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票房打脸两次的国产“烂片”,治愈无数虚伪的成年人

新东方 2019-08-21


地球某处

Thu.Aug.01


文章来源:谈心社(ID:txs163)

作者:谈心社社长


成年人,总是很矛盾。


在人前,一副“百毒不侵”的模样,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能面不改色。


无人时,却可能为一首歌、一段话、一部电影泪流满面。


截然不同的两面,看似虚伪,都是“真正的自己”。


有人说,那些能够轻易感动自己的东西“就像角落里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容器,润物细无声地,盛放了许多人柔软的心灵。”


比如小妹最近看的这部电影——《那年八岁》。


两次上映,票房仅仅几万不到,可看完才发现,这个成绩,实在愧对这部良心片。


/01/

不是亲人,却比亲人更亲


“宁夏川,两头子尖,东靠是黄河,西靠贺兰山。”


男孩小小,就出生在宁夏川的一个小乡村里。


八岁时,小小的母亲去世,留下他和年幼的妹妹。


不久后,父亲又娶了一个女人进门,对小小和妹妹也渐渐冷漠。


带着两个弟弟进门的后妈,不让兄妹俩吃饱饭,还逼迫着他们做许多粗活、重活。


有一天,小小正在上课。


父亲突然闯进教室,当着所有老师同学的面,强行将小小拖走。


原来,父亲和后妈不愿让小小继续读书,想把他卖给算命的盲人吴先生做“领道”。


所谓“领道”,就是专门给盲人领路的孩子。


盲人吴先生平日游走十村八店,靠给别人算命说书养活自己,眼睛看不见,心里透亮:


小小一进门时的倔强和抗拒,他立刻感知到了。


他狡猾地将小小招到身边,摸着小小的脸,刻薄地贬损起来:


一句句话直戳小小的心窝子。


最终,小小的“价格”被吴先生从每月6元,砍到了5元。


父亲嫌钱拿少了,临走之前,对小小又是一顿打骂。


小小梗着脖子,不哭不闹,一言不发。


告别了课堂的小小,从此成了吴先生的领道人。


一老一少,互相嫌弃,互相攻击。


第一次上路,吴先生就不停地往小小心里埋刺:


路过一个村子,一群孩子们围上来欺负小小,一边朝他扔着石头一边喊:


“滴滴嗒嗒,我儿牵瞎。”


小小忍不下这口气,捡起一块石头就想砸回去。


吴先生立刻拦住他,一通臭骂:


“你天生就是个挨骂的命!”


被人欺辱,不让反抗,小小对吴先生愈加厌恶。


到达目的地,吴先生忙完,在回家路上,小小远远看见一个和自己亲生母亲长得很像的女人。


他夺口大喊了一声:“妈!”


然后难以忍耐,失声痛哭。


跟在背后的吴先生,粗暴地用拐棍捅了下小小,吼道:


“大白天做什么梦啊!谁是你妈?”


过一会儿,他又打小小的算盘:


“你在家爹不疼娘不爱,可怜,你给我当孙子,我保证你以后饿不着。”


小小嫌恶这个“坏老头儿”,对他置之不理。


天渐渐暗了下来,眼看走不回去了,两人只好去附近一户跟吴先生相熟的人家住宿。


主人晚饭准备了韭菜炒鸡蛋,小小拿起筷子就戳过去。


吴先生顺声准确地截住了小小的筷子,夹起大块的鸡蛋送到自己嘴里,还不忘教训小小一通。


终于有一次,在吴先生贬低小小妈妈时,小小情绪爆发。


他先是借着上厕所的名义,让吴先生放松戒备,然后,索性将吴先生一个人扔在路上,自己跑回了家。


吴先生追到小小家找他,碰巧小小又惹了后妈带来的弟弟,两“罪”相加,被父亲一顿暴打。


后妈在一边连连叫好,两个弟弟在笑着偷看。


只有亲生妹妹,哭得伤心欲绝。


吴先生冷漠地坐在一旁,一言不发。


再次踏上旅途的爷孙俩,重复着之前的营生。


路上,吴先生更狠厉地威胁了小小一番:


这天夜里,他们歇脚在一户办丧事的村民家。


饭后,吴先生给守夜人说书,正说着,屋内突然一声巨响,人们惊吓得四处逃窜:


小小慌忙随着人流奔出,人群里有人念叨:“屋子里没跑出来的瞎子算是完了”。


小小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起身壮着胆子,牵着狗进走进屋。


吴先生一个人在屋里,喃喃自语。他算了一辈子命,最是信这些。


小小安慰他:“别怕,没有鬼,是支撑棺木的砖倒了。”


吴先生强作镇定,嘴硬道:“我没有怕”。


小小眼尖地发现,吴先生已经被吓得尿了裤子。


小小沉默了,没有揭穿他。


他第一次发现,那个总是打他骂他的坏老头儿,原来,也只是个看不见、无助的老人。


两个人的关系开始变得有些微妙。


第二天一早,他们继续赶路,吴先生试探小小:“你昨天是为了救我吗? ”


“不救你救谁啊。”


到了河边,爷俩停下休息,两个人不约而同地挽起裤腿儿,相对无言。


吴先生突然提起话头:“我呢,也是八岁时,没了妈。”


小小一愣,不知怎么接话。


一老一少,都是8岁就没了妈妈的苦命人。


小小依旧不肯叫吴先生“爷爷”,但吴先生对小小的态度,一点点在改变:


小小不慎在河里伤了脚,吴先生急忙去路边找赶车的人送孩子看伤。


结果因为身无分文,坐不上车,他只好自己背起小小。


听着小小的指挥,深一脚、浅一脚,拄着拐杖,一路小跑。


从前,小小每次提起妈妈,他都冷嘲热讽,不断地提醒小小“你妈啥都不知道,她已经不在了!”


相处久了,他逢人就夸:“我孙子,聪明,像他妈。”


小小好奇他的“算命”本事。


他坦诚相待,耐心解释:算命的人其实不会算,不过是给人解开心结,尽最大的善意去赚这份钱而已。


两个人越走越近,相处越来越像亲人,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吴先生明白,小小是个健康的孩子,跟着自己跑十几年,不会有出息。


他狠下心,逼着小小离开了自己。又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让小小能够回到学校读书。


回到教室的小小,突然扔下课本,跑出学校,对着吴先生离去的方向不停地大喊“爷爷,爷爷”,泪如雨下。


吴先生终于得到了自己奢望已久的那个称呼,可他早已不再想从这个称呼里索取什么。


他摆摆手,摸索着,渐渐走远。


这对“半路”爷孙,或许就此缘尽。


人间最动人的,不过一份真情。


不是亲人又怎样呢?


/02/

成年人的面冷心硬,都是装的


小小和吴先生,都在8岁那年失去了妈妈。


遇到经历和自己相似的小小,吴先生一开始并没有表现出丝毫怜悯,反而总是伤害他:


任由他挨打受欺负,还要添油加醋,对他骂骂咧咧。


导演谈到这个角色时感叹:“我经历过三个说书人,这三个人嘴都特坏,但他们心肠都特好。”


吴先生也是如此:刀子嘴、豆腐心。


小小骗他踩到牛粪,他抬起拐杖要打。


最后也只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他看似冷漠,也很容易被触动。


吴先生发生危险时,善良的小小不计前嫌地担心他:“瞎子没跑出来怎么办?”


于是他开始渐渐接纳这个孩子


小小的一点关心,就足够让他软下态度。


表面上不动声色,实际上把他当成了亲孙子:


晚上吃饭的时候,主动将好吃的菜夹给小小。


又一次遇见村里欺负小小的孩子们,他哪怕看不见,也要拼尽力气帮小小反抗:


拿起拐杖,笨拙地朝那些“熊孩子”挥舞。


有一句话:“成年人,总喜欢假装冷漠。”


如吴先生对小小这般:越是想靠近,越把人推远。


越是渴望一段关系,越是假装不在意。


最近,一段视频刷爆朋友圈,出嫁的女儿和父亲在婚礼上一起跳了一支舞。


爸爸有些害羞,还时不时偷瞄一眼女儿,生怕做错了动作。


有一句话:“成年人,总喜欢假装冷漠。”


如吴先生对小小这般:越是想靠近,越把人推远。


越是渴望一段关系,越是假装不在意。


最近,一段视频刷爆朋友圈,出嫁的女儿和父亲在婚礼上一起跳了一支舞。


爸爸有些害羞,还时不时偷瞄一眼女儿,生怕做错了动作。


女儿其实很意外:爸爸平日里“严厉又高冷”。


“凶凶的那种。”


“没想到他会为了我,放低姿态。”


吴先生渴望与小小亲密,爸爸心里也无比疼爱女儿。


可他们早就习惯了,把渴望和关心藏在心底。


心理学上把这种“假装冷漠、口是心非”称为“主动羞耻感”。


在他们看来,因为太过需要,太想靠近,所以主动是羞耻、卑微的。


又常常接受不了自己的卑微,所以要用高冷来防御。

小小挨打,他怎么会不心疼? / 《那年八岁》


可是,渴望爱、表达爱,本就是人之常情。


别总用冷漠掩盖你的温柔,有些话,说出来,会有人懂。


/03/

有时候,爱也需要放手


其实吴先生想过把自己的本事传给小小。


说书、算命,算不上什么大本领,却也足以安身立命。


他清楚自己终会有老去的那一天,有了这个“孙子”在身边,有人养老送终,不至于晚景凄凉。


小小听后,也爽快地答应了。


但两人路过学校时,听到读书声,吴先生又改变了想法。


他思虑一番,拿出自己的积蓄,塞给小小,叮嘱他:


拿着,上学去,好好读书。


然后拄着拐棍,默默离开,不挽留,不道别。


吴先生眼盲心不盲,他知道,对小小来说,读书一条更好的出路。


他当然也清楚,对于自己而言,这几乎是一次没有回报的付出:


他已经年纪很大了,兴许过几年就撒手人寰,兴许根本等不到小小长大的那一天。


这个过程中,他会衰老、生病、孤独……


只是,早把小小当成亲孙子看待的吴先生,已不再思考这些“利弊”:


小小应该有自己的人生,年老的他不该“拖累”小小。


对孩子最好的爱,并不是把TA绑在身边,要TA事事为自己付出。


《无问西东》里,出身名门的沈光耀,成绩优异,能力出众。


在他决定弃文从武时,母亲没有过多干涉,只告诉他:


“我们想你能够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同你自己喜欢的女孩子结婚生子。


注意不是给我增添子孙,而是你自己,能够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


或许人生就是一次次的团聚和别离,或是缘分使然,或是阴差阳错。


如父母和子女,如吴先生和小小。


世界上大多数的爱都是为了团聚,也有小部分的爱,是为了让另一个人远行。


也正因如此,这样的别离才更让人动容。


电影上映时,因为首日票房太低,不到一天就被撤下,重新上映,依然没有太多观众。


但我看完才发现,这部低成本小众片,实在是被严重低估了。


西北山村里,镜头沉静地记录下麦田、溪水、人家,荒凉却并不惨淡;


一对陌生人从抗拒,到接纳,到互为依靠,最终分别的感情,质朴淡然。


想要温暖那些每天都在“假装强硬”的成年人,其实这样平凡的场景,简单的故事,就足够了。


给文章点个在看吧,愿每个“虚伪”的成年人,都能找到治愈自己的“药”。


▂▂▂▂▂

The End


还有好看的:

知乎上40个有趣回复,很精辟

这部电影,注定要改变一些事情

《哪吒之魔童降世》说破了5个人生真相,虐哭千万成年人


惯习为成读阅让

让灵魂拥有温度

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