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湖北大学
345个内容
燃料电池清洁,无污染,被纳入国家能源战略,无奈电解质电导性太低,制约行业发展。现在,这一瓶颈有望被打破。7月10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刊发了题为《电场诱导异质界面金属态构建超质子传输》的原创新科研论文,首次通过利用半导体异质结界面的高电导性,为质子搭建快速迁移通道。湖北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副教授黄敏为共同第一作者。
这是湖北大学物电学院首次以共同一作在《Science》正刊上发表研究成果,标志着湖北大学在燃料电池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研究进展。物电学院的汪宝元实验室提供了燃料电池性能的核查工作,其硕士研究生M. Akbar参与了具体实验工作,为该文章的作者之一。
黄敏介绍,电解质导电率低,燃料电池能源转化效率低,达不到使用条件。长期以来,科研人员试图利用离子导体结构掺杂的方式改善电导率,效果都不理想。
△ NaxCoO2/CeO2异质结的设计思路
本次研究独辟蹊径,在由半导体材料钴酸钠和氧化铈组成的的异质结上寻求突破,黄敏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的方法,对NaxCoO2/CeO2异质结电子结构进行了系统的计算,得出了异质结界面具有金属态的特性这一结论,并且为实验所证实。此外,她还对质子在界面的迁移初态、中间态和终态这三个状态给出了原子级别的详实描述,找出了质子在场诱导的金属态界面的高速迁移通道。
△ NaxCoO2/CeO2异质结界面界面的金属特性(A,B,C)以及质子在NCO/CeO2异质结构的界面迁移过程(D,E)利用这个特性,团队首次把质子局限在异质结界面,设计和构造出具有最低迁移势垒的超质子高速通道,在“夹缝”中为质子搭建了高速公路。
在该研究中,实验成功地验证了理论和计算结果,异质结获得了极其优异的质子电导率。“相比于传统钇稳定二氧化锆电解质材料,异质结界面的电导率提升了1000倍,电池的性能输出能达到1000毫瓦每平方厘米。”黄敏说,这项研究为燃料电池发展提供了突破性的助力,燃料电池有望实现能源的快速转化。
图/物电学院 文/向正鹏
编辑/向正鹏
欢迎您为湖北大学点赞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