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关键材料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论坛在松山湖举行

SLAB 创新松山湖 2022-06-21


12月9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论坛在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召开,论坛围绕“极端条件下的结构材料”主题,聚焦特殊应用领域的结构材料,深入探讨极端条件下材料未来发展方向。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赵忠贤、实验室主任汪卫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工程师蒙大桥、燕山大学教授田永君、南方科技大学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俞大鹏等8位中科院院士,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以及来自中科院多个科研院所、国内多所高校和企业的专家学者参加活动。市委常委、松山湖党工委书记刘炜出席并致辞。

赵忠贤院士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论坛主要面向学术研究方向开展,聚焦某些关键领域的共性问题,集中相关专家学者探讨和凝练重要课题,更好开展分工合作,带动国家科技进步及细分领域的发展。同时也借助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这一良好平台,邀请院士专家共同展开广泛交流,碰撞出更多思想的火花。

刘炜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松山湖建园20周年,20年间松山湖实现了从产业园到高新区再到科学城的跨越。当前,松山湖科学城正携手深圳光明科学城,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即将启动散裂中子源二期及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等两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并将进一步集聚一批高水平大学、创新平台、研发机构,力争成为大湾区创新高地。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关键在人才。”刘炜表示,松山湖科学城正着力提升科学氛围,“让空气中都飘着科学城的味道”。近年来,松山湖连续举办院士论坛等重要学术活动,并计划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吸引更多国家级学会、协会聚集。刘炜表示,未来希望松山湖能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论坛永久会址所在地。

随后,杨锐研究员、李来风研究员、赵彤研究员、朱俊强研究员聚焦航空航天、深海潜航、超导磁体等具有代表性的领域进行了主题报告,并展开讨论。


与会院士专家认为,极端条件下的结构材料具有很高的战略价值,但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与应用遭遇了以力学性能为主的科学难题,在总体上显现出“曲折前进”的态势。为了推动极端材料的发展,必须提高自主研发水平,建造专用的大科学装置,突破外国“精准卡脖子”的围追堵截,凝聚中国科研力量,平衡好材料的性能研究与产品的系统设计,在“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之间架起桥梁,从而在极端材料领域成就“中国绝活”。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主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与松山湖管委会科技教育局承办,旨在配合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院士联盟”,更好地发挥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最高咨询机构的作用。


论坛致力于汇聚粤港澳三地以及国内外高水平院士专家、中青年领军人才以及企业技术专家,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需求,从宏观上凝练深层次的核心理论与技术难题,为国家、区域、行业或组织在相关领域的持续创新发展提供科学前瞻和战略咨询。


目前,包括本次论坛,已围绕“人工智能与材料科学”“生物医药与材料科学”“太空探索实验科学”“稀土”“极端条件下的结构材料”主题召开6次论坛。

出席论坛的院士专家包括:(按姓氏拼音顺序

蒙大桥院士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工程师

田永君院士

燕山大学教授

俞大鹏院士

南方科技大学

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

汪卫华院士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主任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魏悦广院士

北京大学教授

赵忠贤院士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赵天寿院士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

周又和院士

兰州大学教授

陈俊凌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员

戴少涛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胡江平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李来风

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王   鹏

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徐   坚

深圳大学教授

杨贤金

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杨   锐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

闫   果

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朱俊强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赵   彤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左右滑动查看



出品:松山湖融媒体中心

来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责编:张莎

审校:黄少宏 陈启亮


【创新松山湖热点索引】

聚英才、撑产业!松山湖“改革、创新、再出发”系列政策发布!

开新局谱新篇②|坚持科技共山水一色,松山湖勾勒未来城市新范本

飞跃松山湖20年⑯|协同创富:松山湖功能片区的发展引擎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创新松山湖

好看要点在看哦

Hi,你还在看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