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春节临近,厦门不少人找到她,点名想要……

厦门日报社 / 厦门日报 2024-04-13


春节临近

不少人找到吴招治

想要预订同安封肉

作为年夜饭上的一道菜



年过六旬的吴招治,是厦门市市级饮食类非遗项目“同安封肉制作技艺”传承人。古早味封肉怎么煮?她最有发言权——自6岁起,吴招治就跟着长辈学习制作闽南美食,至今,已传承手艺超过半个世纪



这份寓意封官高升的硬菜,由猪肉、海货、香料等烹制而成。经过数小时土缸与柴火的焖煮,呈现出浓郁鲜香的味道和酥烂爽滑的口感。



在厦门

同安封肉是宴席上不可或缺的家乡味——

许多人都说

如果一场宴席上没有它

那么,这场宴席就缺了“大礼”




土缸柴火烹煮八小时


“做封肉的猪肉

一定要肥瘦相间、层次丰富……”


同安区莲花村,吴招治收拾好所需材料,准备做封肉。话语间,一块重约1公斤、四四方方的大肉被她切上“井”字花刀,随后,焯水沥干,抹上少许盐腌制


厦门市市级饮食类非遗项目“同安封肉制作技艺”传承人吴招治展示形似大印的封肉包。


灶台生火,锅中倒油,大肉入锅。倏地一下,锅中响起“噼里啪啦”的声音。“肉皮得炸得金黄起泡。”吴招治说,这么做,封肉的口感更饱满。炸制好的肉块配以板栗、香菇、虾米、鱿鱼丝等材料,再用纱布对角绑上,一个待烹煮的封肉包就成形了。



“焖煮封肉一定要用土缸、柴火,才有古早味!”吴招治说,此外,她还有一个诀窍——把甘蔗洗净切块,垫在缸底。如此一来,封肉既不会煮焦,还能加甜去腥。一个个封肉包入缸,加入麦芽糖、大骨熬制的高汤、酱油、香料等,盖上缸盖,就开始了用柴火柔和烧制封肉的漫长过程。



八小时后,佳肴出炉

把一整个酱红色的封肉包装盘端上桌

剪开纱布,用筷子插在肉上轻轻移动

封肉即被切开



浇一勺酱汁,夹一块封肉入口

其给人带来的肉皮胶质满满、瘦肉纤维软烂

板栗绵密、虾仁鲜香

肥而不腻、香鲜可口的感觉

正是多种食物融合在一块儿的

相得益彰





封肉上桌频率越来越高


一块块方形的肉

形似一个个大印


酱红色的封肉,肉皮胶质满满、瘦肉纤维软烂。


厦门地方史专家颜立水介绍

相传,同安封肉是为纪念王审知被敕封为“闽王”而创制的。四方肉恰似封王的大印,包裹的黄布犹如束印黄绫,这道菜就得名“封肉”。


厦门市政协特约文史研究员卢志明介绍

他拜访过诸多老华侨,同安封肉或发源于同安双溪流域,“明末清初,那里商贸发达,聚集了不少商会、同乡会。”卢志明说,人们将猪肉、香菇、板栗、虾仁,和国外运来的食材配在一起,加工制成同安封肉,“美食汇集四方精华,所以被称作‘方肉’。闽南话中,‘方’与‘封’同音,封肉由此得名”。



俗话说

无封肉不成席

如今

封肉已是同安乃至厦门的一道名菜

喜宴、乔迁宴、年夜饭等重大场景中

封肉都经常是“压桌菜”



卢志明说,随着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同安封肉被端上餐桌的频率越来越高,其用料和制作方法等也有了改良——柴火焖煮的方法,更多地被蒸煮所替代;复杂的香料有所简化,变得更家常质朴。不论封肉的做法如何演变,那份暖到心头的味道依旧存在。许多祖籍同安的同胞返乡,餐桌上,他们必点同安封肉,还会向他人自豪地介绍“这是阮兜(闽南话:我家)的味道”。






你家的年夜饭上

是否也有这道菜呢?

来留言区说说吧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罗子泓 摄影:杨进福 见习生:赵博洋

视频拍摄:杨进福  许静雯 赵博洋(见习生) 视频剪辑:谢佳诺

编辑:卢婷雯 值班主任:蔡萍萍

厦门日报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增长势头持续加快!厦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厦门又一家!拟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年夜饭大揭秘!厦门人的餐桌上为啥总有它?


厦门日报社微信矩阵▼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