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像张蔷一样提问|《岜沙村来了画家——〈怀化国画群体〉》

中间美术馆 北京中间美术馆
2024-09-03





中间美术馆的三层正在展出“巨浪与余音——张蔷与绘画群体情况表(1986)”,展览呈现了1986年时任《中国美术报》社长的张蔷先生调研全国艺术发展情况的成果。他设计了《绘画群体情况表》与《绘画群体成员情况表》两张表格,发放给全国各地活跃的艺术创作小组与艺术家个人填写,在收到回复之后,张蔷撰写了《绘画新潮》一书,详尽地记述了1985年至1986年间艺术界创作活跃、话语碰撞激荡的短暂时期。


6月6日,我们针对本次展览,开展了“像张蔷一样提问”研究项目,遴选了6位研究员从不同的课题出发,围绕张蔷收到的表格、信件、文章、照片等材料进行调研。当他们工作的同时,我们也向大家陆续地分享《绘画新潮》一书的文章,通过张蔷的介绍与分析,一同回顾那些1986年活跃在中国各地的创作群体与个人的实践。





“巨浪与余音——张蔷与绘画群体情况表(1986)”展览现场



今天我们通过张蔷先生的文章来介绍怀化国画群体。他首先描述了该群体组建的原因,即几位青年人生活于同一片地域,并强调了附近村落岜沙村的地理、文化环境给予群体的影响,从中可见“在地性”这一观念的雏形。我们发现,当张蔷书写《绘画新潮》时,他从不吝啬于鼓励这些青年艺术家,比如这一篇文章中,张蔷写道:“时间不会捉弄孜孜以求的艺术探索者们,垦荒者的汗水绝不会白白地流淌掉的。”




岜沙村来了画家

——《怀化国画群体》



湖南省怀化师范专科学校的几位美术教师和另外几位毕业于该校而仍在怀化地区工作的青年人,聚在一起画画,因此得名怀化国画群体。


还有一个缘由是在湘西从江县有个岜沙村,地处湘、黔边界,是苗族、壮族和僮族同胞的聚居地。在这荒山僻壤,崇山峻岭之中,与外界鲜有往来,所以文化上处于相当的稳固、封闭状态。怀化的杨晓村、李荣琦、禹海亮、郑林、赵松元、戴一黎等年轻画家都来岜沙村画岜沙的人,岜沙的民俗,岜沙的地貌。



怀化国画群体成员杨晓林填写的绘画群体成员情况表



他们都说被岜沙吸引住了,被岜沙村民的习俗所震动,原始的图腾崇拜——狗、鸡、牛——尚能见到;从远古流传下来的风俗、礼仪至今不绝。这里几乎没有一个识字的村民。似乎有点蛮荒,但岜沙的村民都极忠厚、诚实,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内容、习惯和对生活的理解,他们有自己的信仰,他们有自己的广义的文化……这一切与从江县城隔了一层,与省会长沙又隔了一层,更用不着与广州、上海等沿海开放城市作比较了。发现岜沙村,已经够震动这些青年人的心灵了。



怀化国画群体成员李荣琦填写的绘画群体成员情况表



李荣琦的《合》、戴一黎的《山情》、禹海亮的《升腾》、《复合》等国画都在表现一种野性的美,看得出李荣琦力图从整体上把握对象,重画面构成,赵松元则从民族延续不息这一角度尝试表现生命的本质……



怀化国画群体成员禹海亮填写的绘画群体成员情况表



他们中不止一位说过,我们的感受不止于一个人、一件事,或一张笑脸、一个动态,我们渴望着选择怎样的绘画语言表达我们获得的整个感受(或称综合感受)。这话倒确实,岜沙村给予他们的一切,他们还来不及充分的领悟,以至也还没有运用手中的绘画材料和工具获致尽如人意的艺术表现。


时间不会捉弄孜孜以求的艺术探索者们,垦荒者的汗水绝不会白白地流淌掉的。





注:由于能力有限,我们未能在展出所有文献资料以前,同相关艺术家逐一取得联系。如果您不同意这些资料的披露,或对展览内容有任何异议,请与我们联系,谢谢!





编辑:朱雅楠

摄影:房永法




正在展出 What's On


中间艺术基金会赵文量与杨雨澍艺术中心

Zhao Wenliang & Yang Yushu Art Centre

教我如何不想她——赵文量绘画中的“母亲”

How Can I Rid My Mind of Her


中间美术馆一、二层

Inside-Out Art Museum 1-2F

我们共享的河流,从澜沧江到湄公河

The River We Share, From Lancang to Mekong


中间美术馆三层

Inside-Out Art Museum 3F

巨浪与余音——张蔷与绘画群体情况表(1986)

Waves and Echoes: Zhang Qiang and Survey Sheets of Painting Groups, 1986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北京中间美术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