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太经典!什么是好的市场监管,专家用三个鲜活的事例讲清楚了
什么是好的监管?它的本质究竟是什么?重量级嘉宾姚洋走进《中国经济大讲堂》,为我们深度解析。
”姚洋用三个事例介绍了什么是好的监管↓↓
姚洋在《中国经济大讲堂》中介绍,中国汇率制度的发展大致经过三个历程。第一个阶段是从八十年代初期到1994年,是汇率双轨制,一种是市场汇率,一种是政府制定的汇率。目的是一方面要鼓励出口,另一方面要限制进口;第二个阶段是固定汇率阶段,从1994年到2005年,我们计算过,固定汇率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累计贡献大概是11%左右;第三个阶段是从2005年到现在,我们实施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我自己的解读就是过去四十年来我们的汇率制度,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支持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满足了一定的社会的目标。”
姚洋指出,直到今天,中国仍然没有取消资本项下的管制。他表示,中国从来没有发生过国际金融危机,这跟中国对短期资本的管制是高度相关的。中国曾经出现过资本的外流,但是由于资本管制,我们控制了资本外流的速度,把这个问题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其它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有资本的自由流动,但最后一旦遇到了风吹草动,结果是非常糟糕的。
在《中国经济大讲堂》节目中,姚洋举例说明:“我去美国读书,巴西同学告诉我说,要想找到世界上最好的经济学家一定要到巴西去。巴西当时的通货膨胀率每个月20%,月初拿到工资,如果不花掉,月末20%的购买率会自动消失,所以巴西每个人都必须是很好的经济学家。卡多佐当上总统之后,把恶性通货膨胀抑制住了,他的声望非常高,结果莫名其妙。亚洲金融危机波及到它,索罗斯到处筹集资金,造成了巴西资本外逃,巴西雷亚尔贬值。这时候著名的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跟卡多佐说,应该学马哈蒂尔,把资本自由流动控制三个月。马哈蒂尔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在马来西亚让资本三个月不准自由流动,所以马来西亚是受到影响最小的。
阿根廷在这之前也是恶性通货膨胀,它采用了一个所谓联系汇率制度,实际上把自己本国的货币比索美元化,是固定汇率,一下遏制了恶性通货膨胀,政府不能乱发钞票了,通货膨胀没了。但是它的出口基本上只有一个国家,就是巴西。巴西的经济一垮掉,阿根廷的经济也跟着垮掉,它的外汇来源就不足了,尽管它的政府负债很低,可是比索就是支持不住了,要贬值,大家开始挤兑。阿根廷发生危机是在2001年年末,从12月20号到下一年(2002年)的1月1号换了五个总统,止不住了。所以发展中国家短期资本的流动是非常具有破坏性的。”
2008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这时候我们国家的人口状况和经济状况发生了变化。开始出现了劳动工资大涨,新一代的工人也进城了,他们的意识和老一辈的工人完全不一样。而企业在上一轮的经济增长里,财富、能力已大大加强,对比较严格的劳动标准的承受力也增加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颁布之后,过去这十年的执行越来越好的。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告诉我们,立法一定要跟经济和社会的现实情况结合起来,不能过早。
嘉宾介绍
姚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他长期致力于中国经济发展、新政治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曾经两度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
演讲全文,
请关注《中国经济大讲堂》本期节目
《市场究竟该如何监管?》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热搜】电子竞技就是"打游戏"?中国电竞国家队即将亮相亚运赛场
来源:央视财经《中国经济大讲堂》
本文编辑:王艺燃
觉得不错,欢迎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