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闻资讯▏你好,江苏海洋大学

官 宣




教育部已经正式发函同意淮海工学院

更名为

 

江苏海洋大学


2019年度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中

江苏海洋大学位列其中


你好! 江苏海洋大学

在江苏的正北依山傍海处有这样一所大学


来自黄海的风拂过这里云台山脉的葱绿晕染这里东方天书的秘密深藏在这里

如果你来会在文渊楼旁玉兰与山茶香气中嗅到她的浪漫与温柔

会在体育馆楼的弧度和线条中领会到她的严谨和理性之美

她就有那样独特的魅力让所有经过的人对她心心念念

她从风云激荡的年代走来历经发展、改革、突破

江苏省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海洋生物资源利用

与质量安全控制工程中心

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

一批海洋特色鲜明、学科力量雄厚

的科技研发和服务平台

正实践着她的蓝色海洋梦想

搭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

的交流合作平台

主动为“一带一路”建设

提供智力支持

培养高素质的外国留学人才

鼓励教师开展“一带一路”研究

她正在书写一篇服务“一带一路”大文章

她的饭菜香甜

她的老师真棒

她的学生优秀

身边的榜样,王梦君!

她的青春闪亮

爱你千遍的光影

拥抱美好明天

 江苏海洋大学

你终于来了

等了一万个世纪那么久

还好

我还在


面向大海育人才

《中国海洋报 》记者张向冰专访淮海工学院院长宁晓明

2019年01月21日(精简版)

探索蓝色办学之路

“江苏是海洋大省,海洋资源综合指数位居全国第四位,但是海洋生产总值仅排名全国第七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海洋产业体系不完善,海洋科技和人才支撑不足。”宁晓明认为,更名江苏海洋大学是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优化海洋人才培养布局的战略需要。

近年来,淮海工学院坚持面向行业、面向区域、面向实践办学,探索出了一条与海洋经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办学之路,为我国东部地区特别是江苏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集成打造的海洋科学与技术、海洋资源与环境、海洋工程与装备、海洋经济与文化四大涉海学科平台,不断凝练涉海学科方向与专业特色优势。海洋科学与技术是江苏省首批唯一的涉海类优势学科,最近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海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黄海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响应试验平台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在淮海工学院的63个本科专业中,涉海专业如水产养殖学、海洋技术、海洋资源与环境、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物流管理(港口物流)等涉海专业28个,占比44.44%,基本覆盖了江苏所有海洋产业门类。”宁晓明告诉记者,目前,学校涉海类专业已经为我国海洋渔业、海洋信息、海洋生物医药等行业输送了近2万名专业技术人才。

海洋科技成果频频

近年来,淮海工学院先后建成了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海洋生物技术、海洋药物活性分子筛选、海洋生物资源利用与质量安全控制等4个省级涉海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以及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江苏省海洋生物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海洋经济研究中心、江苏省联合技术转移中心、江苏省海洋文化产业研究院、大学科技园等一大批省级涉海科研和产业孵化平台。依托各类平台,该校在水产、海洋生物、海洋工程与装备、海洋经济与文化领域为江苏海洋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宁晓明向记者介绍了该校的几个标志性成果:海水养殖种质创新和海水池塘高效清洁养殖关键技术优化研究居国内先进水平,引领了江苏沿海海水池塘养殖健康发展,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培育了脊尾白虾“淮海1号”新品系1个,脊尾白虾—三疣梭子蟹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成果在连云港、盐城、南通3市推广,养殖面积达25万多亩,新增产值68.5亿元,新增利润20.9亿元。

在海洋生物领域,该校发挥蛋白质技术平台的优势,独辟蹊径地利用噬菌体表面展示、广谱甲基化保护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突破国外企业的技术壁垒,实现限制性内切酶的规模化生产。如今,该校研究团队已开发出47种快速限制酶,产品数量位居世界第三。

此外,该校在水面无人艇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现已开发出水环境监测、应急、监察系列无人船,水文、地貌、海洋调查系列无人艇,安防、核安全、抗洪抢险系列无人艇等三大系列产品。先后获得国家海洋科学技术特等奖、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二等奖和中国专利奖优秀奖等荣誉。

向着研究型大学转变

谈及淮海工学院未来的发展,宁晓明信心满满地说:“更名江苏海洋大学,不是终极目标,学校希望通过更名不断加强内涵建设,也通过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他表示,该校将扎根淮海、面向黄海、服务沿海、辐射陇海,实现从应用型大学向应用研究型大学的转型,力争建成办学特色鲜明、区域优势显著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海洋大学。

在学科发展方面,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促进新兴学科生长,着力构建特色明显、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瞄准21世纪海洋科技发展趋势,紧跟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江苏省海洋事业发展需求,集中力量发展涉海特色优势学科,努力在海洋科学与技术、海洋资源与环境、海洋工程与装备、海洋经济与文化等领域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重点学科集群。

在人才培养方面,该校将以开展本科教育为主,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海洋意识、具有较高人文素养和团结协作精神、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作为一所海洋特色高校,为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也体现了学校的价值。宁晓明表示,将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将淮海工学院发展成为契合我国东部海洋经济圈、“一带一路”交汇点、长江三角洲地区、江苏海洋经济和临港产业需求的海洋人才培养基地、海洋科技研发平台、海洋高新技术孵化园区和海洋人文社科研究中心。

学 校 简 介

(以下资料来源于淮海工学院官方网站,更新时间为2018年12月)

江苏海洋大学前身淮海工学院是江苏省委、省政府为响应国家进一步加快沿海地区改革开放,于1985年创办的一所省属本科院校。1998-2002年期间,根据全省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总体部署,均具有50年以上办学历史的江苏盐业学校、连云港水产学校和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先后并入淮海工学院。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单位、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全国内部审计先进集体、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2010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同年全程独立培养硕士研究生。2017年7月,我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位于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

学校位于“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核心区先导区、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连云港市。主校区坐落在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西游记》文化发源地花果山西麓。目前占地2184.87亩,校舍面积65.74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580人,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20000余名。学校下设海洋生命与水产学院、海洋资源与环境学院、机械与海洋工程学院、土木与港海工程学院、测绘与海洋信息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文学院、理学院、法律与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药学院、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9个二级学院,开设63个本科专业,专业门类覆盖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农学、法学、经济学、艺术学、教育学和医学等十个学科门类。

一支德学双馨的教师队伍

学校建有一支热爱高等教育事业、教学科研能力兼备、理论实践并重、德学双馨的教师队伍。1160位专任教师中547人具有高级职称,其中正高146人,博士344人。100多位教师被国内外高校聘为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近几年有多位教师分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江苏省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被列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青蓝工程”培养人选,获得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资助。2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人获批江苏特聘教授,2人入选“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学校拥有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4个、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

规则齐全、功能完备的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

学校拥有规格齐全、功能完备的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全校拥有各类教学科研实验仪器设备6.4万台套,总值3.29亿元,其中核磁共振谱仪、蛋白质结晶系统、单晶衍射仪、色谱质谱联用仪、多波束测深系统、在线粒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精密贵重仪器设备470多台套。拥有基础化学、大学物理、生物学、现代商务与港口物流、机电综合等1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35个校设教学与科研实验室。图书馆纸质图书168万余册,中外文纸质期刊1000多种,电子期刊73万册,学位论文910.7万册、各类音视频5332小时,拥有中国知网、EBSCOhost、Springer-Link、ScienceDirect等电子文献数据库25种,自建6个海洋专题特色数据库。学校室内外运动场地总面积16.2万平方米,拥有主运动场、第二运动场、主体育馆、通灌体育馆、龙舟训练馆、篮排球场、网球场、瑜伽馆、台球馆、乒乓球馆、动感单车房、武术房、健身房和水上项目训练场等一大批室内外体育设施,能够满足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群体活动需要。学校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绿化覆盖率达50%,生态式、园林化、节约型校园基本形成。

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上手快、后劲足、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基层工作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建设紧紧围绕地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不断加大调整和发展力度,目前拥有“海洋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水产养殖学”等3个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江苏省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9个江苏省重点立项建设专业(类),“海洋技术”等4个专业入选首批江苏省“十三五”品牌专业一期工程建设项目。

持续加强课程建设

学校持续加强课程建设,按照“拓宽基础、重视应用、强化素质”的总体要求,不断扩充课程总量、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程教学水平。积极探索完全学分制条件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和考试方式改革。2011年承担江苏省“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全面学分制改革”。2013年10月,项目通过了由省教育厅主持的验收鉴定,并入选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和二等奖7项。学生龙舟队三次蝉联中国大学生龙舟锦标赛冠军,三次夺得世界大学生龙舟锦标赛冠军。近五年,全校学生共有3600多人次在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国家和省各类竞赛中获奖。连续十多年来,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先后有近千名学生入选“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和江苏省“村官计划”。1人荣获团中央颁发的“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1人荣获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

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贡献和技术支持

学校坚持以科研和社会服务为两翼,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贡献和技术支持。根据国家战略需要和区域发展特色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方向,“海洋科学”为江苏省优势学科,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药学、中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等8个学科为江苏省重点培育(建设)学科。拥有江苏省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海洋生物资源利用与质量安全控制工程中心、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先进材料功能调控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海洋药物活性分子筛选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江苏省海洋经济研究中心、江苏省中小企业海洋生物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一批海洋特色鲜明、学科力量雄厚的科技研发和服务平台。近几年荣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项34项,其中国家级科学技术奖2项。学校与共青团江苏省委共建江苏省村官研究所,2010年创办全国首份《大学生村官园地》,每期面向全国发行24000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学校常年组织教师进政府、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开展社会服务,是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对口支持学校,连续三年获得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先进高校。

努力为教师发展和学生成才提供良好环境

学校坚持以规范管理和强化服务为抓手,努力为教师发展和学生成才提供良好环境。学校党政坚持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扎实推进党务公开、校务公开,充分尊重学术权力,不断完善治理结构、优化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制度。学校管理规范有序,审计工作走在江苏高校前列,获“全国内审先进单位”。学校高度重视和维护学生权益,以帮助所有学生“成人立志、成才立业”为宗旨,贴近学生实际服务,及时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学校医疗保健和饮食服务机构齐全、设施良好。

坚持以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为突破

学校坚持以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为突破,努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搭建高端平台。学校目前已与多所国外高校签署教育与科研合作协议,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等国数十所高校保持友好往来。常年邀请外国文教专家来校讲学任教。每年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出国深造,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有多位教师参与国际学术刊物编审工作。学生海外学习项目运作良好,来校留学生规模稳步提升。

■文章来源:苍梧晚报小记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