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太低调了!大同路上这座“小红楼”,竟有如此辉煌的历史

厦门日报社/ 厦门日报 2021-07-11


市井烟火气浓厚的大同路185号

在两栋双层建筑中间

有一条两米多宽的小巷

往小巷里走一二十米

便能看到一座特征非常明显的

三层红砖老建筑——土堆巷68号



它外墙全红

当地人习惯称它为“小红楼”

这个名称还蕴含了另一层深意

它现在是一个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这里曾是中共厦门市委

领导厦门工人运动的机关所在地

1927年1月24日

共产党员罗扬才、杨世宁等人

就在此召开厦门总工会成立大会



“小红楼”不仅是福建省现存的反映大革命时期福建工人运动的唯一建筑,也是全国仅存的4个总工会旧址之一,它见证了厦门工人运动的辉煌历史,也见证了工人阶级与中国共产党的血肉相连、休戚与共。


由市委宣传部指导

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与厦门日报社

合作推出的

“踏寻厦门红色足迹”

此次走进了厦门总工会旧址

了解工运历史 致敬革命先烈




条件简陋激情不减

成立大会秉烛召开


就是在“小红楼”

厦门第一位共产党员、

第一位共产党支部书记、

第一位总工会委员长罗扬才

指挥着厦门的工人运动


总工会纪念馆原貌翻拍图


故事要从1927年1月24日说起


厦门总工会在这一天成立。当天,“小红楼”门口挂着木质油漆、白底黑字的“厦门总工会”牌子。通往土堆巷的路上、“小红楼”内外,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工友们进进出出,个个脸上露出自豪的神情,前来庆祝工人组织的诞生。


成立大会是在晚上进行的,会场设在“小红楼”二楼中厅。会场正中摆着一张桌子,上面罩着红布。墙壁上挂着基层工会、社会团体送来的“劳工神圣”横匾,以示祝贺。因电力不足,现场光线微弱。于是,工友们点燃事先准备的蜡烛,会场顿时明亮了起来,大家一片欢呼。


图片来源于厦门市总工会


参加大会的有200多名代表,来自厦门的23个基层工会。大会由时任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长吴世华主持,时任中共厦门市委组织部长罗扬才和工运委员杨世宁先后讲话,着重阐明了组织工会的重要性:“不组织工会,就没有力量,就会受人欺,要解放只有靠自己!”


大会通过了总工会章程,选出30多名总工会委员,选举罗扬才为委员长、杨世宁为副委员长、吴世华为秘书长、粘文华为组织部长、柯子鸿为宣传部长;同时,组建直属总工会指挥的武装力量,即工人纠察队。大会在 “劳工神圣”的口号声中胜利结束。


图片来源于厦门市总工会


总工会成立之初,办公条件十分简陋,只有公章一枚、手摇电话机一部、油印机一台。公章用来签发文件,电话机用来即时对外联系,油印机用来印刷刊物唤醒工友。总工会工作人员收入微薄,脱产干部的工资很低,每月8元至10元,但是大家并不计较,全都积极热情、全身心投入工作。



深入工厂启发工人

“二五加薪”取得胜利


据厦门文史专家卢志明研究,遵照党组织的指示,罗扬才经常深入工厂,找工人谈心,了解工人疾苦,启发工人的思想,并通过创办俱乐部和夜校等方式,向工人传播马克思主义。


总工会机关选在“小红楼”

也是经过慎重考虑的


总工会纪念馆原貌翻拍图


今年已经80多岁的厦门总工会原宣教部部长薛加宾说,因为“小红楼”所处位置特殊,既繁华又隐蔽,可进可退。要来的人可以从不同方向进出,既安全又便于掩护和撤退。周边商铺多,码头也不远,工人相对集中,利于开展工作。


厦门总工会的成立,标志着在中共厦门市委的领导下,厦门的工人阶级已经广泛地组织起来,成为一支强大的革命力量。成立不久,党组织根据工人群众对增加工资、改善生活条件的迫切需求,领导工人群众在厦门掀起了一场以“二五加薪”为目标的“罢山罢海”斗争,要求提高工人待遇,增加工人工资的25%。


图片来源于厦门市总工会


“二五加薪”运动

最终取得了胜利

极大地推动了厦门工人运动的发展


总工会威信日益提高,共产党的主张日益深入工人群众之中。到1927年4月,厦门工会会员由5000多人增至2万多人,基层工会由十五六个增加到30多个,并建立了10多个工人党支部,成为大革命时期厦门革命斗争的中坚力量。


2万多名厦门工会会员是什么概念?

1927年厦门总人口只有10余万人

也就是说

加入工会的厦门工人

约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经历数次修缮

“小红楼”旧貌依在


正当厦门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的时候,厦门国民党右派公开叛变革命,悍然发动了反革命事变。


1927年4月9日

国民党军警包围“小红楼”

逮捕了罗扬才、杨世宁等工会领导人

6月2日

罗扬才、杨世宁二人被秘密杀害于福州


图片来源于厦门市总工会


工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厦门的工人运动被迫转入地下。此后,“小红楼”被改作民宅使用,陆陆续续有居民入住。但是,厦门工人并没有被反动派的屠刀吓倒,他们又勇敢地投入新的斗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小红楼”至少经过三次修缮,保留了红砖外墙、圆拱式柱廊等基本外观。20世纪90年代开始,总工会陆续收回旧楼,将“小红楼”改为“厦门总工会旧址纪念馆”。曾经砖木结构的楼面,也于1999年重修时改为混凝土结构。2018年,“小红楼”又做了全面维修,修旧如旧,还原原始风貌,以更好地延续传承历史。


纪念馆内的罗扬才宿舍复原


如今,“小红楼”正门的横梁上,悬挂着一块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叶飞上将题写的“厦门总工会旧址”牌匾。楼前立着一块文物保护石碑显示,这是1961年5月公布的第一批省级文保单位。走进“小红楼”,大门左侧墙面上,有两块1963年立的白底红字牌匾,其中一块写着“一九二七年一月,在共产党员罗扬才等领导下,于此成立了厦门市总工会……”,彰显出这一建筑的历史价值。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翁华鸿 蒙婧 通讯员:姚冰 摄影:林铭鸿 视频拍摄/剪辑:杨启翔

编辑:罗小州 值班主任:蔡萍萍

厦门日报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雨+大雾+强对流天气!海沧大桥4起事故11车追尾!厦门这雨还要下到……

厦门真“方便”,全国第三!超多特色设计,最热门公厕就在……

“数字”硕果累累 点亮智慧未来——数字中国建设加速推进


厦门日报社微信矩阵


扫描二维码下载

厦门日报社App“潮前智媒

轻松玩转黑科技

一键get最潮新闻&服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