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观察丨安化县推动乡村振兴的“四个清单”

观潮君 观潮的螃蟹 2023-05-06

三个火盆,两张桌子,屋场会的气氛很热烈。
2022年11月22日晚,湖南省委宣传部驻安化县沙田溪村工作队在该村16组邀来村民,征集“急难愁盼”问题,完善“四个清单”。
屋场会上,村民黄兴来提出:能不能请工作队为年纪大的村民解释一下什么是乡村振兴?
工作队队长陈坚足足讲了20多分钟,村民们仍以“精耕细作”的执着不断发问。村民们对“乡村振兴”的热切关注,大大出乎陈坚的预料。

▲ 屋场会上,工作队队长陈坚(右一)认真记录村民的提问。

安化县作为益阳市曾经唯一的国家级贫困县和湘中地区典型的农业大县,过去几年,硬是把“茶叶子”变成了“金叶子”,让农门挑起“金扁担”,全县13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4万多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
当“三农”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乡村振兴,安化县打出产业振兴、“农旅融合”、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的组合牌,以“四个清单”为制度抓手,激活村民主观能动性,闯出了一条新路子,正急蹄奋进干出新局面,努力让乡村振兴由表及里、形神兼备。


长处与短板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
要制订一份科学精准的乡村发展规划,第一步必须盘清“家底”。
早在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时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规划先行,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补农村短板,扬农村长处,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

▲ 沙田溪村的“四个清单”。

在安化县,人的清单、物的清单、问题清单、项目清单,合称“四个清单”。这里面既包括了乡村的“长处”,也涵盖了“短板”。有了“四个清单”,再遵循自身发展规律,扬长补短,定项目、谋振兴。
当前,7支来自湖南省直宣传文化系统的乡村振兴工作队在安化县驻村帮扶。以省委宣传部对口帮扶的沙田溪村为例——
该村将每户的情况进行详细造册登记,形成“人的清单”;将村里主导产业、最大优势、农户房屋、自然资源、文化资源、集体资产、组织化发展等情况建立详细台账,形成“物的清单”;针对村里潜在的问题,精准分类为村本级可以解决的和需要上级支持解决的,形成“问题清单”;将因地制宜拟定的发展规划细化为一个个项目,形成“项目清单”。
“四个清单”在手,驻村工作队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

▲ 2022年5月9日,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杨浩东在安化县主持召开联县帮扶安化乡村振兴现场座谈会。图为当天杨浩东(右二)到安化经开区安化黑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展示馆调研。(图片来源:湖南卫视午间新闻)

在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对口帮扶的木溪口村,麻溪河穿村而过,长约5公里,河岸两侧坡缓开阔。对照“四个清单”,多番调研论证后,工作队计划沿麻溪河开辟山地车基地、露营基地、野炊基地等。
在湖南省文旅厅对口帮扶的马路溪村,工作队进驻后发现,从烂尾工程到电信诈骗,从基础设施薄弱到歪风陋习,“问题”不少。列出“问题清单”后,对症下药。村组织软弱涣散,就整顿组织、加强党建;刹歪风陋习,就把惩戒曝光与正面引导结合起来,用农民自己的语言、方式进行宣讲;基础设施差,就号召村民自筹资金、投工投劳。仅一年多时间,村里面貌大变样。工作队还招商引资9000万元,准备打造青云洞“云上九歌”龙头文旅项目。

▲ 正在抢抓工期的马路溪村“青云洞”项目。

湖南日报社驻大溪村帮扶工作队在村里搭建了直播间。2022年10月19日,直播间开播,当天销售近9万元,均由村民直播带货,卖的全是自家土特产品。村民杨得初首次参与快手平台直播,一下卖出10饼黑茶,别提有多高兴了。 
湖南出版集团驻茶乡花海社区工作队在经过充分调研后,基于当地优质的文旅基础与后盾单位的教育资源优势,拟定了“研学+”的项目发展方向,如今正在大步实施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因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某种程度上来说,‘四个清单’更像一本‘工具书’,是一本扬长补短、为破解乡村振兴中可能遇到的堵点、难点、痛点找到解决方案的‘乡村大辞典’。”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陆福兴评价道。


大材与小材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乡村振兴同样如是。“老乡”既是乡村振兴成效的关键“验收者”,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创建者”。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安化县“四个清单”中,“人的清单”排在第一位。
在长沙发展的湖南古和茶叶董事长胡喜中,回到安化县大溪村主导“新式茶饮”开发;安化木溪口村人陶树林投资700万元在村里建“月下听山”民舍;投资数亿元的茶乡花海项目,是由在外打拼多年的安化人黄郎云一手建立。
能人回家乡建家乡,已成为特有的“安化现象”。近五年来,安化县一共引进项目156个,总投资648.97亿元,其中乡友回乡投资占比超过60%。
材无大小必有用,用无高低皆尽材。在安化“人的清单”中,除了“大材”,同样看重默默无闻的“小材”。
“人的清单”相当于为全村人“建档立卡”,哪户家里有人是大货车司机、哪户家里有人是泥瓦匠、哪户家里有人擅长酿酒、哪户家里有人是木匠或油漆匠等,一目了然。
2022年10月25日,湖南出版集团帮扶工作队从此前的小淹镇苞芷园村转战茶乡花海社区,进驻茶乡花海第二天就开始着手梳理“四个清单”,走访该村“监测户”黄成安。
50岁的黄成安虽已脱贫,但是由于身体原因丧失了劳动力,家中仍然相对困难,不仅一直单身,还有一位体弱多病的母亲需要赡养。黄成安善于制茶,每年都会从山上采摘野茶,制成后售卖。工作队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量身为其订制了制茶的帮扶计划。

▲ 茶乡花海社区鸟瞰图。

“‘小材’对乡村振兴的意义同样重大,乡村振兴最终要‘振兴’的其实是人。”陆福兴认为,村民参与的程度越深,分享成果时的获得感就会越浓,从乡村振兴的持续发展来说,被激活升级的“乡村主人”越多,乡村持续振兴的稳定性就越高。


表里与神形

乡村振兴,文化为魂。
著名作家冯骥才说:“传统村庄是农耕文明留给人类的最大遗产,中华文明最遥远绵长的根就在村庄。”村庄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某种意义上来说,其价值不亚于万里长城。
振兴乡村,必然要振兴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乡村产业振兴等建设行动可以解决“表”和“形”的问题,而“里”和“神”则必须靠文化振兴来实现。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

▲ 茶乡花海社区的好商量联合解调中心。

作为全省第二大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安化县茶乡花海社区容纳了来自该县13个不同乡镇的搬迁户517户2133人。由于人口结构复杂,社区专门成立了“好商量联合调解中心”。
近日,观潮君在走访时看到,暖阳下,三五村民端着茶杯,磕着瓜子,或倚靠门口,或围坐桌前,有说有笑。昔日的“调解室”已变成村民“聊天室”。
明确了“问题清单”,就要打破“藩篱”。
社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修建了现代化标准的振兴广场和文化广场,在社区组织开展多种大型文化活动。同时,大力推行移风易俗和乡风文明建设,正面引导加负面曝光,以文化人,“陌邻”变“睦邻”,加速了居民间的融合。
如今,凡是关于乡村振兴的工作,无论是庭院卫生,甚至项目用地,村民都给予最大支持,有的甚至主动让出个人利益来推动乡村建设。

▲ 第五届湖南安化黑茶文化节安化经开区天下黑茶大剧院会场。(图片来源:益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事实上,安化县最重要的资源就是文化。
安化是蚩尤文化的发源地,是湘中地区从古至今一直保存较为完备的一种文化形态,是梅山地区人们世代创造、传承的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性民族文化。安化的核心产业“安化黑茶”,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文化衍生出来的一种产业形态。
文化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乡村文化振兴,是激活“主人意识”的血脉,是凝聚磅礴力量的“心路”。
2021年底,湖南省委宣传部策划出版了《我心归处是安化》一书,收录50名乡贤饮水思源、回报桑梓的故事,在当地尤其是安化籍在外成功人士圈中,引发强烈反响。

▲ 安化黑茶展示馆中端茶的人工智能机器人。

在乡村振兴中,我们通常将产业振兴摆在首要基础位置。于安化而言,文化是其产业的基础,文化振兴是实现产业振兴的关键。
2022年,安化县委、县政府印发《安化县“文化振兴引领乡村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在“四个清单”中,文化振兴分量很重。
“‘四个清单’可谓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发掘文化资源、发展文化形态始终贯穿其中。这是精准剖析安化现状后的精准发力,是谋划乡村振兴的一种科学、成熟的思路。”作为观察者,陆福兴表示,“四个清单”不失为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好模式。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需要不断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做法,以更大的融合创新推进乡村振兴。




本文由观潮的螃蟹原创,转载请注明。
欢迎分享转发至朋友圈。
本周热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