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兼具传统与现代风格的科学园区、走进大湾区首家材料科学博物馆、体验炫酷科学实验、与科学家面对面交流……4月15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2023公众开放日活动举行,约600名市民报名来到山水间、荔林边,共同参与了一场精彩而充实的“科学游园会”。
新园区首次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三棱镜”科普志愿服务队授旗
“在实验室5周年来临之际,举办新园区启用以来第一次面向社会公众的大型科普开放日活动,对实验室来说意义非凡。”开放日启动环节,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陈东敏表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离不开科技创新,同样离不开科学普及。
作为广东省首批省实验室之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成立以来,在科技创新的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普及。近三年来开展进校园、探馆游、云讲堂等一系列科普活动30多场,实地参与的师生超过2万人次。
依托学科优势,目前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建成了大湾区首家材料科学博物馆松山湖材料博物馆,获批全国首个英才计划协同培养基地、广东省儿童友好基地、东莞市科普教育基地、首批东莞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实践基地等,实验室迅速成长为材料科学普及的前沿阵地。据介绍,“三棱镜”这个名称的灵感来源于1666年英国大物理学家牛顿的著名实验。他用三棱镜将太阳白光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色带。活动现场,陈东敏为“三棱镜”科普志愿者志愿服务队授旗,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党委书记、副主任冯稷为优秀科普志愿者颁发荣誉证书。“我们志愿科普服务队就像一个三棱镜,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可以透过这个三棱镜,看到七彩的材料世界,领略各种材料的本质和魅力,激发对材料研究的向往。”科普服务队成员常琛说道。本次开放日期间,实验室精心策划了“嗨!科学大讲堂”“耶!材料博物馆”“哇!材料实验秀”“啊!科学实验室”四个科普环节,希望大家带着对科学探索的好奇、感叹和无限的想象力,走进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体验科学的神奇、科技的魅力。在科学大讲堂环节,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知名科普作家曹则贤围绕战争、武器与物理学,为现场听众深入浅出介绍了世界战争史与武器发展史中的物理学知识;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协常务副秘书长吴宝俊,以《物理学有什么用?》为题,围绕物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分享,现场观众积极提问互动。此外,观众通过参观材料科学博物馆,全面了解了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发展情况,并通过展板及各类实物展品,领略了材料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超导就是超级导电,一些材料在某一温度下,进入电阻为零的状态。”材料实验秀环节,科普志愿者通过液氮迅速冷却超导材料块体,并放置在强磁材料制成的“莫比乌斯轨道”上,就实现了丝滑运动,并且在轨道正反两面都不会掉落。神奇而直观的实验效果引起围观公众的极大兴趣,围绕超导的原理及应用等方面踊跃提问交流。科学家们实际的工作场景及实际开展的工作也备受公众关注,在“啊!科学实验室”参观环节,公众得以走进锂离子电池材料研究团队及非晶材料团队实验室,与科学家面对面交流,了解了材料实验室在前沿研究及成果转化方面的具体进展。“没想到很多小朋友都有很高的科学素养,对电池的应用和性质有很好的了解,参观过程中提出了很多专业性很强的问题。”锂离子电池材料团队工程师邱细妹当天接待了多批参观观众,公众对锂电池的关注和了解让她既意外又惊喜。为了增强活动的参与性,本次开放日在每个环节设置了打卡点,观众在不同环节集齐打卡贴纸后,就可以获得实验室特别准备的由软磁非晶材料制成的纪念品。此外,公众在游览过程中还有机会体验到材料实验室科学家们的同款“科研咖啡”,以及获得一顶实验室纪念款棒球帽。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公众开放日活动是实验室5周年系列活动的重磅活动之一。近期,实验室还将举行五周年庆典暨新园区启用仪式、松山湖科学对话、“阿秒科技前沿”主题研讨会、产业化团队产品实物展等多场重点活动,推动实验室在新起点上加快发展,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松山湖材料实验室5周年系列活动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