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虚拟人物音乐场景化社交,这里是一份可行性探讨 | 产品观察

乔娜坤 音乐财经 2021-01-24


编前语:


继上一次动次创始人杨宝成来小鹿角学院做创业课程分享有一段时间了,当时他关于从业以来对于音乐互联网产品运营的思考课程打动了很多人。


前两天,他突然告诉音乐财经公司推出了新动次,正刷脸请大家下载APP去玩,也邀请编辑部同事去公司做一次产品试用交流。编辑部希望更好地切入音乐互联网产品的观察中,我们意识到,与其泛泛而谈,不如立足于创业者实际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去探讨到底如何做才会提升成功率?


从创业的角度来讲,去伪存真的过程,会更有务实的意义。因此,此次谈话的过程并非传统意义上“有闻必录”的采访,而是双方基于“音乐+陌生人社交”场景可行性的探讨。以下内容根据音乐财经编辑与杨宝成的对话提炼而成,供行业人士参考。


△杨宝成


在互联网圈,社交一直是被资本追捧的一门大生意。


经历了各种社交产品轰炸的中国互联网用户,也早已经习惯了各种套路。但依然市场每年都会冒出来一些基于各类细分需求的明星社交产品。


在短视频领域,从抖音、快手到网易云音乐,内容社区切入社交成为普遍努力的方向。2018年底,接唱类游戏社交APP“音遇”摸到了爆发点,红极一时。但音乐社交的难点在于游戏功能容易有审美疲劳,需要有强大的内容沉淀住用户。此外,只要做涉及音乐领域的互联网产品,版权依然是一项绕不开的成本。


一直以来,以音乐社交为核心的单一功能产品还没有成功先例。但虚拟社交在音乐场景化方向的探索到底有哪些可能性?又如何基于更年轻一代的音乐消费场景,在线上建立起全新的陌生人虚拟社交平台?


这是机会,也是挑战。



1

迭代后的新动次


当初动次第一版本出来时,杨宝成希望借助“音乐短视频切入社交”,但这并非易事。这两年来,动次APP经历了4次迭代,从多格互动到AI创作,再到如今推出音乐交友虚拟社区,每一步都代表着创始团队对互联网环境的不断试错与快速调整。


现在,动次短视频依然存在,积累了一批对音乐有审美需求的用户,保持运营,但公司的主要方向已经转向了新推出的这一款虚拟互动APP。


第一步,我下载了新一版本的动次APP,它现在的定义是“音乐交友虚拟互动APP”。进入页面,注册成为用户后,会出现37种音乐风格,用户最多可以选择7种,这里面包括了流行、EDM、电音、硬摇滚、Hip-Hop、朋克、金属、新浪潮等细分的音乐风格,我选择了电音和硬摇滚。


△APP首页截图


从页面两大板块来看,一个是“我的音乐空间”,一个是“探索音乐空间”。进入“我的音乐空间”,这是一个虚拟的蹦迪场景,我可以选择打碟,导入音乐。用户可以选择动次推荐的歌单,也可以选择导入音乐平台的歌单。


在自己的空间,我的虚拟形象可以一边跳舞,一边发弹幕、发礼物、更换形象,实时与进入自己空间的人进行互动。退出空间后,我可以加入到别的音乐空间,由于动次已经积累了一批乐队的用户资源,因此,这些乐队也同步拥有了自己的房间,我进入了一些乐队的空间,发现没人后,又退了出来。


△动次APP关键功能架构


我们来聊聊核心的两大功能:

第一点:音乐交友。基于同样的爱好,在同一空间内,认识新朋友。


第二点:虚拟互动。以虚拟形象出现在房间内,未来用户可以选择把个人照片使用在虚拟场景中,实现更加真人化的线上社交,当然,也可以自己设计装扮自己的虚拟空间和虚拟形象。


社交一直是风口,但是虚拟社交却是现象级风口,以垂直细分场景“音乐”切入虚拟+社交,目前看起来也顺理成章。



2

机会


展开分析之前,我们需要确认一个问题:音乐到底有没有社交?


从B端来看,近年来,已经有一些试图做音乐圈内社交的产品失败了。无论是音乐人社交,还是幕后人社交,又或者是商务社交,B端音乐社交的场景存在,但大部分需求可在微信和线下见面就直接消化了。


似乎做某一类音乐风格里乐迷向的产品,还有可能突围。但垂直领域依然不好做,譬如以聚集某一类音乐风格用户(电音社交、Hip-Hop社交)为核心的平台,很快容易摸到天花板,最后要么消失,要么转型做垂直风格领域里的全产业链。


从C端来看,覆盖全音乐类型的平台是有想象力的,不仅用户规模够大,而且变现模式多样,广告、直播、会员模式等,其商业前景广阔。


△泛娱乐社交APP


抖音和网易云音乐都属互联网圈杀出的一匹黑马,用户数的迅猛增长更得益于内容社区的强运营。而在数字音乐平台,社区内的社交功能更是成为音乐与用户、平台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产生情感连接的重要工具。


△主流音乐APP部分社交功能盘点


第一、从审美角度来看


当年轻人被问到有什么爱好时,高频次的回答通常会集中在“旅行、阅读、音乐、影视、动漫、体育”等展开,其间唯有音乐可以贯穿在其它所有元素中。


杨宝成认为,如果一个人对音乐类型的喜好超过7种,那么可以认定这个人基本上“随便怎么着都可以”。因此,音乐社交的第一个目的,一定是找到“同好”。


音乐是有价值观的,喜欢同一种音乐类型的用户显然更容易具有相同的价值观和审美,也更容易形成为一个小社区。因此,动次最终选择了37种音乐类型,作为用户寻找同类的第一个价值观划分的基础。


第二、场景清晰,满足房间内用户的隐秘心理需求


目前,动次的虚拟房间类似一个电音蹦迪场,但杨宝成并未把它仅限于夜店、Club、酒吧场景,它还包括了Livehouse、音乐节、演唱会和音乐人专属的线上音乐空间。

1、顺理成章约人的心理:在线上虚拟房间里,在DJ带动下大家通过发弹幕聊天,避免在线下硬搭讪而产生的“尴尬”;


2、炫耀心理:在房间内,通过送虚拟礼物,这与直播平台土豪刷礼物、富二代在夜店开酒是一样的社交心理需求。



3

挑战


对任何一款新的互联网产品来说,通常面临着以下挑战:


第一、冷启动与运营压力


由于这一款虚拟社交APP是基于动次短视频而建立,因此第一批种子用户已经有了。但最难的是,如何吸引一批用户沉淀在平台上?


对此,杨宝成表示,运营团队一定是To B端,先找音乐圈的Livehouse、Club、夜店、酒吧以及各大音乐公司,从B端辐射扩散到C端;


但对于乐迷在线下参加一场音乐活动,如何把这些用户发动到线上进入房间里?这需要团队有非常强大的运营能力。譬如,一支乐队登台演出之前,要和台下自己的粉丝推荐这个APP并进入房间,这个场景在获取第一批乐迷用户上是有用的。


但如何说服B端加入?初期的教育成本一定存在。


杨宝成认为,线下空间的运营成本居高不下,且卖票和卖酒水的收入没有长尾收益,但线上空间没有成本,还可以维护线下用户提升线下空间的销售额。只需要派一个人到线上空间里控场,调动线上场内的气氛即可。“即能增加长尾市场收益,又能更好地服务场内的乐迷,至少可以试一试?”杨宝成反问。


第二、版权成本高企


对于所有基于音乐内容本身的互联网平台来说,都绕不开两个字——“版权”。


对此,杨宝成表示作为社交平台,这一版本的动次没有版权风险。杨宝成曾经在数字音乐平台担任高层多年,当初在设计版权收益链条时,涉及到用户需要分享音乐的需求,如果用户分享歌曲到社交平台,难道音乐平台要阻止吗?这不符合版权方传播音乐的需求,更不符合用户借用音乐表达自我、进行社交的需求。因此在社交领域,杨宝成当初亲自参与设计了这部分的规则,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他也获益于此,这一版本的动次接上了各大音乐平台的端口,用户可以在房间内导入其在各大平台的歌单,还可以基于歌单建立自己的一个歌单在房间里打碟。


第三、社交产品里的同步互动和异步互动


对于一款新的社交产品,但时间越来越碎片化的用户来说,异步互动可以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且业内大部分主流社交产品都是以异步互动为主。


新动次过于强调实时互动,这无疑有些冒险了。


同步互动最典型的代表是“直播”,为什么现在直播平台依赖主播?因为同步互动在社交中对人的要求非常高,双方都需要及时的反馈。但同步互动最大的优势是商业模式清晰,刷礼物需要实时正反馈,想象一下,如果土豪打赏,过两天对方才看到说感谢,这种异步互动会大大降低用户的满足感和刺激感。


所以,未来有盈利模式的社交产品一定是平衡好同步互动和异步互动的比重。


在杨宝成看来,秀场直播的核心是线下夜总会场景迁移到线上的一种互联网化的商业模式,都是才艺表演与打赏。线下陌生人社交最典型的场景就是夜店、酒吧。95后年轻人的线下社交场景则是放着电子音乐的夜店/Club、聚合了各种独立音乐类型演出的Livehouse和各种各样的音乐节。



生于2000年的年轻人今年19岁,成年后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这一批年轻人初入大学,是互联网原生居民,深受二次元文化影响,也正处于荷尔蒙旺盛、需要认识朋友、谈恋爱的阶段。杨宝成希望为这一批人基于音乐审美兴趣,打造一个线上虚拟社交场景。


基于现场音乐搭建的虚拟空间,动次APP实现了三点:第一、基于音乐审美的兴趣爱好,迅速找到同类;第二、同步互动,实时反馈;第三、商业变现明晰。


音乐场景在陌生人虚拟社交领域里能做到什么样的规模?前期可期,风险很高,但值得探索。


目前动次新版刚刚上线,尚在观察发育期。此外,动次正在研究一项同步投屏的技术,会让线上的虚拟空间与线下的同步化更加逼真。



4

虚拟人物场景化社交是未来吗?


△部分虚拟社交产品


2018年底,韩国的虚拟社交产品Zepeto突然在中国走红,激发了整个市场对虚拟社交的热情。


使用Zepeto,用户只要在APP内自拍一次便可生成一位专属的虚拟人物,并能手动调整面部的表情等细节,和其他(离线)好友的虚拟形象一起合影互动,这让它在年轻群体中得以迅速扩散。


9月5日,QQ孵化的首个3D虚拟形象社交产品“卡噗”正式上线App Store,具有捏脸、换装、制作头像和合照四个功能。今年7月,秀蛋完成数百万美元Pre-A轮融资,由启明创投领投。


目前看来,虚拟社交在细分市场的场景化表现中会超乎人们的预期。而虚拟社交加上可以贯穿所有娱乐形式的音乐兴趣社交,再加上AR/VR技术的广泛应用,甚至下一步实时表情捕捉的成熟,当年轻用户可以更加流畅的操控虚拟形象的时候,虚拟社交形式的不断演化将很可能在音乐领域释放全新的商业机会。


△《头号玩家》


想必大家都看过《头号玩家》,斯皮尔伯格在电影里讲述了“绿洲”这款游戏如何建立了一个虚拟版乌托邦的未来设想。这部模糊了虚拟与现实世界的电影带给资本圈和互联网圈的感受是:“这就是未来”。


VR/AR技术走向成熟的背景下,谁能在虚拟世界里搭建一个超级社交平台,谁就是未来商业世界的王者。微博最近发布的中国版INS“绿洲”APP与 《头号玩家》里的虚拟游戏重名,据说头条内部一款孵化许久的社交产品,代号也是“绿洲”。


这个阶段杀入一个完全虚拟化的社交世界,既有赖于进入虚拟世界的设备研发到落地的成熟期,也需要有一支强大的技术团队,更需要雄厚的资本实力。


对于资源资金相对有限、时间精力宝贵的创业公司来说,找到一个垂直细分领域的场景切入虚拟社交,迈出第一步,显然是最高效可行的路。




商业 | Pre-A轮2000万融资后,动次如何打动5000万“音乐玩家”的欢心?

简单来说,动次是一款支持多屏、多轨短视频互动的APP,也是一个基于创作、演奏、交流、互动的音乐玩家视频社区。

商业 | 虚拟现场启示录:如何像游戏产业一样做增量?

无论现实或虚拟,打造音乐场景都不容易。


小鹿角APP——音娱产业数据终端

媒体、报告、教育、招聘、问答、社区


左右滑动 了解小鹿角APP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