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为何称猴子为马骝,猴和马怎么扯上关系的呢?
▲点击收看视频
近段时间,“吗喽的命也是命”成为了最近在抖音上经常用到的Gag。很多网友就问,这个Gag是怎么来的?
这句话最早出现在今年过年期间,当时广西砂糖橘供不应求,很多网购消费者不断催促商家发货,广西的种橘农民就自嘲说“吗喽的命也是命啊!”,直译成书面语就是“猴子的命也是命啊”,意思是别催了,已经忙到死了,别当我的命不是命。
▲图源网络
后来,这个Gag就衍生出了形态各异的表情包,凭借与人类高度相似的面部构造,以及疲惫的面部表情,这种又干又瘦的动物,完美诠释了苦命打工仔的精神状态。
▲图源网络
其实,“吗喽”的正确写法应该这个是“马骝”,这是两广地区的粤语使用群体对猴子的称呼。但是,马和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动物,那粤语为什么会称“猴子”为”马骝”呢?
一种说法是,古人相信在马棚中养只猴子,马就不会感染瘟疫,所以猴子又叫马骝,意为“将马留住”。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用一本失传的《马经》,里面也有类似的记载:“马厩畜母猴,辟马瘟疫。”据说,母猴的经血流到马的饲料上,马吃完之后就不会患上马瘟。
而《西游记》中,孙悟空上天宫后,被玉帝安排去养马,官职叫“弼马温”,其实就是“辟马瘟”的谐音。
▲图源网络
而另一种说法是,“马骝”是古汉语“猱”字的反切音。翻查上古典籍,我们会发现“猴”字并不常见,古人更多使用“猱”“”猿”等字来指代这种动物。后来,“猱”字逐渐没人使用,反而"马骝"这个词却继续得以留存。
更有趣的是,“马骝”这一词汇在古代的使用并不限于岭南,而是通行大江南北。
宋朝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写道“北人谚语曰胡孙为马流”。这里的胡孙和马流都是指猴子,有学者认为“马流”“马骝”是同词异形,即一个词的两种写法。而“马流”非但不是岭南的特色词汇,反而属于“北人谚语”。
▲图源网络
还有《西游记》第十五回中写道,孙悟空被观音菩萨娘娘大骂:“你这个大胆的马流,村愚的赤尻!”而《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江苏人,不是岭南人,他恐怕是不会粤语的。
▲图源网络
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马骝”这个词并没有被现代普通话所沿用,反而保留了在粤语当中,可见“粤语是古汉语的活化石”的说法不无道理。
各位自己友,
你还知道哪些粤语中有趣的动物称呼?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