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心疼!又一栋民国建筑被拆,广州还有多少历史遗产可供挥霍?

我系阿Y 羊城网 2022-09-01


上周,新快报一篇《拟保护红线女旧居 开发商未经报批擅自拆除并新建》引起大家的注意:永庆坊二期内的一栋民国建筑,居然“唔声唔声吓你一惊”变成非常现代化的透明玻璃屋!


▲图源水印


据报道,这栋建筑曾是粤剧大师马师曾、红线女的旧居,早在去年的7.、8月被开发商拆除,玻璃屋拔地而起。


这栋建筑未经的拆除未经规划部门批准,也无申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


那么后果是什么呢?“非法拆除保护建筑,开发商被罚10万元。”


“一边在保护,一边在建设性破坏”,这种令人扼腕痛惜的日子,什么时候才到头?



无处不在、无时不停的“破旧立新”

著名的俄国小说家果戈里曾说过:“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的时候,建筑还在说话。”建筑一直被称为凝固的艺术,能直观地展现每个民族、每个时代的风俗习惯、审美内涵。


凭借着2200多年的沉淀,广州在1982年被国务院定为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许多旧城区里的建筑比博物馆更能留存故事,”活着“记录羊城的沧海桑田。


城市进程不可避免的便是博弈,旧的历史与新的发展,为了保存历史文化不拆旧楼是否有阻碍前进的问题,为了发展经济拆掉旧楼是否又有忘本的嫌疑


80、90年代起,广州便一直面临这种挣扎,在2010年前后,这种交锋更是达到了顶点(仅展示部分有争议的、影响较大的案例):



▲今昔对比,图源水印

1995年

解放路骑楼

为拓宽解放路,未公开征询公众对路上众多骑楼历史建筑意见,直接拆除一条路上所有骑楼。




▲现状,图源网络


2001年

大小马站书院群

当时中山五路以南、西湖路以北的大马站、小马站、流水井这三条街道,云集了三个学宫、五所省级书院、一所府级书院、两所县级书院,以及数以百计的民间宗族书院,无论数量还是规模都无可比拟,哪怕放眼全国是罕见的。


因地产开发,现在大多已面目全非。



▲图源网络&GL EVENTS



2001年

苏式建筑广州体育馆

位于解放北路与流花路交界处的原广州体育馆,由岭南著名建筑师林克明主持设计,是广州为数不多的苏式建筑。


因修建地铁而被爆破拆除,现为广州越秀展览中心。


▲图源南方都市报



2010年

书坊街(金鱼街)

明清时期,这条街是民间刻书出版业的中心之一。八九十年代,这里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金鱼街,那时候芳村观赏鱼市场还未建立。


几经拆迁,目前书坊街已面目全非。

▲图源水印



2010年

金声戏院

金声戏院被连夜拆除后半部主体建筑,只剩下面对马路一侧的骑楼。(具体可点击文章《金声电影院即将沦为停车场?一场迟到10年的死刑......》了解更多


▲图源水印


2010年

一德路骑楼

民国时起建的骑楼,曾作为美国银行,拥有少有的纯西式拱顶。


2006年时曾称不拆,但4年还还是因为6号线的建设而难逃一劫,部分骑楼被拆除。

▲被拆时场景;修复后

图源网络



2013年

金陵台

40年代熊猫级珍贵建筑,具有当时盛行的现代主义倾向风格。仅靠一纸“缓拆令”保命的民国建筑金陵台、妙高台,一夜之间被开发商夷为平地。



2014年

华工图书馆旧馆

作为第一批历史建筑,旧馆未经过依法报批就施工,拆除楼板及拆通楼顶。





2015年

泰康路民国骑楼

被列入骑楼街保护及传统风貌建筑线索的泰康路52号在修缮时被擅自拆除,三个立面被拆,只剩两根骑楼柱和一楼横梁,并已重建到第四层。

▲图源水印



2017年

西华路骑楼

15年是曾传出要被拆,但广州日报刊登文章澄清不拆,而后2017年还是因为8号线北延段被拆掉了。




▲图源水印


2019年

珠光路的侨商楼

侨商楼建于上世纪30年代,由早期海外华侨回国集资建成,共3层,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为广州少有的一连6间的民国时期中西合璧风格住家骑楼式建筑,在14年成为广州第一批历史建筑。


19年侨商楼被违规抢拆得只剩外立面。现已完成修缮。


在这几十年里,拆与不拆的纠缠对抗从没有停下,这是每一座走过漫长岁月的老城市,不可逃避的推拉。



在拆与不拆之间,难道没有第三条路可以走?

全国人民都知道广州这座城市有钱,但很尴尬,没什么人知道广州有悠久的历史。


不久前,广州塔有一个无人机表演,其中拼出了“广州2200年”的字样。这条视频的评论区绝大部分人的观点:是我穿越了吗2200年了?赛博朋克广州?



根本没人想到是在说建城历史2200年。


确实,城市要发展要焕新,拆掉破旧老危房是必须的,为了适应现代交通,路面也必须扩建。过分守旧对城市发展无益,对居住在老街里的本地居民也不公平。


很多广州人不是拒绝发展、沉湎于过往,而是拒绝无保留的暴力建设。


上面提到的案例有一半是无手续、无理由地被破坏,拆迁方持有“先拆了再说,反正最后也就赔个十万八万”的想法。


▲红线女旧居被拆文章的评论区


所以面对这种“先拆为敬”的行为,最为有效的还是去除历史建筑保护真空地带,建立严密的判断、保护、严惩的法律法规机制。只有不姑息这种肆无忌惮的强拆行为,才能真正保护这座城,避免老广州印记进一步支离破碎。


“拆与不拆”的对立中,是否有更好的路可以走呢?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教授郑力鹏指出:“从对旧城的规划来说,推倒重建,其实是一笔亏本账。”在目前楼价高企的老城区来说,推倒重建起商业楼盘成本和风险极高。


与其拆掉,不如慢慢修补、改造活化。


郑力鹏认为,造成历史街区保护不力的原因还有一点:国家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只强调使用者的义务,而不给予他们相应的权利。


在去年3月新出台了《广州市促进历史建筑合理利用实施办法》,鼓励合理利用广州历史建筑,鼓励引入民宿客栈等新业态,做咖啡馆餐厅也可办工商执照。


▲《办法》部分内容


但,落实执行起来是困难重重。


广州历史建筑馨园的负责人刘峰在新快报的采访中提到,在条例出台后向街道办递交了经营餐饮的场地使用证明的申请,然而杳无音讯。“你不让我们合法、健康经营,天天检查,还会遭投诉,你怎么鼓励大家活化利用历史建筑呢?我越做越迷惘了。”


哪怕是像新河浦一带逵园、馨园那么有名的活化项目,也依然会被无证经营困扰。


▲逵园,图源水印


作为美食地标的太古仓、珠江琶醍啤酒文化创意艺术区,还是T.I.T创意园、B.I.G海珠湾艺术园区等网红创意园区也都面临经营餐饮无法“持证上岗”、无法办理消防验收、检查的问题。


一边,越来越多年轻人喜欢老房子改造的网红打卡点、愿意花钱消费,活化历史建筑比强拆经济价值更高;一边是担惊受怕、面临被查处的尴尬境地。第三条路是好,但还需要多方共同进退,尽快走出这尴尬区。



▲活化作民宿的馨园,图源水印


其实不少城市在急速发展期也走过弯路,像是香港,以至于现在连一条完整的骑楼街都没保存下来。“不希望到了最后,连后悔都来不及了。”


作家叶曙明曾写道:“广州注定还将在争议声中继续前行。旧城改造的步伐不会停止,新的‘地王’已蓄势待发。如何妥善保护好那些承载着丰富集体记忆的传统建筑和生活习俗,使得广州的人文脉络在现代化过程中,不至于出现断裂而可以绵延不绝,将是我们一个不可回避的任务。


各位自己友,

你们怎么看这接连不断的“被拆”事件和传闻?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往期精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