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必读】数据说话!房地产最危险的是什么?

2016-01-28 央视财经

2015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都把房地产行业当做目前经济形势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进行了讨论。一方面要求去库存,另一方面鼓励降低价格。


房地产到底有没有泡沫,十年来成为国中热点。辩论焦点在于,中国的房地产繁荣,究竟是因为“刚需”,还是因为“投机投资”?“刚需”方的大旗上描着中国城镇化的新城镇人口大军,画着曼哈顿青年只租不买的困顿模样,写着城市住宅涨幅不高的官方数字;投资投机方则完全依靠出奇制胜,时不时去观察一个城市的住宅夜生活或者测量一下水表电表等。




剑走偏锋无非是因为可供使用的佐证资源稀少。中国房地产价格近十几年一路猛进高歌,但是中国的房价数据由于统计口径等各种因素,很难令所有人信服的权威数据,或者所谓“权威”数据与群众常识实在差得有点离谱,难以对实际生活或者经济形势起到指导作用。


房价一般怎么走?看看美国


由于政策的原因,中国的房地产业实际上是近十几年才得以出现的的商业化产业,其历史数据、趋势和经验实际上都颇为匮乏,我们不如看看其它成熟市场国家的例子。




美国的房价在过去的100多年中的年平均增长率约为3%,此间美国的平均通胀率为2.8%。从整体数据看来,如果房价涨幅远高于通胀率,增长就会停止,或者干脆出现下跌。100年中,只有1943-1947是唯一的明显跑赢通胀又没有跌回去的阶段。但这段时间恰恰跨越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及战后重建,或者应当作为一个特例。


值得一提的是,房价增长率不高于通胀率的规律不仅适用于平均,而且适用于美国一线城市。


100年中,美国发生过3次十年累积涨幅超过100%的“牛市”。


第一次是1938-1954之间,妥妥的二战效应。


第二次是1974-1979之间,主要是通胀驱动,扣除通胀后年增长极低或者为负。


第三次是1995-2007之间的大牛市,年平均涨幅为11%,扣除通胀后仍然有8%。


不过这次超越通胀的“大牛”,已经尽人皆知了,后来被证明是泡沫,并引发波及全球的次贷危机。


2011年,美国房价在扣除通胀后已经低于一个多世纪以前的1895年。但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2013年,美国的平均房价已经超过扣除通胀后的历史平均。


房价应该怎么走?请自行心算


根据公开数据,中国在过去10年间,住房价格年均上涨约9%,城镇居民名义收入年均增长12%,经通胀调整后的城镇居民收入每年增长7%以上。同一区间,美国和英国的实际收入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和0.3%。


迅猛无匹的收入增长当然会带来迅猛无匹的消费热情和迅猛无匹的房地产热潮。


潮热得发烫,甚至出现了许多可圈可点可歌可泣令人发指到可以写入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比如为了买个价格死贵的房子,半夜三点就要搬着铺盖卷儿去排大队。比如房子压根儿还只有广告,想要预订的人就把自己三代九族的关系全动用上了。那些扛着麻袋去付款,以及一买就是好几幢的故事根本排不上号,因为最为可怕的是你身边的每一个平凡普通得不能再平凡普通的人都在想方设法买、多买、再多买房子,而且他们都说:“再不买就没机会啦!”


市场貌似是多方的,也是空方的,但结果,市场终究是多方的。




先有理论说,美国和英国的住房拥有率大约为64%,中国应该向发达国家消费水平进军。但是貌似中国的房屋拥有率已经超过了这个数字,于是风向又变了:“美国人英国人大多数都是租房子的。他们根本不买房子,所以我们中国人买不起房子也是正常的,应该的。”


当然租房子的理论似乎也有一定道理。因为房租对房价的比率也是一个衡量房价的重要指标,因为房租通常代表了真实的需求,而非投资价值。但是请看一看,在1960年第一季度到2013年第一季度之间,美国平均房租对房价比率为4.98%。21世纪初的房地产泡沫期间,房租对房价比率下降到2.98%。然后,心算一下你门口的房租房价比率。


好吧,还有理论说,国外的大城市也是房价高得吓人的。2014年美国一个房产网站算出最“难以负担”房价的几个城市,可以看到,旧金山的收入中位数是79624美元/年,房产价中位价格是769600美元,圣地亚哥收入61426美元/年,房产价格504200美元,纽约收入65786美元/年,房价396700美元,洛杉矶58869美元/年,房价420300美元,迈阿密收入46964美元/年,房价270000美元。仅供参考,请自行心算。


为什么会异化?


中国房地产价格的异化,主要是住房消费在中国出现异化,即住房不仅仅是作为自用消费的居所,而被当成投资品,甚至成为投机交易的获利手段。当然,存款长期负利率、通胀预期是这种异化的主要推手,加上中国投资渠道相对狭窄,房地产在中国也被赋予金融属性。每个买房的人言必称“保值”“升值”。不可忽视的是,中国经济尤其是地方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更为房地产价格的上升推波助澜。在这种循环叠加的多重推动下,无怪乎民众的心理预期 “越调越高”,房价则进步神速,“越飞越飘”。 


由此分析,买的人其实均人心惶惶,不买的人必然人心愤愤。无论买或者不买,都是消费者对市场信心极度不足的表现,也必然成为社会不稳定的极大隐患。


此外,投资投机在市场中的受追捧一定会大大打击实体经济的发展。毕竟,既然可以“临渊待鱼”,谁还有意愿“退而结网”呢?


更危险的是,当房价止升见跌,那些与房地产开发商利益捆绑过紧的银行业将何以自处?房地产沦为投资品或者投机交易者的真爱时,往往是经济金融风暴酝酿之时。美国、日本、东南亚的金融危机都能见到此间样板。


在次贷危机爆发的前五年,美国不少地方的房地产价格都上涨一倍以上。这种房地产市场泡沫在带来了纳斯达克股市泡沫破灭及“9•11”之后的美国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金融业的大量坏账隐患和实体经济的萎缩。


前两年德国一个家庭因无力承担房贷而自杀的消息铺天盖地,德国央行称,从人口、经济等基本面因素考虑,德国的房价上涨很难被视为合理。


那到底是有多“不合理”呢?综合而言,那三年德国房地产价格总体涨幅为约8.25%。而德国央行已然担心房地产热潮在德国失控,并言之凿凿,长此以往,可能导致“重大的宏观经济风险”,损害德国的金融稳定。


虽然被贻笑大方,《华尔街日报》甚至称,德国人对物价稳定“过于痴迷”。但这种“痴迷”的结果昭然。2008 金融风暴后,德国经济已经算是世界不多的奇葩之一了。


去库存,防“崩盘”


当然,中国现在并不存在“崩盘”的可能,因为,资产类别泡沫的最大危险是高杠杆,而在中国,购房者的杠杆水平较低,过去3年大约15%的买家是全款购房,而贷款购房者被要求最低支付30%的首付款。


而且,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量”,而是巨大的“错配”。这和我们过往的经济发展地区间不平衡、城乡间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息息相关,出现了许多“有房没人住”,“有人没房住”的独特景象。有些行政力量则往往在市场监管中迷失方向,先是“好大喜功”的拼命卖地、刺激投资、鼓吹房地产,继而又拼命“限购”、压制需求,不久又“松绑”等等,缺乏理智的规划和有效的引导,甚至有些人和地区沦落成为房地产商的附属品,并因此造成了地区与地区脱节、价格与收入脱节、房产与实业脱节的总体供给与需求脱节,把好好的作为经济动力的房地产市场变成了经济掣肘。


为此,决策层最近要求化解房地产库存。否则,中国经济的稳定健康成长亦难以实现。


又一次:到底买还是不买?


回头来看,在房产涨了十倍的十年间,许多人日日都在或欣喜若狂、或惶惧惊恐地问,要不要买房?要不要再买一套房?要不要还买一套房?要不要又买一套房?


哎⋯⋯我为什么说“又”呢?


当市场终于停止了疯狂攀升,许多人日日都在怅然若失、如丧考妣地问,我失去了一个豪饮狂歌空度日的机会了吗?我真的失去了这个豪饮的机会吗?我难道失去了这个狂歌的机会吗?我又失去了一个空度日的机会吗?


哎⋯⋯我为什么又说“又”呢?


市场也是社会,投资犹如恋爱。买房本来是长期投资,为生活生计打算,好比你是打算结婚,那就更注重是否能满足你主要的和基本的需要,长远考虑,不用太计较短期得失。投资好比是找小三,心有余力偶尔为之,那就更注重是不是能带来短期的回报,而且一时得失之后你总能全身而退。或爱得痴缠、或恨得切齿,或者一时,不能一世。时时事事追求快感,这人一定活得很短。


因此,市场最危险的是,用欲望左右你,让本该结婚的人都去找小三,甚至倾其所有。


可惜婚姻的存在有其稳定性的社会价值,市场也有相似的市场伦理。美国次贷危机是最近也是最好的例证,当人人都在为自己勇做齐人的把控能力、以小搏大的福气、收益不菲的欢愉而偷笑之时,市场的稳定性早已被破坏殆尽,剩下的,只是等待最后溃破的到来。乱象留下的一定是更乱的残局。


当经济收益已经有了非常态的逻辑时,就是我们应当警惕的时候了。

你会喜欢


▶【必看】房屋产权的秘密 现在知道还不晚!(很重要👇)


【实用】房产证写子女名字酿大错,再不看就晚了!



来源: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ID:caiguo08)作者:万喆(中国黄金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本文编辑:张宁、李天路

觉得不错↓↓↓欢迎分享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