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树英成长】张航伟的兔子洞奇幻旅行——张航伟(纽约大学)

2016-04-20 ShuyingAcademy

就像张航伟文中自称的树英元老,他应该也是我认识的第一个树英2016er。初三就来到树英,和2013的学姐们坐在同一个教室里学习托福。四年的时光的确,他从一个性格外露有些“不知天高地厚”或者说带着当时的年纪应有的自信的小朋友,慢慢收起了自己的锋芒,变得沉稳。即使是前后时隔不到一年的宣讲会,也能轻易感受到到他的成长。也许就像他自己说的,申请的过程让他有了更多的自我剖析和自我认知。申请的路曲折坎坷,从这篇曾经构思过无数次的树英成长里,寻找改变的轨迹。




九年级就来树英的我大概是看着这几届树英成长长大了吧。大概是一两年前开始,每当我的人生出现什么可怕的转折的时候,我都会不自觉地在大脑中构思一篇树英成长。这样陆陆续续下来,我大约也YY了十几篇树英成长了。但是真的要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又一下子觉得如鲠在喉,因为以现在的视角回头看去,那些很戏剧性的事情:11年级暑假西北夏校因为I20没弄好后来没去成,ED1和EA因为自己没注意看status学校顾问忘记提交我高三上半学期的成绩单导致整个early几乎没学校,以及很多很多负面的情绪,一些不成文的迷茫,都非常的模糊。申请季像一个放大镜,把我自己心上每一条裂缝放到最大,每一条裂缝就像一个兔子洞,跳下去后,我也不知道我会看到什么,下落的过程中我也几次险些窒息而死,好在有贵人相助,总算是平安落地,可以去探索一下新的世界了。


关于自己

在八年级我第一次踏上美国土做了我人生第一次school tour的时候,我的选校方向是这样的:在Upenn的Wharton,普林斯顿中选一所,因为他们的校园绿意盎然,像Hogwarts...慢慢到后来我希望冲一下Vanderbilt,到后来把early做砸了之后因为fordham给了我好多奖学金让我开心了半天。很多人,包括我的朋友以及我的父母,大概都把这几年我的经历看做一个慢慢消沉的过程,我自己也曾经一度这样认为,但后来我发现整个申请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剖析的过程,是找到真的自己,和自己想在别人面前呈现的自己与自己想成为的人的区别,并努力去缩小这个区别的过程。更是了解自己的key identity的过程。在过去准备自己的主文书的时候,我经常帮我身边世外以及树英的同学brainstorm,在整个过程中我最爱问的一个问题就是,你最关心什么?好多人给我的回答是:写完这篇文章。但我觉得如果我不真的关心一件事并把它写出来的话,整个书写的过程将变得痛苦无比,这是我不愿意经历的。所以我一步步的回忆,然后发现自己并不是一个领导者,我也不是一个学术达人,我甚至不是一个party boy,我有太多的,在这里都无法一一细数的缺点。


我是一个梦想家,是一个期许公平与交流的人,而这一点,即使它看起来不是特别的fancy,成为了我整个申请季所有文章的核心。我每次和大姐,DTR说起来我新一篇文章的点子,或者跟mentor沟通并将一篇文章定稿,我都会发自内心的很开心,好像敲定了自己观念形成的一部分。我想我是少有的,真的享受写文章和做面试过程的人。这一点给我带来了很多的麻烦,对自己生活状态的迷茫让我丢失了很多睡眠,但即使如此我仍然很感谢我自己,我的父母与树英的各位,没有让我的申请季变成一个为了功利和更好的排名而奋斗的战役。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在树英的mock interview,邓璐阿姨让我用三个词语形容我自己,我憋了3分钟没想出来,最后没办法说了一个friendly还不知道是amiable,问我我要做的职业,我说businessman,我每次想起来这件事情都可以笑一会儿,真的太蠢了,自己好像是陌生人一样。后来在common app上我又一次遇到了这个问题,这一次提问者是USC,我用了unpredictable,idealistic和communicative,我觉得挺贴切。至于职业嘛,我填的是travel writer,因为我做服务员兼语言家教的梦想实在很难在几个词里表达。(我以为我的答案已经非常聪明了,直到我见识了几个president of America,pirate,special agent…)这个改变对于好多人而言可能微不足道吧,但对于我,确实是经历了很多很多谈话和推敲:


那时候刚刚发现自己的early application第一轮的申请搞砸,去树英告诉DTR和大姐,看看能不能补救点什么。最后演变成坐在图书馆里跟大姐大哭,DTR已经被我气跑了,大概他这辈子第一次见我那么没出息的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让他失望失望再失望。然后我跟大姐说,我真的好绝望啊,我觉得我承载了好多期待,又让好多人失望。大姐说,你必须停止努力活成别人想让你成为的样子了。然后我做了个新的school list,就走了。即使到这两天为止我仍然觉得这是我自己的一个问题,我还会跟我的总统朋友,海盗朋友们说我好累啊。他们会说我太不会做决定,也太不会live for myself。大概这也是我接下来的日子要继续攻克的吧。



关于思考

我是一个太不懂得控制的人,所以我在十一年级把我所有的空间都留在考虑一些假大空的问题上,我想过很多乱七八糟的社会问题,他们还算有用的毕竟转化成为了我的性格的一部分,也成为了我文章的一部分。但更多的,是一些有的没的,比如自己将去向何方,过去的时间里做错了什么之类无聊的问题,于是我一直想, 我翘课想,我不做作业想,我不睡觉想,这直接导致了我现在还在和学校斗智斗勇,免得它哪天心情不好决定把我赶回家种田。好在我在世外和树英都遇到了全世界最好的几个老师。他们都没有放弃我,我总是想说,换作是我,早就放弃了吧。


那时候RD的结果陆陆续续的出来了,我陆陆续续的收到了几个不是很想去的学校的offer,也慢慢的凑齐了一幅拒信炸弹,最具有冲击力的一封拒信,让我在化学课上直接脑子停摆,我从那天起到现在上化学课就没能集中过。这是一封来自某校的拒信,early结束后我经常和同学开玩笑说,大家现在都是fordham校友了,希望能一起进dream school 某校。我一直把这个当做一个很好笑的事情,直到笑话里的dream school也把我拒了。一下子被vanderbilt拒的时候的那种麻痹感都解除了,突然一大波情绪涌进来,我那时候就知道我明天或许又要翘课了。这是我一个申请季最最最最仔细的一次思考,我一直觉得自己一些点是与众不同的,但现实可能不是这样的,我愈发觉得定位与自我了解是多么重要。这个糟糕的惊喜也让我重新想到我认为我应该去做的事,我大学生活的中心思想。


我和我爸就我考前不好好复习这件事有过一次妙趣横生的争执,我说,学习是靠思想的,不是靠瞎用功的。而我爸也不是一个走寻常路的人,他直接大喊说,你有什么思想。这个事情我笑了一个礼拜,那时候我以为每个人都有思想。直到现在我意识到思想并不是胡思乱想,才发现这个问题比我想象中的严肃一点。


我过去几乎能把所有东西量化成钱,后来我发现了思考这个东西,发现了世界上居然有学哲学的人,学社会学的人,居然有真的喜欢媒体的人,有喜欢教育的人。我觉得很懵,然后经历了一系列的想和变化,成了现在的我自己,a future philosophy or education major student (quick reminder: if anyone translates this to my dad, I’ll be beaten to death)。那时候我去大别山,我是小朋友们语文课的助教,我的几个同学们在台上教小朋友们爱啊什么的,问他们最爱的人是谁,他们说是他们爸妈,我站在门外听着,和这些小朋友的老师聊天,老师说他们这辈子还没见过爸妈几眼。我因为这事蹲在楼梯间哭了半天,被我班主任看见了,过来问我干嘛啊?我说教育这东西真的能杀人,她说这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做的控制面向受教育者的那一面。我说我们的支教是一场屠杀,她说,没办法,学校为了你们好。后来班级分享,班主任问我有什么想分享的吗?我说我没什么可分享的。因为我心里想着的是,听我分享的人可能也不知道我在说什么。


也算树英老元老的我在这几年在我第二个家的树英发生了很多事情,类似的触动大概是真的不少,有一天晚上我在树英,和DTR讨论ED学校的事情,那时候我们正愁着我低到已经没法申请好学校的ib分(可怜的35分),纠结了一晚上,DTR一拍桌子说,申vanderbilt。那天过去后我经常想,如果我是DTR,我能承受这个重量吗?我能承受教育者的改变的责任与重量吗?我想如果我格外小心的话,我是可以的,但我不确定,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说我会学习教育而不是我要做老师。后来申请结果试图告诉我我选错了,我们学校选了我的second choice,emory的学生都进了至少其中一所,但我知道我没有选错,因为这个决定背后藏着的是很多的谨慎和意识,以及我对自己的定位。别人经常告诉我说,如果你去当老师,你估计会把你所有的学生都教成你这幅鬼样子。我会打着哈哈说是啊是啊,我是来报复社会的。但我心里想的是,我们从小到大所目睹的一切,一切对不思考与无知的热诚才是毁坏。


我觉得这篇文章大概不太成文,逻辑十分混乱,但是这的确是我从十几篇想象中的树英成长中总结出来的真的树英成长。如果在读这个乱七八糟的文章的时候你快步入申请季了,我希望在不体验我体验过的任何情绪的情况下找到你自己,不过这不太可能,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单选题,要么你真正的开发你自己,要么你不浪费这个时间了,干脆点编一个你出来展现给大学。我选了前者,我觉得我应该后悔的但是我并没有,这勉为其难能算作我呆在树英那么多年,惹了那么多麻烦之后的成长。最后还是好好和过去陪着我三年的家说一句: 谢谢了。





树英线上分享会



接下去,树英将推出全新的线上分享会。每期将会邀请一位树英学长学姐,为我们分享他们的申请经历。具体的人员及日程安排会在之后的微信公众平台向大家公布。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加入下方微信群,参与我们的线上分享活动。






更多树英成长故事


>>>>>树英成长


每年申请季,总有许多不一样的故事。每一个树英er在申请这条路上付出的艰辛都会在拿到理想offer的那一刻变得圆满。而树英成长正是记录这一过程最好的载体,希望每一篇树英成长,都可以带来启发和影响。小编会为大家定期更新树英成长,而你也不用担心错过了之前的精彩故事,小编已经为大家整理好2016的索引,方便查看。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潘文稚(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 威廉玛丽学院)

—>《0到10|无到有》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华安(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 威廉玛丽学院)

—>《Hark Upon the Gale》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李雨葳(Wellesley College 卫斯理女子学院)

—>《愿Wellesley的荣光归于你》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左琳(Duke University 杜克大学)

—>《申请季不言放弃》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杨雨隽(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华盛顿圣路易斯)

—>《所谓勇气就是知道不畏惧什么,也知道畏惧什么》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彭一帆(Tufts University 塔芙茨大学)

—>《树英三年》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吴欣然(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卡耐基梅隆大学)

—>《没风你就使劲划桨》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郑睿(Rice University 莱斯大学)

—>《一蓑烟雨任平生》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张书萌(New York University 纽约大学)

—>《分享一个Taylor Swift的BFF的小学妹的故事》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刘雨欣(Emory University 埃默里大学)

—>《写作不安,读作不甘》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孙偌偲(Franklin & Marshall College 富兰克林马歇尔学院)

—>《谢谢你还没放弃》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周奕炜(University of Rochester 罗切斯特大学)

—>《回首萧瑟处,结庐在树英》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张馨予(Mount Holyoke College 曼荷莲女子学院)

—>《所谓成长》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魏兰(Brown University 布朗大学)

—>《开始怀念申请季》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莫昕卉(University of Michigan -- Ann Arbor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

—>《褪去一身傲气,寻找真实的自己》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王诗农(NYU 纽约大学)

—>《What, How and Why》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徐雪婧(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华盛顿圣路易斯大学)

—>《树英成长,你长什么了?》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庄欣媛(华盛顿圣路易斯大学、圣母大学、密涅瓦大学)

—>《出国那么辛苦,一起努力会好很多吧》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周南(NYU 纽约大学)

—>《Senior的秋天,谈梦想都是一种奢侈。》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王景奇(USC 南加大)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点击下方“标题查看 王萱扬(University of Rochester 罗切斯特大学)

—>《Carpe diem. Seize the day.》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