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金声电影院即将沦为停车场?一场迟到10年的死刑......

我系阿Y 羊城网 2022-09-01


“金声电影院连个立面都冇埋,搞咗成几廿年都系咩都冇喇......”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表感叹。


什么事这么感慨?原来是金声电影院将变身停车场!!


▲今日最新闻报道此事


刚结束公示的《荔湾区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房屋修缮活化利用项目(金声段片区)》,大致内容是要把金声影院改成四层的建筑。而这地上4层建筑大部分将用做多层停车库,只有少量面积作文化设施及其配套用房用途。


▲图上说明高度21.35米,突破18米限高,且停车场面积过半,图源水印


设计图示的确有标识剧场等文化用地,但超过60%的面积是停车场用地,而这就有“妹仔大过主人婆”主次颠倒的嫌疑。


在恩宁路这种寸金寸土的地方,拆掉广州传统风貌建筑,然后把它换成地上4层高的停车场?这是什么神奇的操作和脑回路?


01

广州“大三巴”也曾风光无两

“衣缕不完,恕不接待。”金声电影票据的左边标着这句话,显示着其高贵不可低攀的姿态,像是当初那些高级西餐厅和歌剧厅不穿正装不允许进入。


▲图源水印


的确,这座始建于1932年,1934年2月14日开业的金声影院一开始便是走高端路线


影院建成时,前楼就有六层楼高,面积有2000多平方米,内有1500多个座位,规模可见一斑。而影厅里有设尊贵的包厢,且所有的座位都是真皮沙发,舒适柔软。周边的内墙设计精致,是模仿外国大戏院的风格。也难怪来的都是上流名人和贵族阶层。


建起这座电影院的人,本就是当时的“潮人”。曾经侨居美国的广东台山籍商人朱荫桥、朱家藩等一批广州房地产和建筑业的精英集资建设金声电影。其原名“金声戏院”,取英文名GRANDTHEATER,意即“大戏院”,以放电影为主。


首播的电影便是精美的“美国大片”——《A L IC E IN W O N D E RL A N D》,当时译为《爱丽丝梦游记》。股东们觉得一开业就“发梦”不好意头,便改了个名字《春兆繁华》,没想到一炮而红。


▲图源网络


这家影院之所以能引来众多名流,不仅在于它播放潮流的大片,还在于它的服务创新。


金声影院是最早使用“空调”的影院这个空调是在过道处放冰块并在后方设鼓风器,整个放映厅都舒适凉爽。恰好,影院的广告词是“人皆苦炎热,我爱金声凉”,受够广州夏季炎热的路人必然会被这舒心的凉风吸引。


除了有空调凉风,还有香气。影厅里有专门喷香水的装置,使得整个区域都香气袭人,完全不会有汗味臭气熏天的窘况。


在中场休息的时候,在影院里还能吃上最新鲜的水果!有服务员会在过道兜售时令水果,就像火车上卖小吃一样,不过人家是轻声细语的。


为了和别的影院拉开差距,金声影院还专门邀请了德国著名的马嘉士歌舞团来表演杂技、歌舞。若是审美爱好传统一点也没关系,影院还邀请了薛觉先、马师曾等粤剧名伶,在这里唱大戏。


不过这些高雅也仅存在解放前。1956年公私合营后,改名为东方电影院。


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金声影院简直一票难求。每天8场电影基本爆满,最高峰的时候有1万多人看电影。在那个盛行“拍拖睇戏一条龙”的年代,你要是和喜欢的人说请看电影,绝对火速脱单,身边的兄弟姐妹都羡慕得不得了,真“威水史”。


▲图源微博


然而,在90年代花了700多万装修后,生意并没有更上一层楼,反而沦落成为卖录影带、经营卡拉OK等等相关经营,而来观影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右方还有卡拉OK的广告,图源水印


2007年屋漏偏逢连夜雨,因为消防检测不合格,金声影院停止营业


▲2007年,影院大铁闸徐徐关上,图源信息时报


之后的日子,大家都在等待它的回归,等待它的重生。


但很遗憾,在2010年金声影院被连夜拆除后半部主体建筑,只剩下面对马路一侧的骑楼,因此有人称这为“广州大三巴”。


▲金声的背面,图源水印


当时还有一些年轻人自发在废墟上播放默片《金声泪》,来怀念这座影院。与此同时,镇院之宝的几台放映机被贼人当成废铁,以300多块的价格拆分卖掉了。


▲左图:原样,右图:被“大卸八块”的放映机

图源羊城晚报


这种体面的怀念并没有让它体面地活着。2014年有媒体爆出,金声影院被快餐店占领,油烟、食物残渣、包装垃圾遍布这里,从前的电影海报宣传栏被熏得油腻腻的。附近的居民更是被这里喧哗的叫喊声吵得不堪其扰。


▲被两家“木桶饭”占领,图源羊城晚报


02

重建还是保留,这是个问题

自2014年到2020年期间,提起金声影院的新闻屈指可数,哪怕是出现了,也是以“永庆坊一带”被连带提及。


因此,有网友说,曾经闻名于世的恩宁路和金声电影院,现在倒成了永庆坊的影子。



▲贴满永庆坊广告的电影院,图源识广


广州是一个古老与现代皆存的城市,那么就注定了每发展一步都会面临新旧交替的宿舍。那么曾经的承托了广州电影发展史,凝结了76年广州人集体回忆的金声电影院,势必面临选择困境。


因为现存的建筑已剩下类似于“大三巴”的骑楼面,身后是凌乱的残骸,以及临时停车场。


而它坐落的恩宁路,路两边的店铺大部分都面临经营困难的窘况,关的关、拍乌蝇的拍乌蝇。大部分慕名而来的游客都是顺便拍拍照,然后去永庆坊游玩。


附近的居民常常感叹往日辉煌,面对如此境况也想快点转变过来。面对金声电影院要变成4层高的停车场+其他的综合体,渴求重生的居民很是赞同。


起停车场都好,附近停车系几难嘅。有个地方停车可以缓解一下压力,而且个地本身都系做咗停车场啦。”



附近的景点较多,一直苦于没有足够车位停车。游客们和有车一族都给予赞同意见。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当地居民乐于接受停车场建在自家旁边,“梗系唔好啦!咁大个车场咪就系搞咗个废气制造厂系隔离!我肯定唔同意。”


还有一些网友针对该区域的地图进行分析,认为新增这么多停车位势必造成该路段的堵塞,交通状况进一步恶化



“以佛山岭南新天地为例子,因为有停车场在对外路段日常缓慢,高峰期必然堵塞。所以如果在恩宁路一带建停车场,那里单向单车道的窄路一定会堵死。”网友lurd说。


而同样持反对意见的是关注城市旧物保护的网友,他们关心的点在于金声电影院的重建



“之前电影院也不是危房也不该拆掉的,这一拆起了坏头,现在还要把最后的残骸也拿掉,太可惜了。大家再想回忆重游旧地就很难了。”


也有网友建议:“为何不在这个骑楼立面的基础上建楼?这样既改造了,也保留了。”


专家们的关注点会更有体系,他们注意到了土地用途的转变。根据时事评论员韩志鹏的采访,大家发现当初这块土地的用途是以“文化用途”为主,停车场只是配套设施,不应该本末倒置,比例失衡



“这边的公共交通配套也足够完善,更希望游客和市民以步行或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前往,享受漫游的感觉。”


而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汤教授则认为:“这里不是住宅不需要大量停车位,而大家更希望拥有更多公共活动空间,多一些文化活动内容。但是否能建地下停车场呢?直接使用地上土地是否浪费了呢?”



“2010年到现在10年了,当初泪流了这么久,终究没有用啊。这不过是迟到了10年了。”一位广州老友在社交平台留言。



最后


自90年代起,中山五路的新华电影院、中山七路的中华电影院、解放路的解放电影院、长寿路的美华电影院等各大旧式影院相继离开,而撑过了千禧年的海珠大戏院以及光明大戏院也已说再见。目前还仅存(在营业)的还剩,北京路的永汉电影院,和上下九的平安大戏院。


▲海珠大戏院,图源网络

▲永汉电影院,图源网络


今年2020年对电影业和电影院来说是长久的寒冬,很多人在冬眠中长睡不起,也有人在苦苦挣扎。


这些旧式影院,说实话都已近黄昏,远远地被潮流抛在身后。盈利,很难。


但更多时候,存在在人类社会的人事物,不一定都是以经济为全部驱动,不一定是有利于经济发展了、能赚钱了才有资格留存在世。


偶尔一些让步,一些留存,让集体记忆有储存之地也是这个社会人性化的体现。就看,这个社会怎么选了......


各位自己友,

大家怎么看待金声影院变停车场?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往期精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