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观察▏丘成桐:院士制度可休也
本文来自于《南方人物周刊》对丘成桐的采访。丘成桐,原籍广东省蕉岭县,1949年出生于广东汕头,同年随父母移居香港,美籍华人,国际知名数学家,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兼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哈佛大学William Casper Graustein讲座教授、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丘成桐证明了卡拉比猜想、正质量猜想等,是几何分析学科的奠基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卡拉比-丘流形,是物理学中弦理论的基本概念,对微分几何和数学物理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1982年度荣获最高数学奖菲尔兹奖,是第一位获得这项被称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的华人,也是继陈省身后第二位获得沃尔夫数学奖的华人。
○人物周刊:您在研究卡拉比猜想的时候非常年轻,才27岁,评上教授时非常年轻。您能想象以您这样的年纪在中国大陆能评上教授吗?
△丘成桐:假如是像现在这样几个学霸在管事情,我觉得评不上。
○人物周刊:要打破对年轻人才的束缚,有什么好办法?
△丘成桐:中国的事情,我没有办法讲。我只能提供意见,领导接不接受,教育部接不接受,是他们的事情。我身为一个海外来的学者,我只能谈我的看法。
○人物周刊:那您认为学霸、学阀是怎么形成的?
△丘成桐:既得利益者互相包庇形成的。
○人物周刊:但同样是在中国,为什么过去比如西南联大时期没有现在这种现象?
△丘成桐:学霸是第二、三流的学者。西南联大是第一流的学者。
○人物周刊:第一流的学者中就不会出现学霸吗?
△丘成桐:也不是,但第一流学者的人数多了就不会这样。我讲的第一流的学者,是还在学术前沿工作的第一流,很多一流的学者,不在前线工作了,不晓得最前沿的工作是什么东西了,二三十年之后也会产生同样的现象。
西南联大时期,很多年轻的学者,包括华罗庚先生、陈省身先生等,本身都是第一流的,又都在最前线工作,你是第一流的学者,你在热情做学问的时候,你不会想搞第三流的学问,你不会允许写第三流文章的人在你面前胡扯八道。一个人可能制止不住,人多了就可以制止得住。
○人物周刊:在中国,从官员变为院士的现象很常见。
△丘成桐:坦白地说,我不在乎官员能不能做院士,我觉得既然做官就不要做院士,因为权力会影响他做院士。可我宁愿有学问的官员去做院士,好过不学无术的人去做院士。
在中国还有一个现象是,先当校长再当院士,而不是先当院士再当校长。我坦白地讲,要想做院士,只要你有足够的金钱,你去贿赂。让选你的院士得到好处,好处多了以后,他会投你一票。香港就有很多人做这个事,国内也有很多人做这个事。
○人物周刊:那美国呢?
△丘成桐:美国你想做也做不了。
○人物周刊:为什么?
△丘成桐: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士虽然有两三个不见得那么高水平,可是90%以上都是真有学问。中国,用金钱名利来引诱人的事情做多了,名教授也好、院士也好,也都不觉得羞耻。有些学霸在很多的评奖委员会中做主席。他给你一个奖,说让你去选其他的人做院士。谁把持了经费,谁把持了评奖的能力,他就有这个影响力。
○人物周刊:那您认为怎么去打破这种局面?
△丘成桐:在我看来,院士制度根本可以废除,这是周光召讲的,不是我讲的。王选是两院院士,他也写过文章这么讲。一个群体,假定是最高学术水平的一个群体,结果60%都名不副实,这个团体存在有什么意义?
美国科学院院士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团体。基本上90%以上都是有能力的好教授,他能替整个社会、政府、学术界做很多事情,是真的有影响力、有公信力的团体。现在我国的院士,你去找一个在学术最前沿做的有学问的年轻人,问他对院士的观感?
【相关阅读】院士制度可以废除
你认为院士制度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相信90%以上的知识分子会回答弊大于利。为什么?因为:
一、最能反映中国科学技术最高水平的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连续多年空缺,而院士的选举却热闹非凡,可谓没有战功但却有战斗英雄,没有检讨只有表彰。
二、社会对院士的炒作已登峰造极,院士已被神化,院士已走向了神坛,但院士的表现(当选后)却令人遗憾。用北京大学王选教授的话来讲“我有创造力时无任何头衔,我没有创造力时,头衔纷至沓来。”也有人讲,现在不少院士什么都能讲,惟独本专业深层次的几乎不讲。
三、每一次院士选举都是一种严重内耗的过程,以至于经常推迟公布结果或不知道何时公布结果。学术界、工程界的大部分人对选举是不满意的。
四、除俄罗斯外,国外本没有院士,只有会员,但国内非要将其译为院士。有所谓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根本就不存在科学院,只有科学学会),英国工程院院士(英国根本就不存在工程院,只有工程学会),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本是一个联合会)。不客气地说是狐假虎威、土假洋威!诺贝尔奖得主从未对外称呼自己是院士,他们只认为自己是教授(博士),别无虚衔。反观我国,到处把院士作为自己的头衔标榜,似乎高人一等,不是凡人。
五、由于院士代表所谓最高科学技术水平称号,是顶峰,因而多多益善。据了解,没有院士的领域在争取设置院士(如社科院、文学院、艺术院、法学院等等),有了院士的学科竭力增加名额(据说数学学部就认为自己目前的院士数量偏少。真是让人不解:中国近十几年来的数学成就有资格增加院士吗?如果笔者没有记错,中国花了数千万元争取在北京召开的世界数学大会,中国无人问奖)。更令人困惑的是,中国搞出了少年科学院院士!一个没有拿出让全世界骄傲的科技成果的国家,追求(逐)院士头衔究竟有多大意义呢?中国有1万个院士又能如何呢?正像中国的博士帽,甚至还有所谓博士后帽,其满天飞又能有多大意义呢?
■本文来自望海财经,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公众号
溪流之海洋人生
微信号▏xiliu92899
用专业精神创造价值
用人文关怀引发共鸣
您的关注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投稿邮箱▏341964025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