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年刚过,央视《焦点访谈》就点名这座城

观潮君 观潮的螃蟹 2021-04-22


▲《焦点访谈》点名株洲。


1月5日晚,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用了15分钟的篇幅,以湖南省株洲市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新旧动能转换为例,讲述了过去五年来,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的转折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株洲一个占地800多平方公里的“小城”,如何能引发如此高的关注?这离不开株洲的“刮骨疗伤”及“苦练内功”。







脱胎换骨构建新产业体系


株洲清水塘是一座典型的老工业基地,曾是国家“一五”、“二五”期间重点投资建设的地区,素以江南工业重镇著称,诞生了新中国工业发展史上290多个“第一”,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它因工业而兴,也因工业而困。长期沿袭粗放型发展模式,给株洲带来严重污染,“天上灰蒙蒙,地下满地尘”。


▲往日烟雾弥漫的清水塘片区。


改变势在必行。2015年底,株洲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五年完成综合治理,十年建成新城”的目标;将株冶集团等一批既是“创收大户”又是“排污大王”的企业列入转移转型的序列。


清水塘关停搬迁并不是一味做“减法”,从启动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伊始,株洲就决定不能把企业一关了之,变成一座空城,而是“去”与“补”的辩证统一。


在全面摸清企业情况的前提下,按照全面关停、搬入醴陵、搬入攸县、搬入株洲县等四种意向,指导帮助企业市内搬迁选址。搬出去的企业也不是简单的搬迁,而是更高层次的转型升级。株洲市战略性地提出加快建设株洲·中国动力谷,全面构建“3+5+2”现代产业体系。


▲所在清水塘地区的三一石油智能装备与区域研发中心正在施工。


“3+5+2”现代产业体系即以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产业为引领,加速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特色新兴产业,改造提升陶瓷、服饰传统优势产业,实施“百家配套企业引进计划”,全力打造中国动力谷。


“破旧,是为了更好地立新。”株洲市委书记毛腾飞说,在关停退出的同时,要积极培育新动能,推动新旧动能有序转换,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支撑。


如今,从湘江西岸往东望去,对岸的景致已完全不同:冒着刺鼻气味的烟囱和高炉不见了,映入眼帘的是广阔平整的土地,以及拔地而起的商住高楼、新型厂房。清水塘老工业区的工业产能已实现全面关停退出,与此同时,中国动力谷构建的“3+5+2”产业体系,正以蓬勃生命接档株洲经济的未来走势。


▲株洲创新创业园。


“十四五期间,我们要重点打造成为数字创新城,重点发展数字化、智能化产业,然后我们的城市也要建设成为智慧城市的典范。”株洲市清水塘投资集团招商合作中心主任杨龙预计,到2025年末,区域年GDP过200亿元、年税收过20亿元,入驻各类市场主体50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0家)以上。







创新基因开枝散叶 科技赋能产业转型


确定转型发展方向后,享有“动力之都”美誉的株洲不能仅仅坐享原有辉煌与荣耀,而要将其打造成推动经济发展和拉动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的新动力。


对此,株洲市以推进协同创新培育核心技术,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共同建立研发平台、联合培养创新人才、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方式,全面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了与清华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15所高校的共建模式。为引导企业创新,株洲每年安排5800万元科技专项资金,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最高200万元的引导资金。


▲麦格米特株洲基地生产线。


麦格米特株洲基地位于株洲市高新区粟雨工业园的基地,共有全自动贴片生产线11条、全自动插件生产线7条、组装生产线25条,涵盖智能家电电控产品、工业电源和工业自动化产品三大系列。


株洲麦格米特电气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胡恒亮介绍,近几年来,麦格米特公司投入大量研发资源,多类产品和技术代表国内最高水平,部分产品和技术还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比如智能焊机,麦格米特在国内率先突破关键技术研究,连续三年成为中国机器人行业焊接机器人配套国产焊机电源第一品牌,获得中国中车、中国铁建等众多业界知名客户认可。


“遍地开花”的产品背后,是强大的研发团队支撑。


历年来,麦格米特研发投入都占到公司销售收入的10%以上,拥有800多人的研发团队。株洲基地研发中心是公司5大研发中心之一。


▲株洲智轨。


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直接的效果就是创新成果的涌现。世界首列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成功投入运行,全球首条智能轨道示范线正式运行,全球首个生物医药多肽库、世界最大尺寸超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在株洲问世,“复兴号”高铁、AG600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港珠澳大桥等大国重器无不闪耀着株洲元素。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株洲市技术创新平台总量达501家,其中国家级43家、省级228家。株洲与168个国家和地区有国际产能合作和经济贸易往来。株洲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创新型城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全省平均值2倍,连续9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







“一件事一次办” “走心”服务步入发展快车道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企业要换思路、换方向,政府部门更要解放思想,实现职能脱胎换骨嬗变。株洲坚持把改革作为破解发展掣肘、转变政府职能、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关键,以刀刃向内的决心和勇气,深入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市民在窗口办理业务。


株洲坚持“群众事无小事”,大力简化审批流程、推进网上审批,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最多50个工作日、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最多70个工作日,实现了开办企业“三天即办结”、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新购房子“交房即交证”九成以上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同时,株洲下决心转变招商理念,以“高门槛”选商代替“一揽子”招商,把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项目作为招商首选,对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的“两高一资”项目坚决说“不”。近年来,一口气将不符合产业发展定位的近30个招商大项目拒之门外。一舍一得之间,舍弃的是高耗能、高污染的隐患,换来的是工业发展的绿色转型“轻装上阵”。


此外,为更有效地服务产业项目建设,株洲市出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深化改革实施方案,从建设投资项目审批职能部门法定职责、精简审批要素、优化审批流程、全面提高审批效率、创新专项审批改革等方面入手,深化建设工程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株洲特色”改革之路。


▲企业业务现场办理。


目前,株洲市建设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已由过去的企业投资项目65至69个工作日,政府投资项目118个工作日,分别缩短为现在的社会投资项目40至50个工作日,政府投资项目78至82个工作日。


“互联时代”,移动优先。为实现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的改革发展趋势,去年4月1日以来,株洲积极攻坚“智慧株洲·诸事达”App,在全省率先实现App端“一件事一次办”。在该App上,不仅能查询到社保卡信息、电子身份证、公积金个人账户明细等48类高频公共服务事项,能完成如开办商场超市、网吧、美容院等54个高频联办事项的办理,还吸收了金融超市、文体场馆预约、生活缴费、ETC在线消费查询等服务。


▲“交地即交证”“拿地即开工” 株洲速度助推企业发展。


“智慧株洲·诸事达”有效打通了部门间的信息孤岛,快速实现了市民办事网上一次填报、数据全网共享、资料全程复用,市民办事难、办事繁、办事慢等堵点痛点问题迎刃而解。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在这8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寻找幸福、成就梦想,愿壮志、追求与明日之繁华彼此成就,愿今日的集结为新时代吹响壮行的号角。




往期精彩回顾



密集征求意见,心心念念的都是三湘人民

风景独好的中国,仍须把疫情防控这根弦绷紧

“贴牌”名校成历史,长沙出台新政优化集团化办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