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寻找精神分析的无用之美

倪考梦 解缚的普罗米修斯 2022-05-21
我对情绪的认识和理解,除去早先懵懂阶段外,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2005年开始。当时生活经历挫折,深受情绪困扰,希望自助,就找心理学来读。偶尔的机会,我接触到《梦的解析》,对精神分析产生浓厚兴趣,又把能找到的弗洛伊德、弗洛姆等精神分析学派专家作品和与之相关的人本主义著作都读完,做了海量笔记,71万字手稿。

第二个阶段是2009年之后。我陆续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心理学观点,开始严重质疑基于临床观察和专家解读的精神分析学派。我把能找到的行为主义、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的观点都整合起来,又做了海量笔记,完成了自主论的情绪板块建构,并主要观点纳入《自主论纲要》和《意志、认知、情绪与行为》。

第三阶段从2022年开始。最近在仔细研读情绪建构论,又开始怀疑之前的所学所思,决心勇敢地对自己现有的观点进行一次颠覆式重构。在撰文推销情绪建构论之前,我决定先写一篇关于精神分析的文章,追忆那些曾经的岁月,也帮助自己更好放下。

下文内容主要节选自2010年时的手稿,仅代表我当时学习和思考得来的观点,缺乏实证,仅供参考。



 杯具中鱼与心理学 

最初我以为,人是杯具中鱼,自以为拥有世界,却处处受到限制。看得见的东西很多,够得着的东西很少,看得到够不着,成了无法回避的矛盾。

如何化解这个矛盾,人群中有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我们可以看得近点,这样矛盾就少了,如果能完全不看就更好了,这样矛盾就没了。他们说,我们住不是杯具,而是鸟笼,人也不是什么鱼,而是鸟。只要肯绝食,自然可以穿过围栏,到外面自由飞翔。持这种意见的人编了很多神奇的故事,描绘笼外的绮丽风光,赢得了众多追随者。

另一帮人的意见是,如果我们的双手太短,那就发明工具扩展它的长度。矛盾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内化解,但只要我们持之以恒,日积月累,终有一日能获得解放。他们也赢得许多支持者。他们不喜欢鸟笼的故事,驳道:即使我们真在笼中,也应该努力吃得饱一点,凭力气挣脱牢笼。

还有一小撮狡猾的中间派打算骑墙,把前者叫做“心学”,把后者叫做“物学”,承认两者都有对的地方,也都有不妥的地方,但可以统一起来,优势互补。在他们看来,不管是鸟笼还是杯具,不管是鸟还是鱼,都可以一边注意节食、不长肥肉,一边加强锻炼、多长肌肉,双管齐下,更快地走出来。

骑墙派的学说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心理学(Psychology)。这是一门看上去很美的学科,既是心学,又是物学,既用物学的方法来研究心学,又用心学的理念来扩展物学。然而,它又是一门至今仍未形成统一范式的学科。心理学内部流派众多,各家盲人摸象,各执己见,虽然人摸到了越来越多的东西,但人却越来越不明白自己到底摸的是个什么东西了。在前现代心理学阶段,它表现为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传统之间的对峙。在现代心理学阶段,它又表现为心理动力理论、行为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现代认知理论、生物心理学理论等诸多派别的论争。在这些分歧的背后,是心学与物学倾向在骑墙派内部的思想交锋,是主观思辨取向的哲学心理学与客观验证取向的科学心理学之间的矛盾。

作为骑墙派曾经的坚定支持者之一,我一度认为精神分析学(psychoanalysis)是完成心学与物学统合的最佳切入点。

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导论讲演新篇》中写道:「作为一种特殊的科学,一种心理学的分支——深层心理学或无意识心理学——精神分析完全不适宜再构造一种它自己的世界观:它必须接受科学的世界观」。现实中,弗洛伊德跟他的信徒们重新建构了一套解释世界的体系。精神分析的理论向不同方向发散,但都源自相同的核心,即致力于持续、合作地探究人类经验的复杂特性,这些经验是在过去与现在、现实与幻想、自我与他人、内部与外部、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相互作用之下建立的。

我比较喜欢三位「弗老师」。弗洛伊德开创了精神分析学,用它研究一切;弗洛姆做了继承,用它研究社会学,还结合了佛教和马克思主义的元素,指出人们有逃避自由的倾向;弗兰克尔(George Frankl,英国那位)延续弗洛姆的路线,用它研究文化和历史,搞心灵考古,必须补全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心理元素,他还在深度催眠的基础上,探索出身体分析加精神分析的方法。我个人关于精神分析的理解,主要建立他们的理论基础之上。



 传统精神分析观点 

人本主义大师马斯洛说过,弗洛伊德一定要读,但要去读他的事实,而非他的玄学。下面我尽力介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事实,避开他的玄学。这些上个世纪的理论,有一种无用之美,我们一起鉴赏。

1. 心理结构说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都有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等心理结构。本我是心中的孩子和野兽,遵循快乐原则,是情绪之源;自我在本我之上生长,遵循现实原则,是理智基础;超我代表家长和社会,遵循社会准则。最终,自我要调和本我和超我的矛盾。你自己看作一个家庭,本我是熊孩子,自我是你,超我是爷爷奶奶辈,就好理解了。弗洛伊德的这套理论其实是西方思想的主线,在柏拉图那里是激情、理智与欲望的争夺,到了尼采那里是婴儿、狮子和骆驼的组合,再往后更加通俗的心理学表述会是情绪、意志和认知等术语。大家只是换一套话语讲相同的感受。如今,已经很少看到有学者使用本我、超我等概念,但是自我被传承下来,罗伊 · 鲍迈斯特(Roy Baumeister)就用它来命名自己的自我耗损(Ego Depletion)理论。事实上,罗伊的意志力跟弗洛伊德的自我有许多相似之处,后者提出自我强度(Ego Strength)的概念。

2. 潜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都有意识、潜意识、前意识等状态,之后又逐步简化为只有意识和无意识,再被发展为个体无意识和群体无意识之分。不过这些都是过去时,现在没人这么说,因为多数人已经不再相信了。不过在弗洛伊德等人的时代,这是很流行的说法,有点像今天的人动不动搬出人工智能来说事一样。弗洛伊德还持一种童年决定论的立场,认为童年往事长久影响人们的身心发展。在他看来,许多人童年时有恋母情结,或被性侵过,各种创伤结痂形成情结。情结在无意识中不断制造情绪,人们压抑自己,情绪就进入潜意识层面,要么通过白日梦表现出来,要么伪装后通过梦境流露出来,当然,还有人会通过诙谐的幽默表达出来。这套理论大半是错的,甚至是有害的。美国曾经有过一段时间流行精神分析,迷信童年创伤说,导致许多人建构出不存在的童年虚假记忆,并以此指控家长,造成许多美国家庭悲剧,这算是弗洛伊德理论的污点。

3. 自由联想与梦的解析

当人们无法有效释放这些情绪时,情绪堵在心里,就会呈现出各种歇斯底里的精神症状。弗洛伊德生活在崇尚秩序、克制、自律的维多利亚时代,他接触的大多是一些中上阶层的精英,这些人的确把自己憋出问题来了。于是没钱继续深造的弗洛伊德放弃去学校继续解剖龙虾、研究神经的想法——部分是为了生计,部分是为了爱情——果断地开了一家心理诊所,开启了他的精神分析之旅。当时欧洲还流行催眠疗法,但弗洛伊德旗帜鲜明地反对之,认为催眠效果不可靠,而且会造成依赖。他独树一帜地采取自由联想法,就是让病人舒服地躺着,自己在边上陪他聊天,让病人把想到的一切说出来,分析师适时用精神分析的理论话语进行权威解释,帮助病人梳理心绪,释放情绪,恢复健康。弗洛伊德自诩精神分析疗法是一种再教育,并发明了很多新术语来概括共性现象。如病人跟分析师倾诉久了,会有动情的感觉,就是「移情」,病人说着说着就不愿意说下去,无意识地回避某些问题,那就是「阻抗」。另外,「梦的解析」也作为重要技术被引入并使用,通过复述和解析「显梦」和「隐梦」,后者被认为是潜意识经过凝缩、移置、表现、象征和润饰等工序后,伪装为各种意向进行释放。总之,这些都是高度模糊、无法量化的东西,弗洛伊德依靠自己的学识和才智,让病人相信了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弗洛伊德在帮助病人建构自己的情绪。

自由联想和梦的解析等方法到底有没有效果,我觉得应该有效,可能跟中医有点像,理论经不起推敲,实践有一定效果。但是到底有多好,很难说。之前许多实证研究的结论是,大多数心理疾病的患者通过简单的谈话咨询都能有所改善,其中最关键的要素是倾听和关怀,所以几十年前美国就出现了聊天记录人程序,帮助他人做心理咨询,效果也不比人类差,虽说这个机器人只会简单的嗯啊和重复你的上一句话。姑且相信精神分析对那个时代的精神病人的确有效,他也的确给弗洛伊德带来了名望和认可。从一开始的争议,到后来的学术红人、社会名流,弗洛伊德靠长寿力排众议,他的学派总是不断分裂,又像细胞一样不断新陈代谢,开枝散叶,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和领域。

如果我们把心学放在左边,物学放在右边,弗洛伊德放在中间,我们会看到它的理论在后期的图谱是这样的:极左是肯 · 威尔伯的超个体心理学和卡尔 ·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中左是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和弗洛姆的精神分析社会学以及新弗洛伊德主义者们的自我心理学,中间是弗洛伊德的经典理论,中右是赖希的性革命理论、弗兰克尔的深度精神分析,极右是坎德尔的生物学倾向,以神经科学研究支持精神分析的潜意识理论。我现在就处在极右的位置,我和坎德尔一样,希望精神分析能有一些东西可以被神经科学证明,但发现真的很难。或许,我们把精神分析看作是一种文艺理论会更合适一些。它像艺术一样,有一种无用之美。



 力比多的三种比喻 

弗洛伊德的情绪论除了上述内容外,还有一个重要模块是力比多。尽管弗洛伊德的弟子和传人们并不喜欢,但弗洛伊德本人似乎并不忌讳外界把他所畏的力比多曲解为性欲之意,他甚至有意引导大家产生争议,可能是因为他想借此引流,引起关注和讨论。弗洛伊德之后又提出儿童性欲论,把儿童成长期划分为所畏的口唇期、肛门期、性蕾期等阶段。他总是不断惹是生非,大家骂他,又去读他的书。其实,认真读他的书,你会了解到,其实他是从自己喜欢的希腊神话里找素材和隐喻,再重新解释世界。力比多其实是一种有所指向的情绪冲动,译作「原欲」、理解为原始欲望更贴切。我更喜欢他的弟子荣格更加中性的定义,力比多即是生命力,是一种情绪能量。如今,除了少数精神分析的信徒以及一些不学习的早期文艺界人士外,力比多学说基本上被证伪或者摒弃。在我彻底放弃力比多之前,我想借这篇文章,存档下我曾经用过的三个比喻。

1. 水的比喻|心灵之湖

水的比喻是我个人最喜欢的,所以第一个说。情绪(力比多)是水。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情绪之湖。所有感觉和想象,都犹如山川和河流,将情绪之水源源不断地送到湖里。

在情绪之湖里,情绪的温度就是水温,积极的情绪是温水,消极的情绪是冷水。温水总是向上,冷水总是向下。意识就是风平浪静的湖面,潜意识则是暗流涌动的湖底。湖面和湖底不仅温度、流速不同,水压也不同,焦虑就是水压,痛苦就是水压不断增加的感觉,快乐则是水压缓解后的感觉。湖面感到轻松和快乐,湖底感到沉重和痛苦。

在压力最大、温度最低、流速最快的湖底,潜藏着洪水猛兽利维坦,它就是情结,是「思不得」的产物。创伤是那湖中的礁石,它由极端事件的经历造成,湖水不断地拍打礁石,就可能唤醒湖底沉睡的巨兽。巨兽一旦醒来,就会浮出水面,兴风作浪,弄个天翻地覆。

心灵之湖的底座及湖畔的土地,就是我们的本我,它承载着湖水的压力,也蒙受湖水的润泽。湖边的堤坝就是超我,它把湖水封存起来,不许它淹没周围的土地;堤坝上有很多个泄洪的闸门,通向不同的河道,它们就是心理防卫机制。自我是掌管闸门的人,他的任务是通过操作闸门来驾驭心湖。一方面,自我要宣泄满溢的湖水,缓解湖底压力,灌溉湖畔土地,让本我满意;另一方面,自我又要保护超我堤坝,维持基本水位,囚禁情结巨兽,让超我满意。自我的工作决定了心灵之湖的长治久安。

但是,自我也有失败的时候,结果湖水泛滥,心灵世界的平衡被破坏。此外,自我也缺乏消灭情结巨兽的能力,因此被关在湖底的巨兽会时不时地醒来,折磨本我。当然,我们也可以像荣格那样乐观,把情结看作勤劳的家畜并加以利用。的确,如果自我足够强大的话,可以在湖边修一座「发电站」,利用这些情结所制造的波澜。大概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阿德勒才会认为是自卑情结在推动人们积极奋进。

2. 光的比喻|情绪星球

光的隐喻比较简单,情绪能量是光,情绪系统是太阳,认知系统是地球,意志系统是月亮,心理过程就是三个星体的互动关系。人格是星河,由无数个心理过程构成,是无数个太阳系的总和。


情绪系统在心理过程中占据主导性地位。太阳比地球大,地球比月亮大,所以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太阳自转。意志系统、认知系统和情绪系统的关系也是如此。无论我们在地球上如何看待月亮和太阳,都不改变三个星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情绪系统始终是最强大的,认知系统次之,意志系统最弱。月亮给地球带来非常有限的影响,诚如我们只有有限理性那样。

最终驱动我们的,都是情绪的力量。太阳发光,照亮地球和月亮。地球和月亮不会发光,只是折射太阳的光。白昼就是正面情绪,太阳如此耀眼,让月亮顿时失色。夜晚是负面情绪,月亮在夜晚反射太阳光照亮地球。偶尔,月亮会挡住太阳,造成日食,那持续不了多久,意志系统在情绪系统面前,就是一个无力的骑象人,被大象背着到处走。情绪之光,不可阻挡。地球部分或者完整挡住月亮,是经常发生的事情,认知系统和意志系统之间的关系就是如此。我们不能因为黑夜或者雨夜,看不到太阳或者月亮,就怀疑他们的存在,就像不管我们是否承认,情绪和意志系统都在时时影响我们的决策那样。

我们在地球上的一切能源来自太阳,包括石化燃料也不过是对过去接受的光的一种储存。我们要努力把光用好,转化为各种形式的能量,推动地球的建设,争取开发月球,这大概就是情绪系统、认知系统和意志系统的关系。根据这个比喻,离开了情绪,一切都会停摆。

3. 电的比例|情绪发电机

电的比喻最迟出现,却是最实用的。我假设我们的情绪系统的内核是一个发电机,内含一个磁场线圈,一极是安全-杏仁核中枢(决定我们的唤醒程度,是兴奋还是恐惧),另一极是自由-多巴胺中枢(决定我们的愉悦程度,是快乐还是无趣)。

内部感受和外部刺激以及由此产生的认知判断,源源不断地切割情绪内核发电机的磁场线圈。正面切割则产出正电子,形成积极情绪,负面切割则产出负电子,形成消极情绪。电子汇成电流,就是情绪能量,这是驱动我们心理和行为的主要动力来源。

情绪的电流对外输出,就驱动我们的认知做出决策,转化为具体行动。这些行动又会带来新的内部感受和外部刺激以及新的认知判断,继续驱动情绪发电机。我们就会进入一种良性的自我驱动的状态,特别是当能力水平与任务难度相当的时候。



 情绪输出的四种路径 

受弗洛伊德和他的女儿安娜的工作的影响,我一直思考如何更好地概括那些心理防御机制,在我看来,它们都是人们输出情绪的具体路径和方法。我对它们进行了重新归类,提出文明、爱神、死神、幻梦四种路径,分别对应升华、释放、宣泄、退行(压抑)四种方式。这或许是我个人错得最离谱也最唯美的原创观点,是艺术化的想象与文学化的表达的结合。我无意也无力做科学证明,但即便它是错的,也有无用之美。更何况,统计学家乔治·博克斯说过,所有模型都是错的,但有些是有用的。我相信这套模型会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1. 爱神的释放

直接表达正面情绪,爱自己,爱他人,爱世界,敞开胸怀拥抱我们所热爱的一切。弗洛伊德以Eros命名他的生命本能,我则引来命名我的第一种路径。Eros是古希腊神话中爱神的名字,意为求爱者付出的主动之爱,罗马人山寨了希腊神话后,将Eros改为Cupid,就成了我们熟悉的那个射箭的小爱神。原版的Eros和人间最美女子Psyche的故事极其精彩。神话故事的结尾,Eros和Psyche生了个孩子叫Voluptas(快乐)。亚里士多德在大部分时间里,把灵魂中产生思想的地方叫做Psyche(心灵),这也是心理学(Psychology)的由来。爱神的释放,是指主动表达爱意。这种方式在弗洛伊德的时代后续不太方便,但在我们的时代已经是一种「政治正确」了。弗洛伊德的弟子弗洛姆专门写了《爱的艺术》,之后的精神分析传人们也不断在西方延续他们的爱的研究,最后极端形式,就是上世纪60-70年代的性解放运动。这显然是对爱神的释放的一种扭曲化和夸张化。目前看来最实用最易行的做法,是主动拥抱你爱的人,拥抱可以让你的大脑分泌后叶催产素,也叫「信任激素」,让我们感觉不错,而且与他人关系更好。

2. 死神的宣泄

直接宣泄负面情绪,恨自己,恨他人,恨世界,拿起武器把这个世界砸个稀巴烂。弗洛伊德用Thanatos命名他的死亡本能,我则引来命名我的第二种路径。Thanatos是希腊神话中死神的名字,角色接近于中国的黑白无常和西方的镰刀死神,主要任务是把阳寿期满者带去阴间。在希腊神话故事里他曾两次受辱,一次是被使诈的西西弗斯欺骗,一次是被暴怒的赫拉克勒斯痛扁。此外,在漫威故事里,他以灭霸的身份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过程中也吃过不少苦头。弗洛伊德是遭遇了两次世界大战,看到生灵涂炭的情况下,提出的死亡本能的假说,这显然是悲观至极的创意。更多系统研究指明,除极少数因为基因缺陷而有反社会倾向的人外,多数人的破坏和攻击行为,更多的是工具理性的产物,是方法而非目的。体育赛事就是和平年代的战争,我们可以把各类竞技活动都纳入这一序列,甚至把之后的电子竞技的部分纳入。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释放自己的力量。所以,当你渴望宣泄的时候,去参加竞技体育吧,最好是足球篮球等集体对抗项目,不仅可以释放力量,还可以得到社会支持,一举多得。

3. 幻梦的退行

情绪无法直接释放或宣泄,被压抑之后,通过幻梦的方式得到满足。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这是成人状态退行到孩童时代,是一种逃避的慰藉。在弗洛伊德等人年代,幻梦包括梦境、癔证、宗教等;在我们的时代,幻梦也包括音乐、书籍、电影、游戏等文化产品。在现实世界里无法去爱,就到精神空间里去爱,去拥抱;在真实世界里无法去恨,就到虚拟空间里去恨,去厮杀。尽管许多成人在情绪的冲动下渴望证明电子游戏,包括暴力游戏在内,会激发更多反社会行为,但事实上,幻梦的慰藉不仅不会带坏人们,相反还非常有利于情绪疏解。今天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让人们从幻梦中走出来。当时提出幻梦的慰藉时,还没有VR和元宇宙的概念。尤其是在疫情背景下,人们无法出门,加上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更多人会到游戏中寻找即时愉悦的反馈。如果你决心追求幻梦的慰藉,我建议去早点睡觉,去享受梦境的安抚,你的大脑就是最好的奇幻片导演。或者,入手VR设备,投身《半条命2:艾莉克斯》的世界,绝对令你震撼的效果。

4. 文明的升华

情绪不作直接释放或宣泄,也不压抑和退行,而是向上升华。情绪若是碳,爱神向前走,构建碳基生命;死神向后退,带来生灵涂炭;幻梦向下沉,松垮成为石墨;文明向上升,重构成为钻石。同样是碳,结构不同,石墨极其脆弱,钻石无比坚硬。弗洛伊德推崇升华之路,后世一些研究者站在科学的角度反对这些理想主义,我选择站在弗老爷一边,这次他是对的。升华或许无法彻底净化负面情绪,但它的确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对于普通人而言,劳动是最好的升华。对自主人而言,创造是更好的升华。为此,要有兴趣和特长,在升华中超越「梦游者」,成为「解梦人」和「造梦人」。不要只是看书,试着去写书;不要只是看片,试着去拍片;不要只是听歌,试着去唱歌。对于升华情绪而言,能否留下legacy应该成为最好的评判标准。具体原则我在《为何而自主》《工作三段论》中亦有论述,不再赘述。你也可以通过观看下面的视频,来了解更多关于升华的建议。

普罗米修斯的日课|第十九章|升华|讲课视频
2020年12月3日|温州肯恩大学


我非常喜欢法国诗人蓬热的《季节的轮回》:通过树的途径走不出树。从我开始阅读神经科学的那一刻开始,我就知道精神分析的路子回不去了。从我拿起情绪建构论起,我就知道从前认识情绪的方式到头了。或许未来,我还会拿起更新的理念,去推翻情绪建构论。

纪伯伦说过,学者和诗人之间有一片绿地:倘若学者穿越它,他就会成为智者;倘若诗人穿越它,他便成为先知。不是什么学者诗人,更不是什么智者先知,我只是一个渴望不断接近那片草地的青年,要把这些思想盛宴的碎末拼接起来,看他们在阳光下散发出迷人的光辉。



 关于解缚的普罗米修斯 

我是温州人、公务员,爱好读书和写作,喜欢心理学和数字化。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更欢迎收藏以下合辑:

1. 自主指南|何为自主及如何变得自主
2. 泰坦日课|泰坦给英雄传授天神秘法
3. 茴香辞典|自主方法论和工具包大全
4. 梦话连篇|倪考梦个人演讲视频集锦
5. 高温青年|高能而温暖的理念与实践
6. 温州故事|温州的点点滴滴等你来品



《普罗米修斯的日课》是倪考梦所著小书,假借希腊神话中泰坦普罗米修斯与英雄赫拉克勒斯间的对话,讨论何为自主以及何以自主的问题,共24个章节,每章介绍心智模块,配套故事和理论。《日课》主体部分于2020年5月快速写成并发布在公众号,9月排版形成石墨电子书,10月至12月在温州肯恩大学录制成视频。感兴趣的朋友可扫码加入UMU日课学习小组。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获取本文彩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