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新师范教育,在路上!
· 湖北大学建校90周年 ·
倒计时 15 天
金秋十月,湖北大学即将迎来90周年华诞
走出了一条具有湖大特色的新型师范教育之路
启发民智 教育救国
师范教育基因代代相传
湖北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1年的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建校之初即创办师范教育,培养师资,启发民智。
20世纪初,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痛感国家贫弱,目睹乡村凋敝,主张教育救国,以济时艰。1930年,国民政府湖北省教育厅厅长黄建中为了发展本省乡村教育,着手筹建湖北省立乡村师范学院。1931年10月,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将申报的湖北乡村师范学院改为湖北省立教育学院,校址即今学校主校区所在的武昌沙湖之滨宝积庵。学院开办时,设两系一科,即农事教育系、乡村教育系和乡村师范专修科。
1936年,学校为抗战形势所迫而停办。省政府西迁恩施后,1941年秋,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在恩施五峰山复校。国难当头,无力兴建校舍。在办学和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教院师生因陋就简,犹抱教育救国、卧薪尝胆之精神,不改其志,保存了民族教育的火种,赓续了师范教育的根脉。
1945年,湖北省立教育学院改制为国立湖北师范学院,隶属教育部,拥有教育、国文、英文、史地、数学、理化、音乐、体育八个系。
1949年,武汉解放后,为适应湖北社会发展和文化教育需要,湖北省教育学院筹建成立,设有教育、中国语文、数学、物理、体育卫生、音乐、美术、戏剧、俄文等9科,在校学生753人。学院设有附师,另设有附一小、附二小、附三小,为师生实习之用,着力培养中等学校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
此后,在我国高等院校调整工作持续开展过程中,湖北省教育学院先后改建为湖北省教师进修学院、湖北师范专科学校、武汉师范专科学校、武汉师范学院。
1984年1月,湖北省委决定将武汉师范学院由武汉市领导改为由省直接领导和管理。当年9月26日,湖北大学成立大会隆重召开。武汉师范学院改建为湖北大学,是学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学校进入了一个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历史时期。
扎根荆楚 教育报国
省示范高中校长、特级教师超1/3出自湖大
尽管六易校址,八更校名,师道文化始终积淀在湖北大学的血脉之中。历经90年的磨砺与沉淀,湖大始终不忘教育报国之志,不忘立足湖北、扎根荆楚、奉献地方的责任与担当。
△ 朱祖延老先生整理古籍
△ 王陆才、李悔吾等指导学生
目前,湖北大学1500余名教师中,有正、副教授900余名,有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355人次,涌现出了一批淡泊名利、安贫乐道、学术精湛的优秀楷模,走出了“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模范教师”、湖北省“十佳师德标兵”“荆楚好老师”“楚天园丁奖”等一批“大先生”。
据近五年的数据显示,每年70%的新生来源于湖北,77.29%的普通本科生来源于中小城市,农村生源占比45.91%。学校努力为湖北农村教育做贡献,同时也鼓励学生扎根湖北,毕业生每年超过60%选择留鄂就业创业。
如今的湖北大学,除了赓续90年薪火的师范教育,其它学科也齐头并进,迈向全国乃至世界一流,学校也发展成为省部共建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学校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2个学科入选U·S·News世界最佳学科,拥有3个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学校拥有26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7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有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1个湖北省和武汉市重点科技创新平台、23个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智库等。学校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0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10余项,先后与40多个国家(地区)的15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牢记使命 教育强国
固本培新探索新师范振兴之路
目前,湖北大学78个本科招生专业中,师范类专业14个,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10个,省级一流专业2个。学校师范生育人资源原本分散在各院系,如何优化整合?
为此,湖北大学正加强师范人才培养改革顶层设计,优化整合办学优质资源,探索多样化师范专业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师范教育教学的结构和体系,探索综合性大学办师范教育的新模式。
“学校将突出学生中心,聚焦能力培养;突出协同育人,加强平台建设;突出质量意识,完善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社会满意、家长放心的高素质师范专业人才。”校党委书记谢红星说。
近期发布
RECENTLY RELEASED
>> 飒!看湖大军训十二时辰!
>> 国家级平台,再添一个!
>> 你的事儿,你做主!
>> 湖北第4,全国69!
>> 感恩的石头!文/邹浩 吴珊 图/融媒体中心责任编辑/向正鹏 审核/宋韧
欢迎您为湖北大学点赞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