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热点话题▏深圳要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可重点发展这些产业

自从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宏伟目标以来,海洋产业发展步入了历史新阶段,从国家到地方,都越来越重视促进海洋产业的快速发展。


  • 2011年,国务院批复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


  • 2013年11月,深圳发布《深圳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


  • 2017年初,国务院印发的《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特别强调要注重陆海统筹、建设海洋强国、不断壮大海洋经济,2017年5月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推进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 2018年10月,深圳市发布《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 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深圳市海洋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到2035年,重点提升在亚太地区海洋领域的影响力,到本世纪中叶,实现海洋发展达到全球一流水平,全面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成为彰显海洋综合实力和全球影响力的先锋。


  •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支持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当前国际形势下海洋产业的新使命



海洋是人类存在与发展的重要空间,占地球70%面积的巨大空间,使得海洋孕育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新的可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不断发现,海洋已成为财富源泉与全球经济重要增长极和发动机。


海洋产业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1970年占2%,1990年占5%,预计到2050年,将上升到20%。


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世界产业发展格局和发展路径正在发生新的变革,包括海洋在内的新兴产业越来越成为竞争的焦点。为应对新的形势和挑战,沿海国家普遍调整或制定新的海洋战略和政策,从全局战略高度出发关注海洋问题,实施海洋行动计划,加大海洋科技研发投入,优先布局海洋新兴产业,力图争夺发展主导权,抢先确立国际竞争优势。代表国家参与全球海洋竞争,尽快抢占海洋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成为深圳义不容辞的责任。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明

海洋产业发展方向



《纲要》中,要求深圳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明确指出支持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纲要》中对大湾区海洋产业的发展给出了明确的方向:


▶一是坚持陆海统筹、科学开发,加强粤港澳合作,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共同建设现代海洋产业基地。


▶二是强化海洋观测、监测、预报和防灾减灾能力,提升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三是优化海洋开发空间布局,与海洋功能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科学统筹海岸带(含海岛地区)、近海海域、深海海域利用。


▶四是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优化提升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海洋船舶等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水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集中集约发展临海石化、能源等产业,加快发展港口物流、滨海旅游、海洋信息服务等海洋服务业,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高效转化。


▶五是支持粤港澳通过加强金融合作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探索在境内外发行企业海洋开发债券,鼓励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投资海洋综合开发企业和项目,依托香港高增值海运和金融服务的优势,发展海上保险、再保险及船舶金融等特色金融业。



深圳发展海洋产业的优劣势



目前,全球海洋产业正在向东亚地区转移,海洋高端装备、高端船舶和海洋金融等海洋产业正在亚洲地区迅速迁移,这些为深圳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国家层面也在大力推动建设海洋强国,这些将为深圳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供大量机遇。深圳发展海洋产业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也面临不少短板。



在发展海洋产业方面,深圳主要具备以下优势:


1

区位条件优势显著

深圳是南海区域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是我国实施南海开发最具条件的城市。同时毗邻香港,与香港在海洋科技、教育、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位于珠江出海口并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深圳海洋产业发展有利于辐射粤东、粤西,并带动全国海洋经济联动发展。

2

创新能力全国领先

深圳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及科技创新政策较为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创新载体、国家级科研机构和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成效显著,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居全国领先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优势突出,为海洋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提供了良好的体制机制保障。

3

海洋产业初具规模

2017年,深圳市海洋生产总值1666亿元,同比增长12.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8%。


近些年,随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深圳的海洋高端装备也突飞猛进,许多该领域的技术领先型产品,都来自深圳制造。比如中集来福士自主设计建造的蓝鲸1号海上钻井作业平台在南海成功试采可燃冰,云洲科技先后推出了世界第一艘环保无人船、中国第一艘海洋调查无人艇、中国第一艘隐身无人艇和中国第一艘军用无人艇等科技产品,惠尔海工的HYSY936式自升式钻井平台设计项目是由中国首个针对深水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完整设计等等。在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电子信息、邮轮游艇等海洋未来产业领域,深圳已经汇聚了中海油深圳分公司、中集集团、招商重工等百亿级海洋高端装备领军企业,邦彦技术、海能达、云洲创新、汇川技术等创新型企业。

4

优势产业特色突出

深圳已建立规模庞大的现代产业体系,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发达,通过融合渗透,可快速延伸嫁接到海洋电子、海洋装备等产业。作为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生物产业,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产业规模位居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城市前列,为海洋生物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5

陆海统筹互促发展

在深圳产业结构面临转型的大背景下,海洋产业链也在优化。与此同时,深圳陆地经济产业链的完善也为海洋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便利。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海上丝路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春宇曾表示:“比如说海洋产业中的高科技船舶和海洋工程,对陆地上经济的依赖性非常强,所以很多产业可能在其他有些地方落不了地,但是在深圳就可以。另外,深圳的科技实力强,电子信息业和金融业都较为强大,为海洋产业提供了很好的配套。”

6

产业环境日趋完善

深圳海域面积1145平方公里,海岸线257公里,是全球第四大集装箱港口,具备海洋产业发展的资源条件。金融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创投活跃,服务企业能力强,可为海洋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资本支撑。各类人才集聚,为海洋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深圳开放型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国际资源配置能力不断增强,为海洋产业开放式发展、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

体制机制勇于创新

以海洋经济为例,深圳官方已经明确聚焦于体制机制创新,提出了包括建立企业研发中心、转化海洋研发成果、掌握事关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建成海洋研究与成果转化平台等措施,实现科技支撑引领海洋经济发展能力大幅提升的高质量发展目标。此外,在机制目标方面,深圳也正在针对海洋生物等产业,积极探索出一系列金融创新模式、成果转化模式、集聚发展模式,建立起服务效率高、示范意义大的机制和政策支持。


同时,深圳发展海洋产业面临不少短板,例如产业总体规模有待进一步拓展、海洋新兴产业的比重需大幅提高、海洋科技支撑能力亟待不断加强、海洋发展方式仍需提升优化,具体包括:


1

基础研究相对薄弱

目前,深圳在海洋产业的人才和教育力量不足,深圳的大学设有海洋领域专业的较少,社会机构也不足,基础研究薄弱。虽然深圳的科技能力较强,但是海洋基础研究能力与其他几个重要的海洋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2

产业空间相对不足

深圳海洋经济缺乏大的产业空间,在专门发展海洋经济的地方往往有足够的产业空间,例如青岛就拥有蓝色硅谷这样的海洋核心基地,但在深圳就很难找到大的展示平台。不过深圳也已经开始在行动,例如正在对大空港半岛区进行规划,未来将打造为深圳市海洋新兴产业基地。

3

国际交流不够深入

业内人士认为,深圳要积极参与国内和国际规则、标准的制定。同时政企需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参与全球沟通,加强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促进海洋产业的顺利发展。

4

创新力量有所欠缺

根据相关数据,截至2017年11月,沪深两市海洋上市企业共计87家,但从行业分布来看,传统企业达到65家,意味着在资本市场上,海洋产业亟须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多位关注海洋产业的创投及私募领域人士认为,深圳海洋产业有已存在多年的巨无霸,但尚无多少新生力量,归根到底说明行业的创新性有待提高。

5

资源利用不够充分

例如加拿大神经免疫学首席科学家、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教授宋采也曾谈到,深圳具有药用价值的海洋生物品种非常多,达四五千种,具有特异性的品种也非常多。但目前深圳的2000多家水产品公司基本从事水产养殖业,涉及高端海洋生物业的不多,更没有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深圳应当在政策层面上大力推动,鼓励产业公司积极寻求与科研机构相结合。


深圳适合发展的海洋产业类型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并结合《深圳市海洋产业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 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决定》等,当前深圳可重点发展以下海洋产业


✅一是海洋高端装备,如大型海洋油气开采平台、生产平台和作业辅助平台,海上风电安装及运维平台,深远海渔业养殖平台,液化天然气运输船(LNG船)、液化石油气运输船(LPG船)、磷虾捕捞船、海上工程船舶、豪华邮轮游艇、无人船艇等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的设计与开发。重点发展高附加值钻井平台配套模块及关键设备产品设计与开发。重点发展海底地形探测系统、深潜器关键技术和装备、海底作业机器人、海洋矿产勘探技术和装备,深海装备用新型材料。


✅二是海洋电子信息,如船舶电子、海洋观测和探测、海洋通信、海洋电子元器件等海洋电子信息设备和产品,以及海洋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服务。


✅三是海洋生态建设,如海洋监测、信息挖掘、海洋预警和资源高效高质利用技术研究。开发海洋环境与生态在线监测设备,信息化模型与生态预报、预警产品,建立全天候海湾预警系统及重大生态灾害的风险评估能力。全面提升提高深圳海湾生态管理水平和海洋资源开发能力。


✅四是海洋生物,如海洋生物育种、海洋生物制品、海洋生物制药产品等。


✅五是邮轮游艇,如中高档游艇等设备和产品,以及游轮游艇服务等。


✅六是港航运输业,如提升信息科技在港航的运用,将深圳港打造为第四代港口。


✅七是海水淡化、海上风电、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深海矿产、海藻生物质能、海洋生态等领域关键技术、装备和产品等其他产业。



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为实现深圳海洋产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可采取主要措施有:


✔推动海洋高端装备产业转型升级与智能化,积极争创海洋工程领域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促进海工装备业与海洋油气业深度融合,打造南海海洋油气开发战略中心。


✔实现海洋医药产业重点突破,联合港澳共同建设海洋生物医药产学研合作平台和孵化推广基地。


✔探索设立深港海洋产业发展基金,发展海上保险、再保险及船舶金融等特色金融业,争取设立以蓝色经济为主题的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


✔推动组建“中国海工”龙头企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海洋企业集群。


✔探索建设国家南方海洋科学城,打造海洋科技创新高地。


✔联合香港、澳门开展海洋重点领域科研和人才培养,重点支持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建设世界一流海洋学科,推动哈尔滨工程大学深圳海洋研究院落地,加快引进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物实验室。


✔开展“智慧海洋”“深海生物基因工程”等重大工程示范,积极构建粤港澳大湾区陆海大数据中心。


✔建设“全国海洋文化教育基地”。推动国家级水上运动产业基地及水上(海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落户深圳,联合香港打造海上运动活力高地。


✔联合港澳共建服务国家南海开发战略基地,加快南海海洋观测站网、海洋灾害预报、海域防灾减灾等海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共同打造国家级南海开发和深海研究技术研发平台。


✔推动在深设立国际海事法院、船级社分支机构。争取南海开发重大工程项目和南海开发与服务企业总部、区域总部或研发中心、创新中心等落户深圳。


✔高标准规划建设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


✔依托大鹏半岛丰富的海洋资源,积极争取国家海洋领域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和港澳涉海科研机构、社会组织落户。


✔规划建设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高标准规划建设南澳国际邮轮停靠港,加快打造南澳游艇小镇。争取试行“一船两港”“一船两制”船籍港制度,探索“境内关外”自由港管理职能、“一关三检”、国际船艇登记改革等先行先试政策。


✔探索建设一批水上机场,形成深圳东部直达香港、广州、澳门、厦门等地的海上空中商旅走廊。


✔重点支持促进产业发展为目的的公共性产业服务工作。包括:公共研究服务、创新创业服务、产业化服务、成果转化服务、技术交流服务、资源数据共享服务、产品推广服务、决策咨询服务、统计分析、人才培养、投融资服务、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标准制定、行业交流等服务。


✔重点推进信息与智能科技在港口航运业中应用的研究,提升港航业运营水平。


✔支持在深圳举办的海洋产业领域高水平展会、高端会议和论坛等。



■文章来源:盐田港集团,作者/王建华、李文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