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扫码付款,商家不知情,你会只付一块钱吗?

新东方·从悰 新东方 2019-09-04

配音服务由闪电配音公众号 提供

作者:从 | 编辑:北楼8层的女同事


近日,“几个丸子”引爆了一条新闻。情节不断反转,一众看客纷纷打脸。

 

云南昆明有位生活拮据的爷爷,一把年纪,为了维持生计,在大学门口摆起了小吃摊。

 

一份章鱼小丸子卖7元钱,大多数人选择手机付款。生意不错,想到能自食其力,爷爷再累也甘愿。

 

回家一查帐,却傻了眼:很多人只付了一块钱,更有甚者只付了一分钱。算下来,一个星期亏了2000多。

 

老人气得吃不下饭。


新闻一出,键盘侠们倾巢出动,有的谴责大学生素质低,有的甚至怀疑老人借机炒作。

 

一位老师给老人送去100块钱,满是愧疚地道歉:“是我不好,没教好学生。”

 

老人感动得流泪,却拒绝收钱,忙解释道:“不是学生,学生都挺自觉的。”

 

如今,似乎事件不经历几次反转,都不好意思叫新闻。复杂的不是事情,而是人性。

 

有人没犯错,也甘愿代人认错;有人犯了错,还以为自己占了便宜。

 

有人吃了亏,也要维护别人的名誉;有人假借“维护正义”之名,诋毁别人的名誉。

 

善,跟自己的关系很浅;恶,跟自己的关系很深。

 

最大的善,莫过于好人不知道自己是好人;而最大的恶,则在于坏人不知道自己是坏人。


- 1 -


澳洲一家华人超市贴了一张“温馨提示”:


“最近发现大妈团伙故意把大白菜扒散,借口是菜叶子而不付款。不经店员允许,私自扒大白菜叶子带回家,一经发现,按照白菜价格收费。”

 

超市本不介意顾客捡脱落的菜叶,许多人就钻了空子,故意把好好的白菜扒得只剩菜心,根本无法继续出售。

 

为什么钻空子的人,通常是“团伙作案”?


在善向恶妥协的过程中,人们通常经历了如下的心理活动:


观望之时:“人家都这么干,我不干就亏了。”

出手之时:“反正没人认识我,无后顾之忧。”

得手之后:“我真是有头脑、会省钱……怎么能算坏事呢?”

 

英国作家玛丽雪莱说:“一个人走向邪恶,不是因为向往邪恶,而是错把邪恶,当成他所追逐的幸福。”

 

高速公路上,一辆装满橘子的大货车发生追尾,橘子滚了一地。为了减少损失,车主干脆就地贱卖。刚开始,不少好心人自己买了橘子,还留下来帮他卖。


不想人越来越多,很多人趁乱只拿橘子不给钱。正好遇上学生放学,很多家长干脆带着孩子,爬上货车抢橘子。

 

被哄抢的橘子至少一吨,人高马大的车主面对损失,哭着央求众人:“大伙可怜可怜我,别抢!”

 

那些抢橘子的人,前一秒,也许还在跟孩子讲些大道理;后一秒,所有对于公理和正义的信仰,就如倾泻满地的橘子,以摧枯拉朽之势,轰然倒下。


“平庸之恶”是哲学家阿伦特提出的著名概念。这种恶源自人们的“从众”心理。

 

看到一群人因作恶而获利,却没有受到应有惩罚,一些原本能明辨是非的人,就开始自我怀疑了,动摇了,沦陷了,然后毫无愧疚地参与其中。

 

人性经不起考验。在理想化的世界里,它是道貌岸然之人的谈资;在充满诱惑的真实世界里,人性却是一件奢侈品。


- 2 -


有人说,科技进步了,人性却堕落了。

 

其实,正是因为科技进步,更多人性的阴暗面才得以见光。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术论文被发现造假、抄袭。

 

近日,一名南京大学的教授主动要求各大学术平台删除自己的百余篇论文。

 

经对比发现,部分论文存在抄袭现象。

 

这些论文曾经帮助她申请学位、获得研究经费、升职加薪。

 

她的一位同事说:“她几乎拿到了所有她那个年龄文科教授能够拿到的头衔。”


接受采访时,这位年仅39岁的教授奉劝记者尽早收手:


“如果你这样追究下去,所有中国的学者,那么多,人人都有问题了。”

 

罗素说:“人之所以有道德,是因为受到的诱惑还不够大。”

 

许多人或许不屑于哄抢几片菜叶,几个橘子,但是把属于别人的研究成果、理论文字悄无声息地占为己有,就可以换来平步青云的机会,有多少人还会牢牢地坚守底线?

 

“平庸之恶”确实平庸,任何人都免不了受它诱惑。

 

《理想国》中,有这样一个传奇故事:一个牧羊人因为机缘巧合,发现了一枚戒指,戴上就可以隐身。

 

他利用这个戒指,为自己谋取利益,变成国王的亲信,后又勾引王后,共谋杀害国王。牧羊人坐上了王位,摇身一变,成了“人生赢家”。

 

书中还做了一个大胆的假设,如果一个正义的人和一个不正义的人同时戴上这样一枚戒指,可以为所欲为,而不必负任何责任,那么结果会怎样?

 

结果极有可能是:出于“要过得比别人好”的欲望,两个人会做出完全一样的恶行。


这不仅仅是一个思想实验,在网络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手上都戴了这样一枚戒指。人们躲在屏幕后面,以为可以操控一切,以为逃得过一切责任。

 

为了不计代价地展示自己的聪明,我们把朋友圈“打扮”成令人嫉妒的样子。没有争吵,也能断送友情。

 

为了吸引大众眼球,本应揭露真相的“媒体人”开始在网络上散布虚假信息。没有灾难,也能制造恐慌。

 

为了占据道德制高点,键盘侠们化身法官,终日奔忙于审判别人。没有利刃,也能杀人。

 

人们懒得顾忌别人的感受,懒得预估言行的后果,懒得去理解这个世界,去认识我们自己。

 

人不是变坏了,而是变懒了。


- 3 -


如果说最大的恶出于无知,那么最大的善也源自“无知”。

 

江苏宿迁,一位90岁的老奶奶顶着寒风,蹲在马路中间捡东西。

 

不时有车辆驶过,一个好心司机怕她有危险,停了车,过来一看,老人竟是在捡碎玻璃。


老人说:“我顺手捡捡。”

 

司机一看老人的手都出血了,就赶紧帮忙捡干净,送她去附近的商店休息。

 

老人这才说了实话:“这些玻璃碴不能随手丢到垃圾桶,不然可能会刺伤环卫工人或是拾荒人,想扔得远一些。”

 

冒着生命危险也要维护的道义,在老人看来,不过是“顺手捡捡”。

 

有一种善,叫作“善而不自知”。

 

山东济宁,有位“与众不同”的拾荒老人,他衣着整洁,跟饭店业主讨要破烂儿的时候总是彬彬有礼,遇到其他拾荒者还会主动谦让。

 

老人是名退休干部,退休工资足以安享晚年。子女常劝他别跟人家抢饭碗,他却固执地要“贪这点小便宜”。

 

去年,老人在拾荒的路上因车祸去世,家人整理遗物时发现多张捐款票据,才知道他一直瞒着家人做慈善。

 

这些票据的署名不是“好心人”就是给他提供纸箱、空瓶的饭店业主的名字。

 

有一种善,叫作“善而不为人知”。


然而,老人费尽心思隐瞒的那个名字,却还是被记了下来。

 

老人名叫张福庆。今年年初,“张福庆爱心助学团”在他的家乡成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慈善的队伍,把他的大爱传递下去。

 

恶会传染,善也会传染。

 

今年夏天,杭州街头出现了许多无人看管的“爱心冰箱”。里面的冷饮,专供在高温下辛勤工作的环卫工人、交警、快递小哥免费取用。

 

出人意料的是,不但没有人“钻空子”,还有人特地买冷饮放进冰箱。

 

当我们提起“善良”,就记起每一丝曾经温暖我们、照亮我们的微光,它们或许没有“见义勇为”“救死扶伤”这样光芒万丈的名字,但是当一束微光照亮另一束微光,黑暗就逃跑了。


- 4 -


比起避免“平庸之恶”,践行“无名之善”则简单得多。

 

罗振宇说:


“所谓素质,就是学表演,一招一式地学着演,表演得多了,素质就是我的了。”

 

不是要我们脱下邪恶的面具,戴上伪善的面具。而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警惕恶行而远离恶行;通过自我反省而变得自觉;通过践行公义而变得公义。

 

在善与真结合的地方,阴暗就会被照亮,人心就会被温暖,邪恶就会被驱散。

 

学习身边的善举,善良就是我的了。传承善心,世界就是美善的了。



还有好看的:

这“鸡肋”的生活,不如从头来过

李诞:对我不满说出来,反正我也不改,你再憋出个好歹

我想把大人对孩子犯的“罪”,一件件地,扒给你看



留言聊聊吧~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成长干货!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