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官员发表最新论文中,论文公布的2018-2021年连续4年的调研数据显示,在国自然基金项目评审中,超过73%(分别为78.42%、73.13%、74.84%、73.01%)的评审专家评审中被“打招呼”(“偶尔被打招呼”+“经常被打招呼”)。论文发表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管、主办的2022年《中国科学基金》杂志上,论文的标题为《科学基金系统性改革以来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回顾与展望》。论文的通讯作者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朱蔚彤;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机关党委纪委办公室 (纪检处)副主任、副研究员倪善强。论文称,“从2018—2021年的问卷调研看,各类找评审专家“请托”“打招呼”的现象有了一定遏制, “没有”和“偶尔”的比例在2021 年已逾90%。”2018年起,机关纪委委托第三方课题组连续四年对科学基金廉政建设与廉政风险防控情况开展调研。调研面向四类主体(委内工作人员年均200人次、评审专家年均1 000人次、申请人年均700人次,依托单位科研管理人员年均300人次),采取发放问卷、专题座谈、个别访谈、查阅文献等方式,较为充分地反映了科学基金系统性改革以来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成效。论文第二部分《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成效--基于2018-2021年党风廉政建设与廉政风险防控相关调研数据的分析》对调研数据数据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摘录如下:2.1、各类监督力量有效整合贯通,初步构建了委内外多方力量全面参与的“大监督”格局始终注重内外联动、系统整合、协调贯通,初步构建了委内外多方力量全面参与的“大监督”格局。从2018—2021 年的问卷调研看,委内外四方主体对科学基金项目评审风险防控工作总体评价良好,在“好”“较好”“一般”“差”“不了解”五个选项中,认为“好”或“较好”的比例逐年增加,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管理人员和依托单位科研管理人员评价为“好”或“较好”的比例在2021年均逾95%。2.2、“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廉政建设持续向好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肃及时查处违规违纪问题,外出活动违规取酬、超标准乘坐交通工具、违规收受馈赠礼品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从2018—2021年的问卷调研看,自然科学基金委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明显好转。在对依托单位科研管理人员的调研中发现:2018—2021年分别有19.3%、3.56%、0.84%和0.32%的受访者认为存在宴请或赠送礼品给自然科学基金委工作人员的现象;分别有5.48%、0.82%、0%和0.32%的受访者认为存在支付超出规定的讲课费现象;分别有7.78%、1.1%、1.11%和0.64%的受访者认为存在采用其他方式酬谢现象,下降幅度非常明显。此外,2019年以来,委内工作人员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总体评价中,认为“廉洁”或“基本廉洁”的比例整体维持在较高的比例区间,且认为“廉洁”的比例逐年增高,廉政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3、权力在正确轨道行使,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公正性不断提升强化对科学基金项目评审权力的监督和制约,通过制定并实施年度项目评审专项监督工作方案、提高驻会监督质效、邀请驻科技部纪检监察组到会监督等有力措施,强化会议评审工作纪律、保密纪律和廉洁纪律。从2018—2021年的问卷调研看,各类找评审专家“请托”“打招呼”的现象有了一定遏制, “没有”和“偶尔”的比例在2021 年已逾90%。此外,申请科学基金项目时打听信息、“打招呼”和“做工作”的效果越来越小,通过对评审专家的跟踪调研,越来越多的专家也选择不受影响、公正评审或申请回避,其中认为能坚持不受影响、公正评审的比例从2018年的69.44%提升至2021年的74.6%;主动申请回避的比例从2018年的5.77%提升到2021年的10.06%。从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情况看,面对腐败手段隐形变异、翻新升级,现有的运行机制和管理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和挑战,“打招呼、请托”等不端行为屡禁难绝,有组织的“相互请托”和利益交换现象不容忽视,委内人员被“围猎”的风险居高不下,对项目管理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还存在短板,等等。本文来源:中国科学基金,作者:倪善强 张 柯 蔡 斌 黄宝晟 杨 峰 朱蔚彤。科学基金系统性改革以来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回顾与展望。2022 Vol. 36(5) : 715-721等,版权属于原作者,仅用于学术分享。关注我们并回复想要查询的期刊名(如Nature),即可直接获取期刊信息(例如预测影响因子,分区查询,自引情况等)随时随地了解期刊发展动向!更多科研资讯、干货分享欢迎关注。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网络,仅用于学术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分享科研动态(微信ID:sci-xuank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