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山口,你真的要和我们说再见了吗?

我系阿Y 羊城网 2022-09-01


最近东山口成为全城人最关心的地方。


据悉《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号线署前路站项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方案》征求意见稿里提到需要对署前路、庙前直街临街建筑进行拆除,以建起十号线署前路站。



正是这征收方案引起轩然大波,众多网友纷纷发表自己的反对意见:



也有很多不甚在意的网友,觉得街坊们就是反应过激。



那么东山,于广州、广州人而言是怎样的一个存在,又为何一个拆迁事件会搞到全城紧张呢?



东山口拆迁为何引发众怒?


之前我们在讲粤语口音的时候提到了“城内音”和“城外音”(点击查看文章),大家都了解过广州城外近郊的地方正是东山。


▲民初,广州城的大东门下人来人往,图源水印


最早,“东山”这个名字来源于明朝太监韦眷在这一带修建的“永泰寺”。这个寺庙在清朝重修后,便被改成“东山庙”。而广州人习惯将丘陵称为“岗”,把“主岗”称为“山”,所以这个寺庙附近连片起伏的地区成为“东山”。一开始东山的区域并不大,只有广州城东郊一小部分,就是今署前路--东山口--龟岗一带。


▲图源《记忆东山:老洋楼里的人和事》


最早开发这片区域的是外国传教士们。在1903年左右,美国浸信会购地修建了培道女学堂(现7中前身)和两广浸信会神道学堂。不久他们又在附近建起了恤孤院、培道男学堂(现培正中学前身)和浸信会礼堂。


▲培道男学堂(现培正中学前身)

图源《记忆东山:老洋楼里的人和事》


▲建于1908年的培道女校舍,图源水印


第一批在这个“荒无人烟”的乱葬岗定居的人们,不断修建学校、医院和教会等等公共建筑,这个社区逐渐完善。


▲医院和礼堂,图源《记忆东山:老洋楼里的人和事》


广九铁路开通后,这一带逐渐热闹起来,东山口这个名字也是因为在铁路的闸口而得名。


▲现今的铁路文化宫

图源《记忆东山:老洋楼里的人和事》


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一批归国华侨返乡寻找发展新方向,正是看中了这便利的广九铁路和相近的文化氛围,选择在这投资聚居。


大家熟知的,梅彩遒所建的“彩园”,前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创办人简琴石的“简园”和美国华侨马灼文的“逵园”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建起。


▲逵园春园,图源水印


成批的西式小洋楼拔地而起,而它们的主人更是留过洋、接受过良好教育,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的风华一代。众多军政领导、地方官员、工商巨子等有钱有势的人跟随其后,聚居在这里。也正是如此,广州有了“东山少爷、西关小姐”的说法。


▲20世纪30年代的东山鸟瞰图

图源《记忆东山:老洋楼里的人和事》


这个地方不仅在现在是教育强区,在民国就已经是有名的“学区房”社区,涌现了众多人才,像是廖仲恺之子廖承志、著名作曲家马思聪、电影皇后胡蝶、知名小说家白先勇等而这些杰出青年们不断在广州、乃至全国各个领域发挥影响力,引领未来发展。


▲胡蝶和马思聪,图源网络


东山人和西关人不仅身份地位有差异,衣食住行更是差异颇多。


东山人的习惯是在中西文化融合后产生的新式习俗,不仅衣着上不同,男人喜欢穿衬衫西裤皮鞋、女人喜欢连衣裙西式外套,而且喜欢吃麦片面包,不上茶楼,东山口一度没有茶楼;家家户户会喝咖啡但不常喝,主要是为了招待客人;他们也从不看大戏,更青睐音乐沙龙听古典音乐,而且家里都会安排孩子学习钢琴或小提琴。


1931年,广州设立东山区公所,是市属行政区以“东山”命名之始。这个名字也经历多次的改变,“东山区”在1960年正式设立,又在2005年撤销并入越秀。


▲上世纪20年代东山,图源网络


东山的地位高,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小资气息、名流辈出,更是因为它是广州的英雄区


上世纪20年代,东山是大革命摇篮,农讲所、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共广东区委北伐誓师的大会场都在这片土地上。毛泽东、孙中山、陈独秀、刘少奇等革命志士都曾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


▲图源网络


东山作为广州的唯二代表之一,是广州人与世界文明接轨、与现代文化融合的一大展现,象征着包容、先进的文化内核,与西关市井热闹不同的、另一面的广州。


拆迁东山口,不仅仅在把民国的广州建筑拆除,还把众多华侨的根、东山学子的集体记忆统统卸掉,更是在破坏二分之一的广州灵魂。



关于署前路地铁站拆迁的疑问


一开始,这个事情会掀起轩然大波是因为,很多人被某些自媒体或信息误导了,认为是整片东山,包括汽车站、龟岗大马路、均益路、庙前西的建筑也一并拆掉。很多网友在评论区里、微博里的发言明显是误会了。


▲文字表达不清晰、文图不相匹配很容易造成误解



实际上,要拆除的范围是这里:


▲蓝色×的建筑才是被拆除的建筑(点击查看大图)

向左滑动查看拆迁实地考察图

(从纪念馆--庙前直街--寺贝通津路线)

▲百度地图对应建筑(点击查看大图)


我们到拆迁的地方实地考察后发现主要都是自建楼(商铺、居民楼),是没有入侵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也就是大家担心的东山独具特色的红砖洋楼不在这个拆迁范围内。


▲龟岗大马路左右两侧统统不拆,斜对面的东百也不拆


▲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图源网络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这片区存在没有被纳入保护的遗孤民国建筑。我们去询问了不同的专家,关于这里是否有民国建筑存在不同看法越秀历史研究学者认为有,但民俗专家认为没有。


此外,我们也需要知道为什么非要在这里建地铁线路,毕竟这里已经有两条地铁线经过。


我们咨询到一些对交通方面有研究的朋友,他们是这样认为的:


首先大家要了解10号线是打算怎样经过署前路的。它的上一个站是寺右新马路,后一个站是东湖,站台计划设在庙前直街北面建筑下。


▲图源凤凰网


1.如果车站北移到越秀图书馆那里(再北是铁路文化宫和一号线),车站将侵入“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区”,有古树;此外,前后隧道将毫无避免大量下穿包括文保建筑(培道中学建筑)、学校(七中)和大量民居。


▲图源水印


2.如果10号线直接不设这个站,东湖和寺右新马路之间有将近3公里(42分钟)的步行路程。


3.没有这个站,同时你想换乘10号线,要么去东湖站(通过6号线),要么去体育西路(通过1号线)。6号线那个站台有多短大家是知道的,不是高峰期都会塞满人,高峰期更是长时间限流入站。1/3号线的体育西有多可怕,不用说了吧,全国之最。


如果按照交通方面的考虑,10号线的署前路站并非可有可无。


广州街坊急切反对拆迁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毕竟过往误拆、强拆文物的事件历历在目,而东山片区对广州人又如此重要,大家犹如惊弓之鸟也是必然的。


▲两辆挖掘机在拆除民国建筑金陵台 黎旭阳摄(人民视觉)


更重要的是,相关政府部门应该说明相应的拆迁情况,如果确实不涉及保护建筑的拆迁,那就应该及时澄清,不该任由其发酵。还有装修刚够1年的越秀图书馆,现在又再面临整楼拆除,是否造成了浪费,是否各部门之间协调、规划不到位,后续重建的计划是怎样的......等等问题都没有说清楚。


只说怎么建地铁却不解释为什么这样建,市民们怎会知道,又怎能不质疑呢。


各位自己友,

你们对署前路地铁口拆迁事件有什么看法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们的观点


往期精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