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张蔷一样提问|《阐释自我——〈新野性画派〉》
中间美术馆的三层正在展出“巨浪与余音——张蔷与绘画群体情况表(1986)”,展览呈现了1986年时任《中国美术报》社长的张蔷先生调研全国艺术发展情况的成果。他设计了《绘画群体情况表》与《绘画群体成员情况表》两张表格,发放给全国各地活跃的艺术创作小组与艺术家个人填写,在收到回复之后,张蔷撰写了《绘画新潮》一书,详尽地记述了1985年至1986年间艺术界创作活跃、话语碰撞激荡的短暂时期。
6月6日,我们针对本次展览,开展了“像张蔷一样提问”研究项目,遴选了6位研究员从不同的课题出发,围绕张蔷收到的表格、信件、文章、照片等材料进行调研。当他们工作的同时,我们也向大家陆续地分享《绘画新潮》一书的文章,通过张蔷的介绍与分析,一同回顾那些1986年活跃在中国各地的创作群体与个人的实践。
新野性画派成员朱晓纲(朱小钢)、樊波、傅泽南填写的绘画群体情况表
今天我们通过张蔷先生的文章来介绍“新野性画派”。他主要分析了该群体的艺术宣言,指出理论与创作之间的联系,以及不同身份的观众或产生不同的关注侧重点。张蔷试图借用宣言中谈论的观念,用具象并精炼的语言展示“新野性画派”这一群体的面貌与主张。
阐释自我
——《新野性画派》
1986年6月南京鼓楼公园展厅里陈列着新野性画派的作品。在这之前,江苏省美术馆会议厅和金陵图书馆也曾陈列过他们的作品。
新野性画派成员傅泽南填写的绘画群体成员情况表
新野性画派的成员傅泽南毕业于苏州丝绸工学院。樊波对此画派的艺术主张作出过相当的努力。在国内艺术群体众多的情势下,首先注重艺术理论阐述有可能引起同行的关注,而予普通观众则无关紧要,他们关心的是直接诉诸于视觉的作品,当然美术理论家在看重理论阐述的同时,也不会将作品丢弃一边不顾,不过他们也许明瞭艺术主张与创作实践之间还相隔一段或大或小的距离,或并行或交叉的情形是难免的,因此,目前了解新野性画派的艺术主张较之它的创作似乎更显得具体一些。
新野性画派成员杨伟填写的绘画群体成员情况表
“以绘画方式和通过自已建立的‘愉悦学’原则达到属于自身的自由,在绘画范畴中恢复和完成人的类种族的完整内涵。”他们在宣言中如是写道。
新野性画派成员樊波填写的绘画群体成员情况表
樊波在《新野性主义的发生》一文里指出了绘画主体性是以人的自然本性为中心轴而展开的艺术表现。“新野性画派希冀从原始人甚至从动物心理中去发掘独颖地感知世界(的)方式,并努力把这种方式在新的文明水准下提高到艺术把握世界的方式。”他们的绘画语言,被概括为四个特点,即非时空的物象组合、内在结构的重建、原始图腾的虚拟性、一种新理性的辐射。前三点好象用不着解释,关于新理性的辐射,稍微多说几句,新理性即是对历史精神和现实心态进行抽象、概括,不对绘画的感性情节、场景作再现式描绘,而侧重绘画形式本身透出对社会、历史和人生的理性体验和焦虑。在他们的作品里,追求具象符号的怪诞组合,视觉意象的奇幻效果。他们把绘画作为他们完成人类最高使命——阐释自我的一种方式和中介。
注:受到篇幅的限制,我们仅展示了部分艺术家填写的表格。由于能力有限,我们未能在展出所有文献资料以前,同相关艺术家逐一取得联系。如果您不同意这些资料的披露,或对展览内容有任何异议,请与我们联系,谢谢!
编辑:朱雅楠
正在展出 What's On
中间艺术基金会赵文量与杨雨澍艺术中心
Zhao Wenliang & Yang Yushu Art Centre
教我如何不想她——赵文量绘画中的“母亲”
How Can I Rid My Mind of Her
中间美术馆一、二层
Inside-Out Art Museum 1-2F
我们共享的河流,从澜沧江到湄公河
The River We Share, From Lancang to Mekong
中间美术馆三层
Inside-Out Art Museum 3F
巨浪与余音——张蔷与绘画群体情况表(1986)
Waves and Echoes: Zhang Qiang and Survey Sheets of Painting Groups,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