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洋军事▏中国面临的海洋安全威胁

2015-12-11 溪流的海洋人生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政治、外交以及军事等方面也正在经历整体转型。中国经济的对外依赖性使其从一个传统农业国家转变为一个现代海洋工业国家。作为一个海洋国家,海洋安全是国家的战略问题。然而中国面临的海洋安全形势却不容乐观。就威胁性质和种类而言,中国面临的海洋安全威胁可分为传统海洋安全威胁和非传统海洋安全威胁两大类,传统海洋安全威胁又主要包括美国的海洋霸权主义和海洋权益争端导致的安全威胁。


⒈ 美国的海洋霸权主义

  美国的霸权是建立在对世界海洋的有效控制基础之上的。近年来,随着中国海权的发展,美国逐渐把中国视为威胁其海上霸权地位的竞争对手,认为其西太平洋的利益必须依靠海权来捍卫。与此同时,中国将美国在西太平洋的海权视作一种威胁,认为这不仅对区域利益形成掣肘,而且是中国通往远洋、获取资源和开拓市场的潜在障碍。为此,美国频频加强对中国的海空侦察,提出“空海一体战”等针对中国的战略,并宣称“为实现国家安全目标,美国将越来越多地使用海上军事力量。在这个动荡的世界,海上军事力量为美国提供了灵活可靠的方式以维持海上自由,对危机作出快速反应,威慑和击败进犯。”

  作为遏制中国发展远洋海军的举措,美国计划到2020年将大约60%的军舰和飞机部署在亚太地区。海军将在日本保留一个航母打击群、一个舰载机联队和一个两栖常备群;在关岛现有潜艇的基础上增加一艘攻击潜艇;将前期部署驻扎在新加坡的濒海战斗舰增加到四艘,以提供持久的区域驻军。美国认为,按照遏制理论,中国正是一支扼守着欧亚大陆边缘地带的重要力量,这支力量阻挡着美国向欧亚大陆纵深挺进。不仅如此,当这支力量变得更为强大并与其后方的俄罗斯形成紧密联盟后,甚至可以借助庞大的大陆内生力量的支撑向海上拓展,从而成为美国海上霸权最强有力的挑战者,这是美国所不愿看到的。美国的霸权基础来自海洋,一旦其海上的主控权受到严峻挑战甚至失去效能,美国霸权稳定的基座将会动摇,从而导致态势不稳,这将令美国寝食难安。

  由于俄罗斯的几大舰队彼此相距较远,形成合力的障碍较多。相比较而言,中国的海上力量彼此间的合作更为便捷,一旦其海上新型作战力量成军,具备真正的远洋作战能力,并能与空天网电等新兴领域形成一体化作战体系,则守可南北衔接,攻可进退自如。如果台湾问题与南海问题得到解决,那么中国事实上将成为亚太地区的主控者,这将对美国构成相当大的压力。而要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并彻底控制这一地区,美国需要进一步挤压中国,在其力量还未完全形成前,构筑起封控其空间拓展的力量网,这不仅要充分调动硬实力,而且要将软实力发挥到极致,而这一切的根本是要将美国的力量移回亚太地区,不再让这里成为美国力量的薄弱环节。因此,美国在南海问题与台湾问题上频频打压中国,制约中国的海权发展,对中国的海洋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此外,美国把公海看作是国际公域,认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正在拥有先进的海上装备和用以阻止进入公域的武器。例如中国、俄罗斯、日本和韩国,都在大规模投资海军装备,这预示着未来在公海上将出现许多远洋海军。在美国看来,韩国和印度发展海上力量是为了保护其公域的开放;因为,在谈及自身的新兴海上军队时,韩国和印度都将自身当作国际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并设想在打击海盗和其他行动中使用这些装备。而其他国家,如俄罗斯和中国,更多是考虑不断壮大其海军力量。新老海上强国共存,其中一些国家在规范和制度上的意图一直不明朗,给海上公域带来很多问题。此外,当新兴国家强调发展远洋海军时,美国的海上优势地位岌岌可危。

  国际社会必须确保公域和竞争区域的安全。保持和利用网络和空间领域的竞争优势,是为了确保海上自由航行。安全稳定的海上环境使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大大受益。保障美国国家安全利益的基础在于其是否具备反击其他国家和非国家组织干扰海上公域的能力。行动自由和应对能力仍然是美国经济繁荣和对外交往的关键要素,也是阻止侵略和安抚盟友的基础。如果不能拥有海上军事优势,那么美国将无法保证或扩大自身利益。如果不能保证力量投射的快速和便捷,那么作为稳定全球系统的最终担保人且依赖于“强大海上高速通道”的美国也将无法保证其霸权地位,因此创新理念对维护美国在关键地区的参与和影响力尤为重要。

  美国认为,如果中国将反舰弹道导弹的能力发挥到极致,那将会完全抵消美国海军在西太平洋的既有优势,并严重影响东亚的海洋安全和地缘政治稳定。或者说,中国海上力量的发展会提高中国人民解放军反介入/拒止能力和扩大反介入/拒止范围,迫使美国海军将更多力量用于防御,使其只能在更远程的范围内操控航母。这会使美国海军在军队的条例、策略和防御技术上发生相当大的变化,同时也会使美国减少建立航母战斗群的投资,或者降低其建立海洋基地的重要性。总体来说,虽然中国的海军在作战方面还不成熟,但中国的海军现代化计划已经迈出了很大的步伐,已经拥有成熟海军所需要的组成要素,如武器装备的更新和对先进系统的投资等。由此可见,中美之间的海权矛盾将日益严重。

⒉ 海洋权益争端带来的安全威胁

  随着各国对海洋权益的高度重视和对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中国面临的海洋权益争端正在不断升级,由此所带来的安全威胁也在不断凸现,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中日之间关于东海的领土与主权争端。从本质上来看,海洋权益问题是造成中日东海争端的关键所在。由于重大利益诉求的存在,影响东海争端解决的因素不仅包括难以实现共同开发和无法统一划界方法,更包括日本对该地区战略地位的重视和对海域资源权益的争夺。中日东海争端至今没有解决,其根本原因在于中日两国对东海海域都有着重大的利益诉求。东海争端能否妥善解决,不仅关系着中日两国的切身利益,更会关系着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当前中日海洋权益争端所形成的安全威胁主要集中在钓鱼岛和东海大陆架争端问题上。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但是,日本方面无视大量历史事实,不断声称钓鱼岛为日本的“固有领土”。长期以来,为达到非法占有钓鱼岛的目的,日本依托海上保安厅力量,积极调动各种兵力,在钓鱼岛海域长期形成了“军警协同、联合监控、多层拦截”的严密“封锁线”,其核心是阻止中国民间船只接近钓鱼岛,妄图形成对钓鱼岛“实际占有”的局面。近年来,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更是不断挑战中国的底线。2012年9月,日本宣布对钓鱼岛实施“国有化”,使得两国关系跌入建交以来的冰点。面对日本的“购岛”行为,中国政府采取了极为强硬的外交手段,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逐渐加强,军事部署逐渐稳固,打破了钓鱼岛长期以来被日本单方面占有的局面。但随着两国军舰飞机在钓鱼岛附近海域的交叉巡逻,两国发生擦枪走火的危险也在不断上升。

  在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上,由于东海大陆架是中国领土向中国东海的自然延伸,最宽处位于上海东南方向约600公里处(根据国际海洋法公约,200海里以外的大陆架为“外大陆架”)。东海大陆架多数地方坡度平缓,延伸至冲绳海槽一带,大部分沉积物来自中国。根据国际法,中国在东海大陆架具有排他性主权,日本却对此持有异议,由此也产生了春晓油田的开发问题。两国因海洋资源开发和领土权益争夺的纠纷不断,已经上升到了海权矛盾的高度,对中国的海洋安全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此外,中国还与其他国家存在海洋争端,比如中韩“苏岩礁”争端、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争端。这些海洋权益争端恶化了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并对中国的国际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⒊ 逐步增长的海上非传统安全威胁

  中国的海上非传统安全威胁也在逐步增长。海洋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公共空间,也是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多发地带。这些威胁包括海洋灾难性气候、海上恐怖主义、海盗、海洋环境污染、海上走私、通过海洋渠道传播的疾病等等,海上非传统安全威胁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难题。美国政府认为,伴随着国际海洋贸易的不断增长,利用海洋进行犯罪活动的趋势也持续增长。贩卖人口、贩卖毒品、贩卖武器、海盗等活动,都呈上升趋势。这些海上犯罪活动多集中于海洋贸易活跃的地区,特别是那些政治和经济不稳定的地区,或者是海洋法律强制力微弱甚至是空白的地区。而且这些海上犯罪通常组织性强且装备了先进的通讯设施和武器。这些特点已经在多起海盗事件中得以展示。由此可见,海上非传统安全威胁也是中国海洋安全面临的重要挑战。


  综上所述,传统海洋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互相影响,集中爆发,很大程度上恶化了中国的海洋安全形势,影响中国周边安全和经济建设大局,因此制定中国海权战略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说明:摘自《国际展望》2015年第4期,原标题为“海洋安全视域下的中国海权战略选择与海军建设”,考虑到文章较长,本文摘选自该文的第一部分。作者:杨震、方晓志,杨震,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特约研究员、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政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方晓志,南京国际关系学院战略与安全研究所讲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