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官方明确: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不是不搞自由探索!

加油 科研动态 2022-11-25

来源:新华社瞭望  标题《以“三个破解”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作者:雷朝滋(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

着力破解科研方向与国家需求衔接不紧密的问题,着力破解跨学科、跨学院组建科研团队难的问题,着力破解评价激励机制不完善的问题;

加强有组织科研不是不重视自由探索,更不是不搞自由探索,而是在更好发挥自由探索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组织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创新高地建设,推动高校科技创新更高质量发展。

文 | 雷朝滋

近期,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就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作出部署,引导高校科技创新更高质量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新时代新征程,深刻认识加强有组织科研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有组织科研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有组织科研各项任务的落地,是当前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研究员、青年教师郝记华(后)在实验室与学生交流(2022年10月19日摄)  张端摄/本刊

以“四个下功夫”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是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的必然要求。高等学校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这一优势和作用,需要高校加快布局有组织、建制化的科研体系,全面提升高校解决国家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还需要高校强化与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科技领军企业等方面的协同,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加快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当前,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叠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需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通过有组织科研,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强化同国家战略目标、战略任务的对接,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支撑。

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是科研组织模式变革的必然要求。进入大科学时代,科技创新多学科交叉、多领域融合、多主体协同的趋势更加明显。科学研究范式从线性发展向非线性、非单向转变。科研组织模式从自由探索为主向与重大问题导向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并重转变。需要加强有组织科研,加快高校科研范式和科研组织模式变革,强化任务驱动型攻关,更好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引领科技创新发展方向,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机遇。

加强有组织科研是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任务,也是高校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更好服务国家需求,进而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的重要路径。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工作,要与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有机结合。

一是在实现重大原始创新突破上下功夫。启动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建设,持续实施“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瞄准若干重大前沿科学问题,组织跨学科团队,长期坚持、长期积累,力争不断实现重大原始创新突破。

二是在攻克“卡脖子”问题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上下功夫。实施“有组织攻关重大项目培育计划”,既加快战略高技术发展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又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把科技的命脉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三是在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上下功夫。主动服务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布局,以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等为核心,充分发挥高校的区位优势和学科人才优势,强化辐射带动作用,加快科技资源聚集,支撑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

四是在提升行业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主动与行业产业部门和龙头企业加强对接,加快实施“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百校千项”高价值专利培育转化行动、“百校千城”未来产业培育行动,走好有组织的产学研深度合作“三部曲”,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以“三个破解”保障高校有组织科研实施

当前,高校科研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堵点、难点,影响有组织科研的有效实施。要进一步深化高校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有组织科研提供有力保障。

着力破解科研方向与国家需求衔接不紧密的问题。高校科研与国家需求对接不够紧密的问题长期存在。针对这一问题,《意见》提出,将完善“双一流”建设动态监测系统,把承担国家重大任务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效纳入监测体系,引导高校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布局。要形成合力,共同实施好“有组织攻关重大项目培育计划”等举措,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出重大科技计划和工程,加大培育支持力度,加强与科技、产业部门的互动,有序推动相关计划和工程纳入国家科技计划,切实做到提出真问题、研究真问题、解决真问题。

着力破解跨学科、跨学院组建科研团队难的问题。当前,高校难以组建多学科领域稳定的研究队伍,特别是有利于跨学校、跨学科、跨专业的协同创新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意见》明确,要以重大任务为牵引,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前沿科学中心、集成攻关大平台等高水平创新平台为依托,建设政策特区,打破学科专业界限,赋予平台或团队负责人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经费使用、人才引进等自主权,打造敢于攻坚克难的攻关团队。建立资源配置一体化机制,在重大人才计划、研究生招生计划、本科生推免名额等方面对有组织科研给予政策倾斜和支持,克服单打独斗、资源分散的弊端,打破传统以学院、学科为单位的科研组织体系。

着力破解评价激励机制不完善的问题。科技评价是风向标、指挥棒。科技评价改革是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难点。近些年,高校科技评价改革取得了系列成效,但科研团队“小而散”、科研成果追求“短平快”、重数量轻质量贡献的状况没有实质性改变。特别是职称评定、绩效考核、奖励评审等评价激励机制过多强调科技成果完成人的排序,强调第一完成人,导致科研人员热衷于牵头干点小项目,不愿意参与承担重大任务,“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心态和现象还普遍存在,这些都不利于有组织科研的实施。要把优化奖励激励机制改革作为着力点,真正建立突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

《意见》指出,在职称评定、绩效考核、奖励评审等各类评审活动中,鼓励引导科研人员积极参与重大任务攻关;不简单以科研成果完成人排序作为衡量标准,更加强调科研成果的实际贡献,引导科研人员积极参与重大攻关项目或工程,强化协同创新。进一步构建更有利于有组织科研的评价激励机制,让牵头或参与国家重大攻关任务并作出贡献的各类科技人才有干劲、有盼头,让更多优秀研究生在重大科技任务中得到锻炼,夯实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基础。

以“四个转变”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自由探索和有组织科研是科研组织的两种模式。新形势下,充分发挥两种不同模式的优势,更有利于高校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加强有组织科研不是不重视自由探索,更不是不搞自由探索,而是在更好发挥自由探索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组织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创新高地建设,推动高校科技创新更高质量发展

在今后科技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大力支持自由探索,以更加有效的制度设计,持续为高校广大科研人员开展自由探索的科学研究创造良好环境、提供有力保障,推动自由探索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力争取得更多原创性重大突破。

在此基础上,加强有组织科研,以更加有力的组织方式,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巩固高校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的地位,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国家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一是在项目组织上,从被动的“接单式”向主动谋划、主动服务转变,建立重大任务组织机制,主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行业产业发展的需要;

二是在平台建设上,从“自由生长”向定向培育转变,围绕重大需求和攻关任务,加强培育布局;

三是在团队建设上,从“戴帽子”向重实战转变,依托重大科研平台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任务和重大工程,在实战中发现和造就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及其创新团队;

四是在支撑引导上,从资源引导向综合施策转变,要更加注重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

往期精彩


1、SCI论文写作大全来啦!助你早日发表高水平paper

2、能源类期刊分析预测,164本储能类SCI期刊影响因子汇总及知名期刊分析解读

3、国产期刊未来可期!国产材料、化学类SCI期刊介绍及预估及其他学科优秀国产期刊展示

4、院士坦言: 如果没有项目或“帽子”,目前大多数科研人都过不上“体面的生活”

5、华人首席科学家Science连发两文:后悔为科研牺牲健康,但不敢和导师说不

6、SCI-HUB文献神器v7.0上线,免费下载99.9%国内外文献

关注我们并回复想要查询的期刊名(如Nature),即可直接获取期刊信息(例如预测影响因子分区查询自引情况等)随时随地了解期刊发展动向!更多科研资讯、干货分享欢迎关注。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网络,仅用于学术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分享科研动态(微信ID:sci-xuanka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