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分享丨如何创作一首有趣的音乐作品?

2016-03-16 阿斌 音乐财经



在希腊神话中,有九位女神,她们喜爱天籁,所到之处都漂浮着曼妙的音符,人们把她们统称为“Muses”,也就是“带来灵感的女神”。后来,这个极富诗意的说法从希腊蔓延至全世界。当一个音乐人拿起手中的乐器开始创作的时候,人们会问:“你的灵感来了?”。


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灵感乍现”的时刻通常也带来了很多好的作品。Bob Dylan 说他写《Blowing in the wind》只用了十五分钟,而Lady GaGa在谈论自己的创作时也说:“如果一首歌的写作时间超过了15分钟那么它可能就不算一首好歌”。




如此一来,写歌这件事情在人们眼里变成了一件极具意识流和唯心主义且极富诗意的事情。但实际上,一首歌的诞生过程并没有那么浪漫和神奇,就好像爵士大师瞿黑山说过的一句话:“音乐不需要灵感,只需要动机”。


那么,动机是从哪里找到的?它如何发展成一首歌曲?怎么样才能写出好歌?今天笔者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创作经验。



一、从音乐角度寻找灵感


说到底,音乐不过是人们将自然界的不同声音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排列在一起而诞生的一种事物而已,而一个音乐人需要做的就是用音乐的方式去思考自然界的一切,也包括人。


打个比方,列车的鸣笛声、工地的电钻声、风声、雷声,这些声音对于人们来说要么是无法忍受的噪音,要么也只是一些非常普通的声音而已,但当你用音乐的思维方式去看待这些声音的时候,它们立刻就会变得不一样。你会发现列车鸣笛的声音是有音高的,它也许是A调中的Do,也许是C调中的La,而工地的电钻声也并不是那么难听,因为它多少是有一点节奏律动的,至于那些风声和雷声,也许将来你会把它们加入到你某一首歌的编曲中作为环境音以烘托气氛。


再比如说,也许你今天很开心,那么你就开始去思考什么样的和声、节奏可以表达出开心的情绪?首当其冲肯定是大调系统和弦,因为它明亮开朗,你可以用沙锤为它配上4拍子16分音符的节奏,你只需要两个小节就可以找到感觉,这就是动机,就是“灵感”。


然而,自然界的声音和情绪不仅只有这几种,它们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实际上,这些都是你“灵感”的源泉,你对它们感受得越多,你的创作也就越宽泛。




但重要的是,你需要把这种“寻找”的思维方式变成一种不由自主的习惯,就好比一个音乐人在听到任何歌曲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的数它的拍子数。其实这个行为是音乐人自己都注意不到的,因为它已经成为了一种自然反应。


说到底,不是“灵感”来找你,是你去找它,而且不管你找不找它,它永远都在那里,而且到处都是。当你把这个“找灵感”的过程变得自然而然,它随时都会显现在你脑海里。



二、大胆一点,敢于尝试


这里说的大胆一点是指要有创新的意识,否则,音乐不会进步。说得再宏观一点,没有创新意识,人类文明不会进步。在这一点上,你必须保证自己思维的开放性,敢于尝试。


在巴赫、维瓦尔第等人之前,人们不大接受复调音乐,但他们大胆运用了复调之后,才有了闻名世界的《勃兰登堡协奏曲》、《四季》等作品,而在四季的《春》这一乐章当中,细心聆听之下会发现小提琴的花音其实是维瓦尔第有意在模仿鸟鸣。后来,又有德彪西等人创立的无调性作品,也是创新性的体现。


回到现代,我们发现今天的音乐如果要用风格的方式进行记载,那么它的厚度和一部史诗无异。好的音乐都是有特点的,它们来自于作曲者们非常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尝试。




如果没有这些,创作会变得平淡无奇。打个最简单的比方,假如你今天写了一首表达忧郁情绪的歌曲,你知道小和弦是最能表达这种情绪的,所以你用一个Am和弦开头,再接C、F,又回到Am,从和声上来说,这首歌中规中矩,而且很多流行音乐也是这几个和声写出来的。


但如果你再想想,它里面是不是还有更大的进步空间呢?你也许可以把这首歌看成关系大小调,加入一个C和弦,它又可以带来一种明亮的感觉,这样一来,你的“惆怅”里带有一丝“希望”。当歌曲结束的时候,你可以再回到最开始的Am。但是你的结尾一定要回到这个小和弦吗?你不妨换成大和弦,用A结尾,再去感受一下,它一定会比小和弦更能给你惊喜,因为它离调了。到这里为止,你的歌曲应该会比最开始的版本完整很多。


那么你再想一想,它是不是还可以有更多的变化?你这些三和弦能不能变成7和弦?变成7和弦之后又能不能变成9和弦?9和弦里面能不能有11音、13音?在这些基础上再加入更多的过渡音?甚至是把这些过渡音都换成过渡和弦?从这个调移到另外一个调?然后把这些和声的声部分开用不同的乐器演奏,Dubble Bass演奏低音?钢琴演奏和弦音和过渡音?主旋律里多一点转音?这样一来,你会发现你这首歌最终有了爵士乐的感觉。


实际上,这种变形的方式还有很多很多,你可以从它的和声、编曲、配器的任何一个方面下手,你会发现原来音乐世界无穷无尽,它里面的任何一个变化都是一个动机,都是你的“灵感”,有一些变化甚至可以直接颠覆你的想法,给你一个更好的思路。


但重要的是,你要勇于突破,大胆的去尝试,你只有尝试的越多,才会得到更多的动机,同样,你才会树立更系统的标准。不过最后有一点,那就是虽然要大胆,但不能莽撞混乱,你要“玩”的有思路和章法,在你给一个和声进行变形之前,至少得明白它的7音、11音、13音都是什么音,而在你给一首歌离调之前,你得先搞清楚它之前的调性。



三、写不能停


之前说过“灵感”是需要自己去找的,而不是它来找你。所以音乐并不是有“灵感”了才写。不管你有没有“灵感”,你都要去写。


有人开玩笑说假如你一天练一条Blues乐句,持续一年,那么一年下来你就背下了三千多条乐句,当你和别人Jam的时候你可以弹一整天都不带重样的。而且随着这一年的练习,很多东西你都已经将其个性化,你最后弹出来的也许就变成了你自己的东西。


写歌也是同样一个道理,即便你每天只写一小段,一直保持这个状态,你会发现一段时间之后你写歌的感觉会越来越好,你对和声的运用会越来越到位。


写作的过程就是最好的练习。MJ在世的时候曾经说他一年至少要写三百多首歌,最后挑十几首最好的放在专辑里。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出色的音乐人,那么可以尝试去养成这种习惯,你写下一小段其实用不了多长时间,如果你真的很忙,那么至少用半个小时来进行一个短暂的创作,在这个过程里,你的大脑会高速运转,你对音乐所有的感官全部都会被激活,也许你这半个小时就写出来一首好歌,写不完整也没有关系,你可以把它放在一旁记录并保存下来。但至少你有了这个过程,你就得到了练习。


同时,你写的越多,你对于音乐的理解会变得更为深刻,你也就越能突破自己,你音乐语言的表达能力会越来越成熟,你的感知能力也会越来越强。如果说有一天当你写得多了,你发现自己再写就千篇一律了,那么这个时候就是你开始学习新东西的时候了。然后你继续写,不断的写。


这个习惯是需要自己去养成的,每天都写一点,它可以让你在灵感的交界处由“被动”变为“主动”。同时,你会发现,这个习惯会推着你走遍音乐世界里的每个角落,因为你写的越多,你就越需要创新,需要学习,随之而来的是你能力的提升。



四、对碎片进行拼接式创作


前面提到过,只要用音乐的方式去思维,就会得到很多很多的“灵感”,同时,当你养成了每天都写一小段的习惯之后,日积月累,你将来就会拥有一个相当庞大的素材库,里面都是你的“灵感”。不过它们当中可能很多都只是“碎片”,并不完整。那么这些零碎的段落应该如何处理呢?


实际上,当你日后聆听这些“碎片”的时候,你会在它们之间找到一些共同点,然后你可以尝试将它们拼接在一起进行“碎片拼接”式的创作


这也是一种很好用的创作方式。披头士那首“A Day In Life”就是把保罗和列侬两个人的两首歌拼在一起写出来的,再比如说Bob Dylan也经常用这种方法写歌,而在泰勒·斯威夫特专辑《1989》中,她曾经提到过“I Wish You Would”这首歌是根据他一个音乐人朋友做的一个段子即兴哼唱出来的,后来她把那个朋友的段子和她自己哼唱的部分拼接成了一个完整的作品。




很多人觉得拼接式的创作方法有些过于机械化,甚至是实在是写不出作品的时候才会用这种方法,其实并不尽然。每一个音乐人在不同的阶段里做出来的音乐都是不一样的,当你整理过去的碎片时,你实际上是用新的思维在对自己过去的思维进行第二次改造,它实际上是一种不同时间里不同产物的碰撞,是产生新作品的一种途径。


同时,当你在进行整理和拼接的时候你会更容易发现自己是不是真的进步了,因为当你进步了,你会把那些碎片改造的更好。



五、阅读文学作品


文学和音乐没有区别,文学是具象的表达,音乐则是抽象的表达,而本质上它们都是语言,没有区别。音乐人在平日里会聆听许许多多的音乐,一是因为自己喜欢,二是因为他们在向别的音乐人学习。实际上,一个音乐人从一部文学作品当中同样可以得到许多的“灵感”,而这些灵感不止是意识上的,还有更实际的。


如果把马尔克斯《族长的秋天》一书跟贝拉·巴尔扎克的第三部钢琴协奏曲对比开来,我们会发现两者在结构上完全一致。而前苏联的文学家巴赫金曾经通过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文学作品提出了“复调小说”的概念,显而易见,这个概念直接来自于巴洛克音乐。实际上,任何一部好的文学作品都具有严谨的层次感,每一个层次都表达了不同的情绪,这些情绪整合在一起之后就变成了一个独立的系统,有它独立的结构。


当一个音乐人用音乐的思维进行阅读的时候,这些结构就会变成不同的段落,日积月累下来,这些文学结构会对音乐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你会发现在文学作品的影响下,你的音乐也会拥有严谨且精致的层次感。


反过来,文学作品也是创作的源泉,它里面的动机是取之不尽的。打个比方,法国诗人波德莱尔曾经写过一本著名的诗集《恶之花》,实际上,这本书和今天许多具有实验性质的音乐非常相似,波德莱尔全篇用一些比较阴暗的语言描写了许多人们通常去赞颂的事物。它将“美”描写成“倾泻着罪恶和善举”,产生了一种“病态美”。




这本诗集全篇分为《忧郁和理想》、《巴黎美景》、《酒》、《恶之花》、《叛逆》、《死亡》六个部分。如何用音乐对这六个部分进行表达?


《忧郁和理想》无疑是小调色彩,你在对这个主题进行整体构思的时候就可以选用小调色彩的音阶,你可以按照你自己的感受去进行编排。到底是和声小调?旋律小调?你看到“忧郁”一词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感受?在音乐里,三度音是色彩最明显的一个音之一,那么在旋律上试试小三度如何?而配器上你是不是可以用小提琴延音演奏一段小三度行进的旋律?


当你的主题从《忧郁和理想》行进到《巴黎美景》时,你是不是可以选择一个关系大小调的转换方式进入你所使用的小和弦的大调一级?并且把小三度音改为大三度音甚至再跳跃至八度音程?通过这些改造,你是不是将波德莱尔的诗句变成了音乐?


如果你有足够的音乐功底,并且你足够大胆,也许你可以写出一部《恶之花》的音乐剧。如果你足够细心的话,你会发现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不止是诗歌,它们都可以幻化成你的音乐。而且文学作品对于音乐人来说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那就是它可以帮助你更好的写词。


在小说中,你可以找到很多的词语,在诗歌中,尤其是中国古诗词,你可以学到很多关于韵脚的用法,因为在填词的时候,有一个最大的困难就是你既要押韵,又要表达到位。而好的诗词通常都具备这个特色。




最后一点,一个写歌的人其实是在用音乐说话,你说的话也许来自于你看到的,也许来自于你自己的内心感受。你可以独白,也可以描述外界。但是一个人一生不一定能行万里路,那么读万卷书至少可以让你对你未见到的世界有间接感受。你感受到的,就是你的动机,就是你的灵感


音乐的灵感可以从其他音乐人作品当中获取,也许你今天听到某一首歌里的某一个音色、某一条旋律、某一个出其不意的和弦,它们都可以是你的动机。


但是归根结底,音乐是来自于你的生活,你生活里的任何一件事物都可以成为音乐,它们可以是你的家人、爱人、朋友,它们也可以是你的牙刷、打火机,甚至是你新买的一瓶番茄酱。只要你用音乐的思维去思考,并且大胆,同时有心去学习新的东西,你的作品就会出其不意的有趣。


编辑:于墨林



  

还想看点别的?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艺术家丨窒息乐队:从待业青年到职业乐队 


干货如果计划去美国巡演,这些实打实的数据千万不要错过


点丨市场没规矩?30支女团混战,《超级女声》也来凑热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