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像张蔷一样提问|《祝君快乐——〈快乐伙伴画展〉》

中间美术馆 北京中间美术馆
2024-09-03





中间美术馆的三层正在展出“巨浪与余音——张蔷与绘画群体情况表(1986)”,展览呈现了1986年时任《中国美术报》社长的张蔷先生调研全国艺术发展情况的成果。他设计了《绘画群体情况表》与《绘画群体成员情况表》两张表格,发放给全国各地活跃的艺术创作小组与艺术家个人填写,在收到回复之后,张蔷撰写了《绘画新潮》一书,详尽地记述了1985年至1986年间艺术界创作活跃、话语碰撞激荡的短暂时期。


6月6日,我们针对本次展览,开展了“像张蔷一样提问”研究项目,遴选了6位研究员从不同的课题出发,围绕张蔷收到的表格、信件、文章、照片等材料进行调研。当他们工作的同时,我们也向大家陆续地分享《绘画新潮》一书的文章,通过张蔷的介绍与分析,一同回顾那些1986年活跃在中国各地的创作群体与个人的实践。





“快乐伙伴”群体成员蒋奇谷的创作《极点》,图源《绘画新潮》



张蔷先生通过下文介绍了“快乐伙伴”这一群体展览,该展主要展出了蒋奇谷、胡冰、赵穗康三人的作品。他于文章的开头便交代了展览题目的由来,分析了蒋奇谷与胡冰的创作,并以三位艺术家为例,指出许多艺术创作者正在从事教师职业的事实,以及选择这条路径所面临的情况。在寄给张蔷先生的材料中,蒋奇谷还补充了许多介绍展览的材料,这样积极的举动常见于填写表格的群体成员,可见当时的创作者非常珍惜对外展示、宣传的机会。




祝君快乐

——《快乐伙伴画展》



上海著名老画家关良为蒋奇谷、胡冰、赵穗康三人联展题名《快乐伙伴画展》,于1984年最末一天揭幕,延续到翌年一月五日结束,展期跨越一个年度,却只有六天。



“快乐伙伴”成员蒋奇谷填写的绘画群体成员情况表



蒋奇谷等三个青年人,都不到三十岁,上海师范大学(原名上海师范学院)艺术系绘画专业的毕业生,分散在上海的中等学校里任教职。中学教师,尤其中学美术教师的地位,无论在校园里或社会上都不能算高,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大画家几乎都必须经过中学学习阶段,接受初级美术教育,再迈进高等美术院校(或系)的大门。如果把一个人接受的教育分为几个阶段的话,无疑,中学教育不可谓不重要,日后专业的选择与深造,往往即在中学阶段择定或打下了基础。既做中学美术教师又想当艺术家,这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不少画家走过的或正在走的一条途径。这样一想心安理得多了,照直去做就是了。不过,仍免不了不时也得到一些善意的提示:美术教师应该守本分,不要好高骛远去搞什么美术展览。可见要让人真正理解、支持并不那么容易。



“快乐伙伴”成员胡冰填写的绘画群体成员情况表



蒋奇谷作中国画,看得出太潜心于将现代人的意识融入那线条之中,自由想象的艺术形象与画面构成,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画得不吃力。胡冰画过不少油画肖像,现在多画风景画,她在西方现代艺术里探寻、选择与尝试着,在她的风景画里较多地画自己的直觉,具有明显的主观随意性,她在追求民间艺术的色彩表现。“总之,他们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反映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与激情,……在努力探求艺术的新规律,藉以使自己的作品达到更高的境界,贡献给人们去揣摩,去思索。”蒋奇谷他们大学时代的系主任张法根教授在报上写文章评论《快乐伙伴画展》时如是说。老师的评价兴许比一般欣赏者、评论家对青年画家的理解来得深些、贴切些。



“快乐伙伴”群体成员胡冰的创作《牧歌》,图源《绘画新潮》



蒋奇谷在教学之余作画,还与人合作撰写研究文章,《两块未曾拼合的大陆》(《朵云》)杂志,1985年总第9期)把石涛与凡高作比较研究,讨论东西方艺术之异同:凡高的个性深扎在生活之中,从客观物象中找到起源,然后进行分割、整理,以求得形式的平衡,从客观到形式的发展,形成凡高的个性形式。石涛正相反,从接纳形式为起点来反映客观,个性只能在传统形式中舒展。所以,石涛洋溢着中国式的陶醉情绪,凡高充满了西方的反省力量。蒋奇谷与他的合作者认为“东方艺术面临另一场变革,她被大陆块重新拼合的撞击震动着,至今还未度过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东西方“两块大陆毕竟有不同的过去,构成不同的特征,当然也势必预示着不尽相同的未来。”



“快乐伙伴”成员蒋奇谷随表寄给张蔷先生的材料



蒋奇谷与王沙城的《独幅画展》,只展出一件巨幅油画,展览方式特别。在展览厅里播放音乐,不停地变换光的色彩、强弱度与角度,企图与画面相配合。他们之所以如此设计,蒋奇谷告诉我他们着眼于三个方面:一是改变传统的画展方式,强化观众的审美心理。他认为一般画展有许多件作品,给观众的心理影响是零乱的、跳突的,这独幅画展以唯一的画面刺激观众,对心理影响是单一的,因此,显得集中,易于强化。二是采用形状变化的光束(如圆形的、方形的、不规则形的等)射向画面,将画面分割成多种构图,加上色彩、光亮度强与弱的转换,有利于发掘出一幅画内在的视觉潜力,可向观众提供多视角的欣赏。三是配予音乐,并非简单地加进乐声效应,而注意音乐编排,意在尝试将时间艺术引进空间艺术——绘画,以期观众随音乐与灯光变幻程序的进行,欣赏活动随之而起落,渐入高潮。《独幅画展》的展览设计思想的中心是将展览形式作为艺术家创作的一部分与画面一起考虑进去,这种展出方式的改变显然是对习以为常的展览方式——单一的静态的一次挑战,它们是互为补充、丰富而非相互排斥的。





注:由于能力有限,我们未能在展出所有文献资料以前,同相关艺术家逐一取得联系。如果您不同意这些资料的披露,或对展览内容有任何异议,请与我们联系,谢谢!





编辑:朱雅楠

校对:屈莹




正在展出 What's On


中间艺术基金会赵文量与杨雨澍艺术中心

Zhao Wenliang & Yang Yushu Art Centre

教我如何不想她——赵文量绘画中的“母亲”

How Can I Rid My Mind of Her


中间美术馆一、二层

Inside-Out Art Museum 1-2F

我们共享的河流,从澜沧江到湄公河

The River We Share, From Lancang to Mekong


中间美术馆三层

Inside-Out Art Museum 3F

巨浪与余音——张蔷与绘画群体情况表(1986)

Waves and Echoes: Zhang Qiang and Survey Sheets of Painting Groups, 1986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北京中间美术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