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痛心!他经抢救无效离世!近期厦门也有人中招!

厦门日报社 / 厦门日报 2023-08-28


7月3日,网传
“北京一名导游带团游览途中
因中暑去世”
记者多方核实后了解到
此事发生在7月2日
去世导游姓龚,年仅49岁。


据报道,导游“龚哥”在带领一个研学团从颐和园结束行程后晕倒在了大巴车内,送医后抢救无效去世。医院证明显示,“龚哥”是因为热射病去世的。

7月3日,“龚哥”的同事告诉记者,“龚哥”原本在带领研学团进入颐和园一小时后就已经感觉到有一些不舒服,但是他依旧坚持把团队的学生带上了园外的大巴车。

同事讲述:49岁导游35℃高温下带研学团游览近两小时返回大巴车后昏迷



7月3日下午,“龚哥”的老同事刘先生告诉记者,“龚哥”今年49岁,从事导游工作已经有20多年了,之前一直在做欧洲国家的出境游带队导游工作,疫情期间他转接国内团,因为资历比较老,同事和朋友们都会喊他“龚哥”。

“我是2日下午接到朋友的电话,说龚哥去世了的。”刘先生说,等他赶到收治抢救“龚哥”的航天中心医院时,“龚哥”已经被医生宣布死亡,死亡原因上写的是“热射病”。

↑7月2日因热射病去世的导游“龚哥”生前工作照(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刘先生事后了解到,7月2日上午10点左右,“龚哥”带领了一个学生研学团进入颐和园景区,中午12点左右从颐和园内出来,返回大巴车上去饭店吃饭,在大巴车上时,“龚哥”就已经不太说话,到了饭店后,大巴车司机发现“龚哥”状态非常不好,已经昏了过去,便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医之后“龚哥”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后来听团里的学生老师讲,在颐和园内讲解了一个多小时后,龚哥就有一点不太舒服的感觉,说的话也不太多了,但是他还是坚持把学生送到了大巴车上。”“龚哥”的另一位前同事刘女士对记者说。

而据北京气象台7月2日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当天中午12点左右,北京市大部分地区气温在35至36℃。

刘女士说,“龚哥”生前身体比较好,以前出境游的时候连着坐十几个小时的飞机,落地后又要带队、帮忙办手续都没有问题。也没听说他最近身体有什么不适,或者说去医院或者住院什么的。

近日

厦门高温强力续航

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

接诊了一名重症中暑患者

也就是常说的“热射病”

患者被送至医院时昏迷不醒、生命垂危

经紧急抢救,挽回一命


及时干预大部分中暑不会发展到热射病


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中度中暑与重度中暑4个阶段。“先兆中暑与程度最严重的热射病之间,尚有一个进展过程。如果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大部分中暑患者是不会发展到热射病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迟骋介绍,先兆中暑的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大汗、口渴、注意力不集中。此后体温升高、出现发热,但没有意识转变,则进入了轻度中暑阶段。如不加干预,体温将持续升高,可达40至42摄氏度的高热,并伴有四肢抽搐、意识障碍,则进入了中、重度中暑的阶段。最严重的中暑即热射病,通常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很高。


什么情况下需要送医?


如发生先兆中暑、轻度中暑,该如何处理呢?迟骋说,一旦发生中暑,要将病人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患者衣扣,并通过擦拭、冰敷等帮助患者降低体温。降低室内温度的同时,要给患者补充体液,推荐补充淡盐水等含有盐分的液体,补充中暑导致的体液和电解质丢失。“简言之:物理降温、降低室温、补水,就可能逆转或终止患者的中暑进程。


什么情况下需要送医呢?迟骋说,如果患者出现了体温升高、肢体抽搐或嗜睡、认知障碍等意识改变,就要及时送医救治了。
如果家里的老人、孩子或者周围的朋友中暑了,可以结合现场条件,选择以下一些措施进行急救↓↓


高温天持续专家提示一定要注意休息


迟骋提醒说:高温、高湿环境工作或学习者,一定要注意休息。“最好每30分钟左右就到阴凉通风处休息5到10分钟。及时补充水分,绿豆汤、凉茶等都是推荐的防暑降温饮品。”

户外活动一定要避开最炎热的午后时段。迟骋建议,可选择一天中较凉爽的清晨或傍晚户外活动,避免剧烈运动、不穿深色衣服,以防积热导致体温升高。


同时,要重视先兆中暑症状,一旦出现头晕、乏力、大汗、口渴等,要及时调整纠正。夏季饮食要尽量清淡,“辛辣刺激食物、抽烟饮酒等习惯容易加重湿热体质。湿热体质者更易中暑。”
近期天气炎热
大家出门千万注意防暑降温!



源:潮新闻·钱江晚报、红星新闻、广州日报 综合厦门日报此前报道


刚刚通报!又一地发现病例!已隔离

女工程师为出轨对象做间谍17年,还拉拢官员丈夫入伙

瓢泼大雨突降!高温预警已来!厦门明天起将……


厦门日报社微信矩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