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齐聚鹭岛,共话厦门发展!
今日
中宣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厦门
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
经济日报、福建日报等
中央、省市媒体的
50多位记者深入基层一线
调研采访我市各部门各企业推动
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和生动实践
本报记者 黄晓珍 摄
在为期2天的主题采访活动中,中央和省市主要媒体的记者将走进ABB厦门工业中心、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翔高新城,了解厦门新能源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采访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感受厦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蓬勃生机;采访厦门翔安机场项目,见证全球少见的海岛型机场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参观厦门海洋经济公共服务中心,领略“高精尖”海洋科技产品的魅力。此外,记者们还将走进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厦门自贸片区,切身体验厦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活力。
让我们跟随镜头走进今天的采访现场
01
ABB厦门工业中心:
打造低碳制造示范基地
一座占地42.5万平方米的电气产品生产基地如何实现“低碳制造”?
本报记者 杨进福 摄
在ABB厦门工业中心
一幅由智慧能源点亮的绿色图景
正徐徐展开
这里安装了10万平方米的屋顶光伏,并将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接入光伏、储能、配电、暖通空调、照明、充电桩等能源设施,通过各设施的联动,可实现50%电力的清洁能源替代,预计每年减少碳排放1.34万吨。
本报记者 黄晓珍 摄
采访中,一个细节引起多位记者的注意:在上班时段,园区根据屋顶光伏的发电情况,灵活调整停车场充电桩功率。这种把储能、充电系统协调起来,综合分析、监测、利用的做法,令不少记者点赞。
在ABB中压开关柜机器人装配自动生产线
记者们齐刷刷
将镜头对准三台
“手眼协调”、密切配合的机器人
本报记者 黄晓珍 摄
据介绍,这条机器人装配线相较传统的生产线减少了30%的人力、30%的占地面积,使交付能力提升了50%。
“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是福建‘四大经济’的组成部分。此次采访让我开阔了视野,也让我更加感受到了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在福建的蓬勃发展。”工人日报要闻部记者陈曦说。
02
海辰储能:
以创新技术开拓市场
面对竞争激烈的储能市场
企业如何构建自身发展优势?
在海辰储能
记者们详细了解
企业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情况
本报记者 杨进福 摄
据海辰储能总经理王鹏程介绍,公司聚焦电源侧、输配电和用户侧储能场景提前布局,已开发多款专业化电力储能电池产品,知识产权布局超2500项。技术的积累,加上对市场的洞察,使海辰在储能成本和安全方面形成了独特优势。
本报记者 杨进福 摄
海辰储能一期、二期项目均落地厦门
为什么是厦门?
王鹏程表示,厦门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近年来,在龙头项目的引领带动下,上下游企业纷至沓来,厦门新能源产业生态日趋完善。
“记得我们刚落地厦门时,储能行业还是一个蓝海市场,但是厦门政府基于对世界能源结构改变的判断,非常坚定地支持我们。厦门良好的营商环境,各级政府部门高效、优质的服务,以及完善的产业配套政策,也为海辰的成长增添了助力。”王鹏程的回答,给记者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今天在厦门采访的企业特点鲜明,都是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企业,代表着未来绿色、低碳、智慧的趋势。企业在厦门深根,不断发展壮大,这也与厦门对未来产业有高瞻远瞩的布局、长期建立良好的营商环境息息相关。”科技日报记者符晓波说,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和最大增量,采访中,她感受到了厦门政府和企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03
同翔高新城:
现代新兴科技产业新城加速崛起
海辰储能所在的同翔高新城
正着力打造全国领先、全省标杆的
现代新兴科技产业新城
在同翔高新城指挥部
记者们走进新城展厅
通过沙盘等了解了同翔高新城发展规划
和重点项目进展
本报记者 杨进福 摄
目前,同翔高新城片区已开发面积近13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1000亿元;已注册并实体经营企业630余家(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89个),落地产业项目110个(包括天马、中创新航、新能安、时代、海辰储能等9个百亿级项目),计划总投资约2160亿元,预计达产后年总产值突破2600亿元。
既是聚力高新技术产业的新城
也是以人为本、宜居宜业的“心”城
记者们了解到,同翔高新城正一体推进综合服务、先进制造、产业配套、健康生活、生态休闲等五大组团建设,园区将建设多层次的人才居住配套,以及24所优质教育项目,促进产城人境深度融合。
04
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生物医药产业的生动缩影
“现在大屏幕显示的
是我们研发实验室生产车间的实时监控。”
本报记者 杨进福 摄
走进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泰沧海”),这家全省唯一一家从事疫苗研发生产的民营科技企业,研发并上市了首个国产二价宫颈癌疫苗、全球第一支重组戊型肝炎疫苗等,目前公司研发的九价宫颈癌疫苗进入Ⅲ期临床试验,同时有20价肺炎疫苗等多个产品在研,九价宫颈癌疫苗设计产能将达到6000万支/年。
万泰沧海的发展
是厦门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
本报记者 黄晓珍 摄
“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对生物医药产业的长期培育,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扶持和积极引导下,万泰沧海得以专注创新研发,带着屡创新高的业绩和成果从厦门走向全国、直至世界。” 万泰沧海董事长李世成表示。
本报记者 黄晓珍 摄
“产业发展,特别是新兴产业的培育,就像跑一场马拉松,需要有足够的耐力、定力和毅力。”人民网记者苏海森说,二十年前厦门市极具前瞻性地把生物与新医药作为新兴产业布局建设,如今,产业集群加速发展,产业体系持续完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高能级平台加快建设,产业生态协同发展,这背后蕴含的是厦门立足长远、久久为功的恒心。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林露虹 蔡绵绵 拍摄:杨进福 蓝齐 剪辑:吴承宸
编辑:杨欣 值班主任:蔡萍萍
厦门日报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刚刚通知!今天起恢复!
明起,正式落地厦门!
厦门日报社微信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