岸带资源综合调查时经过多方论证、反复讨论确定的”。
⒋《浙江省水利志》
(浙江省水利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华书局1998年10月第1版)
《浙江省水利志》由章猛进副省长、潘家铮院士、陈桥驿教授、钟世傑(水利厅厅长,编纂委员会主任)分别作序。下面将《浙江省水利志》中涉及“钱塘江”和“杭州湾”定义的有关文字实录于下:
①(钱塘江)河口区分三段:富春江电站至闻家堰为近口段,长75公里,以径流作用为主,江中多沙洲,河床基本稳定;闻家堰至澉浦为河口段,长122公里,是径流和潮汐共同作用的河段,潮强流急,涌潮汹涌,江道宽浅,河床横向和纵向变形均剧烈;澉浦至镇海外游山与芦潮港连线的出海口为河口湾,长85公里,以海洋动力为主,水较深,河床相对稳定。(P.147,第四节:河口,钱塘江河口)
②杭州湾是强潮海湾,湾口年平均潮差2~3米,湾顶澉浦平均潮差在5米以上,最大曾达8.93米,为我国沿海潮差最大地区之一,且进潮量大,拥有巨大的潮汐能资源。(P.145,第三节:港湾,杭州湾)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省水利志》在第五十九章“著述”篇中全文辑录了部分著述,并说明:“鉴于文著众多,难以备录,谨择其较为重要且具有代表性者若干篇,全文辑录,以供了解浙江水利文著之概况,并资参阅、研究”(P.1070)。在此章第二节“江河考辨”篇全文辑录了省科协于1983年5月组织省测绘学会、地理学会、水利学会和林学会的14名科级人员组成“钱塘江河源河口考察队”所完成的《钱塘江河源河口考察报告》(P.1078)。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浙江省水利志》出版日期虽是1998年10月,但所记水利史实下至1989年,距《浙江省钱塘江管理条例》颁布(1997年)将近8年之久。
⒌《浙江省河流简明手册》
(浙江省水利厅编,西安地图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
《浙江省河流简明手册》以文字、图表形式提供钱塘江、苕溪等主要水系的基本资料,包括河流地理位置、起讫点、长度、比降、流域面积等。下面是从手册中摘录的有关表述(系作者从图表中析出):
①浙江省主要河流长度及流域面积(表):钱塘江河流讫点——镇海区外游山与上海市南汇芦潮港连线。(P.3)
②钱塘江流至建德梅城汇合后,向东北流出七里泷峡谷,进入受潮汐影响的河口区,继续东北流经口门(上海市南汇县芦潮港与宁波镇海区外游山的连线)注入东海。(P.19)
③澉浦至入海口门的河口湾(杭州湾)是以潮汐作用为主的“潮流段”;“富春江大坝——东江嘴”(75公里)为“河流段”,“东江嘴——澉浦”(122公里)为“过渡段”,“澉浦——芦潮港”(85公里)为“潮流段”;“合计河长282公里”。(P.22,表2:钱塘江河口区分段情况)
⒍《海湾》
(楼锡淳等编著,测绘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
《海湾》是中国测绘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的《海洋地理知识丛书》中的一个分册,其中对海湾的定义有如下表述:
①海湾按成因分类为“原生型”、“次生型”、“混合型”三类,“混合型”下又分“基岩侵蚀湾”、“环礁湾”、“峡湾”和“河口湾”四类。(P.6,表1:海湾的分类)
②河口湾,是指河流在入海口形成的海湾。(P.10)
③杭州湾是中国钱塘江河口湾。(P.44)
三、几点认识
①《浙江省地理简志》、《钱塘江河源河口考察报告》、《浙江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等3份文献对钱塘江入海分界线的描述是一致的。特别是《钱塘江河源河口考察报告》、《浙江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都对钱塘江入海分界线的确定进行了科学论证,考虑了地貌、径流、咸淡水分界、潮差、涌潮及明显方位特征点等多种因素,结论比较客观、严谨和全面。迄今为止,关于钱塘江入海口位置的其他论证活动,在研究规模、多领域技术专家参与程度、研究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和研究深度等方面,无出其右者。
再者,从有关资料分析,上世纪九十年代及以前对钱塘江入海分界线位置进行研究并得出“钱塘江河口界划在海盐澉浦长山东南端至余姚市的西三闸”结论的,主要还是引用了《浙江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的考证,因那时我省还未成立独立的海洋管理省级行政机构,故专家基本来自于当时我省水利领域的权威或专家。
《浙江省水利志》中关于“闻家堰至澉浦为河口段”,“澉浦至镇海外游山与芦潮港连线的出海口为河口湾”的表述实际上与《浙江省地理简志》、《钱塘江河源河口考察报告》、《浙江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等3份文献的相关表述并不冲突,且《浙江省水利志》中全文辑录了《钱塘江河源河口考察报告》。
《浙江省河流简明手册》虽将钱塘江讫点定在“镇海区外游山与上海市南汇芦潮港连线”,并将这段距离计入钱塘江河长,但仍然保留了“澉浦至入海口门的河口湾(杭州湾)”是以潮汐作用为主的“潮流段”的表述。以上列举的五份文献对“澉浦以东为杭州湾”都是肯定的。
②钱塘江入海口地理位置争议的实质还是“名正言顺”的问题有关行政管理或业务管理工作在这段争议地区产生交叉。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在我省设立独立的省海洋与渔业管理部门前,有关海洋管理方面的业务工作大多在水利、水文管理部门内,管理矛盾不是很突出。二是,自20世纪末到现在,随着我省海洋经济开发战略的推进,以及海洋、水利部门在行政管理和业务管理上更多地重视“空间管理”,在此争议段,各自开展的规划和管理工作中所产生的问题积累较多。这一争议中,自然地理原理和部门行政管理关系交织在一起,致使长期未能取得一致意见。
③“行政管理的归行政管理”,“自然地理的归自然地理”也许是比较可行的解决办法。与争议段范围有关的行政事项还涉及海事、土地、环保等更多的领域,扯在一起难以找到一个令各方都满意的方案。
④钱塘江入海分界线位置的表述,还关系到自然地理、测绘、地名、教育、科普、科研、新闻出版等多个领域,涉及历史沿用、文献记载和社会各界习用、认可等大量问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对于钱塘江河口地理位置的重新确定需要非常慎重。正如《浙江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所指出的:“河口线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不固定边界,但在一定时期内可相对地指定其位置。”如据考证:“我国长江口在5500年前是一个形如杭州湾的河口湾(《海湾》 P.13)。随着历史的发展,钱塘江和杭州湾的水道、两岸的地形地貌、水文条件等也会发生新的变化,在不受到部门管理因素影响的前提下,适时开展新的研究和论证也不是不可能的,但必须认真考虑必要性和可行性,要尊重科学。
因受水平局限,文中错误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
徐韬,1953年生,浙江湖州人,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教授级高工,1975年起从事测绘工作,2013年退休。
投稿邮箱:
452218808@qq.com,
请您在留言中标注为投稿,并提供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谢谢! 以上文章为本微信公众平台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溪流的海洋人生”微信公众号!谢谢配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