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做电音深度用户再开拓主流市场,麦爱文化想切下这四块蛋糕!
文丨赵星雨
编辑丨董露茜
2016年9月,麦爱文化宣布INTRO电子音乐节首次进驻上海世博园,这是今年初拿到微影资本千万级融资后,麦爱文化一次较为大胆的扩张。
年初,麦爱把中国最早的户外电子音乐节品牌INTRO并入品牌矩阵中。在此之前,INTRO电子音乐节一直在北京举办,它的气质并非当下在上海入门级却已是大热门的EDM。2009年首届到如今8年多时间,INTRO主打Techno、House和Drum & Bass风格,是有一定历史和影响力的电子音乐节品牌。
目前国内户外音乐节还较单一,即使存在“民谣”、“摇滚”、“电子”类音乐节,但整体市场同质化严重,用麦爱文化创始人兼CEO宋洋的话来说,就是“有点儿太跟风”,他觉得至少在电子音乐这一块,中国缺少有深度的音乐节,或者说除了EDM,其他电子音乐风格的市场存在空缺。
如果说其他类型音乐节里的观众更多是在看台上的艺人,那么电子音乐节就是强调观众本身的体验。目前中国18到35岁左右的群体大概有三亿人口,基本是美国所有的人口数量,电音的受众群体规模可以很大,不过目前真正了解电子音乐的人还是太少,大部分人对电音的认识存在偏差。
“INTRO的用户都是自己在High的,漫山遍野都在跳舞,这群深度用户能带着很多不懂的观众在音乐节中玩。我觉得这才是电子音乐节的正确玩法,展示你自己,让自己更快乐。”麦爱选择先从深度用户入手,宋洋说,“对文化的了解和接受需要一个学习的时间,更需要电音‘圈里人’成为传播者且对外能够有一种友好的包容性。”
至于为什么和INTRO电子音乐节合作的第一年就选择上海,宋洋说是希望INTRO能作为一个独特的品牌走出北京。上海是目前中国电音文化发展得最好的城市, Club文化丰富,深度用户的基数很大,对于Techno、House和Drum & Bass的接受度非常高,很适合打响INTRO的“全国深度电音第一炮”。
在谈到上海INTRO的具体情况时,宋洋表示,麦爱并没有打破其原有的模式和玩法,而是想把这个品牌最精髓的东西加强。除了硬件方面的升级,上海INTRO几乎是保留了两大主要舞台的全部内容,在艺人阵容选择方面也都是考虑到了深度用户们的认可度。
另外,因为看到了Bass系音乐的潜力,INTRO这次加强了Bass舞台的阵容,甚至不排除未来麦爱也会专门做纯粹的Bass类音乐节。
“我们在大量引入海外DJ的同时,还有一个舞台是留给我们本土艺人发展的。”宋洋说。此次上海INTRO最大的变化就是将第三个舞台变成了秀舞台,麦爱与虾米音乐合作举办了一个评选活动,DJ们可以上传自己的Set,最终入选的音乐人就会在这个舞台上进行演出。
“我觉得任何一个领域的发展,一定离不开本土自身的发展。我们很用心在做这一部分舞台的内容,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小舞台,我们会精心设计,未来让更多年轻的DJ从INTRO的秀舞台走出来,我们会和他们一同成长。”
多元化:看好电音四大市场
在电音领域摸爬滚打了一段时间的麦爱,并不想只做电子音乐的某一领域,而是向着多元化的电音文化公司发展。
目前在麦爱在演出活动方面的布局,包括户外音乐节品牌INTRO、室内音乐节品牌Shadow Play、小型电音趴品牌Rare Voice。未来麦爱也会有偏流行的电音品牌出现,“我们也会打造出更主流的本土电音明星或艺人。”
除此之外,宋洋对音乐财经分享了另外三个他看好的细分市场:
1. 电子音乐版权。宋洋认为,今后电子音乐曲库会在国内市场大放异彩,然而由于国内曲库没有成型,需要慢慢积累,所以麦爱现在与QQ音乐等互联网平台合作,大量代理海外的曲库版权。
2.艺人的签约与海外推广。虽然现在INTRO对于艺人阵容的选择还是偏向国外有特色的音乐人,但是宋洋认为本土音乐人才是值得重点培养的对象。
“首先肯定是做国外艺人的引进,这样能让我们在短时间内的发展得到保证。然后我们的平台有了足够的力量,就能把咱们的艺人带出去,让海外的唱片公司以及电音群体认识中国的DJ和音乐人。”
3.音乐教育与培训。在谈到音乐培训的时候,宋洋说,想要基于麦爱落地在厦门的电子音乐文化基地建立一个具有国际行业标准的培训体系。麦爱愿意为DJ和音乐人们提供各种类型的活动与资源,希望能在行业内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希望提供更加轻松愉快的电音文化推广和教学,让大家忽略年龄或者行业的门槛,更多地注意到趣味。”
宋洋对于国内音乐圈老一辈带新一辈的封闭圈子氛围有点无奈,觉得太偏个人风格,这也是让电子音乐被贴上小众标签的原因之一。当然独立音乐圈不论什么风格,都存在这一类的问题。“因为我们国内外的资源都很丰富,所以我们会做各种规模的活动,这样和我们一起发展的DJ和音乐人能得到更多锻炼的机会。”
既做地下也有主流的规划会不会被人骂太俗太商业?
宋洋摇头表示这种看法本身就不对,他眼中的俗和商业不一样,俗是不好好做音乐,不讲品质的模仿对行业没有任何推动作用,但没必要排斥商业。在他看来,所有人都希望自己做的东西能被更多人接受,一旦受大众接受,就是商业,就是流行。
“我看过《音乐财经》的一些数据显示House和Garage是英国电子乐迷最喜欢的两大舞曲风格,占了所有电子舞曲单曲销量的48%,而Techno超越了TechHouse成为了Beatport2016年第二季度销量最高的电子舞曲类型,Drum&Bass蹿升三名,成为上升最快的电音风格。这些被贴小众标签的电音风格其实也已经是非常主流的电音风格了。”
宋洋说:“大家想想7、8年前的摇滚和民谣市场,再看看今天的发展有多好?谁能更早看到未来发展的方向而不是在后面模仿和追逐才是成功关键。”
麦爱文化投资方、微影资本董事总经理张熠对音乐财经分析道,首先,现在的社会科技感融入到音乐里比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强,而电音又是在所有音乐类型中,对科技运用最广泛的一个。其次,我们所熟知的国外知名歌手的歌曲,很大一部分要么就是电音歌曲,要么就是跟电音相结合的曲风。张熠说:“投资麦爱更多的是因为,我们的的确确认为,在未来国内的音乐类型中,电音会是主流和发展方向。”
音乐3.0进入电音时代
尽管电子音乐在国外已经主流了多年,但在国内一直不温不火,即使这两年有所起色,却仍然贴着小众文化的标签。除了本身这种舶来文化的市场需要时间来培育之外,宋洋看到,很多行业的标签都是从业者和音乐人自己打上去的。
例如,很多音乐人最开始做音乐都以别人听不懂为荣,都讲风格多么多么纯粹……从业者运营因为诸多原因导致各种问题出现,所以一聊就把各种“市场小、独立、拒绝商业等等搬出来掩盖自己的问题。
“难道有一天广场舞变成了Techno,大家就都讨厌techno了?”宋洋不太认同一些人把电子音乐禁锢在小众文化的看法。他认为电子音乐应该是更包容的,他希望让更多人感觉到电音是友好的。
“我就是不想把电子音乐限制在小众。从音乐市场的很多方面来说,中国并不是一个文化输出型的国家,主流上的很多音乐风格都是比较滞后的。”宋洋觉得中国的市场资源并不差,当年人们追韩流的时候,肯定想不到国内也会有鹿晗、吴亦凡这样的明星出来,“未来在中国的电子音乐领域也会产生出一批明星的。”
在宋洋看来,随着发展当电子音乐爆发之时,就会有很多人进来,电子音乐的潜力也会得到更大的挖掘。彼时,国内电子音乐也可能会产生自己的特有风格。
“意大利老牌电音厂牌SAIFAM在90年代进入日本市场的时候,就为日本电子音乐带去了专属于日本的高能舞曲风格。那最终我们的DJ和音乐人到底能与国外的电子音乐碰撞出什么来,我现在不好说。就算现在没能出现中国特有的风格,但是我们也能通过引入,让更多的用户接受和认识更全面的电子音乐。我觉得在现阶段,认识什么是电子音乐才是最关键的。而各种电子音乐风格之间一定不要相互排斥。音乐本身都是有爱的,都是包容的。”
“(电子音乐节)参与的人会越来越多的。我们这代人很难冲在舞池中毫无顾忌的去释放自己,而现在的90、00后们真的非常愿意秀出自己,而中国的电音市场的未来是属于他们的。”宋洋回忆道,“你看以前玩摇滚,每年新的乐队一百个一千个不止,现在电音圈也会慢慢往这个趋势上靠,现在各种开幕式、走秀之类的都是DJ去表演了。为什么现在主播这样火?那是因为现在的年轻人更愿意展示自己了。”
另外的好消息是,尽管国内的市场还没准备好,但由于科技的进步,电子音乐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时间点,宋洋称之为音乐的3.0时代。
“1.0时代的乐器是靠物理原声共振,2.0时代是拾音器电声共振,到现在是3.0时代,电子音乐抛弃了共振,想象空间得到了无限延展——这是科技在音乐领域发展的结果。所以从音乐制作本身来讲,电子音乐就是一条不可逾越的必经之路。”
寻求音乐财经报道及合作
主编邮箱:dongluxi811@163.com
音乐人报道:382275269@qq.com
创业公司报道:sodaflower@shihangroup.com
市场合作:nenodemon@163.com
还想看点别的?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商业丨Pre-A拿到微影资本千万元,他认为:电子音乐在中国处于爆发前夜!
商业丨繁荣还是虚火?周铂弘(风暴主办):“我们是IP Owner,电音现场正经历爆发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