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内容碎片化大环境下,新生代创业者如何切入市场? | 商业音乐系列

2017-07-12 赵星雨 音乐财经


文 | 赵星雨

校对 | 刘而江

编辑 | 安西西


本文7261字,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


【贰】

五道口观察:行业“新”玩家V.Fine Music

 

唐子御的身上有着90后创业者典型的意气风发。当音乐财经在V.Fine Music位于五道口Hx加速器的办公室见到他时,这位96年出生的北大光华学子正在忙着应付自己大三的期末考试。

 

事实上,从办公室里的情况就能看出来,V.Fine团队都十分年轻,他们对外打出的口号也是一家由北大、清华、中传背景主创成立的“95后原创音乐服务平台”,该背景让V.Fine在2015年6月成立之初就获得了星瀚资本的180万元种子轮投资;在短短一年之后的7月,唐子御及其团队在真人秀节目《合伙中国人》中又获得了徐小平的青睐,获得真格基金、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的600万天使轮联合投资,估值达到3000万——这种“快准狠”的创业风气正是年轻一代最大的武器。(《视频丨创业一年融资780万,看一位95后北大创业者的挣扎与成长》)

 

和唐子御聊起这短短三年间V.Fine的成长,他表示公司业务其实已经涉猎到很多方面,也想把从各方面涌入的大量资源利用起来,譬如会议室黑板上正好描绘完成的日本二次元展览策划等,但关于核心业务方面他们更多还是在做“重资产”的减法。


△ V.Fine Music创始人兼CEO唐子御在第二届音乐财经年会

 

最初的V.Fine Music更像是一家传统的商业音乐工作室:年轻的主创团队召集了许多国内外优秀音乐制作人,有自己的棚和设备,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作曲、编曲、录音、混音和母带制作等服务,涉及游戏、动画、影视、广告、公关等领域。

 

“一开始V.Fine的形式更像是一个做配乐的厂牌,但是我们现在更想做的是平台,一个能让很多音乐人接到业务的企业。”唐子御说,“比如你现在想做遍世界上所有的美食,但是你的公司里面只有6个厨师,3个能做中餐,3个能做西餐,但是有一个客户过来说想要做一款日本料理,那你的厨师就是懵的——如果我们还是做厂牌签艺人的话就会出现这种状况,不同的音乐人擅长不同的风格,他们能在自己的领域有很完美的表达,但是作为游戏开发商,要的不是完美而是保证游戏质量,所以我觉得签约的音乐人只能在音乐性上进行把关和评判,所以我觉得没有太大的效率。”

 

唐子御对于像小旭音乐这样做纵向一体化并且签约制作人的做法有着管理学院出身特有的效率论观点:“我不想一件事一做就是十多年,我觉得给我十年我想做更多的事,所以我就要找到一个新的方式来实现。”而他之所以对于转型这么坚决,原因还在于其团队在处于厂牌阶段是所遇到的困境。

 

“那时候我们给《梦幻西游》、《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做配乐,团队一共就7个人,但是并行接了大概10个项目,我们在录音棚里面非常痛苦,连续工作了66个小时才把最紧张的阶段完成了,那时候要协调工作太难受了,而且说实话会影响到作品的质量,并且作为音乐人来说接下来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都没法进入到一个很好的创作状态。”唐子御回想起之前的经历还有些叹气,所以V.Fine现在就完全舍弃了自己接项目制作的业务,专门为商业音乐制作的交易牵线搭桥以及为入驻平台的音乐作品进行在线授权。


△ V.Fine Music路演PPT

 



那么作为商业音乐平台方,V.Fine的业务流程是怎样的?



 

唐子御向音乐财经展示了目前V.Fine放出的Beta版网站,主页面一共分为三大板块:音乐人、曲库和音乐定制。音乐人界面主要进行平台入驻和可以承接业务的音乐人展示,有其相关作品试听,可以根据不同风格与地区进行筛选,海外部分甚至有泽野弘之、高梨康治等如雷贯耳的名字出现。曲库则是音乐人已经上传完成的作品,客户可以根据自己对于风格、情绪、速度、配器和时长的要求进行筛选,这些作品都可以进行试听,唐子御说公司特别为这些试听(音频)进行了加密,“除非转录,不然没办法用任何手段非法拿到这些音频。”


 

曲库的定价方式大类分为有两种,统一定价和协商定价。选择统一定价的作品,页面会弹出音乐用途的选项,例如广告/宣传片、游戏/APP、院线电影/电视节目、短视频/微电影、动画/网络电影等,在确定用途后页面将会给出用途相对应的具体使用条件,例如选择广告/宣传片用途之后客户还需选择投放渠道,选择短视频/微电影用户之后客户还需选择播放量是小于1万还是大于1万等,系统会根据最终选择生成价格页面,统一授权地域为全球,授权期限均为一年。而协商定价作品则需要填写客户姓名、联系方式和购买用途等,平台接到需求后会与该作品作者进行沟通定价。不过平台上成品曲库的交易也并非是一锤子的买卖,在客户下单传送到后台后,作者要是对价格不满意或者不希望自己的作品用在客户提供的用途,平台会帮忙进行协调。

 

音乐定制则是和小旭音乐这样的传统商业音乐制作公司最接近的业务,客户需要在线填写项目简介和音乐需求,平台会根据需求为客户推荐一些符合条件的参考音乐,客户选出最接近自己要求的参考音乐风格还有价格预算后会生成项目包,进入平台网站供音乐人认领。音乐人认领项目时会提交自己的报价和项目优势,客户在选择并确定最终制作项目的音乐人,和平台确定各项细节(例如报价、工期、版权授权等)签定制作合同后进入制作环节,最终完成制作。

 

按照唐子御的想法,做一个这样的在线授权平台的好处就是可以省去中间成本,而且对于客户和音乐人来说都很方便。“音乐人可以按照我们给的一些标签对自己的音乐作品进行管理并且产生收益,而客户也不需要去在意机械表演权、信息网络传播权,而是通过用途去判断歌曲需要授权的权利。”唐子御说,V.Fine和小旭音乐这样专注于定制的公司不同,他所设想的发展就是往音乐成品买卖走的,“网站接下来会慢慢趋于客户可以在上面买成品音乐,音乐人也可以将我们平台的后台变成手中一个歌曲版权的管理工具。而需要做定制对接的只有一些大公司的项目。比如泽野弘之这种量级的制作人,我们会把定制的单价抬到非常高的状态,至少六位数。”


 

为什么要将定制的门槛抬高?唐子御解释说想要做的就是泽野弘之这种等级的高端定制。这个年轻的创业者提到,中国商业音乐市场中其实有上百家小型的音乐工作室,大部分都倾向于商业音乐中的某一类别,虽然商业音乐的需求量很大,但是非常容易流水线生产,客单价也低,他觉得做品质化的定制收益会更明显一些。

 

而关于成品音乐方面,唐子御更是提出了一个非常互联网方式的思考——目前很多人去做定制是因为找不到匹配的作品,然而这些作品是存在的:“我的曲库里已经有很多歌,那么我越优化搜索路径,你就能越快地从曲库里找到和自己需要的作品,这就没有必要去做定制了。”他认为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将定制中很多低端的部分更高效地用高质量成品交易替代了。事实上,在商业音乐这一块,V.Fine目前一年能够接到的300多单,唐子御说大概有两百多单都是直接买成品音乐的使用授权。

 

当然,想要让成品音乐成为核心内容,也必须保证质量。“我们的成品音乐质量是很高的,能够在页面进行公开展示的都是通过平台审核的。”之前负责定制项目、现在负责网站和产品运营的赵均沛向音乐财经解释了V.Fine是如何提升曲库质量的,“首先是符合音响参数,然后编曲要成熟,不能是一个学生作品,混音要让人觉得舒服。而且我们已经做过详细分析,什么样的音乐适合放到什么用途的曲库和场景里。比如V.Fine和麦爱进行过接触,他们公司的曲库大部分是电子,比较适合做商场、酒店等场景的公播音乐用途,我们就达成了合作,将他们的曲库放在我们的公播曲库里。所以成品音乐方面除了审核质量和确定曲库之外没有什么定制涉及到的人力成本。”

 

在谈到质量问题时,赵均沛也提到,自己并不认可现在说“商业音乐就是Low”的观点。

 

“其实在中国,商业音乐应该会是音乐质量的一个标杆。因为符合商业需求的音乐不是人人都能制作出来的,会有各种各样混音上的标准,但很多制作人的制作水平其实达不到制作商业音乐的标准。”赵均沛认为,和他之前说的一样,符合商业音乐标准的音乐起码需要让人听着悦耳和舒服,这在技术中是要有足够的均衡,用混音将音乐从90%提升到99%的程度,这是需要在监听环境下进行严格的系统训练才能达到的,大多数音乐人是做不到的,这也让科班出身的人在这个市场中比较有优势。

 

“我们之前做筛选的时候在各大流媒体平台刷了一圈,看谁的音乐适合进行成品交易,遗憾的是大概只有10%的独立音乐人能够达到商业音乐的制作水平,而我们平台正是为那些有能力制作商业音乐的人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能做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另一方面,赵均沛也具体说明了一些定制部分的相关问题



 

在定制项目过程中。V.Fine作为平台方也需要负起向音乐人传达客户需求的任务,这也是所有流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会涉及到音乐人提交的第一版作品能否大致符合客户需求,需不需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修改等。和小旭音乐会进行多次修改直到双方都满意的方法不同的是,为了节省人力成本与时间,V.Fine会在合同中和客户明确敲定,只为客户提供三个版本,也就是说,要是初版不太满意,客户最多还有两次修改的机会。

 

“在国外来说,商业音乐制作的修改会有两种情况,一是像我一样这边有三次,还有就是比如这个音乐你给1000美元,但是要是你加到1300美元,我第一次会给你两个版本,不过我不给你改了,你就在这里面二选一,要再改的话再加钱。国内一般就是一次给一个版本的做法。”赵均沛说。

 

这种方法会让客户花了钱却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吗?赵均沛解释这种情况其实平台方是有预期和把控的。“我们和客户签约只有三次,但是和音乐人的协议是修改三次以上直到我们满意为止的,就是说我们这边要是没有拿到认为可以满足客户要求的作品,是不会将其作为一版拿给客户的,所以客户看到的一次修改是我们跟音乐人多次讨论和润色的结果。”

 

在聊天过程中,赵均沛提到了很多音乐人交到他手上的作品在客户那边第一次就达到客户要求的概率并不高,这其实也是平台方和客户还有音乐人沟通的效率问题,“这种沟通的事情其实比起制作人和音乐人自己去做要更好更高效,而且是可以培训的。”不过现在V.Fine的规模也还不大所以不需要太多人,目前这方面主要是通过他和几个同事在做,“大家都懂音乐,也知道怎么和客户交流。”






在英雄互娱开发的、号称“中国版《塞尔达传说》”的移动端沙盒游戏《创造与魔法》中,V.Fine为平台入驻厂牌EastRecords提供了开放的6段背景音乐中3段的制作项目,音乐财经与该厂牌负责人范明聊了聊这次合作:


音乐财经:

请简单介绍下EastRecords的情况?

 

范明:

EastRecords是2014年成立的,那时候就是喜欢电子音乐的小伙伴们自己玩玩,那时候我们发现中国还没有什么电子音乐的厂牌,就萌生了创立一个厂牌向大家推广好音乐的想法。到了2015年年中的时候有差不多七八个制作人,现在已经扩大到16个,工作人员也有12个了。不过这几年做得都很清苦,因为国内数字音乐销售发行盈利体系不像国内那么成熟。但是最近我们获得了一笔融资,也算是有了回响。


音乐财经:

《创造与魔法》这个项目的3段音乐你们有多少人参与?


范明:

就一个制作人。因为我们的风格是偏实验电子一点,V.Fine那边知道我们的风格,觉得我们比较适合。我们这边也经常接到他们认为适合我们的项目,然后我们内部会向他们推荐适合的制作人。


音乐财经:

这是你们在V.Fine进行的第一次商业音乐制作吗?怎么看待V.Fine这样的平台?


范明:

之前还做过两三个项目。我们也认为商业音乐对厂牌是一种机会,也有实力可以进行商业音乐制作,但是没有渠道。V.Fine能够让制作人在做音乐的时候得到一定的商业回报吧,毕竟目前要实现音乐的变现很难。


音乐财经:

有些年轻的音乐人会排斥商业音乐,觉得不算是自己的作品,还很Low。你怎么看?


范明:

我觉得要分开。商业音乐除了靠自己的感觉制作,也需要配合客户的产品,而且其实商业音乐要求会比较高。就拿《创造与魔法》来说,一方面,游戏发布后很多玩家都会听到我们制作的音乐,这就考验我们如何用音乐最大化地去把场景要表达的东西传递给玩家,让玩家得到更好的体验,得到他们的认可;另一方面,客户要求我们做音乐的硬性要求也和我们自己做音乐一样,希望得到最好的作品。


音乐财经:

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难点?


范明:

最难的部分就是对接,因为客户的要求考验音乐人能不能根据资料形成想象然后表达出来,我们之前在做第一单的时候没有经验,还经历过一次大改。当然在需求这方面有时候也需要去说服客户,告诉他们我们为什么这么做,用乐器和音色表达了什么,有些客户会理解。


音乐财经:

这种定制音乐的版权你们怎么处理?


范明:

我们这边要求的是署名权。V.Fine那边也会提供包括后续法务和合同的一系列服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所以这方面我觉得相信他们就可以了。


音乐财经:

作为一个厂牌,今后对于商业音乐方面的规划?


范明:

我们的中心其实在演出和音乐发行这一块,商业音乐我们会和V.Fine协调和加深合作来完成,除了定制之外,也会把合适的音乐上传到他们的平台去交易。





根据赵均沛的介绍,像EastRecords这样能够接定制项目的音乐人或单位有大概100个,上传可售卖作品的音乐人有300个左右,目前V.Fine也正在积累和扩充曲库与资源的阶段,希望能帮助更多的音乐人赚到钱。

 

“你知道什么叫转包吗?”赵均沛问。在得到否定回答后,他解释说转包是传统音乐行业里很常见的中间业务,比如一间有音乐制作需求的游戏公司将音乐外包给一家音频制作公司,制作公司将音乐外包给制作人A,制作人A又将这个项目外包给了认识的后辈制作人B,这就叫转包。“一个一万块的作品,到我(B)这里可能就是1000块,这个行业里,发外包的人赚了90%——其实你也不知道客户到底拿了多少钱给这个项目。”

 

正如前文范明所说,厂牌或音乐人虽然有制作商业音乐的能力,但是没有合理的渠道,转包就正是利用了这种音乐制作人松散的特性,这样的现状导致他们容易被一层一层收取渠道费用。赵均沛认为V.Fine存在的意义就在于打破这种对音乐人不利的状况:“我们平台相当于一级外包,拿刚才的例子,游戏公司把音乐外包给我们,我们直接发给音乐人。而且相比那些做转包的,他们只是介绍了活儿给你,但是我们还帮助音乐人对接客户和后续服务,这些加起来,我们平台一个项目会拿30%-40%的提成,剩下的60%-70%就都是音乐人的。”

 

帮助音乐人减少损失,唐子御认为这就是V.Fine围绕“人”展开的版权业务存在的意义之一,这也顺理成章地让他将公司的未来发展路径规划到了版权管理的方向。“做商业音乐的盈利并不是说这一单的价钱是多少,未来的收益其实更涉及到版权,说白了我们未来就是一个版权公司。”

 

唐子御解释说,他从业以后对商业音乐得到的最大改观就是客户对于版权的要求和意识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低,在初始接触时就会反复询问平台上的内容是否合法,有没有版权——这也和当下中国音乐市场在版权政策方面要求越来越严格有关,他认为这是好事,也让V.Fine能够赢在版权明晰的起跑线上,避免了老牌内容公司版权混乱难以梳理和监测的问题。

 

而作为V.Fine下游的版权供给端,音乐人和相关公司将作品放到平台上来卖,除了获得版权收益之外,其实也能利用互联网的性质省下很多宣传和监测费用,“如果什么生意是要拿销售一个一个去推,在这个年代就太累了,而我们的网站为他们开放了一个浏览作品的窗口,每个月有那么多人来看,这些都是可以转化成销售的。我们也会帮助音乐人和客户进行音乐使用监测还有后续的转授权服务等。”

 

【叁】

观察与总结:串联还是并联?其实都是市场的曙光

 


针对小旭音乐(《流水线生产?价格低廉?或许这门生意比想象中要精细 | 商业音乐系列》)与V.Fine Music两个案例,音乐财经从市场新老两端观察到了中国商业音乐市场的发展情况:

 

像小旭音乐一样创立时间较早的公司和工作室更愿意细水长流做内容,发展路径更加偏向纵向一体化的生长模式,优点在于能够牢牢掌握内容产业核心资源,形成自己的业务优势,而且对签约制作人的培训有助于行业人才规模扩大;缺陷则是人力与管理成本支出较高,传统企业模型与互联网模式公司相比机动性与效率不高,虽然手中握着大量内容的版权,但是管理混乱,难以梳理并获得应有收益。

 

像V.Fine Music这类创立时间不长的互联网导向公司来说,更乐于用技术手段解决问题,优点在于能用最少的时间做最多的事,短期着力点并不在于自身资源的长线积累,而是利用信息优势进行行业内资源的对接和授权,这样能够快速获得版权积累,技术优势也容易得到资本青睐;缺陷则是没有传统公司的丰富内容和自身产出能力,在前期没有打响品牌认知度时很容易产生内容流失问题。

 

就整体市场来看,因为音乐行业经历过一段时间的集体沉寂,导致商业音乐制作从业者不是已经做大或消失,就是初具雏形,还是太过“青黄不接”,行业内因为断层也缺乏交流,相关人才的发展路径也还没有完全搭建起来——就拿音乐制作人来说,V.Fine目前的情况是接洽更多的音乐人进入商业音乐制作范畴,而小旭音乐则是招聘有基础和经验的制作人进行职业化的培训,二者之间如何进行人才流通和输送还有待观察。

 

其次,因为行业中的从业者大部分依旧是个人或小型工作室的状态,所以V.Fine赵均沛所提到的转包问题依旧是目前最影响商业音乐制作人有形和无形利益的环节。针对这个问题,音乐财经对音乐人的建议是减少“转包黑工”的作业次数,尽量签订合同,以“职务作品”方式完成商业音乐制作,以此来保证自己的合法所得以及署名权益。

 

小科普

- 关于职务作品及其著作权归属 -


职务作品:作者在职务范围内所创作的作品即职务作品。


职务作品著作权归属(优先次序依次递减):

  1. 有约定的,著作权依照约定判断归属。此情况下,一般是由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下文简称单位)享有;


  2. 没有特殊约定的职务作品,著作权由作者享有。此情况下,作品完成2年内,单位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且作者在未经单位同意情况下不得许可第三方以与单位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


  3. 法定的一些特殊职务作品,如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著作权归单位所有。详情见《著作权法》第十六条。


以上内容根据《著作权法》第十条、第十六条,《著作权解释》第十二条,《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十一、十二条总结。

 

虽然暴露出的问题不少,行业也还需要时间填补链条空缺,但是从老牌军与新生代的状态来看,一切都没有想象的那么糟。随着资源的进一步积累与技术的发展,不管是选择串联还是并联的发展模式,商业音乐行业一定能打破外界对其“Low”和“没有品质”的误解,有更多相关人才进入,创作出更多高质量的作品,与之输出相关联的游戏、动漫、影视、广告等产品也能从中获利,提升消费者的整体体验。


本文为 vol.23丨商业歌曲产业链上的生意 系列报道组稿之一,欢迎更多商业音乐领域创业公司与音乐财经联系

选题背景:生活当中的音乐无处不在,“十元店”里的动感音乐,街头大妈摇摆的节奏,视频广告中的背景歌曲,MC喊麦闲时唱的旋律,这些内容都是由谁创作?又是如何被我们听到?一首商业歌曲的价值又是多少?


更多精彩原创内容

可以点击下列图片查看

 招聘 | 音乐财经、黑胶实验室更多岗位开放! 

 商业 | 流水线生产?价格低廉?或许这门生意比想象中要精细 - 商业音乐系列 

 路演 | 从内容制作切入,以服务为基础,计划优化音乐制作时间成本的V.Fine Music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