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最终能走多远,取决于见识

桂洋 新东方 2018-08-21

你这么优秀,一定会关注我↑↑↑,对吧~


小新说

很多时候,成败与否取决于见识的高低,而不是自己简单的努力;而见识的高低,取决于我们的环境,以及阅读的意义。


本文来源:读者(ID:duzheweixin)

本文经作者授权转载,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诸事不顺的人都有三个问题:

缺乏见识,缺乏爱,缺乏规矩。


前两天看到一个新闻,“杭州19岁双胞胎姐妹分别被牛津和剑桥录取”。

 

在记者采访时,姐姐亚晞说:“我们从来没有上过任何除了兴趣外的补习班,爸爸妈妈对我们学习上的要求是,只要问心无愧就可以。”


▲图\都市快报


有些“眼尖”的网友在这段新闻中看到了“重点”——“双胞胎的爸爸是企业家,妈妈是全职主妇”。

 

于是下面一条点赞数很多的留言里写到:“这是富人的教育,有钱才行。我们输在了起跑线,这就是命。”

 

看着这条留言,特别想对这位网友说:其实比贫穷更可怕的,是缺乏见识。


新闻里还有一段话:“爸妈对我们的运动,要求非常严格,和成绩相比,他们更在乎的是我们身心健康、为人处世和热爱生活。”

 

出身的贫穷或者富有,真的能决定人一生的命运么?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

请收起随时碎掉的“玻璃心”

 

常常听到一句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著名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中也说:一招领先,一辈子领先。

 

于是一批批父母在起跑线上展开了不问前路、不计后果的殊死搏斗。

 

然而,起跑线就是你一生的“命运”吗?

 

最近在吴军博士的新书《见识》里,看到了关于“起跑线”的经典解读。


 

吴军博士是硅谷风险投资人,曾经的他是谷歌资深研究员和项目负责人,也是腾讯负责搜索业务的副总裁。

 

用他的话说,从小到大,他都是在一流的学校里度过,周围的样本也算是中美两国赢在起跑线上的人。按理说,这批人应该有一个非常好的人生。

 

“但实际的情况是,在这场马拉松中,每过一个阶段,就有人主动退场。最后的赢家,不是一开始跑得快的人,而是为数不多坚持跑下来的人。”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606295j80&width=500&height=375&auto=0

   <短视频>吴军:智能时代的你,未来能走多远


把起跑线看得太重的家长们,削尖脑袋帮孩子在起跑线上抢到一个好位置,然后就把孩子保护起来,最好不要受到任何挫折和刺激。


好像这样,人生就妥妥地成功了。

 

于是,在起跑线理念下长大的孩子,变得“输不起”。遇到一点事情,就“整个人都不好了”。

 

要知道,即使考进了清华大学,也有那最后30%的人。起跑线永远在调整,人生的赛道永远无常、时时归零。

 

而后30%的里的那些“玻璃心”,往往也会让人“把一手好牌打烂”。在长途奔跑中黯然退场,拉都拉不回来。

 

在世界上中彩票大奖的人里,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在10年内把千万到上亿的资产败光,然后的生活轨迹,该什么样,还什么样。



 

出生于一个经济条件好的家庭,进入一个好学校,遇上一个好老师,都跟中彩票一样,顶多只能算是交了一次好运而已。

 

大家都在训练抢先跑出去十几米的爆发力,却忘了人生不是百米赛跑,而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


在这场长跑中所考验的眼界、精神、体魄、人格、性情……变量太多了。

 

真实的命运常常是——“运”给你的东西,“命”撑不住。

 

“运”是一时的,多次的,而“命”是一生的,持续的。

 

你只看到了双胞胎姐妹出生时的物质条件,却没看到他们在父母的格局和见识的滋养中、在尊重和爱的环境下一点点长大,并努力实现自我成长的漫长过程。

 

没错,这才是命。


  所谓的“命”,

就是你看问题的方法和行事方式

 

以前有一个同事,总是把“命途多舛”挂在嘴上。

 

工作中他总是觉得有人跟他作对,生活中总是有各种事让他纠结抑郁,遇到点事就觉得天塌了,于是求神拜佛,把希望寄托在算命先生身上。

 

你会发现有一些人,诸事不顺。总是会遇到同样倒霉的事儿,遇到事情总是犯同样的毛病,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

 

难道,这就是命吗?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讲过一段话:

 

注意你的想法,

因为它能决定你的言辞和行动。

注意你的言辞和行动,

因为它能主导你的行为。

注意你的行为,因为它能改变你的习惯。

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能塑造你的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因为它决定你的命运。

 

这可能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性格决定命运”的由来。


就像我那位前同事,他看人看事看问题,总会从阴暗面出发,行事风格总是出口伤人,遇到事情就是六神无主,还总把义务和希望都寄托在别人身上。

 

一个人一辈子被扇巴掌的情况和原因很多,各不相同,但是一个人对待它们的方法却有高度的一致性。

 

人生就像一条长河,偶尔的起起落落,波涛汹涌,都改变不了它大的走向。

 

没错,就像《极限挑战》中说的一样:这就是命。

 

所谓的“命好”,就是一个人独特的看问题的方法和行事方式。

 

思维方式出问题的人,命运之神是永远不会光顾的。


比贫穷更可怕的,是缺乏见识

 

最近在与吴军博士的一次交谈中,听他讲到了一个曾经的“金融大鳄”的故事。

 

一听这个称谓,就知道这肯定是有很多钱。但他却很苦恼,这十几年来财富并没有增长。

 

“2000年的时候财富比马云不知道多多少,但现在连马云的1%都没有”。

 

原因是他只知道一种赚钱的方式,建老鼠仓”。说白了就是操弄股票把大家都骗进来,把你们的钱洗劫一次,每过一段时间洗一次,每年赚固定的数额,一年一年线性增长。

 

而马云,却是指数级的增长。


 ▲吴军博士\王伟铮 摄


但凡他在比马云还富的时候,随便投资几个互联网公司,那现在都不得了。然而仔细一看,他投资的全都是夕阳产业。

 

他现在培养上小学的女儿,天天教她画K线。

 

“画K线你以为巴菲特画不过你?那东西没用他才不画的。”吴军说,“这就是典型的见识少。”

 

只知道盯着蝇头小利,再看不到更大的格局。虽然赶上时运赚了桶金,但是照这个衰减速度,能维持多久就不好说了。

 

这样“眼看着财富来了,又眼看着财富没了”的例子太多了。这不是穷与富的问题,而是一个人见识的局限性。

 

 

吴军身边还有另外一个人,是一个极端反例。

 

“她出身于贫穷农村,7、8岁开始务农,从没读过书,一个大字不识。但这个人的见识却非同一般。”

 

有了孩子之后,这个人把一片没人要的盐碱地承包下来,赚钱送孩子去省城读书。后来两个儿子都考上了好的大学,读了博士,女儿也成了一名老师。

 

而到了孙子辈儿,就有人进入了哈佛。

 

如果假定社会分为100层的话,她这个例子,可谓是从第100层上升到了第1层。

 

要知道,在美国,20%的最底层(按经济收入),只有4%的人最终可以进入最上层的行列,这种比例是极其低的。

 

吴军说,见到这个人后,你会神奇的发现,底层农民所具有的一些毛病她都没有。

 

到了儿女家就像客人一样,从来不指指点点,不迷信于任何东西,先进的理念都接受的很好。

 

在教育上,也没有觉得她有什么特别的,从不管孩子怎么学习,不跟孩子说一定应该要怎样。你只能感觉到她为人非常大气,而她的儿子、媳妇们行事风格也同样大气。

 

她身上最大的特质就是慷慨,善良,虽然穷,但不纠结于小钱,经常愿意主动帮助别人。从小孩的学校到邻居,都是赞誉不断。

 

这个教育案例值得好好仔细研究。我想说的是,这就是一个人的格局和见识,所能带来的不一样的人生,与贫富无关。

 

要知道,贫穷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缺乏见识。

 

诸事不顺的人都有三个问题:

缺乏见识,缺乏爱,缺乏规矩

 

网上有一句话很流行:“人跟人之间的差距,比人跟狗都大。”我非常认同。

 

猎豹移动的CEO傅盛说:认知,几乎是人与人之间唯一的本质差别。

 

我们经常能遇到一些人,无论你怎么跟他沟通,都讲不通道理,所谓“夏虫不可语冰”,说的就是见识的差距。

 

有的人赚钱只是为了赚钱,他并不知道“成功只是手段,而幸福才是目的”。

 

金钱就像运气一样,此刻没有,你还有一辈子的机会可以赚。但见识一旦局限,变成了一生的命运,就很难打破。

 

其次,缺乏爱。

 

没见过爱的人不会明白爱,没爱过别人的人不会懂得爱。缺乏爱的人难以大气,不大气的人难成大事。

 

我们经常能看到各种条件不错,但谈恋爱总是碰壁的人,对方往往评价他都是:不懂得爱别人。

 

而这种人,往往在金钱上也更吝啬,与贫富无关。

 

在一个有爱的环境中成长,才懂得施予大于接受的快乐。才不会把自己的一切行为困在自私的狭小的出发点里,才能在为人处世上有更大的格局。

 

最后,比贫穷更可怕的,是缺乏规矩。

 

孔子曰,从心所欲,不逾矩。

 

缺乏规矩的人,总是会踩到别人的脚趾而不自知,轻则没人愿意帮他们,重则大家会跟他作对。而不自知又造成了他们对人、对社会有一种戾气,麻烦越来越大。

 

缺乏见识、缺乏爱、缺乏规矩,是比缺钱更可怕的事。

 

贫穷可能会在短期内使物质条件差一点,但是并不影响父母在见识、爱与规矩上培养孩子。

 

终生学习,向死而生

 

庄子在《秋水》篇中说到,河神开始看百川汇于大河,觉得很了不起,等到了海里,“望洋向若而叹”,“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看到更大的世界,才知道自己的渺小,看到更优秀的人,才能看到更大的天地。

 

很多时候,成败与否取决于见识的高低,而不是自己简单的努力;而见识的高低,取决于我们的环境,以及阅读的意义。

 

生逢其时很重要,勤能补拙也有道理。造成一个人成功和幸福的必要条件很多,但遗憾的是,没有一个是充分条件。

 


 

很欣赏最近拾遗君写给儿子的几句话:

 

万勿自私,从小就当散财童子。

施与受之间,多成为前者。

见最多的人,被最少的人看到。

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别人羡慕的。

住一次总统套房,再住N次乡村野店。吃一次米其林三星,再吃N次苍蝇馆。

在不为祸他人的情况下,快乐地享受生活。

 

深以为然,我准备以后也讲给自己的孩子听。还要再加上一条:享受读书,体会在长跑中不断成长的快乐。

 

多学学科学看看世界,与更优秀的人同行,方知见识短浅、自我渺小;

多博览群书了解人性,知道除生死无大事,才觉生活无常、从容是真。

 

牛津大学圣埃德蒙说过一句话:“Study as if you were to live forever , live as if you were to die tomorrow. ”


译成中文应该是:“终身学习,向死而生。”

 

别忘了,人生是一场马拉松。



作者:桂洋,《读者》微信专栏作者,新媒体主编。85后媒体人。在鸡汤与岩浆之间游走的新女性生活倡导者。读一本好书,睡一个好觉。 



还有好看的:

毕淑敏:幸福常在暗淡中降临

谢春花:即使我从崖边跌落,也要长成一棵会开花的树!

从清洁工到副总裁:你的格局决定你的结局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公众号立场无关。

(版权声明:推送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已取得授权并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联系方式:xdfzhenggao@163.com)


想和新东方一起变有料

就快关注新东方吧!


我是cwo,你的小新

每日为你奉上成长干货

长按二维码关注新东方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成长干货。多多留言,小编就来勾搭你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